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同步课时练习 第二十课 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 【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墙橹 舞榭 佛狸 巷陌 B.纶巾 寄奴 烽火 廉颇 C.凄冷 苍皇 风情 门槛 D.憔萃 凋谢 次第 寻觅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故垒.(lěi) 公瑾.(jǐn) 纶.巾(lún) 樯橹.(lǔ) B.堆积.(jī) 酹.江月(lèi) 梧桐.(tóng) 乍.暖还寒(zà) C.舞榭.(xiè) 佛.狸祠(bì) 狼居胥.(xū) 金戈.铁马(gē) D.浪淘.尽(táo) 港陌.(mò) 神鸦.(yā) 早生华发.(fā)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垒西边 故.国神游 B.赢得仓皇北顾.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雁过.也,正伤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怎敌.他、晚来风急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下列各句与“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而词的标题则概括词 的主要内容。 B.词的结构一般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依其字数的多少,一般 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其中 90 字以内为小令。 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光彩夺目的巨钻。它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髙成 就。 D.宋词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 辛弃疾等。 【文本阅读】 一、根据《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 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 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鉴赏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寄 寓了词人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 B.“可堪回首”一句一语千钧,不但使后面内容具有了深刻的政治意义,而且也表达出了词人忧时伤世的 强烈感情。 C.词的结尾处,词人以廉颇自比,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又表现了词人有心杀敌报国,却力不从心 的苦闷心情。 D.这首词用典虽多,却十分贴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千百年来为人所传诵。 2.“用典”即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辛弃疾词中用典很多,内容大多跟词人的政治态度和 个人遭遇有关,特别是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除了回顾词人四十三年前南下归来的经历之外, 全属用典。有人认为辛弃疾“掉书袋”,觉得这是一个缺点,对此,你有何看法?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各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代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 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 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具体赏析词上阕中虚实结合的手法及作用。 2.结尾借“廉颇思国”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说说典故在全词中的作用。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试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 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 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千古江山”四个字贯通古今, “千古”具有时代感,照应题目中“怀古”;“江山”具有现实感,照应 题目中的“京口北固亭”。 B.“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写眼前景象并由这些景象联想到与京口有关的历史人物刘裕。 C.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开始,词人由伤今转入怀古,缅怀了历史上在京口做出了伟大 业绩的人物。 D.作者以廉颇自比,一表明决心,二显示能力,三抒发感情,表达了自己想要为国效劳却不被重用的愤慨 之情。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试举例分析这样写的目的及效果。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苏幕遮 宋•朱敦儒 酒壶空,歌扇去。独倚危楼,无限伤心处。芳草连天云薄暮。故国山河,一阵黄梅雨。 有奇才,无用处。壮节飘零,受尽人间苦。欲指虚无问征路。回首风云,未忍辞明主。 1.这首词的上片是运用何种手法抒情的?请简要赏析。 2.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片相比,本词下片塑造的词人形象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满眼风光北固楼”中的“满眼风光”应该是哪些景象? 2.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孙权的英雄形象?为什么要极力称颂孙权? 3.联系辛弃疾的诗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说辛词的豪放风格, 在词中有什么具体体现。 三、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银胡 ,汉箭朝 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⑤种树书。 1.请结合上片的具体词句,概括辛弃疾的形象特点。 2.本词下片所叹,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片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词句分条简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京口 陆龟蒙 江边古渡伤离情,断山零落春潮平。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 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可怜宋帝筹帷处,苍翠无烟草自生。 注:宋帝,是指南朝宋武帝刘裕。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盛赞宋武帝北伐的是哪两句? 2.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请简要赏析“苍翠无烟草自生”一句。 【片段写作】 1.他舞得起刀剑,玩得起文艺小清新,“疯”起来上战场杀敌,让敌人胆寒。他就是,词人剑客——辛弃 疾。请以“辛弃疾的剑”为具体物象,写一段的文字,表现他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要求: 语意连贯,200 字左右。 2.我国的古典诗歌作品灿若繁星,浩如烟海。经过十几年含英咀华,你对古典诗词早已不再陌生。请写一 段话(可以写诗歌),表达你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感情。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形的能力。A 项,墙——樯;C 项,苍——仓;D 项,萃—— 悴。故选 B。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A 项,“纶”应读 guān;B 项,“乍”应读 zhà;D 项,“港陌”应为“巷陌”,“发”应读 fà。故选 C。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A 项,“故”的意思都是“旧有的,原来 的”。B 项,“顾”的意思分别是回头看/拜访。C 项,“过”的意思分别是经过/过分,过于。D 项,“敌”的 意思分别是抵挡,对抗/匹敌,相当。故选 A。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表现手法赏析的能力。A、B、D 三项与例句都是融情于景。例句:当年的舞 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将物是人非的情感寄托于当年的舞榭歌台中,融情 于景。A 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将热爱祖国山河、羡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思想 感情,寄托在大好河山和众多英豪的时代。B 项,“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楼船”(雄伟的 战舰)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揽镜自照时只见 豪气如山不知何时已成两鬃霜,夜雪瓜洲,铁马秋风已是当年旧事,此时方知世事艰难,其中有无限悲凉。 D 项,“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 行。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C 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直接抒情, 即这情形,怎能用一个愁字写得尽呢!这是对前文的概括,概括了“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 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作者的哀愁又何止这些呢?作者的愁太 多太多了。故选 C。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关于文化常识只要记牢背熟即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有关 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B 项,“90 字以内为小令”错误。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 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按字数多少,词大致可分小令(58 字以内)、中调(59 一 90 字) 和长调(91 字以上,最长的词达 240 字)。故选 B。 【文本阅读】 一、【答案】1.C 2.观点一:用典太多,增加了阅读难度,影响了这首词的流布。 观点二:正确地看待用典,是鉴赏辛弃疾词的关键。就这首词来说,词的上阕借历史人物来抒写词人的抱负, 一个爱国词人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样写在艺术上是极为成功,无可指摘的。词的最后用廉 颇一事表达词人的悲愤之情,成功地再现了词人的形象。综上所述,辛弃疾词的用典是非常成功的。同时, 在辛弃疾所生活的年代,在权臣当道的社会背景下,用典不仅可以借助典故表达词人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巧 妙地绕开政治,以免因“直谏”而遭受迫害。 观点三:综观本词,用典虽多,但抒情的脉络清晰,词中所涉及的那些历史故事全都图画般地呈现在读者眼 前,词人的思想感情表达得真切动人。词人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这是辛弃疾词用典的一大特点, 把握这一特点才能正确鉴赏。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诗词内容和赏析诗词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把握题干的要 求,注意认真研读诗词内容,准确把握诗词的艺术手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的鉴赏评析有误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 项,“力不 从心的苦闷心情”的说法明显错误。作者借廉颇自比,充分体现了自己还有足够的实力报国。故选 C。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艺术手法“用典”的评价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弄清手法的表达效果。所 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 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人借古讽今,批判了当时的掌权者韩侂(tuō)胄冒险北伐、妄图侥幸取 胜的错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想建功报国而不能施展才略的悲愤心情。这个主旨,主要是通过四个影射现实 的历史故事表现出来的,即刘裕、刘义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和廉颇的故事。这首词是对当时统治者的批评, 因为不方便正面直说,所以用典就是最好的办法。如果不了解这些典故,诗歌内容就无法理解。 二、【答案】1.词人登北固亭所见眼前之景“舞榭歌台”“斜阳草树”等多是实写,登北固亭所抒怀古之思“千 古英雄”“金戈铁马”等是虚写。虚实结合,表达词人对英雄人物的景仰,对前人功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 暗含对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的失望。 2.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 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 达到了高潮,突出主旨,而且集中地、鲜明地再现了词人忧虑国事、悲愤难抑的精忠形象。 3.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借古喻今。 不同点:《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 写景的地方。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纵横跌荡,议论能思索宇宙人生的积极意义。辛弃 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 辛词用典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 【解析】1.上片第一第二句中,“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怀古”;“江山”是现实感,照应题目“京口 北固亭”。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想起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首先想到 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这里是虚写。孙权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可是如今,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 寻觅的了。“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实写眼前之景,表明连孙权当年修建的“舞榭歌台”等反映 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写眼前景,属于实写。接 着词人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历史人物刘裕,再次虚写,诗人由刘裕的遗迹联想起他的功业,非常钦 佩,可是他的历史遗迹,如今也是同样地找不到了。表达出诗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缅怀之情和对当朝统 治者的失望。 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的最后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用得很贴切,一是表白决心,和廉 颇当年服侍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 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 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 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壮志不能实现。突出了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3.本题以比较阅读的方式考查对两首怀古词的鉴赏能力。解答时可先仔细阅读本题所给诗歌,再认真回忆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内容,从诗歌的结构、意境、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等角度进行比较,找出两首词的异 同,然后总结答案。如,从结构上看,两首词都是怀古词,都用了“地点+怀古”的结构形式;从风格上看,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两首词都营造了了雄浑壮阔的意境;两首词的主题都是借古喻今等。 从手法上看,苏词层层铺垫,辛词则大量用典;苏词上阕写景,下阕议论,辛词则是写景和议论交织在一起 等。 三、【答案】1.C 2.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用四十三年 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这是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用廉颇的遭谗 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C 项,“词人由伤今转入怀古”错误。应该是词由怀古转入 伤今,联系自己,联系当今的抗金形式,抒发感慨。故选 C。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 现实相比,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 这是以历史上英主与庸才之比,用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 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这是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 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得淡淡的了;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用以抒 发报国无门的愤懑。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 动。 【拓展阅读】 一、【答案】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芳草连天云薄暮”句借一望无际的 芳草和黄昏天空的阴云抒发自己孤独伤心之情,又将这种情感融入到“一阵黄梅雨”的景象之中。 2.与辛词下片借典故塑造词人对失地难复的不平、内心激愤的形象不同,本词下片塑造了词人既想忠君报 国又对前途惘然无奈、内心矛盾彷徨的形象;“有奇才,无用处。壮节飘零,受尽人间苦”,作者感到自己的 “奇才”没有用武之地,“壮节”历尽坎坷,受尽了人间艰辛,苦闷无奈之情,油然而生;“欲指虚无问征路。 回首风云,未忍辞明主”,作者对前途感到惘然,看不到希望,但又难以放弃自己忠君报国的爱国情怀,内 心更加矛盾彷徨。 【解析】1.此题考查赏析诗歌抒情方式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抒情方式,结合着词的上片的关键 词句分析作答。“独倚危楼,无限伤心处”直接抒情,“芳草连天云薄暮” “一阵黄梅雨”描写景物,根据 这些语句可得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词人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两首诗词中的关键词分析作答。辛弃疾的词下片 主要运用了历史典故,将内心的愤慨与不平的心情表达出来;而本词下片可由“有奇才,无用处。壮节飘零, 受尽人间苦”得出词人忠君报国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和矛盾的形象。 二、【答案】1.诗人站在北固楼上,望着眼前的神州秀丽风光,滚滚东逝的长江水,尽收眼底。并且联想到 悠长历史长河中有多少事发生在这里,不禁感慨万千。 2.孙权的英雄形象从以下体现:年少万兜鍪;表现出孙权为一代年轻的贤君,虽然年轻但是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杀敌陷阵。坐断东南战未休,表现出孙权尽管处在群雄争夺、势力割据的年代,依然能稳坐自己的一方 领地,镇守东吴。与同是一方割据的曹操和刘备形成抗衡,孙权刘备和曹操问鼎三国,形成了当时三方互相 制衡牵动的局面。孙权的智慧和谋略大大体现了制衡的思想,平衡的战略,诗人借用历史暗暗讽刺了当时的 南宋朝廷在金兵进犯时不敢与之抗衡的懦弱表现,感叹时局,体现了诗人爱国卫家的精神。 3.诗人借古怀今,同时心怀忧国忧民的情怀,辛弃疾本身作为一名爱国将领,在带兵打仗的同时也对朝廷 的局势心存忧虑。敬重怀念曾经的爱国英豪,畅谈历史,评古论今。善于用典。 【解析】1."满眼风光"应该是哪些景象的概括在下文,结合“千古兴亡多少事”“长江滚滚流”进行概括, 再结合作者的经历,做到知人论世。 2.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孙权的英雄形象,可以从“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两个角度理解,再 结合孙权能够建功立业,称英雄来自比,所以“极力称颂孙权”。 3.辛词的豪放风格的体现,结合《破阵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共同的心怀忧国忧民的情怀,以 及共同的手法:用典来分析。 三、【答案】1.(1)“壮岁旌旗拥万夫”中的“拥万夫”表现了当年辛弃疾的军队的声势浩大(豪壮与有号 召力),从“锦襜突骑渡江初”体现了一个英勇果断的将军的形象;(2)“燕兵夜娖银胡 ,汉箭朝飞金仆姑” 中可以看出在这一场势均力敌的的战斗中,将军的勇猛善射,毫不示弱。 2.(1)《鹧鸪天》下片中“春风不染白髭须”,表达了作者感叹青春已逝;而《永遇乐》中一句“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强调了自己虽然不再青春但依然壮志在胸,想要干出一番事业的雄心。(2)《鹧鸪 天》最后两句“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意为要将曾经的收复中原之志和英勇抗战之策深埋心 底,从此致力于居家生计,归隐田园,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一生戎马的自嘲与伤感,对时局的无奈,“却”字 又隐含了作者的不甘。《永遇乐》在回顾时局和批判朝政之后,最后则依然昂扬如旧,虽然年老,但如同历 史上的廉颇,依然拥有渴望收拾旧山河的壮志,渴盼着朝廷的重用。 【解析】1.上片追述的就是这一件事。“壮岁”句说他在耿京幕下任职(他自己开头也组织了一支游击队伍, 手下有两千人)。 “锦檐突骑”,也就是锦衣快马,属于侠士的打扮。“渡江初”,指擒了张安国渡江南下。 然后用色彩浓烈的笔墨描写擒拿叛徒的经过: “汉箭朝飞金仆估”,自然是指远途奔袭敌人。大抵在这次奔 袭之中,弓箭曾发挥过有力的作用,所以才拿它进行艺术概括。这是一段得意的回忆。作者只用四句话,就 把一个少年英雄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 2.本题以对比的方式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回忆命题者引入的诗词的思想 情感,然后分析所给诗词的思想情感,再通过对比找出不同。本词下片感今,把如今废置闲居、髀肉复生的 情状委曲传出。作者关注民族命运,不因衰老之年而有所减损,这种精神也渗透在字里行间。过片却是眼前 情况,对比强烈。“春风不染白髭须”,人已经老了。但问题不在于老,而在于“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 种树书。”本来,自己有一套抗战计划,不止一次向朝廷提出过,却没有得到重视。如今连自己都受到朝廷 中某些人物的排挤,平戎策换来了种树的书。少年时候那种抱负,只落得一场可笑可叹的结果了。由于它是 紧紧揉和着对民族命运的关怀而写的,因此就与只是个人的叹老嗟卑不同,是爱国者共同的悲慨。《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三句,作者援用古事近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 人的和自己的历史教训。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开始,词由怀古转入伤今,联系自己,联 系当今的抗金形势,抒发感慨。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了老人,而壮志依 然难酬。下三句中的“回首”以古喻今,如今“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 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这是痛心的事。以此正告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土,刻不容缓。最后作者 以廉颇自比,表白决心,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 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三是抒写忧虑。 四、【答案】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描绘了一幅早春江边送别图。春风微寒,夕阳斜挂,落叶飘零,一艘客船在江面上渐行渐远。抒发了惜 别、怅惘之情。 3.描绘了一幅早春江边送别图。春风微寒,夕阳斜挂,落叶飘零,一艘客船在江面上渐行渐远。抒发了惜 别、怅惘之情。 【解析】1.词人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历史人物刘裕。写孙权,先想到他的功业再寻觅他的遗迹;写 刘裕,则由他的遗迹再联想起他的功业。然后在最后三句回忆刘裕的功业。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 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几乎可以克复中原,作者想 到刘裕的功勋,非常钦佩,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无限景仰的感情。英雄人物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可 是刘裕这样的英雄,他的历史遗迹,如今也是同样地找不到了,只有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2.这是一道分析形象题,其解题思路是先描述景象,再分析意境特点。 3.赏析诗句要抓住其表现手法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来分析。赏析句子大致要注意以下角度。弄懂所给句子的 基本意思,进而把握住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对于个别句子,尤其是脍炙人口的句子,其内容有精深之处,情感有共通性,它们本身就是赏析的对象。 【片段写作】 1.【参考例文】 醉里挑灯,剑光泛着幽兰;慷慨悲歌,剑气充斥云天。这的确是一把好剑!当年你学成之后,疾奔南下, 匡扶宋室,腰中佩的就是这把剑吧?当年你亲率铁骑,夜闯金营,冲杀百里,生擒张安国,手中挥的就是这 把剑吧?但现在你说它沉寂了,再也举不起来了。为什么?是一次次的上书请战却没有回音的失望,磨损了 剑光吗?是一次次听到江北百姓痛苦呻吟却无能为力的叹息,蚀钝了剑气吗?是不经准备的仓皇北伐,将十 万大宋男儿的性命断送在长江边的愤慨,折断了剑身吗?你不语,剑也不语! 【写作指导】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以‘辛弃疾的 剑’为具体物象,写一段的文字,表现他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作答时,第一要选定描写的 对象:辛弃疾的剑,所写文字要围绕“辛弃疾的剑”展开;第二要明确必须表现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 酬的悲愤之情。在组织答案时,注意用语要符合所选定的表达对象的特点。 2.【参考例文】 汉赋,唐诗,宋词……我独独偏爱《诗经》,为其中那种真挚而淳朴的感情。读《诗三百》,就像再欣赏 中华文化的少年时期,俗话说,贵于拙而不贵巧,我觉得,《诗经》就是美在一个“拙”字上,不似汉赋那 般华丽无双,不似唐诗那般雄浑开阔,不似宋词那般唯美缠绵,它是“天真可爱”的,频繁的重复却不单调, 即使过去了千年,依旧特别。不带镣铐的舞蹈,有一股原始的活泼与可爱,让我无法不偏爱。 【写作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本题,切入点要小,观点要新颖,内容要具体。关于古典 诗歌可写的东西很多,所以,一定要选好切入点,切忌泛泛而谈。要有平常生活的积累,对名著史书的阅 读质量,对古典诗词的理解等,能够表达完整即可。如中国古典诗词,带动我们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 取营养,涵养心灵,折射出我们对诗词的重视。有一些至今影响深远的诗句,如“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 方悔读书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 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等。古诗词名句,不仅语言经过了千锤百 炼,而且也有华丽的辞藻和丰富的内容,有写景的、有记事的、有说理的等。是我们语言积累的最好素 材。有了丰富的积累才会有言可发,有情可抒。如宋代的词,但大体上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 词,潇洒超脱,高远清雄。犹如沙场的英雄,一腔热血,又有恢弘的刚健的气魄。婉约派的词,犹如淅淅沥沥的杏花春雨,美得令人屏声静气。它典雅精工,情景交融,曲尽情态。主要从古典诗词的影响、作用 等方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可。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