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4.1 喜看稻菽千重浪 核心素养练习
一、核心素养聚焦
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田埂(gěng) 贬斥(biǎn) 饥馑(jǐn) 颁发
B.淤泥(yū) 花蕊(lěi) 山麓(lù) 撼卫
C.籼稻(shān) 稻菽(shū) 蕴藏(yùn) 签署
D.分蘖(niè) 一蔸(dōu) 掖着(yè) 陨落
【解析】 B 项,“花蕊”的“蕊”应读“ruǐ”,“撼卫”应为“捍卫”;C 项,“籼稻”的“籼”应读
“xiān”;D 项,“掖着”的“掖”应读“yē”。
【答案】 A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昨晚,中央纪委公布了中央巡视组对 14 个省区的反馈情况,开门见山、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提出了
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
②夜晚的金盘夜市随处可见熙熙攘攘的人群,满满的烟火气息,市民游客抛开白天的烦恼或忙碌,尽享海
口独特的夜生活。
③社会上有一些人禁不住毒品暴利的诱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制造、贩卖毒品的道路,最终将会受到法
律的制裁。
④从根本上说,诚信原应该是最起码的商业道德,但苹果公司却对东方的衣食父母非常傲慢,而这种无与
伦比的傲慢挑战着中国消费者的耐心。
⑤作为一部精品,取材于真实事件的《破冰行动》不仅人物形象饱满,而且剧情跌宕起伏,成为时下坊间
谈论的热点。
⑥这篇小说对人物的刻画刻骨铭心,复杂而精准地塑造了一个集阳光与阴霾于一身、无法笼统定义的都
市外乡人形象。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答案】B
【解析】选。①开门见山:比喻说话写文章直截了当。②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符合语境。③
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能退缩回头,主要强调一种精神、气魄。褒贬误用,不合语境。④无
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这里修饰“傲慢”,褒贬误用。⑤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
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符合语境。⑥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里,永远不忘。而语境意
思是对人物刻画深刻,故不合语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
B.人们常常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中国的稻田里为什么能够走出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C.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 1 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约 500 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
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
D.袁隆平关于全国 13 个省区的 18 个科研单位为攻克杂交水稻难关所进行的科研大协作感慨不已,认
为没有这样的大协作,杂交水稻研究决不会取得今天这样令世界瞩目的成果。
【答案】B
【解析】A 项,逻辑顺序不当,“不仅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使中国
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应改为“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
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C 项,“约”和“左右”重复,可去掉其中一个;D 项,“关
于”改为“对”。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5 个字。
不可否认,袁隆平靠着执着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培育出了高产高效的杂交水稻,功绩不容抹杀。名
由实美,古往今来,莫不如此。__①__,由李冰父子想到都江堰,由韩愈想到潮州的韩江韩山,由白居易想
到白堤。再看当代,由焦裕禄想到兰考,由孔繁森想到阿里,由杨善洲想到大亮山,由沈浩想到小岗村。
其人已与为之奋斗的事业交融在一起。或许,__②__,然而,在“建立自我、追求忘我”的过程中,他们的
名,早已口口相传,__③__,镌刻进历史。名由实美,这名终归是由人民群众给予的,也只有人民群众的认
可才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答案】①回望历史 ②当初他们并没有想到留名 ③深深地印在人民心上
【解析】这类题目需要结合上下文,从前后照应的角度思考。
5.阅读下面的长句,并将其改写成几个短句。
他发表的著名论文《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科学地将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为主的品种间杂
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优势利用、再到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
【答案】(1)他发表了著名论文《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2)文中科学地将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个战
略发展阶段;(3)第一阶段是三系法为主的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4)第二阶段是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优势
利用;(5)第三阶段为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
【解析】先抽出句子的主干,使之独立成句,然后将附加成分与中心词分别组成独立的句子,再按一
定顺序排列。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①2001 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②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
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
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③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
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④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到了当
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
⑤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
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他
在 1961 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
(1)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中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体现了他热爱并献身农业科研的精神。
B.“挽起裤腿走下稻田”,进一步强调了袁隆平是一位严谨认真的实践者。
C.第①段首先对环境进行了描写,说明袁隆平工作之勤奋、工作之辛苦、工作之谨慎。
D.第②段最后一句从另一个角度高度评价了袁隆平的科学贡献。
【答案】C
【解析】无“工作之谨慎”。
(2)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几个生动形象的动作突出了袁隆平工作认真、敬业的科学精神。
B.第①段中对袁隆平的描写采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C.文中对袁隆平的生动形象的描写表现了他对待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D.“泥腿子院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位农业科学家注重实践的特点。
【答案】B
【解析】无“心理描写”。
(3)“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请根据文意回答。(6 分)
【答案】①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民以食为天”的说法。②毛泽东曾经说过,吃饭的事情最大。③20 世
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④青年袁隆平就下定决心,要用农业
科技战胜饥饿。
【解析】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回答即可。
二、学业质量测评
基础练: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摇篮 漫山遍野 遴选 遐思迩想
B.蔽塞 计日程功 料峭 轻手摄脚
C.丰姿 孽根祸种 稗益 功亏一篑
D.消受 精疲力尽 凛冽 娇揉造作
【答案】A
【解析】B 项,摄—蹑;C 项,稗—裨;D 项,娇—矫。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袁隆平有一句话________很广,他说,我不在家,就在实验田里。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他真的把所
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科研上了。
②疫苗行业的乱象不仅侵害接种者身体健康,更侵蚀政府公信。因而,势必要以最严格的监管、最严
厉的惩戒来________疫苗安全。
③________自然界客观存在“天然杂交稻”,________,只要探索出其中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
稻。
A.流传 保卫 如果 多么
B.流传 捍卫 既然 那么
C.留传 保卫 既然 多么
D.留传 捍卫 如果 那么
【答案】B
【解析】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保卫:保护使不受侵犯。捍卫:指保护、
防 卫 。 如 果 : 连 词 。 一 般 用 于 上 半 句 , 表 示 假 设 , 下 半 句 推 出 结 论 或 提 出 问 题 , 常 用 “ 那
么”“那”“则”“就”等词呼应。既然:用在上半句话里,下半句话里往往用副词“就、也、还”跟它
呼应,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那么:表示顺着上文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或作出判断。多么:
用在疑问句里,表程度;②用在感叹句里,表示程度很高;③指较深的程度。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几十年披星戴月,几十年寒来暑往,几十年苦尽甘来。已经是万众景仰的科学家了,袁隆平仍然不忘“奋
斗”两个字。由此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不满足”中 ②才能获取动力 ③才能再攀高峰 ④才能继续航程 ⑤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更
好的东西 ⑥因为永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⑦在事业上我们一定要提倡“这山望着那山高”
A.①②④③⑤⑦⑥ B.①⑤④②③⑥⑦
C.⑦⑥①⑤④②③ D.⑦⑥①②④③⑤
【D】【解析】先确定开头句,这一句应该是紧接“奋斗”。②④③⑤为排比句,不能分开,⑤最重要,可以
看成结论。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名帅戚务生的执教经验丰富,在短短 5 年内,把云南红塔队改造成一支甲 A 强队、为西南足球赢得荣
誉。
B. 规划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以合肥为中心,包括马鞍山、芜湖、铜
陵等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
C. 由于量子具有不可分割、不可克隆的特性.我们将其作为信息载体便可以抵御任何窃听,进而保证传
输内容的绝对安全。
D. AlphaGo 以总比分 4 : 1 大胜李世石,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计算机围棋研究所所长刘知青说,我们即使
发现 AlphaGo 存在弱点,它也能迅速修复。
【答案】C
【解析】A 项,结构混乱,暗换主语,本句主语是“执教经验”,而后面所说的主语显然不能是“执教
经验”。B 项,句式杂糅,“提出……目标”或“以……为目标”任选其一,D 项,语序不当“我们”应当
在“即使”之后。
5.请用简洁的语言给下面新闻拟标题,不超过 30 个字。
在 2016 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上,袁隆平介绍了正在探索种植的“海水稻”。据了解,青岛市日前成立了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这是国内首个国家级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袁隆平担任该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学家。
该中心计划在 3 年时间内,实现海水稻种植亩产突破 200 公斤的目标。
袁隆平说,目前在青岛的“海水稻”实验仍在推进,未来期望能够用更咸更碱的水灌溉。全国有十几
亿亩的盐碱地没种庄稼,还有几千万亩的滩涂,海水稻很有发展前途。袁隆平介绍,海水稻推广的关键是
要提高其抗盐浓度,在育种方面分两个路线:一个是常规育种,把抗盐的特性转移到高产品种上面来;另
一个是分子技术,把抗盐的基因克隆出来转移到高产品种上去。他还认为,分子技术效果更好,但难度较
大。
【答案】(示例)袁隆平种出“海水稻”,计划 3 年内亩产突破 200 公斤
6.模仿《喜爱稻菽千重浪》中“夹叙夹议”的写法,写一段文字。(300 字左右)
【答案】写作示例:逆流而上,一位老者在水一方。他那爬满皱纹的额头,那微微弓着的瘦弱身躯,
那沉吟江边满脸的迷茫……我忆起了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他在江边徘徊着……
突然,他仰天长叹:“天啊,奈何你这般的待我!君王啊,你为何听信谗言,疏远我啊!天下之大,无人
明吾心意也!”他纵身一跃,投入了滚滚奔流的江水之中…… 我欲哭无泪,欲助无能。只能对着江心,对
着屈原呼喊道:“我懂,我真的懂!” 屈原为国为民捐躯,这份真挚强烈的感情铭记在后人的心中,永远
不会忘记!屈原满腔热血和报国之心,换来的却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悲哉!哀哉!
【解析】只要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主题积极向上,语言通顺流畅即可。综合练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杂交水稻之父
1982 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一
次盛会。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
台。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字,报告厅
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对手的真诚友
谊和温暖。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帽儿,把杂交水稻技
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博士开玩笑说:“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卖’我,可真
叫我有点措手不及呀!”“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可我 1980 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时,您竟
然给我定了个每月 800 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袁隆平笑着说。那一次他向斯瓦米纳森提出严正抗议,
准备拂袖而去。经斯瓦米纳森反复道歉,极力挽留,并把他重新定为特别研究员,每月工资提到 1 750 美
元,他才留了下来。
“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呀!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您待遇太高,
反而使我们丢份。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所以定的工资估计为您在
国内的 10 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没想到您还很有气派!而第二年我们就看到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
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所以我们后来一直为那件事感到内疚。今天,也算是
我们正式为您正名吧!”斯瓦米纳森爽朗地一笑,便竹筒倒豆子般地把那件往事兜底揭穿了。
“哈哈,原来阁下您也曾亲自参与歧视我的‘勾当’啊!坦率地说,我们在国内是从来不争经济利益
的。可是,到了您这里,拿多少钱可就关系到中国科学家的尊严了,所以我一定要跟您‘斗争’到底啊。
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叫作‘不打不相识’。这就像我们国际科技界的朋友们,实际都是同一阵地上的竞争
对手。但是也正因为在同一块阵地上竞争,才有机会成为朋友啊!我和您一见面就‘打了一仗’,所以我们
的友谊也将会更加长久,是不是?”袁隆平说。
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水稻平均亩产比原先增加 20%以上。这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不仅有
助于中国以占世界 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 22%的人口,而且惠及世界。为此,他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
士,院长西瑟罗纳先生介绍袁隆平当选的理由是:“袁隆平先生发明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
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 7 000 万人的吃饭问题。”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说:“邓小平送
来了好政策,袁隆平送来了好种子。”他专门花钱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些研究生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国外工
作。有人便跟袁隆平开玩笑说:“您老人家送出去的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血了!”袁隆平则认真地
回答说:“你们不要短见浅识。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人才的成长
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来,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世界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
时都会回来的。相反,如果他们回来而又无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来干什么呢?”
(摘编自庄志霞《袁隆平传》)
(1)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下列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斯瓦米纳森的推崇使他产生了对比联想。
B.他尚未得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的承认。
C.杂交水稻技术被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
D.面对国内学术界的不认同,表示自己对他们的轻视态度。
【答案】D
【解析】D 项没有“轻视”的意思。
(2)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斯瓦米纳森博士在他主持召开的一次国际水稻科技界会议上的隆重推介,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
稻专家而广为人知。
B.袁隆平因为发明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被美国科
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
C.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为了感谢袁隆平给他送来杂交水稻种子,专门花钱请人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
平石像供在家里。
D.袁隆平的研究生经他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学
成后都选择留在国外工作。
E.本文通过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科学家的博大胸怀以及勇于
探索、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答案】BE
【解析】回答此题要理解整个文本。B、E 两项对袁隆平的贡献及伟大情操的概括分析与文意相合。A
项二者并无因果关系。C 项袁隆平送种子并不是指袁隆平亲自送来种子,而是说他研究出了水稻新品种。D
项袁隆平介绍出去的研究生留在国外工作的原因很多,该选项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3)袁隆平和斯瓦米纳森是同行,可他们一见面就为尊严“打了一仗”,最终又成为朋友,而且认为
彼此的友谊“将会更加长久”。请你就对“同行”“尊严”“友谊”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
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观点一:同行有可能成为朋友。
①彼此为同行,就有机会认识并可能成为朋友;②同行的认可,又能给人带来温暖,让人感受到自己
的价值。观点二:维护尊严,既要斗争又要有一定的让步。
①斯瓦米纳森曾因为担心“丢份”而“歧视”袁隆平,当看到他“准备拂袖而去”时就马上让步;②斯瓦米
纳森亲眼看到袁隆平的伟大成果后主动为他正名;③袁隆平为维护中国科学家的尊严而严正抗议,斗争到
底。
观点三:经过“斗争”的朋友,友谊才会更加长久。
①不打不相识,通过斗争可以加深了解,从而建立友谊;②竞争对手间要保持友谊,必须真诚,让对
方感到温暖。
【解析】本题主要通过对文本中袁隆平与朋友相处、相知的理解分析中得出结论。要抓住人物传记的
特点,结合具体事例分析总结。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过完 80 岁生日之后,我有一个理想,就是 90 岁时实现超级稻亩产 1 000 公斤,现在我又多了一个
理想,希望我的母校能成为世界名校。”在武汉四中 110 周年校庆上,袁隆平对记者再次重申理想,其中
超级稻亩产千公斤的理想,他在多个场合说起。
由于时间紧迫,对于记者的诸多问题,袁隆平的回答总是能省则省,不能省的话就一句带过,但是谈
到超级稻,话匣子就合不拢,一个又一个专业名词扔出来,不管在场的人懂不懂。
“我们正在向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 900 公斤进军。按照计划到 2012 年实现亩产达到 830 公斤目标,
到 2015 年实现亩产达到 900 公斤目标。现在看来,两年之内实现亩产 830 公斤的目标没问题。今后再努把
力,争取提前实现亩产 900 公斤的目标。”
言之切切,足见对水稻研究情深。
梦想在变,从 500 公斤增长到 1 000 公斤。同样,从杂交稻到超级稻,袁隆平探索了 40 多年,一辈子
干一件事,坚持的信念是什么?
“饿起来的滋味很不好受啊。”
作为一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小时候经常饿肚子,切身的感受,支持他数十年在湖南一个偏
远山区从事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他领衔研究的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如今在国际上遥遥领先。
袁隆平说,如果第三期亩产 900 公斤的技术推广开来,将养活约 2.2 亿人口。
材料二
袁隆平创造了太多的第一,但有个第一恐怕从来不曾有人想过——第一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
——隆平高科。
截至 10 月 9 日,隆平高科收盘价为 16.73 元,在其上市后,其最高股价达到 47 元。
按照隆平高科最高价 47 元计算,袁隆平持有的 400 万股的最大市值为 1.88 亿。更有一份来自某评估
机构的报告称,作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身价超过 1 000 亿元。
他列举了自己的收入:每月工资 6 000 多元,还有股份分红、稿费、咨询费等“额外收入”,每年总共
有 30 多万元。至于股价:“我从来不管这个事。”他的回答简短且干脆。
说起隆平高科的创立,“刚开始我是坚决不同意的,我又不是生意人!”。他说,今天说袁隆平涨了 2
分钱,明天说袁隆平跌了 2 分钱,不好听。
但后来基于两点,他同意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我的理想是让超级稻走出国门。”于是有外国公司找上门,说他们出钱,占大头,袁隆平觉得划不
来。
“品种是我们的,技术是我们的,人也是我们的,什么都是我们的,凭什么你占大头?”
其次,1999 年袁隆平 69 岁。“一般到 70 岁,就不能当首席,科研经费就没有那么多,隆平高科说可
以每年给 200 万的科研经费,我说可以。”
就这样,有了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袁隆平出任名誉董事长。
这样从“知本”到“资本”的转变,成为“产学研”结合的范例。
材料三
“钱是要的,因为要生活,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是拿来用的,该用则用,不挥霍不浪费,不小气
不吝啬。”袁隆平抛出他的财富观。
而发生在袁隆平身上与“钱”有关的事,都被当作正面教材宣扬。
其一是喜欢 15 元的衬衫。曾在出席某论坛时,谈到对金钱的看法,袁隆平曾说:我今天穿的衣服就 50
块钱,但我喜欢的还是昨天穿的那件 15 块的衬衫,穿着很精神呢。我的表 260 元,鞋子 100 多块。要说一
点名利思想都没有是不可能的,但要淡泊名利,对物质别要求太高。
其二是去年七月,袁隆平院士被市民发现在 2008 湖南车展上,为给老伴挑选座驾,有报道称,袁隆平
“家里已经有六七辆车了”,欲买第八辆车。
虽然议论一边倒地表示支持和理解,但袁隆平还是在武汉给予澄清:“没有的事情,就是当时陪着老
伴去车市逛逛,不知道为什么被传成那样。”
“越出名越要夹着尾巴做人。”
最朴素的道理最珍贵,这点在袁隆平身上体现明显。
他说:“做事先做人,这是老生常谈,也是我这一辈子最深刻的感悟。”
而他认为自己始终是一粒潜伏在农田里的种子。
在做人上,他对青少年的期望是:公字多一点,私字少一点。
他现在大量的工作还是在试验田里:“我基本上每天都去,只要田里有稻子,从播种开始直到收获,
都去。这是我的兴趣,也是我的任务。”
“现在有少数人搞学术腐败,就是名利心、享乐心太重,急功近利,弄虚作假,到头来害人害己。人
还是踏踏实实的好,一个人越是出名就越要谦虚谨慎,越要夹着尾巴做人。”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心宽,地才阔。
“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
就坐在稻穗下乘凉。”袁隆平在多个场合说过这个梦想。不管有多少光环,有多少身份。他说,他始终是一粒潜伏在农田里的种子……
材料四
袁隆平(1930 年 9 月 7 日—),江西九江德安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
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
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等。
袁隆平常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
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 11 项国际大奖。荣登“2010
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2014 年 3 月,袁隆平因对粮食安全作出贡献,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1)下列各项对袁隆平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抱负伟大,播撒大爱。袁隆平不畏困难,甘于奉献,用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让天下人都有饱饭吃,
造福世界人民。
B.扎根基层,脚踏实地。袁隆平坚守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和敬业精神,基本上每天都去试验田。
C.潜心探索,有创新精神。袁隆平完成从杂交稻到超级稻的创新;将科研成果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完
成了从“资本”到“知本”的转变,成为“产学研”结合的范例。
D.为人淳朴,淡泊名利。名满天下的科学家,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间;从来不管隆平高科的股价;喜欢
穿那件 15 块的衬衫,戴的表 260 元,穿的鞋子 100 多块等。
【答案】C
【解析】材料二原文是“从‘知本’到‘资本’的转变”。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隆平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时刻关心人民,解决了世界性的粮食问题,荣登“2010 中国
心灵富豪榜首富榜”,2014 年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B.袁隆平的梦想在变,他培育出了亩产 500 公斤、830 公斤、900 公斤、1000 公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
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C.袁隆平,数十年埋首田间,潜心科研,攻克难关。在对抗贫穷和饥饿的征途上,他永不停步,即便耄
耋之年,仍壮志不改。
D.袁隆平认为,要说一点名利思想都没有是不可能的,但要淡泊名利,对物质别要求太高。花钱不奢侈
不浪费。“越出名越要夹着尾巴做人”,说明了盛名下的袁隆平做人懂得谦逊谨慎,严于律己。
【答案】B
【解析】B 项,“培育出了亩产 500 公斤、830 公斤、900 公斤、1 000 公斤的水稻新品种”表述错误,
因为有的梦想还没实现。
(3)袁隆平有着怎样的财富观?他的这种财富观有什么现实意义?试谈谈你的看法。(6 分)
【答案】①财富观:“钱是要的,因为要生活,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是拿来用的,该用则用,不挥霍不浪费,不小气不吝啬。”②现实意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说人要生活,追求钱财是合理的;
但不能只一味追求钱财而失去道德的准绳,应光明正大索取,干干净净做人。“该用则用”,是说要按照必
需、可能的进行合理性消费,反对奢侈、浪费性消费;小气吝啬,守财奴,也失去了占有财富的意义。作
为青年人的我们,要树立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新时代的财富观。
【解析】本题要注意通读全文,筛选出要点概括出袁隆平和财富观,再联系现实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