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五单元 基础过关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120 分钟 试卷满分: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 分) A.折扣(zhé) 鲁钝(dùn) 豢养(huàn) 孜孜不倦(zǐ) B.探求(tàn) 搽粉(chá) 压榨(zhà) 根深蒂固(dì) C.脊梁(jǐ) 慨叹(kǎi) 停滞(zhì) 前仆后继(pú) D.诬蔑(wū) 创意(chuāng) 诓骗(kuāng) 不言而喻(yù)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繁殖 锻练 轻而易举 自暴自弃 B.妨碍 喧哗 不足为剧 腐草为萤 C.究竟 懦夫 随机应变 走头无路 D.积淀 停滞 持之以恒 疲惫不堪 3.根据句意,依次填人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1)工匠们传承、坚守、钻研、创新, 技能的极致,打磨完美的作品。 (2)司马迁的伟大,在于他从未以成败论英雄,从未以简单的道德观念来 历史人物。 (3)清晨,我漫步在桃花湖畔,听到阵阵 的鸟鸣声,我的心情更加愉快。 (4)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作品将书法艺术表现得 。 A.追求 评判 清脆 淋漓尽致 B.追赶 判断 清冽 惟妙惟肖 C.追赶 评判 清脆 惟妙惟肖 D.追求 判断 清冽 淋濟尽致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中国游客在境外旅游时的不文明行为被屡屡曝光,严重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 B.据报道,2016 年 12 月中旬,中国雾霾范围进一步扩大至约 17 个省区市左右。 C.《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一部纪录片,它保留了故宫文化的气质和“工匠精神”的内核,近距离展 示了稀世珍宝的“复活”技术。 D.2016 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美国民谣艺术家,诗人、导演鲍勃·迪伦获得的。 5.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 分) A.针对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忍者,宽容忍让,不 针锋相对。 B.“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C.“海啸”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去预测?我们应该尽快搞清楚这些问 题。 D.毕业 50 周年同学会现场,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 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这篇文章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 际。 B.《怀疑与学问》的作者是我国历史学家顾颉刚。 C.《论教养》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利哈乔夫。 D.《创造宣言》的作者陶行知的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 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8 分) 材料一 表情包是在社交软件活跃之后,形成的一种流行文化。在移动互联网时期,人们以时 下流行的明星、语录、动漫、影视截图为素材,配上一系列相匹配的文字,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 这类图片以搞笑居多,且构图夸张。通过收藏和分享此类图片,人们可以获得趣味,同时展现自己 的藏图,可以得到人们认可,实现心理上的满足。 材料二 紧张激烈的里约奥运赛场上,中国游泳女队的傅园慧却凭借可爱搞笑的表情火爆全球, 尤其是那句“我已经使出了洪荒之力”让人顿时失去了招架之力。随之傅园慧的经典语录被制成了 表情包,风靡微信朋友圈。 (1)根据材料一的介绍,下列不适合使用表情包的两种情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A.小明因误解朋友,通过微信向朋友致歉 B.小豪正准备自己的高中自荐材料 C.《文汇报》头版头条新闻 D.某创意作文大赛的宣传海报 (2)根据两则材料,说说傅园慧表情包能够风靡的原因。(不超过 30 字)(2 分) (3)你觉得在与人沟通交往中使用表情包还有哪些好处?请列举两条。(4 分) 二、阅读。(5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6 分)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节选)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 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 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 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 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 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 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 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 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8.选文的敌论点是 ;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 。(4 分) 9.选段是如何驳论证的?(4 分) 10.文中的两处画线句是作品发表时被国民党书报检查机关删去了的,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4 分) 11.你认为鲁迅可否称得上“中国的脊梁”?请联系你对鲁迅的了解,简要说明理由。(4 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10 分)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待起来可不好受: 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 创业,怎么能待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 会苦一阵子;26 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 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 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 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 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 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过我 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安静也是 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 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 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 余年造林 5 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 艰苦怎么待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 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 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 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 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 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 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 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 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13.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 分) 14.请为第④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 分) 15.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2 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8 分) 读书与境遇 罗建军 ①读书的境遇是指人读书时所处的境况和遭遇。人总是活在特定的境遇之中,境遇不同,对客 观世界的认知、理解和感悟也会有所区别。读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常常会与境遇 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境遇中的人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科学地认识 读书的境遇,是人们不容回避的问题。 ②顺境中读书,可贵的是精神愉悦。人在此时此刻的心境,既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 亦奇‛的明媚,也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愉悦。身心轻松,兴趣大增,容易打开视 野,汲取新知识。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你用神采奕奕的眼神看世界,世界也会用宽容的怀抱接纳 你。‛顺境中读书,关键是要确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远目标,广采博纳。同时还应保持 谦虚谨慎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平心静气,深思精进。顺境中读书,可以帮助一个人消除骄气,清 醒地认识自己,理性地看待世界。 ③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坚持不懈。逆境人人都可能遇到,一些人在逆境中消沉,另一些人却 以此为机遇,砥砺磨炼,最终‚鱼化为龙‛。逆境中读书,因为外界的压力,也因为内心的苦闷,常 常会获得不一般的感受,甚至得到对人生世理豁然开朗的认识。古今中外,在逆境中坚持读书学习 而成就伟业的不乏其人。司马迁惨遭宫刑,仍持之以恒地博览群书,从而成就了《史记》这一伟大 著作。海伦〃凯勒失聪失明,却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坚持读书,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 五种语言,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传奇人物。在这些人身 上,我们看到的是‚水滴穿石‛的韧性,逆境中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驱散心里积压的阴霾,重新鼓起 战胜困难的勇气。 ④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仿佛连同这个社会一 起变得躁动不安,很难静下心来读书。社会愈是嘈杂,愈需要我们有‚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心态,书 籍恰好具有这种功能。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闹中取静,摆脱嘈杂与喧嚣,丰富学识,增长智慧;能帮 助我们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无纤尘地走进或厚重或轻盈的书中世界;也能帮助我们不被五光十 色的世界所左右,追求灵魂与人格的崇高。 ⑤‚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无论客观世界如何变化,人的因素始终具有决定性, 只要我们始终坚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信念,时刻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境界, 一种信仰,就一定能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振奋精神,不断进步。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6.下列不能证明“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2 分) A.曹雪芹常年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清苦生活,仍然自得其乐,坚持读书写作,终于完成鸿 篇巨制《红楼梦》。 B.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常常手不释卷,有时在排队打饭或候车的喧嚣环境中还津津有味地阅读《尚 书》。 C.艾思奇在日本求学期间,课余时间别的同学常常唱歌跳舞,而他却一个人埋头读书,仿佛周围的 一切都不存在似的。 D.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特意到长沙街头的菜市场读书,身边人来人往、嘈杂不堪, 他始终不为所动。 17.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作者善于引用名言,如“非宁静无以致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这些名言既恰当地 证明了观点,又增添了文采。 B.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围绕“读书与境遇”的关系展开论述,先提出问题,后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读书的境遇因人而异,只要我们在逆境中不消沉、不浮躁,坚持不懈,潜心读书,就能成就伟业。 D.文章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如果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就能不断拓展视野,更新 观念,提升自我。 18.如何理解第⑤段“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这句话的深刻含义?(4 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6 分) 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 朱永新 ①阅读力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概念。在国际上,包括中小学生的指标性评价中,阅读能力一直是 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可以说,阅读力与“智商”“情商”“财商”等概念一样,也是现代人特别 需要提升的能力。从更大层次上看,阅读力不仅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也是社会整体的阅读水平, 因而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竞争力。 ②阅读力就是精神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很难从精神上得到更多智慧的滋养。 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是一种精神生活,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力,这 影响到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人生价值的实现。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阅读都 是精神发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 ③阅读力就是凝聚力。共读共写,一起交流,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和思想,拥有共同的愿景和 价值,这样的文化共同体,让一片土地上的人们不会成为生活在同一个屋顶下的陌生人。所以,阅 读力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一个阅读率低下、阅读力不足的民族,难以在当下世界 立足,也难以引领人类的明天。 ④阅读力就是竞争力。我很喜欢《朗读手册》一书里的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 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对于个体来说,阅读是学习的工具,而学 习是成功的途径。对于国家民族来说,在知识快速累积、科技突飞猛进的当下,阅读力意味着对人 类智慧经验的搜集、整合和应用,意味着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发现,国家越重视阅读教育, 国民的阅读力就越好,整体素质就越高,国家的竞争力也就越强。 ⑤阅读力就是幸福力。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A)与(B)。阅读需要专注,在知识的积累之外, 也是一种精神的修行。通过阅读感受书香,能满足人类的内在需求,使人获得精神上的陶冶与升华, 拥有更充实、更丰盈的生活,从而增加幸福感。书香的涵养,也能形成一个社会的氛围、一个时代 的气质,让喧嚣的沉静下来,让浮躁的厚重起来。 ⑥阅读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改变”。我坚定地相信: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 (有删改) 19.第④段引用《朗读手册》中的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4 分) 20.将“充实”“宁静”两个词语分别填写在第⑤段中 A、B 两处,并说说理由。(4 分) 21.文章②③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请简要分析。(4 分) 22.根据全文内容,简要分析第⑥段的作用。(4 分) 三、作文。(5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温暖、师友的帮助、社会的关爱,甚至产生的迷茫、经历的困难、遭 受的挫折,都曾启迪你的智慧,点燃你的希望,增强你的信心,激励你的成长,成为你人生宝贵的 财富,值得珍藏。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值得珍藏的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 6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