资料简介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DIV.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DIV.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一、课标要求
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通过案例,让学生从案例分析中理解传统工业地域和新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并通过案例中两类工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理解工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三、教材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节教材目标可分解如下:
1.通过对德国鲁尔工业区、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区的案例分析和比较,让学生理解传统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
2.结合鲁尔工业区产生的环境污染等局面,理解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探讨综合整治的措施;
3.通过对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美国“硅谷”的案例分析和比较,让学生理解新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
4.结合新工业地域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
2.比较归纳法
3.知识迁移应用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导
入
新
课
展示课程标准:
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明确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课程标准要求,直接进入学习主题。
知
识
讲
授
学习主题一:传统工业地域
讲授传统工业地域的概况:
1.代表性地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的辽中南工业区等。
2.形成条件:丰富的煤铁资源等。
3.特点:大型企业为核心;工业分布高度集中。
4.代表工业: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
5.存在问题:原料、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20世纪70年代开始衰落。
了解传统工业地域的基本概况。
案
例
分
析
【案例】德国鲁尔工业区
引导学生分析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1.丰富的煤炭资源;
2.离铁矿区较近;
3.充沛的水源;
4.便捷的水陆交通;
5.广阔的市场。
出示鲁尔工业区工业部门联系图(其中五大工业部门名称留空),让学生根据工业发展的条件,填写出工业部门的名称。
阅读教材案例,读图4.9和图4.10归纳出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通过分析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理解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填写出煤炭、钢铁、电力、化学、机械五大工业部门的名称。
通过对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传统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
附图:鲁尔工业区工业部门联系图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案
例
分
析
引出问题:鲁尔区形成了以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为核心的重工业体系,重工业集聚的长期发展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通过思考、讨论,得出重工业集聚会带来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方面的问题。
让学生明确工业发展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引出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鲁尔区在二战后由于工业结构单一而面临冲击,导致衰落,有什么原因,请从其核心的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进行思考?
通过阅读教材P66内容,得出煤炭工业衰落的原因: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钢铁工业衰落的原因:世界性钢铁过剩。
让学生利用教材中的材料来思考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侧重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设问:面对经济的衰落,应该如何进行综合整治?
(教师侧重于从鲁尔区存在的问题,逐一引导学生得出整治的措施。)
例如:
①工业结构单一→调整工业结构;
②工业布局不合理→调整工业布局;
③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发展科技、教育,发展第三产业;
④环境质量恶化→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最后利用教材的图4.13“鲁尔区综合整治的主要措施”进行对照。
在老师的引导组织下进行讨论,提出整治的方案。
对教材已经给出的整治措施不要急于直接给出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思考和同学间的讨论得出结论,活跃学生的思维。
知
识
应
用
与
迁
移
让学生利用教材中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的资料,从上述角度分析辽中南工业区发展的区位因素、基本特点,以及其出现的问题和提出综合整治的措施。
列表归纳比较辽中南工业区和鲁尔工业区的异同。
表格举例:(内容略)
项目
鲁尔区
辽中南
工业基础
工业部门
区位优势
发展特点
面临问题
整治措施
把握传统工业区以煤和铁为发展基础的共同特点,对其产生的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鲁尔区的整治措施,提出对辽中南工业的整治措施。
把辽中南的资料作为鲁尔区的对比案例,让学生按照鲁尔区的案例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方
法
归
纳
对于案例本身,我们并不要求进行死记硬背,而是通过案例给出的材料、数据、图表,进行分析,得出我们的结论。对于传统工业地域,我们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工业地域发展的区位因素(条件);
②工业地域发展的基本特点;
③传统工业地域面临的共同问题;
④针对问题提出综合整治的措施。
让学生领会学习目标,提升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导
入
新
课
在20世纪50年代后,在传统工业衰落的同时,发达国家一些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案
例
分
析
学习主题二: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的新工业地域
【案例】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引导学生分析:
1.工业地域发展的区位因素(条件)
2.工业地域发展的基本特点
理解各条件如何影响新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
结合萨斯索罗瓷砖工业小区的生产来理解新工业区的一般特点。
结合鲁尔区的分析方法,让学生应用工业地域案例的一般分析方法。主要由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老师适当引导。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知
识
归
纳
师生互动:让学生比较新工业区和传统工业区的特点。
比较项目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生产规模
中小型为主
大型为主
主要工业部门
轻工业
重工业
生产过程
分散
集中
资金集中程度
低
高
工业分布
分散
集中
通过比较,
加深理解。
小
结
意大利的工业小区虽然分散,实力与传统大型工业区无法相比,但每个工业小区集中力量生产一种或两种产品,并使这种产品的生产量和销售量在意大利及至欧盟市场上占绝对重要的地位。可谓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境界。
知
识
应
用
与
迁
移
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增长,尤其在东南沿海一带,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一大批新兴工业区发展起来。但由于时间短,有些方面还不完善,不成熟,有待进一步改善、发展。下面我们看教材P70“活动”题,根据题意回答问题,比较浙江温州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异同点,并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学生讨论、发言,大致能总结出许多共同点和不同点,并结合温州乡镇企业间互不联系等方面提出建议。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例,实现知识迁移。
承
转
意大利的新兴工业区是以传统工业发展起来的。现在,世界上已形成了一大批高新技术工业区。如日本的九州岛、英国的苏格兰、德国的慕尼黑等。美国在世界上最先形成了高新技术工业区。
案
例
分
析
学习主题三:以高技术工业为主的新工业地域
【案例】美国“硅谷”
比较高技术工业与传统工业的特点:
比较项目
高技术工业
传统工业
科技人员比例
高
低
产品增加值
高
低
生产增长速度
快
慢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
短
长
投入中的研究开发费用
多
少
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高技术工业的认识。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案
例
分
析
读图分析“硅谷”发展的区位优势:
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得出“硅谷”具有环境优美;位置优越,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依托斯坦福大学;交通发达,临近旧金山的航空港,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等优势。
主要通过地图中的信息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最后利用教材提供的文字信息进行军事定货等内容的补充。
拓
展
深
化
自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世界电子工业更新换代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几乎都出自“硅谷”。“硅谷”中的高新技术产业较多,土地被占用殆尽。那么,新高技术产业要想在“硅谷”中落脚,会有哪些不利因素,应如何布局新企业?
(引导应用工业的集聚-分散理论进行解释。)
思考回答:会出现争地、争水、争能源、争空间、争交通等一系列现象。必然使工业布局由集中走向分散,即向其他地区布局,主要向得克萨斯州、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分布,充分利用这些地区的劳动力、土地、住房等都很便宜的优势条件。
让学生理解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利用人地协调的理念,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知
识
应
用
与
迁
移
P72教材【活动】
世界高新技术工业区很多,其发展因素与美国“硅谷”崛起的因素有许多是相同的。我们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近几年来发展也较快,尤以北京的“中关村”为代表。请大家参照美国“硅谷”崛起的因素来解释“中关村”发展的原因。
列表比较:
项目
硅谷
中关村
环境
气候
交通
依托
政策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例,实现知识迁移。
练习
巩固
完成《过程与方法评价手册》相关练习。
练习巩固
课后
反馈
让学生填写《学习过程自我测评表》
(详见附录)
反馈教学效果
附录:
高中地理必修②学习过程自我测评表
班别: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
章节
课题
时间
_周星期__
知识要点
重点难点记录
练习反馈
掌握情况
疑难记录
1
2
3
4
5
6
7
8
9
10
说明:
在必修②每一节教学结束后,要求学生先看书复习,再完成练习,最后填写此《自我测评表》,各栏目填写要求如下:
【知识要点】一般按课本自然标题填写,也可以根据教师授课思路或讲义填写,归纳出该节书的知识要点。
【重点难点记录】把该知识要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归纳。
【练习反馈】把配套练习(《过程与方法评价手册》)中的练习归类,把题号填写到相应的知识要点中。
【掌握情况】简要记录练习的完成情况。
【疑难记录】把通过复习和练习还不能掌握的内容记下来,供教师查阅,以便个别辅导或收集一些多数学生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下一节课进行集体解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