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三单元 9 三峡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积累本文的文言词语 2.抓住景物特点,学习从各种不同角度写景的写作手法 3.抓住不同的季节,以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来写景 4.体会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语文要素 【要素1】内容理解 1. 全文结构精巧,层次清晰。文章先概写三峡连绵、高峻的山,再分别写出三峡夏天、春 冬之时和秋天各个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象,突出了三峡夏天的奔腾雄壮美、春冬的沉静清幽美和 秋天的肃杀凄清美。 2. 文章通过对三峡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出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 热爱。 语文要素 【要素2】艺术手法 1. 语言凝练,意蕴丰富,突出景物的特点。如“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短短8个字,动静 结合,写出了江水清澈,倒影两岸景物的清幽美。 2. 渲染、衬托的手法。如用“高猿长啸”“空谷传响”烘托了三峡秋天的肃杀凄清;结尾引 用渔歌,既写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还渲染了三峡秋天凄凉萧瑟的气氛。语文要素 【要素3】文言知识 1. 积累“奔”“回”“清”“良”“属” “引”等常用实词的意义;注意“响”“沿”古今词义的区别;文 中“自”“清”出现两次,“绝”出现三次,意义各有不同,学生 要切实掌握。 2. 理解并翻译“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 曦月”“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等重 点句子。 关联习题:所有习题。名师导学 1.背景解读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校证》。《水经注》名为注 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 成巨著。《水经》是记述我国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的一 部专著,相传为西汉桑钦(一说晋人郭璞)所作,书中列 举大小水道137条,内容简略。郦道元作注时大为扩展, 介绍了一千多条河流。注中除记载水道的变迁沿革外, 还记述了两岸的山陵城邑、风土人情、珍物异事。凡北 魏以上的掌故旧闻,都可以从中得到考实。《水经注》 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三峡 是长江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 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 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作者对祖 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连绵、高峻 大水猛涨、水流湍急 “素”“绿”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名师导练 一、字词解释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水襄陵 ___________________ (3)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则素湍绿潭 ______________ (5)属引凄异 _____________ (6)哀转久绝 __________ (7)故渔者歌曰 __________ 同“缺”,空隙、缺口。 冲上、漫上。 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白色的。 连接。 婉转。 所以。2. 文言词汇选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沿溯阻绝/绝 多生怪柏 B. 则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 C. 自非亭午夜分/自三峡七百里中 D. 其间千二百里/飞漱其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隐天蔽日/意与日去 B. 属引凄异/下车引之 C. 每至晴初霜旦/旦辞爷娘去 D. 回清倒影/香远益清 D C二、句子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 就看不见月亮。 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 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乘着迅疾的风,也没有这 么快。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 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 瀑布,在其中飞速地往下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三、内容理解 1. 内容理解默写。 (1)《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峡》中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峡》中描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4)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描写水势盛大,又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江水清澈,语 言凝练而意蕴丰富。文章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 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5)《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2. 内容理解简答。 (1)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分别抓住了这些 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结尾引用渔者的歌谣,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写山,后写水。写了山的连绵不断、陡和高, 写水,则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时大 水猛涨,江流湍急;春冬时素湍绿潭,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秋天时林寒涧肃,哀猿凄清。表现了 作者对三峡景色的无限赞美和欣赏之情。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 峡秋天萧瑟、凄清、宁静的气氛。3. 综合分析选择。 (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 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和 凄婉美。 B.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直接写出了山的高耸。 C. 本文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 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D. 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本 文在写景上的特点。 B(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三峡是瞿塘 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 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B. 本文中作者写景,采用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 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 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 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C. 本文中作者先写三峡地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 的时间依次写了春冬、夏天、晴初霜旦,写出了三峡 的清幽美、奔放美、凄清美。 D. 本文末尾句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渲染 悲凉情怀,表现旅人的哀愁。 C课外延伸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 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 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 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 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 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 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有删改) 【注释】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 不以疾也(快) C. 迳黄牛山(经过) D. 犹望见此物(好像)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项是( )(3分) A.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 虽乘奔御风/虽途迳信宿 C. 回清倒影/回望如一矣 D. 绝 多生怪柏/既人迹所绝 D B3. 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悬泉和瀑布,在其中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 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 很久才消失。4. 请用三条“/”给乙文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朝 发 黄 牛 暮 宿 黄 牛 三 朝 三 暮 黄 牛 如 故。 5. 乙文侧重写水的什么特点? 甲、乙两文都抒发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迂回。两文都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 与赞美之情。第三单元 10 短文二篇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了解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语文要素 【要素1】内容理解 1. 《答谢中书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 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 《记承天寺夜游》写作者邀友去承天寺夜游一事,描绘了庭中月色,表达了作者微妙而复 杂的感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漫步的悠闲和赏月的欣喜。 理解“闲人”的含义:既指被贬谪、无职无权的清闲之人,有悲凉失意的落寞;也指夜游时 有闲情雅致之人,透露着作者在逆境中自我排遣的达观。语文要素 【要素2】艺术手法 1. 《答谢中书书》: (1)体会结构的精美。全文以“山川之美”发端,写总体风貌,统领下文;接着写四时、 朝夕之景;最后以“欲界之仙都”总结全文,层次清晰。 (2)品析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作者写高峰的静,流水的动;写青林翠竹的静,五色交辉 的动;写晓雾将歇的静,猿鸟乱鸣的动,尤其是“乱鸣”“竞跃”用得好,动静相衬,再现了 一种生机和活力,营造了热闹的气氛。语文要素 2. 《记承天寺夜游》: (1)根据记叙、描写、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我们可把文章意思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叙事 ——寻友赏月;第二层是写景——庭中月色;第三层是抒情——月下抒怀。 (2)作者运用比喻,营造了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意境。语文要素 【要素3】文言知识 1. 《答谢中书书》:掌握共”“交”“辉”“时”“歇”“颓”“竞” “与”等常见实词的意思。理解并翻译全文。 2. 《记承天寺夜游》:掌握“户”“念” “相与”“空明”“交横”“但”等常见实词的意思。理解并翻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等重点句子。关联习题:所有习题。 关联习题:所有习题。名师导学 1.背景解读 (1)《答谢中书书》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南 北朝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 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 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的所好,并以此作为对友人的安 慰。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出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却以 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 较高的鉴赏意义。 (2)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 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月后,贬为黄州 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一个“ 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 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记承天寺夜游》写于元丰 六年(1083年),是苏轼被贬到黄州的第四年。苏轼 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晚上无法入眠,与好 朋友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有所感触而写 下这篇文章。文章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 一个清幽宁静的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2.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寻友夜游赏月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名师导练 一、字词解释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古来共谈 __________ (2)五色交辉 __________ (3)四时俱备 __________ __________ (4)晓雾将歇 __________ (5)夕日欲颓 __________ (6)沉鳞竞跃 __________ (7)实是欲界之仙都 _________ ___________ (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 交相。 季节。 都。 消散。 坠落。 争相。 确实。 人间。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答谢中书书2. 文言词汇选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实是欲界之仙都/夕日欲颓 B.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相与步于中庭 C. 四时俱备/学而时习之 D. 清流见底/不见曦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山川之美/曲肱而枕之 B. 实是欲界之仙都/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儿女讲论文义 D. 五色交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D B二、句子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 赞赏的。 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早晨的雾将要消散,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 叫。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是欲界之仙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 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欣赏这奇美的山 水。三、内容理解 1. 内容理解默写。 (1)统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3)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4)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2. 内容理解简答。 (1)《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其 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第一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 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 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 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它是全文的引子,为了引出下文的景物描写和议 论。(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指的是谁?作者提及他有 什么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请结合“乱”“竞”二字赏析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 “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 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竞”字用得也好, 它写出了“跃”的状态,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 跳出水面,静中有动,写出了热闹的气氛。3. 综合分析选择。 (1)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 信,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 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B. 文章写景独具妙处,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相互作用,构成一幅怡 神悦性的山水画。 C. 本文写景,抓住景物的灵魂,通过高低、远近、动 静的变化和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 然相融合的愉悦体验,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 泉的志趣。 D.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直抒胸臆, 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万物的赞美之情。 D(2)下列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感慨发端: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 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B. 作者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C. 作者以俯视的角度描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景物。 D. 最后,文章又发出感慨,赞叹这里的景色是“欲界 之仙都”。 C一、字词解释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解衣欲睡 _______________ (2)欣然起行 ________________ (3)念无与乐者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 (5)怀民亦未寝 __________ (6)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 想要,将要。 高兴的样子。 考虑,想到。 和,一起。 于是。 睡觉。 共同,一起。 记承天寺夜游(7)水中藻、荇交横 _________________ (8)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 (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 (10)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错纵横。 大概是。 只是。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2. 文言词汇选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 A. 相与步于中庭/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B. 欣然起行/然则天下之事 C. 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止增笑耳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念无与乐者(想念) B. 怀民亦未寝(睡觉) C. 月色入户(窗户) D. 庭下如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D A二、句子翻译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 出户外。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 中藻、荇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 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三、内容理解 1. 内容理解默写。 (1)《记承天寺夜游》中不明写月光,但月光的意境 却宛然具现,文中描写月光高度传神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达出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 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 内容理解简答。 (1)作者为什么会想到夜里去寺庙游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一句描写了哪几种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给 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境界?对其写景的妙处试做 简要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色美,触景生情。 描写了月光和竹柏影。“积水空明”用比喻写月 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用比喻写竹柏倒 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清丽淡雅,整个意 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作者以高度凝练的 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 幻的美妙境界(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的“闲人”应 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 闲人”包含了作者被贬后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3. 综合分析选择。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 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 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 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 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关键的特征,以极少的文字, 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B(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作者自称“闲人”,充满自豪与庆幸,庆幸自 己做官清闲,才得以饱览这样美的月色。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 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 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A课外延伸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 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 复与疏钟相 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 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 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 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节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与月上下/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 步仄径/若躇步跐蹈 C. 倘能从我游乎/从此替爷征 D. 然是中有深趣矣/实是欲界之仙都 B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当 待 春 中 草 木 蔓 发 春 山 可 望 轻 鲦 出 水。 3. 选文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书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 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作者想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地表达希望朋 友能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第三单元 11* 与朱元思书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朗读并背诵课文 2.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3.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主旨,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 情怀语文要素 【要素1】内容理解 1. 本文描绘了富春江的一段山光水色:水静处,清澈透明;水急处,如箭如奔马。山势连 绵陡峭,直插云天;山中万物欣荣,天籁动听。画面光影变幻,是一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山水图画。 2.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既反衬景色的怡人,表达作者对富春江 奇山异水的赞美和留恋,又表现出其淡泊功名、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语文要素 【要素2】艺术手法 1. 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第2、3段分承“异水” 和“奇山” 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2. 在写景上,全文略写“水”,详写“山”: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 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的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语文要素 3. 作者运用多种写景技巧写出水的清澈与湍急,山的动感与生机: ①调用多种感官,看、听、想,从不同角度去感悟景物的美; ②借助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描绘景物的特征; ③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等写作技巧表现整体景色。语文要素 【要素3】文言知识 1. 一词多义:“穷”“绝”“自”。 2. 通假字:“转”“反”。 3. 词类活用:“东西”“奔”“上” “轩邈”。 4. 理解并翻译重点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关联习题:所有习题。名师导学 1.背景解读 吴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吴兴故鄣(今浙江 安吉)人。他出身寒门,靠勤学成才。吴均诗文“清拔 有骨气”,语言质朴,对仗不务工巧,而追求一种雄迈 的气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为“吴均体”。《与朱 元思书》是南朝山水小品中的名作,原是作者写给朋友 的一封信,但现存的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本文只是作 者给友人朱元思的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 江的秋景。原信中应当另有所述,但已散佚,亦无其他 资料可考,只留下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 虽然只是片段,但这段文字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上看, 都有相对的完整性,是一篇优秀的山水小品,历来被人 们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 2.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名师导练 一、字词解释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风烟俱净 __________ (2)水皆缥碧 __________ (3)直视无碍 __________ (4)急湍甚箭 __________ (5)皆生寒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负势竞上 __________ (7)争高直指 __________ (8)好鸟相鸣 __________________ 烟雾。 都。 障碍。 超过。 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凭借。 向上。 美好的,美丽的。(9)嘤嘤成韵 __________ (10)蝉则千转不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鸢飞戾天者 _________________ (12)经纶世务者 _________________ (13)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 (14)横柯上蔽 __________________ (15)在昼犹昏 _______________ (16)疏条交映 ________________ 鸟鸣声。 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至、到达。 筹划、治理。 同“返”,返回。 树木的枝干。 好像。 互相掩映。2.一词多义。 停止。 穷困,破旧。 停止。 消失。 绝妙。 从。 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如果。3.文言词汇选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鸢飞戾天者(叫)/窥谷忘反(同“返”,返回) B.互相轩邈(比长远)/任意东西(向东或向西) C.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边 ) D.猿则百叫无绝(绝妙)/蝉则千转不穷(穷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 D.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C B二、句子翻译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 西漂流。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 马。 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 成千百座山峰。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 也会平息名利之心。 那些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 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遮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也 像黄昏时那样昏暗。三、内容理解 1. 内容理解默写。 (1)《与朱元思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文眼)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1段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意境相似。 (3)《与朱元思书》与《三峡》中描写水流湍急的语 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意思相近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4)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 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写山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把 静态的山写活了,这是以动写静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山中 的寂静,这是以动衬静的写法。 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2. 内容理解简答。 (1)文章第3段中写景手法的运用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 成峰”一句来描写山,参照你乘船或坐车时的体验 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量使用了四字或六字的对偶修辞方法,从景物 的形状、光线、声响和给人的感受等多角度去描 绘两岸的山景,把景色写得生机勃勃,富于动感, 富于生命力。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寒树不畏天高气 寒,顽强地生长,互比高低的情形,给山增加了 无限生机;化静为动,赋予群山以生命的活力。(3)从抒情方面来看,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抒 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在这封信中生 动地描绘了浙江富阳、桐庐一带的富春江上的秀 丽景色,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同时 也流露出作者否定仕宦生活,幻想逃避现实、寄 情山水,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3.综合分析选择。 (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的一段。信中生动 地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 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B.本文用骈文写成,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 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 C.本文构思精巧,开头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 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的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 照全篇。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从而烘托了山水 景物的魅力。 D(2)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 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 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 C.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 D.第2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 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 A课外延伸 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 中,居然米家父子①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 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②,悠然有遗 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 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瘗鹤铭》③在雷轰 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 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④,实无不幸也。 (节选自《焦山题名记》,有删改) 【注释】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②杪(miǎo):树梢。 ③《瘗(yì)鹤铭》:六朝摩崖石刻。④披剔尽致:仔细 而详尽地阅览、观赏。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项是( )(3分) A. 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意与日去 B. 晓起观海门日出/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C. 予来游于冬月/同予者何人 D. 得踏危石/丁氏穿井得一人 C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倏 然 跃 起 数 千 丈 映 射 江 水 悉 成 明 霞 演 漾 不 定。 3. 根据文意概括作者游焦山的四件快事,并说说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四件事:①观返照吸江亭;②晚望月孝然祠外; ③听晚梵声出松杪;④晓起观海门日出。表达了 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第三单元 12 唐诗五首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朗读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领悟其意境 3.理解本课诗歌的含义和主旨,并能够赏析诗歌中的名句语文要素 【要素1】内容理解 1. 从诗歌选择的题材和塑造的形象来理解内容。 2. 从诗歌的遣词造句、运用的手法方面来理解内容。 3. 结合作者身世、思想和创作背景来理解诗歌内容。语文要素 【要素2】背诵默写 诗歌考查通常以直接默写和理解性默写的形式进行。 学生要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背诵全诗,并对诗中表现主旨的、表达诗人感情的、 艺术手法出色的名句要深刻理解,因为这些名句会成为直接默写或理解性默写的常考题目。 关联习题:所有习题。 名师导学 1.背景解读 (1)《野望》:王绩所处的社会环境是隋末唐初的 不稳定时期,是朝代更迭的动乱时期。一介书生,一位 官卑位轻的前朝遗臣,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处境是非常艰 难的,心态也是比较复杂、矛盾的。因此王绩向往陶渊 明式的田园归隐生活,选择了归隐之路。其归隐之路是 孤寂无依之路,不是山林野趣,闲情逸致的。其诗同齐 梁以来绮靡浮艳的文学风习大异,他的诗多以田园山水 为题材,其中透露出避世思想,在闲适隐逸中寄托郁郁 苦闷的感慨。本诗洗尽铅华,为唐初诗苑吹进一股清新 的气息,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 (2)《黄鹤楼》:崔颢是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 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 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 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这首诗是吊古怀 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 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本诗既自然 宏丽,又饶有风骨。 (3)《使至塞上》:开元二十五年(737),唐玄宗命 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 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这是一首纪行诗,记述了诗 人这次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首二句交代此行目的和到 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其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 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 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的。而后 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 风光景物的根据。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可见 诗人这次出使,自己心境不佳。 (4)《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 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 至远渡荆门,一直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 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 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 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 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722—846),汉族,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 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 “诗魔”和“诗王”之称。他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唐穆 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这首 《钱塘湖春行》当作于长庆年间(约823年)的春天。 2.诵读赏析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1)东皋薄暮望,徙倚 欲何依。 赏析:“欲何依”, 化用曹操《短歌行》中 的“月明星稀,乌鹊南 飞。绕树三匝,何枝可 依”,表现了百无聊赖 的彷徨心情。 (2)树树皆秋色,山山 唯落晖。 赏析:山林秋色暮景 图,光与色,远景与近 景,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野望》是一首描写秋天 山野景致的五言律诗。诗风 质朴自然,于平淡中表现出 诗人“相顾无相识”的抑郁 苦闷的心情。本诗首尾两联 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 经过以情写景、借景言情层 层深化的描写,把诗人的孤 寂彷徨之情与笼罩四野的秋 色暮景巧妙地联结起来,给 读者带来直接的艺术观感和 美的愉悦。诗中所蕴含的不 尽之意,更使人们长久地咀 嚼、回味。全诗语言质直清 新,自然流畅,言浅意深, 句句有力,为唐诗及后代诗 歌语言的创新开辟先路。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 烟波江上使人愁。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 草萋萋鹦鹉洲。 赏析:颈联笔锋一转,由 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 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 鹤楼所见,由虚幻的传说转 为眼前的所见景物,由虚到 实,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 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 设置了铺垫。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上使人愁。 赏析:尾联以“愁”收篇, 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 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 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表达 乡愁,情景交融。 《黄鹤楼》前写 景,后抒情,以开 阔的江天相接的自 然画面为背景,由 写传说中的仙人、 黄鹤及黄鹤楼,转 而写诗人眼前登黄 鹤楼的所见,描绘 了一个空明、悠远 的画面,烘托了诗 人的思乡之情。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使 至 塞 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日圆。 赏析:诗人把自己孤 寂的情绪与大漠奇特 壮丽的景象融合在一 起,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使至塞上》通过写诗人 出使至塞上的旅程中所见的 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 受排挤而孤独、寂寞、飘零 的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 色中,情感得到陶冶、净化、 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 情,显露出一种豁达的情怀。 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 丽壮美。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 荒流。 赏析:“尽”字化 静为动,给人以流动 感与空间感,将静止 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 趋向来;“入”字写 出了气势的博大,充 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 豪情,充满了喜悦和 昂扬的激情,力透纸 背,用语贴切。景中 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 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 朝气。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 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 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言 律诗。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 ,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 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 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赏析:这两句诗着意 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 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 的活力与生机。 (2)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赏析:以“乱” “浅”“渐欲”“才能 ”,状写花草向荣的趋 势,准确生动地把诗人 边行边看到的早春气象 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 之感。 《钱塘湖春行》是 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 的一首描写杭州西湖 的七律诗。此诗通过 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 的描绘,表达了诗人 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 之情。全诗结构严谨, 衔接自然,对仗精工, 语言清新,堪称吟咏 西湖的名篇佳作。名师导练 一、直接默写 1.请把王绩的《野望》默写完整: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请把崔颢的《黄鹤楼》默写完整: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基础训练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3.请把王维的《使至塞上》默写完整: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默写完整: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5.请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默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二、理解默写 (一)野望 1.《野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 句交代时间、地点,看似平平淡淡的叙述,却把诗人的 心绪交代得一清二楚,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 2.《野望》中通过描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反衬出诗人 郁闷孤单的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秋天山 林之静景,从正面进一步渲染出诗人孤寂苦闷的心绪。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 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希望和伯夷、 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的孤寂情怀。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二)黄鹤楼 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感慨物是人非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对偶,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 将乡愁之情与日暮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 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 发了诗人对于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三)使至塞上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 暗示诗人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 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 然景象中。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四)渡荆门送别 1.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一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 2.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 联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3.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 漫主义色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中巧妙抒发诗人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五)钱塘湖春行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 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 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 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连用两个地名,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的景象, 又暗示诗人运用移步换景写法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野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心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鹤楼》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 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联点明诗人躬耕归隐的身份,表现了他百无聊赖 的彷徨心情;尾联表明诗人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只 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 表达了诗人孤苦无依的心情。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 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 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 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孤独、寂寞 和惆怅,重在抒情。3.《使至塞上》中出现的“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 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为千古 奇观,请自选角度,进行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远行 之人。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身不由己的感 慨,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而感到十分忧愤。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 了沙漠壮阔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的深切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合在广阔的自然 景象的描绘中。5.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 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品味《渡荆门送别》尾联中“送”字的妙处。(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 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 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 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送”字直接点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 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 故乡的依恋之情。7.请对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进 行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 “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 “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 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第三单元写作指导 学习描写景物技巧指导 一、观察有顺序 按题目要求,你首先要选择一处自己喜爱的景物, 如高山、田园、小河等,并确定观察点(立足点)。然 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如由远及近、由上到 下、由整体到部分(或者相反)。这样写出的片段才会 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二、抓住景物特点 要仔细观察这处景物的特点,如形状、数量、颜色、 姿态以及它们的变化等。要抓住这处景物独特的地方, 首先要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其次,要善于捕捉景 物的颜色和姿态。此外,还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观 察。只有在认真观察、抓住景物特点的基础上,才会 有生动逼真的描写。我们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要运 用电影摄影师的技巧,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像我们 通常所见的写景文章,要有先后顺序,有远景、近景, 有主次之分、上下之分,先总写、再分写,先写静态、 再写动态,或动静结合,先写形状、再写颜色、声音、 气味……总之,观察要仔细,描写要有一定的顺序, 一定的角度。三、运用各种手法 1. 加修饰语即在你所描写的景物前加上一些表性 质、颜色、状态的词,把景物写活。 描写景物需要绘色、绘形、绘声,仿佛使人看得见、 摸得着、听得到,这就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 的语言。因而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 一些恰当的形容词。 2. 运用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等,可以 把景物描绘得更加形象。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过:“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 ”确实这样,比喻能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 西形象化。比如把稻穗的颜色比作“黄金般”,就生 动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当然,比喻也要创新。如果总把某种景物的比喻固定化,那是不会增添文章 的情趣的。有个伟人说过,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 是天才,第二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则 是蠢材。恐怕他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拟人,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生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 人来写,它也往往能使语言富有魅力。例如“原野上 的青草,换上青翠的衣服”,作者这样一比拟,就把 春去夏来的意思委婉地表达出来了。把春天人格化为 “春天是个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 ”“春天是个慈祥的守护神”“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 家”。这样状物写景,文章就更富有感染力。 3. 将作者的感受融于景物描写中即情景交融。 写作中只有抒发真情实感才能深深打动读者,引起 他们的共鸣。在细致描述这处景物的同时,还要表达 自己对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做到景中有情,情景 交融。请看一位同学写《游老鼠潭》的感受:“我们 乘着船游老鼠潭……我低头看,只见水里倒映着蓝天 白云,神奇的山峰,活灵活现的老鼠岩,我仿佛走进 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的妙趣呀!”小作者看到老鼠潭倒映的美景,产生 了联想,表达了自己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4. 运用传说,状物绘景。 状物写景要富有活力,可巧妙采用传说,我们在描 写景物时,插入一些故事逸闻、神话传说、典故名言、 文史资料、民俗谚语,使景和物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不仅能丰富文章内容,而且能使文章情趣横生。例文赏析 春夏秋冬的表演 春、夏、秋、冬,像四位神奇的演员,在自然这 个大舞台上表演着各自的绝招。 春 瞧,翠绿的大幕拉开了。春姑娘穿着五彩的霓裳, 轻盈地走上了舞台,她把长袖一挥,大地上的草丛 树木都被染上了绿色。春姑娘又从身后拿出一只漂 亮的花篮,用纤巧的手从里面拿出一束束五彩缤纷 的鲜花,向台下撒去。鲜花飞向绿色的大地,飞向 绿色的树木。立刻,嫩绿的叶间缀满了朵朵鲜花。鲜花在万绿丛中开放,恰似在绿色的绸缎中,用五 色相间的丝线绣出了怒放的花朵。春姑娘红艳艳的 面颊上浮现出春天醉人的微笑。她笑着,轻轻地退 下台去。翠绿的大幕拉拢了。 夏 台上翠绿的大幕,慢慢变成了深绿,然后缓缓拉 开了。啊,夏出场了!夏似一位生气勃勃的少年, 健步走上台来。夏的眼睛灼灼发亮,环视着台下的 大地,大地上顿时出现一片火热的阳光。大树张开 无数的臂膀,遮住夏火热的目光,洒下一片阴凉的 天地。夏的目光到达哪里,哪里就是一片酷热,一 片骄阳。 夏施展过自己的绝技,满意地收起了目光,退下 台来。深绿的大幕也随之闭拢了。 秋 深绿的幕布很快变成了金黄色,这预示着美丽的 秋即将出场了。幕布缓慢地拉开了,美丽的秋,身 着金黄色的衣衫,出现在舞台中央。秋用细细的手 一指,大地立即变得金黄一片。秋从身边拿出一只 小口袋,变戏法似的取出一个个丰硕的果实,向台 下抛去。那只口袋里像有无穷无尽的果实,拿也拿 不尽,取也取不竭。沉甸甸的果实飞向大地,缀满 金黄的枝头,好一派硕果累累的金秋景色啊! 秋像一位满含羞涩的少女,害羞地笑着,款款步 下台去。 冬 冬天来了!冬像一位爱干净的小女孩儿,浑身雪 白,连幕布也由金黄而变得雪白了。冬戴着雪白的 绒帽,浑身穿着白色的绒衣裤,脚上穿一双白皮靴, 就像一个可爱的白绒球一般。她用胖胖的小手,指 挥着雪花向大地飞舞,去清除那里的污垢。雪花们 顺从地听从冬的指挥,舞动着美丽的六角形身体, 飘落在大地上。不一会儿,大地便成白茫茫的一片 了,成了一个白雪世界。冬看着大地上的变化,高兴地笑了,胖胖的小脸上出现两个小小的酒窝。她 蹦着、跳着、拍着小手,如一个快活的小绒球,滚 下台去。白色的、干净的大幕也随着冬的退场而闭 拢了。 就在春、夏、秋、冬四位神奇的演员表演各自的 绝招时,时间老人的步子也飞快地迈动着。当冬表 演结束后,一年过去了,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大地 上的景物随着春夏秋冬的更替而不断地变化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夏秋冬四位神奇的魔术 师,在自然这个大舞台上表演着各自的节目,表演 着…… 祝愿他们的节目能越演越好,使人们更加热爱绚 丽多姿的大自然! 【点评】 作者别出心裁地把春、夏、秋、冬景色和神韵的 更替,当成四幕剧来描写。于是,描述了新的画面: 大自然是一座宏伟的舞台;大地是一张神奇的幕布; 季节,则是高明的魔术师演员。演员们表演出自己 的绝招,春姑娘散花的轻盈,夏少年注目的火热, 秋少女掷果的羞涩,冬孩子胖手的指挥,令读者油 然而生一种心灵的共鸣和美感。文章构思新颖,写 得很有诗情画意。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