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2021 年新课标卷高三上学期期初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附答案详解) 日照市 9 月校际联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而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思王逢原①(其二) 王安石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②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陈迹可怜随手③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注]①王逢原:北宋诗人王令,与王安石为莫逆之交。此诗作于王令去世第二年秋天。②妙 质:优秀的资质、才德。比喻投契的知己。③随手:随着,紧接着。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好友去世一年,诗人依然不能忘怀,看见友人的墓地长满蓬蒿就更加悲伤。 B. 王令的才能不为世人知,唯有诗人真正理解欣赏他,暗含知音难见的感慨。 C. 往事随故人而去,再找不到像王令样的知心朋友,流露出对故友的怀念。 D. 诗歌有回忆,有议论,有抒情,手法多样,显示了王安石高超的写作技巧。 16. 颈联将写景与叙事融为一体,气势壮阔。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A 16. 高耸的庐山正对着书桌,滔滔湓水流进酒杯。回忆了诗人和朋友相聚 读书饮酒的场景。运用夸张和想象,流露出豪情逸兴,气势壮阔。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了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语言。解答本题注意每个选项一个考点, 每个选项对应一联,注意结合诗句分析。主要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 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语言主要是风格不正确,答题时注意仔 细辨析。 A 项,“看见友人的墓地长满蓬蒿”曲解文意,“想”,看似“遥想”,实为怅望和思念。一个“想” 字,既表示悼念,又说明自己在远方,不能亲自去祭祀坟墓,有以诗代祭的意思。故 A 错误。 故选 A。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本题为前面给出观点,后面分析的题型。解答本题,要注意 前面的观点,即“颈联将写景与叙事融为一体,气势壮阔”。考生在分析的时候要具体分析颈 联写了哪些景,叙述了什么事,哪些字词营造了壮阔的意境。颈联虚实结合,运用对偶、夸 张、比拟等修辞写出对往事的回忆。二人相聚谈书饮酒是实事,但写诗时偏不用实写,一味 夸张,渗透着豪情逸兴,气魄宏壮,语语精炼。出句用“南堕”“当”写出山势,对句用“东来” “入”形容水流与饮酒的豪情,运用比拟手法,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性格融合成一体。一方面展 现了二人当年的友情至深,另一方面表达了王安石对故友的深切思念。庐山倾倒当书案,湓 水入杯作美酒,运用夸张手法,想象奇特,表现友人豪迈的胸襟,意境阔大。 菏泽市第一次模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裴侍御归上都 张谓 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 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 [注]此诗作于潭州(今长沙),诗人时任潭州刺史。上都,指都城长安。 15. 下列对这首诗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首联写战乱平定后,裴侍御来潭州公干,现在要回去了。 B. 颔联写裴侍御一路所经之地,沿途风景优美,洞庭与武陵水陆并举。 C. “离魂”指分离的愁绪,尾联将送行化实为虚,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D. 这是一首送别诗,用语平淡,但诗味浓郁,着重渲染了离别的凄然和伤感。 16. 颈联“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是后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其艺术特色。 【答案】15. D 16. ①炼字独特。两个动词“随”和“趁”,特别传神,“随”是跟从,读者似乎 感觉到水的流动;“趁”是追逐,读者似乎感觉到路上山花在风中摇曳。②使用了拟人手法。 把“江月”和“山花”拟人化,“江月”和“山花”仿佛有了人的情感,使诗歌充满了灵动。③前后照 应。“江月随人影”照应颔联的“舟移”,“山花趁马蹄”照应“路出”,构思巧妙。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 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 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 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 项,“着重渲染了离别的凄然和伤感”错,全诗只有最后一联渲染了离别的伤感,“舟移洞庭 岸,路出武陵溪”写行船的轻快,可见离愁与伤感并不是全诗主旨。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赏析诗句可以从手法、 内容、表达效果及情感等角度进行。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分析时 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 本题要求赏析颈联“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整体分析,这两句诗构思巧妙,因为这两句 分别照应前面的“舟移”和“路出”,体现了诗人巧妙的构思。从修辞的角度分析,“随”“趁”, 把“江月”和“山花”拟人化,赋予了“江月”和“山花”以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从炼字 的角度看,颈联中的四个意象用“随”和“趁”两个动词连缀,别具匠心,意味丰富;“随”和“趁” 字有动态感,能让人感觉到江水的流动,山花的摇曳。 【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 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 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 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 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摸底联考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① 刘长卿 文姬留此曲,千载一知音。 不解胡人语,空留楚客②心。 声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 何事长江上,萧萧出塞吟。 【注】①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当时刘长卿只身离开京城,就任鄂岳转运留后。〔鄂渚〕在 今湖北鄂州。 ②〔楚客〕客居他乡的人。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借蔡文姬交代了胡琴弹奏的内容。颔联通过联想和想象,写出蔡文姬在匈奴生活的 孤独。 B. 颈联虚实结合,作者沉醉在音乐中,眼前似乎看到了边境上衰草随风摇动,天空中乌云 弥漫。 C. 全诗主要运用正面描写来描写音乐,这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有所 不同。 D. 本诗融音乐与历史于一体,既是一首描写音乐的佳作,同时也兼具咏史诗的特点,构思 新奇。 16. 尾联在表现手法和情感上,和杜甫《登岳阳楼》中的诗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有 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首诗进行分析。 【答案】15. C 16. ①表现手法: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刘诗尾联描写了两种 景象:一个是漂泊的诗人,一个是战马的出塞。前者是诗人自身实景,后者是诗人的想象。 杜诗也描写了两种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 前者是诗人的想象,后者是诗人自身实景。 ②情感:两首诗都写出了诗人自身漂泊之苦,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刘长卿由音乐想到蔡文 姬因国家战乱而漂泊异乡,再到对自身漂泊的感伤,进而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杜 甫身在洞庭,内心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志诚之 心。 【解析】 【15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 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 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 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 项,“全诗主要运用正面描写来描写音乐”分析错误,全诗主要运用的是侧面描写,主要是 写诗人听胡琴的感受。如:“声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等。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比较鉴赏能力。做这类题(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 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 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 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题目要求从表现手法和情感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答题也应该从这两方面来答。从表现手法 来看,杜甫身在岳阳楼,但是心却在边关。刘长卿身在鄂州,但是心却在边塞。由此,可以 看出这是一实一虚。从情感来看,杜甫颠沛流离,漂泊到了岳阳。刘长卿离开长安,到了鄂 州,都有漂泊只苦。结合注释,两首诗都指向安史之乱,自然可以得出虽然都在漂泊,但是 都心系国家。 【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 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 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 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 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 作答即可。注意意境的概括和手法的分析。本题的考点是比较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的同异。 情感比较题首先要读懂相关诗句的内容,然后分析情感的异同。回答时,要先回答相同点, 再结合相关内容分别答出不同点。 第一次模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 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 汉末襄阳高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C.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16.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二)(9 分) 15.(3 分)C 16.(6 分)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 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山东省 2021 届高三开学质量检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子 规【注】 杜甫 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 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 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注:此诗是永泰元年(765 年)诗人客居云阳时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交代云安县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貌,一个“齐”字写出江楼的整饬。 B.江岸两边的大山与树木交合在一起,山高林茂,营造子规悲啼的环境。C.“眇眇”写春风吹 动的样子,“萧萧"写夜色的凄凉,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16.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客愁”的。(6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 (3 分)C 16.(6 分)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①山树相合,天色晦暗,风声萧萧,夜色凄凉, 以此衬托诗人客居在外之愁;②诗人客居在外,羁旅含愁,子规偏偏傍人低飞且悲鸣不已, 使诗人愁上加愁。(手法 2 分,分析每点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嘉祥一中实验班第一次综合测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①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①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谈舌如云气吐虹”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 表达效果。 C.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 的故友形象。 D.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 的典型形象相关。 16.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 分) 济宁市微山二中开学检测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池① 陆游 二月莺花满阆中,城南搔首立衰翁。 数茎白发愁无那,万顷苍池事已空。 陂复岂惟民食足,渠成终助霸图雄。 眼前碌碌谁知此,漫走丛祠②乞岁丰。 [注]①南池:故址在四川阆中县南,自汉代以来有灌溉之利,唐以后废毁。②祠:池上之汉 高帝庙。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阆中百花盛开,黄莺鸣唱,展现春景之盛,以景衬情,奠定基调。 B. 颔联写广阔浩大的南池现已废弃,自己无可奈何,头上愁出了数根白发。 C. 诗歌后四句写诗人认识到修复南池利于百姓和国家,不同于那些庸碌官吏。 D. 整首诗描写、记叙、议论相结合,语言沉郁,意境苍凉,含义蕴藉深远。 14.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答案】13. A 14. ①尾联以白描手法,写当时那些平庸的官吏,不去修复南池,却徒然 地到高帝庙祈求年丰的情景。②表达了对平庸官吏的讽刺与批判。南池有灌溉之利,有助于 民食充足和国家强盛,而平庸的官吏却只会乞求庇护。③展现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作者 虽然身体衰老,身无官职,却依然心忧民生,心怀社稷。 【解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A 项,“奠定基调”错误,本诗是以乐景衬哀情,尽管黄莺鸣唱,百花盛开,诗人却是“搔首立 衰翁”“数茎白发愁无那”,美景更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故选 A。 【1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 诗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诗句内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诗的主旨,即诗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诗句 中包含的情感。 “眼前碌碌谁知此,漫走丛祠乞岁丰”一句意思是:眼前这些碌碌无为的官员谁知道南池“陂复 岂惟民食足,渠成终助霸图雄”的功能呢?只要南池恢复(陂复),哪里只是能让百姓丰衣 足食,更能够帮助国家建立起更稳固的统治,可这些官员没有长远的眼光,却只知道去祠堂 中乞求丰收,讽刺了庸碌无为的官员; 作者既然在讽刺官员,其实也就侧面反映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尽管他已是一“衰翁”,有 “数茎白发”,但他始终牵挂着国家社稷,为南池的干涸而“愁”,为官员的庸碌无为,不干实 事而着急心痛,能看出“南池”的真正功用等,既反映出他与一般官员的不同,又体现出他操 心国计民生、忧国忧民的情怀。 【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 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 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 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 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 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