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共 6 套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凛冽(lǐng)  要塞(sài)   轻盈(yínɡ)  锐不可当(dǎng) B.颁发(bān) 仲裁(zhòng) 履行(lǚ) 屏息敛声(liǎn) C.悄然(qiāo) 翘首(qiáo) 湛蓝(zhàn) 摧枯拉朽(xiǔ) D.凌波(lín) 镌刻(juān) 督战(dū) 一丝不苟(gǒ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潇洒   凌空   凛冽   眼花潦乱 B.监视 操纵 桅杆 阵耳欲聋 C.馈退 坠毁 紧绷 惮精竭虑 D.浩瀚 遗嘱 吞食 白手起家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军乐团奏响《检阅进行曲》,万众瞩目的阅兵分列式开始了。 B.舆论的力量就像排山倒海一般,令人无法抵挡。 C.中国人每年“舌尖上浪费”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 2 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D.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喜冲冲跑去银行汇钱,却在见到银行前一道防诈骗横幅后如梦初醒。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你们却依然坚守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你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 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B.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 眼前。 C.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 D.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比喻) B.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借代、夸张) C.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夸张、拟人) D.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 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比喻、拟人)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 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C.用干支纪年或计算岁数时,六十组干支字轮一周叫一个甲子,为 60 年。 D.“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语出清施闰章《钱塘观潮》,原文为“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7.默写填空。(6 分) (1)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风声一何盛,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 (3)“临沧海”化用________(人名)《步出夏门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9 分) 光华中学正开展“墨香书法”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学校大屏幕展示的实时新闻 2016 年 5 月 15 日晚,嘉德“大观之夜”专场拍卖举行。“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唯一传世作品 《局事帖》以 2.07 亿元成交。消息瞬间传遍收藏圈,也引起了大众的普遍关注。“一个字相当于 167 万元,真可谓天价书法!”不少网友对于疯狂的亿元书法很吃惊。其实自 2010 年中国艺术品市场 达到火爆顶峰起,已经有多件拍品价格过亿,这也标志着中国书画步入亿元时代。 材料二:学校“墨缘”书法社展示的部分书法作品 图一 王羲之作品 图二 颜真卿作品   图三 怀素作品 (1)热点追踪:结合材料一,为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 15 字)(2 分) (2)名作欣赏:结合材料二,写出三幅书法作品的字体。(3 分) (3)创意先锋:为推动“书法艺术进校园”的活动,请依据前一句格式,在横线上补全宣传标语。(1 分) 弘扬书法艺术,________________。 (4)名家讲堂:学校拟邀请著名书法家陈振濂先生下周四下午 3 点到学校礼堂,为全体同学作书法 欣赏指导讲座。假如你是学校“墨缘”书法社的李华,前去邀请陈先生,该如何说?(3 分) 二、阅读理解(43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2 分)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 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 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 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 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 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 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 9.5 分的高分。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 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9.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0.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 天”。 11.文中写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一个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 的人才太多了!”有什么作用?(3 分) 12.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这是一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把吕伟的高难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吕 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 B.这篇特写没有写整个紧张曲折的过程,没有写赢得金牌后五星红旗如何在赛场上冉冉升起,也 没有写她平时怎样刻苦练功终于今日为国争得荣誉,但是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却在这短短五百字内 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C.本文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 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 D.文章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 个“托”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哧”地插进碧波之中的身体, 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以动衬静,增强作品的可 读性。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报讯(记者程凤 通讯员孟立) 动车飞宜万,蜀道变坦途。昨日上午,武汉至重庆的首趟动车 D2251 次满载着旅客,在如画美景中穿梭 6 小时 50 分钟后,到达重庆北站。至此,沪汉蓉沿江铁路 大通道升级为动车通道,以武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络正式形成。 早上 7 点 50 分,白色的 D2251 次列车静静停在汉口火车站内,不少旅客正在和它合影。15 分钟后, 它载着 700 多位旅客一路向西,将风光旖旎的巴山楚水连珠串玉。“动车像长了翅膀一样往前飞。” 50 多岁的武汉市民王女士说,“以前去重庆坐普快车,光路上就要 15 个小时左右,太不方便了,所 以我一直没去。现在好了,7 个小时到重庆,我准备去渣滓洞等红色景点看看。” 10 点 08 分,列车驶出宜昌东站,开进“世界最高建设难度”的宜万线。白云在山顶游弋,列车在 隧道中穿行,小溪在山涧下细流。下午 2 点 54 分,奔驰了 6 个多小时的动车慢慢停在了重庆北站。 1909 年,詹天佑主持开建川汉铁路湖北段部分线路。后来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里重提修建川 汉铁路的设想。只是这些宏伟蓝图,都消失在崇山峻岭中。100 多年后,动车组已在这条动脉上畅 通无阻。 沪汉蓉沿江铁路全线通行动车,标志着横贯我国东西的沿长江铁路快速大通道真正形成。它与南北 快速交通干线京广高铁等在武汉十字交会,与四通八达的其他动车线路,在武汉形成“米”字形动 车网络。 武汉铁路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称,每天有 701 趟列车经停武汉,其中 430 趟为动车。武汉将与东南西 北 10000 公里范围内的特大城市更加紧密相连,长江经济带上的成渝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圈以及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实现半日直达,为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13.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3 分) 14.新闻中提到詹天佑和孙中山有何作用?(3 分)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4 分) 16.用简要的文字说说在武汉形成“米”字形动车网络有何意义。(4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7 分) 爱的尊严 王永光 ①将近“五一”小长假,来银行取钱的人挤满了大厅,一个接一个取钱、存钱、转账的,忙得我头 都要大了。这天快中午的时候,一个 30 岁左右民工模样的男人在被我叫了号以后凑上来,一个 20 多岁的女人也紧跟过来。我生气地脸一黑喝道:“排队,叫了号再过来。”可是那女人还是没有回 转的意思,民工兄弟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我们一起的。” ②他把银行卡递进来说:“取点零花儿。”我一下子就急了:“取小额到外面自动取款机上去取!” 他一脸难为情地说:“我们就在这里取吧,排了半天队了。” ③“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 ④可那民工兄弟还是坚持在窗口取。“天!我服了。”没奈何,只好把银行卡接了过来,没好气地说: “取多少?” ⑤民工兄弟说:“看看里面还有多少钱。” ⑥在密码提醒后,他输入了密码,我的脸一下子绿了…… ⑦怪不得他非要坚持在这里取,因为那卡上的钱在自动取款机上根本就取不出来。我有些嘲笑地说: “还有 37 元 6 角——”我故意把声音拉得很长,大厅里的所有人应该都听得倍儿清楚。 ⑧只见民工兄弟脸一红:“那……那就取 30 吧。” ⑨我心里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不一会儿,我把 30 元钱丢给了男人。 ⑩这时中午替班的来了,我交了班以后,匆忙去了街对面的一家面馆,因为我早就饿坏了。 ○11 可是走进店里,却发现那民工兄弟和他的女人也在里面,女人的面前摆着刚刚盛好的一大碗“担 担面”,而男人的面前则是一碗亮亮的白开水…… ○12 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民工兄弟见我走了进来,一下子红了脸, 向里面转了一下头,大概是因为刚才在银行里的窘态,有些害羞。 ○13 我也忙知趣地快走几步来到吧台对老板娘说:“来一小碗担担面,打包带走。”在等面的几分钟 里,我听见民工兄弟低声对女人说:“吃吧,你吃点吧!不为自个儿,也得为肚子里的孩子。”声 音里明显带着哀求。我侧眼一看才发现女人是个孕妇。“我知道这事儿怨我,我不该把攒的钱借给 刘三儿,可人家刘三儿他爹在医院里等着救命呢,你叫我说个啥?本以为过年老板还能给咱发两千, 谁知道工地被质监局查封。吃吧。吃了这碗面,咱就回家,搭大志的货车走……” ○14 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脸也跟着一下子红了,后悔不明真相的自己刚才那么对他。 ○15 我拿了面,塞给老板娘 15 元钱,小声对她说:“再给西边最北头那张桌子上碗面,我结账!我 老家一个兄弟。”然后快步跑出了面馆。 ○16 我不想当面说清,是不想让民工兄弟再难堪。他是个好人:是个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 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人。而我需要做的不是堂而皇之的施舍,而是必须 替他好好维护他那份虽然艰难、但却高贵的——爱的尊严。也让他觉得这世界上还有和他一样的好 心人,让他可以有信心、有勇气把内心那份爱的尊严继续下去、坚持下去…… 17.请从文中找出“我”面对民工夫妇情感变化的词语。(2 分) ________→嘲笑→________→感动 18.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文章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 分) (1)“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 (2)我心里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不一会儿,我把 30 元钱丢给了男人。 19.结合语境,说说第○12 段中“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的原因是 什么。(4 分) 20.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3 分) 21.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人是谁?请结合选文说说原因,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4 分) 三、写作(50 分) 22.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历炼狱的劫难,才能磨炼出创造天堂 的力量;只有流淌过鲜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享誉世界的绝唱;只有不懈努力,才能拨开云雾,见 到彩虹;只有经过挑战,才能磨炼意志,实现梦想。 请以《挑战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自我、困难、权威、权限”等;(2)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3)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发表议论、抒发感情,也可以展 开想象,编写故事等;(4)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可用字母代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答案 1.B(A.lǐng—lǐn,dǎng—dāng;C.qiāo—qiǎo;D.lín—líng) 2.D(A.潦—缭;B.阵—震;C.馈—溃,惮—殚) 3.C(“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而句子中是要表达“舌尖上浪费”很大,与句 意不符) 4.C(A.搭配不当,应该删去“的钢铁之躯”;B.用词不当,应将“出现”改为“呈现”;D.两面对 一面,应删去“能否”) 5.C(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6.B(只有新闻特写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7.(1)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2)松枝一何劲 (3)曹操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8.(1)示例:曾巩书法作品以 2.07 亿元天价成交(体现新闻事实,“人”+事) (2)行书 楷 书 草书 (3)示例:传承传统文化;彰显书法魅力(动宾结构,主题明确) (4)示例:陈老 师,您好!我是光华学校“墨缘”书法社的李华。我们学校想邀请您下周四下午 3 点到校礼堂为全 体同学作书法欣赏指导讲座,不知您是否方便?(从称谓礼貌,内容周全,语气得体三方面评分) 9.中国跳水姑娘夺取桂冠的 1.7 秒 10.示例①:修辞的角度: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的身体比作“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 的‘飞天’”,写出了吕伟跳水姿势的优美绝伦。示例②:用词的角度:一个“托”字犹如“定格”, 静静停留在空中,写出了吕伟跳水时的从容不迫。 11.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凸显出来。 12.D(“以动衬静”应为“以静衬动”) 13.武汉成为全国高铁“米”网心脏 14.说明旧中国积弱积贫,修路理想无法实现,只有在国富民强的今天,才能变理想为现实。 15.这句景物描写既写了沿线风景的美丽,又赞美了建设者高超的技术,同时也使枯燥的记叙变得 生动。 16.更紧密联系周边经济圈、城市圈、城市群,为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17.生气 后悔(每空 1 分) 18.(1)运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1 分),生动写出“我”在听到民工兄弟坚持要在窗口取钱后的 疑惑、埋怨、不耐烦与生气的样子(1 分)。(2)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1 分),形象写出“我” 有意嘲笑民工兄弟的心理和举动(1 分)。 19.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心疼丈夫。丈夫因为没钱,为自己买了一大碗面,而他却喝白开水,所 以心疼、难受,吃不下面。二是埋怨丈夫。丈夫瞒着她把钱借给别人,而两人连生活费和回家的路 费都没有,所以埋怨、生气,吃不下面。(答对一个方面原因可得 2 分,答对两个方面原因得 4 分) 20.①交代“我”默默为民工兄弟买一大碗面后离开的原因,点明主旨;②议论抒情,升华主题;③ 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严谨;④对民工兄弟的评价和赞美。(写出三点可得满分) 21.示例:最令我感动的人是民工兄弟,因为他乐于助人,是个在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 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人(2 分)。在生活中,如果我们都伸出援助之手, 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世界会更美好(2 分)。 22.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满分:120 分 时间: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1)~(3)题。(6 分) 在文学大家笔下,一个个形象是鲜活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辨子,顶得 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列夫·托尔斯泰皮肤藏污纳垢 (   ),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 甚至粗鄙(   )。不少人经长途跋涉,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含首低眉,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换 来的却往往是失望与尴尬。不过,他却具有犀(   )利的目光——能满含璨然笑意,也会因忧郁 而暗然失色。 (1)给选文中的加点字注音。(2 分) (2)语段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 分) 改为    改为 / 改为    改为 / (3)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2 分)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信息高速化的今天,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人们对此深恶痛疾。 B.由于 U 盘的制造门槛较低,目前市场中粗制滥造的产品很多。 C.南海自古以来隶属中国,这是无可置疑的。 D.王玲玲走上讲台,面带微笑,诚惶诚恐,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说。 3. 下列句子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朝花夕拾》,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B.《回忆我的母亲》作者是朱德,他是中国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 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C.《美丽的颜色》是居里夫妇的女儿艾芙·居里根据居里夫人的事迹创作的小说。 D.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 活》。 4. 某校开展了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3 分) (1)活动中小丽同学写下了这样的几句话,请你仿照例句,续写一句。要求:内容相应,句式相 同。(3 分) 孝心是一句温馨的话语,揉搓父母疲惫的心;孝心是一句亲切的唠叨,分担父母的痛楚;孝心 是 , 。 (2)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的几个关于“孝心”的小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不符合要求,请你帮他 找出来,并说明理由。(4 分) 材料一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九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 为了让父亲少挨冻,他给父亲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 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 开了,街坊邻居都夸奖黄香孝顺。 材料二 最美孝心少年——赵文龙。13 岁年纪的少年,没有父亲的相伴,他每天扫地、做饭, 照顾患有脊椎裂和尿毒症的妈妈。面对生活的艰难,他从不抱怨。他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要让 妈妈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 材料三 王亚南小时候胸怀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 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角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 一翻身,床向矮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由于勤奋刻苦读 书,后来,他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 (3)活动中,赵洋同学写了一篇“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下面是文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 要求帮助他修改。(6 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是永远都报答不尽的,但如何行孝,却是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思熟虑并以行动去实现的。孝敬父母应从现在开始,孝敬父母应从点滴小事做 起,【A】矗立新时期孝心好少年的榜样,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B】对尊老爱老敬 老的社会风气得以弘扬。最美孝心少年,带来的不是几个精彩的片段, 。 ①画线句【A】中,“ ”一词使用不当,可以改为“ ”。(2 分) ②画线句【B】有语病,可以修改为: 。(2 分) ③在文末画线处补写一句话,总结该活动对同学们的影响。(2 分) / 二、阅读(4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11 分) 藤野先生(节选) ①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 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②“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③“可以抄一点。” ④“拿来我看!” ⑤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 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 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⑥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 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⑦“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 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 样的画。” ⑧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⑨“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⑩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 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⑪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⑫“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 有这回事。” ⑬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 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5. “我拿下来……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感受?(3 分) / 6.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中的“这样”指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2 分) / 7. “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反映了藤野先生对学生对科学的什么态度?(2 分) / 8.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4 分) / [二](19 分) ①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双方摆摆手以示问候。有一天,我看见她伸出手,食指和 中指作 V 字状,心想,先生 92 岁了,还挺时髦,用年轻人常用的手势。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 在不停地绕动。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她笑着说:“小蚂蚁见面的时候,就是这样互相碰碰触角, 咱们这样就算打招呼啦!”我赶紧伸出两个手指和老人的手指碰了碰。我们像孩子似的开心地笑了! ②老人带着一脸恬静的微笑走过去了。我对我先生说:“她老人家同钱锺书先生同舟共济数十 载,经过那么多风雨坎坷,还有这种童心的幽默真不容易啊!”先生说:“这是一种修养,一种境 界啊!” ③随后,我俩又回忆起 1993 年拜访冰心老人的一段往事。 ④当时冰心老人腿脚不好,只能终日坐在写字台后面的椅子上接待客人。她告诉我们,前几天 邮递员给她送稿费汇款单,跟她开玩笑,说:“您瞧,您老多有福气,坐在椅子上,就等着来送 钱!”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 ⑤启功先生的幽默也是出了名的。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我早就拜读过,每当想到文中的“瘫 偏左,派曾右”,都会在酸甜苦辣的滋味中笑起来。前年夏天的一次拜访,让我又一次切实领悟到 先生幽默的功夫。 ⑥由于家中有一开山水小册页,没有图章,落款是“元白”——启功先生的字,于是便将册页 带去,请老人补盖印章。老人一看自己这件二十多岁时的画,笑逐颜开,连连说:“是我画的,补 个章吧!”一方小小的印章刚盖完,老人又转身在窗台边上取了一个小铁盒,一边开着盒盖,一边 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一种病毒,可提炼成白色粉末状)!”一听“炭疽”,我们全 愣了,我伸长脖子看老爷子的铁盒子。 ⑦“白色粉末!”老人眼睛笑成一条缝,一边说,一边往外倒。“这到底是什么?”我们急着 问。“滑石粉!”老人抖了个大“包袱”。我们全都大笑起来。噢!原来是他怕刚盖的印泥粘脏了对 合的画面,照例撒上这种粉末来吸干印油。 ⑧“嗬!您老怎么还知道炭疽呢?”我们逗乐儿地问。 ⑨“今天早晨看报,美国那儿不是发现有人往邮件里投放一种白色粉末——炭疽嘛……” ⑩智者的幽默之所以意味隽永而各具特色,除了源于他们博大的学识之外,还由于他们既丰富 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是知识和生活造就了他们善于幽默的心。 (选自《北京晨报》) 9. 结合全文内容,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 分) / 10. 成语谐音往往造成幽默效果,请还原文段④中“坐椅待币”这个成语。(1 分) / 11. 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内容的表达效果。(6 分) (1)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 / (2)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一种病毒,可提炼成白成粉末状)!” / 12. 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三位大师各自的幽默特点。(6 分) / 13. 结合第⑩段和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造就“善于幽默的心”。(4 分) / [三](15 分) 六床病人 江 兰 ①她无力地躺着,脸和身体都明显有了变化。忘了这是第几次认真地注视她,仿佛多年前,她 在小小的摇篮旁注视着我。 ②她的眼皮有些松弛了,眼睛被拉扯成三角形,外眼角向下耷着。脸上布着淡淡的褐斑,并不 密集。身体很瘦弱,然而腹部略有突起。 ③之前的 60 年,她有着各种身份:丫头、梅梅、老师、妈妈、老张、老伴、外婆。此刻,她 只有一个称呼:六床病人。 ④医生细致地询问病情,对每次询问,她都一脸茫然。是身体里的秘密机关已经衰败到她无法 察觉的地步,还是她从来都没关注过它们? ⑤医生转身问我:“她从前做过什么手术?” ⑥“从前,从前……”我反复念叨着。从前,我们在哪里? ⑦家乡的小砖房,一年四季潮湿漏雨。没有自来水,到街道唯一的自来水打水处提一分钱一桶 的水。她长年不吃早饭,只为省一点钱给孩子们买点儿营养品,尽管他们仍然瘦弱多病。她经常在 半夜三更惊醒,抱着发烧的孩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奔向全县唯一的医院,然后整夜地陪着孩子打点 滴。那是一个男主人长期在外地工作的家,一个有两个幼小孩子的家。家的外面,有一个毕业班的 孩子们在注视着她。 ⑧她天性乐观,在房前屋后开垦几块空地,种了多样新鲜蔬菜。生长蓬勃的各色蔬菜,给了我 们许多乐趣和希望。在最艰苦的日子里,我们总能吃上鲜嫩的白菜、生脆的小黄瓜和柔软的茄子。 她在县城唯一的书店里给我们买《科普大全》《儿童文学》《365 夜故事》。夜幕降临,孩子们在她悦 耳的故事里入睡。每到星期六,学生们聚集在简陋的屋檐下,听她讲解着一道道难题。她是那么美 丽,衣衫整洁而别致,皮肤白皙,眉眼如画。 ⑨有时候,她也暴跳如雷,我的任性和一味沉迷于绘画常引发她的怒火。还有,因为我参加同 学生日会的晚归,她拿衣架抽我的大腿,大声地吼叫:“你知道我养你们容易吗?我一个人!” ⑩“想起来了吗?”医生问。 ⑪我茫然。印象里,她总是健康快乐的,像是钢铁不能摧垮,怎么会生病、甚至做手术? ⑫“两次生孩子都是剖宫产手术。”突然,她小声地说。 ⑬医生顿了片刻,点点头,无语。 ⑭点滴打上了,每天四瓶。医生拿来表格,各种空格,密密麻麻。 ⑮人的一生,五分钟就在一张表格上填充。身体的秘密,也在各种细致的检查后一点点显露: 脑部梗塞、肾囊肿、心肌缺血、贫血。 ⑯我认真注视着她。这个与我有着非同寻常关系的女人,曾经也是曼妙的女子。几十年的岁月 仿佛形成一个断层,中间有多少悲欢离合啊,依稀记得的却只有她的美丽和美好。 ⑰那些断层中间的日子,或者就是我们成长的故事。 (选自《广州日报》,有删改) 14. 文中的母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 分) / 15. 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 16. 第④段画线句中,母亲为什么对医生的询问“一脸茫然”?(3 分) / 17. 联系上下文,如何理解⑯段中加点词“断层”的含义?(3 分) / 18. 读完本文,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3 分) / 三、写作(50 分) 19. 请以《你是我最 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请你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④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参考答案 1. (1)gòu cāo bǐ xī (2)辨 辫 含 颔 璨 粲 暗 黯 (3)比喻 2. D 3. C 4. (1)示例:一首悠扬的小曲 温暖父母的情怀 (2)材料三不符合要求,因为材料三讲的是关于勤奋 的故事,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孝心,所以不符合要求。 (3)①矗立 树立 ②使尊老爱老敬老的 社会风气得以弘扬 ③而是灵魂的洗涤 5. 因为“我”没有想到藤野先生竟然为一个外国留学生细心地添改讲义;而“我”的讲义错误多, 让先生费神。 6. 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 一一订正。 7. 严格、严谨的态度。 8. ①添改讲义。②纠正解剖图。③关心解剖实习。④了解裹脚。 9. 智者的幽默 10. 坐以待毙 11. (1)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腻生动地写出了杨绛先生与“我”打招呼时的可爱和热情。 (2)运用了 神态描写,细腻生动地写出了启功先生故弄玄虚卖关子时的可爱样子。 12. 杨绛:童心未泯;冰心:机智灵活或反应敏捷;启功:思想鲜活或时尚新潮或富有童心。 13. 示例:首先要有“博大的学识”,其次要有“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所以我们要博览群 书,丰富学识,勇于实践,增加阅历,这样才能造就“善于幽默的心”。(意近即可) 14. 勤劳节俭,乐观,坚强,爱子、爱学生,有时暴躁。 15. 外貌描写。写出了母亲的衰老、瘦弱,病情的严重;为下文医生给她诊治的情节做铺垫;突出 她操劳一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16. 因为母亲从未关注过自己的健康,对自己的病情毫无察觉。 17. “断层”文中指中断的记忆,指母亲几十年中的悲欢离合。(或:被儿女忽略的、由母亲独自面 对的艰难困苦。) 18. 示例:母亲是伟大的,艰辛的,默默奉献的,坚强的,但也需要儿女的关爱。我们应主动去关 爱母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母亲的爱。 19. 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满分:120 分 时间: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曦月(xī) 藻荇(xìng)  泠泠(líng) 叠嶂(zhāng) B.绝 (yǎn) 欲颓(tuí) 戾天(nì) 驱犊(dú) C.飞漱(sù) 缥碧(piǎo) 经纶(lún) 萋萋(qī) D.素湍(tuān) 轩邈(miǎo) 横柯(kē) 千转(zhuàn) 2.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盖竹柏影也 B.夕日欲颓 C.仍怜故乡水 D.欣然起行 3.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D.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2 分) A.《三峡》——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水经注校证》 B.《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代文学家——《苏轼文集》 C.《与朱元思书》——吴均——南宋文学家——《吴均集校注》 D.《黄鹤楼》——崔颢——唐代诗人——《全唐诗》 5. 默写古诗文。(6 分) (1)东皋薄暮望, 。(王绩《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3)《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回大地,树荣鸟欢的早春美景的句子是 , 。 (4) 曹 植 《 梁 甫 行 》 中 表 现 海 边 的 贫 民 生 活 极 其 艰 苦 , 只 能 寄 身 在 荒 野 的 句 子 是: , 。 6. 名著阅读。(3 分) [甲]我一边和他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 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 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 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 惊讶。 [乙]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 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 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 军俘获了。他又去打仗夺回来。结果真的夺了回来! 虽然他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谦虚。他参加 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他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 上面两段文字节选自《 》,甲文中的传奇式人物“他”指的是 ,乙 文中的“他”指的是 。 7. 班级开展“走进古诗词”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8 分) (1)为了调查同学们对古诗词的喜爱程度,杜飞同学对九年级 200 名同学春节期间是否收看中央 电视台的《诗词大会》进行问卷调查,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其中的信息。(不得出现数字)(2 分) 收看电视节目 中央电视台的 《诗词大会》 湖南卫视等地方 台综艺节目 地方台青春 偶像剧 其他节目 人数 33 52 103 12 / (2)刘飞扬同学面对中考,总是缺乏信心,担心自己考不好,情绪低落,甚至影响到了中考冲刺 的成绩,请你从下面几句诗中任意引用一句来劝劝刘飞扬同学。(2 分) 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 (3)在活动中,汪小雨同学写了一篇《诵读古诗词》的倡议书。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 按要求帮助她修改。(4 分) 诵读古诗词倡议书 同学们: 诵读古诗词,能让我们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诵读古诗词,能丰富我们的 内涵,净化灵魂。为了打造浓郁的校园书香氛围,为了让诗词经典浸润我们每个人的心田,为了让 诵读的声音成为学校清晨最美妙的声音。为此,我向全体同学们发出倡议: 1.每天利用早操前 10—20 分钟的时间,让我们跟随语文老师一起背诵经典诗词。 2.每天晚上,我们与父母一起开设“家庭经典诗词时刻”,复习当天背诵的诗文或与家长一起 背诵你喜欢的经典诗文。 3.充分利用每周的阅读课,阅读背诵大量的古诗词。 4.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大量阅读课外古诗词。 5.积极参加各种诵读活动,充分感受诵读诗词的无限乐趣。 同学们,让我们与老师、家长,携起手走进经典古诗词,让我们与李白一起《望庐山瀑布》,携文 天祥《过零丁洋》,陪王之涣《登鹳雀楼》,和马致远《秋思》同悲喜。 诵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诵读,让睿智和博学丰富我们;诵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 同学们!请积极响应我们的倡议,投身经典诵读活动中来吧! 倡议人:汪小雨 ①倡议书有两处格式不正确,请指出来并改正。(2 分) 第一处: ; 第二处: 。 ②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2 分) / 二、阅读(4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9 分)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 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 ,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 了 之情。(2 分) 9. 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你加以描绘。(不超过 100 字)(3 分) / 10. 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山随平野尽”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4 分) / [二](13 分)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 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 分) (1)略无阙处 阙: / (2)沿溯阻绝 溯: / (3)则素湍绿潭 素: / (4)属引凄异 属: / (5)故渔者歌曰 故: / 12. 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13. 文中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泪沾裳”与前文中写猿声的   和    形成照应。(每格限填一字)(2 分) 14. 第一段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第二段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2 分) / [三](13 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 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在山僧游客 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 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 分) (1)解衣欲睡     欲: / (2)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工: / 1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 17. (1)【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2 分) / (2)同是描写月色,【乙】文主要是间接描写: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 趣味。那【甲】文是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写月色的呢?(3 分) / 18. 【甲】文篇末的议论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心境?(2 分) / [四](10 分) 游大林寺 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①,历东西二林②,抵化城,憩峰顶, 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 皆海东人③。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 落④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 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 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 迨⑤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 天序。 (选自《全唐文》,有删减) 【注释】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贬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自己营建的草堂。②东西二林:指东林 寺、西林寺。后文的“化城”指化城寺。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④聚落:村 庄。⑤迨(dài):等到。 19. 对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2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 (1)山桃始华      华: / (2)若别造一世界者   造: / 21.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 22. 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2 分) / 23. 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 分) / 三、写作(50 分) 24. 在记忆的深处,总会不时飘来缕缕清香。也许是漫步田野时闻到的花香,也许是静坐窗前 品到的书香,也许是父母劳作时散发出的汗香…… 请以《记忆深处的淡淡清香》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 ②不少于 500 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参考答案 1. D 2. D 3. A 4. C 5. (1)徙倚欲何依 (2)芳草萋萋鹦鹉洲 (3)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4)剧哉边海民 寄身 于草野 6. 红星照耀中国 周恩来 贺龙 7. (1)春节期间,同学们收看地方青春偶像剧的同学最多,超过了一半,其次是收看地方台的综艺节 目,而收看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的同学偏少。 (2)示例:刘飞扬同学,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尤 其是面对中考冲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拥有信心,调整心态,掌握 科学的复习方法,注意复习的策略,相信你一定能成功,你说对吗? (3)①称呼“同学们”要顶格 写 在倡议书署名下面缺少时间 ②示例:邀王维《使至塞上》 8. 叙事 思乡 9. 诗人乘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 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诗人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10. 示例:“随”字用得好,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 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11. (1)同“缺”,空隙、缺口 (2)逆流而上 (3)白色的 (4)连接 (5)所以 12. (1)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坐船快。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的趣味。 13. 凄 哀 14. 山的特点:连绵不断(山多),遮天蔽日(山高)。水的特点:水势浩大(水大),水流湍急(水急)。 15. (1)想要 (2)美妙 16. (1)庭院地面如积满了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松柏枝叶的 影子。 (2)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和尚和识趣的游客享用,怎么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 述说呢! 17. (1)【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 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2)【甲】文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 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 18. 【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 19. B 20. (1)开花 (2)到(或“往”) 21. 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22. 白居易一行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了东林、西林二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上稍事休息,便登 上香炉峰,夜晚住在大林寺。 23. ①大林穷远。②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24. 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差使(chāi) 狼藉(jì) 鲜腴(yú) B.洗涤(dí) 蹒跚(shān)  擦拭(shì) C.臼齿(jiù) 举箸(zhù) 丧事(sàng) D.篱笆(ba) 搀扶(chán) 扎洞(zhā)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本次考试学生须在网上报名,缴费  24 日下午。 (2)一名独腿流浪大叔近日走红浙江金华,他耗时 5 小时用粉笔在地上画出一幅 6 平方米左右 的《蒙娜丽莎》,    的画像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惊叹不已。 (3)李敏说,通过参加本次成语大会的录制工作,她对成语的使用   地比以前多了,就像和 老朋友见了面,对成语更有感情了。 A.截止 栩栩如生 不由自主 B.截止 惟妙惟肖 情不自禁 C.截至 惟妙惟肖 不由自主 D.截至 栩栩如生 情不自禁 3.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随着粤剧表演及广彩制作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广府传统文化的熏陶。 B.近年来,中国体育健儿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在国际大赛上屡获殊荣。 C.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4.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创设“清明”这个节日的人无疑是一个大智者。“山水”同在为“清”,“日月”同在为“明”。 这里的“同在”,道出了天地的秘密,也道出了中国文化的秘密。      。山因水不枯,水因 山不浊;日因月不烈,月因日不晦。这一切,都在一种“大同”之中实现了。 A.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月之日少了温柔 B.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 C.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 D.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水之山少了情韵 5.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到冬天,全国人民就会关注一个共同的话题:雾霾。雾霾已经严重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为了 让同学们了解社会、关注环境,学校开展了关于这个问题的大讨论,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雾霾成了网络上火热的话题,有的网友拟了一副对联。上联:自强不吸,厚德载雾;下联:霾头 苦干,再创灰黄;横批:喂人民服雾。你认为这副对联反映了什么? (2)汽车增多,尾气污染加重是形成雾霾的一个重要原因,请你根据这个情况拟写一条宣传语, 号召人们行动起来,减少雾霾。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燃烧的木棉 梁惠娣 在更远的南方,春天是木棉花燃烧的季节。 在一个下着微雨的早晨,我在街心公园中散步。走着走着,一棵木棉树出现在我的面前。它枯褐 色的枝干像垂暮老人布满皱纹沟壑的脸,充满沧桑的样子,一点儿也不好看。一抬头,才发现无数硕 大、深红的木棉花在头顶密匝匝地开放,像天空中飘过来一团火红火红的云,又像一道红艳艳的朝霞, 也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映红了一片天空,是那样耀眼夺目。偶尔,有开得正艳的木棉花从枝头落下, “啪”的一声落到地上,掷地有声,那样响亮,那样决然。 在这样的春天,我最爱到图书馆里看书。图书馆旁边有一个明如镜子的小湖,湖水清澈。湖边, 一棵古老的木棉树临湖岸而长,它一树灰褐的枝干,未待绿叶长出,先开出一树繁盛无比的红花来, 像美人临水梳妆。她伸出纤纤玉手,描唇画眉,那艳红亮丽的木棉花便是她发髻上的头饰。满树盛开 的木棉花与湖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更令人感到惊艳绝伦的美。我每次到图书馆,都坐在靠窗的座位 上,安静地阅读。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 肆无忌惮的样子。那时那刻,我的心里也开出一朵朵热情奔放的木棉花来,满心欢欣与感动。有木棉 花相伴的闲读,更觉舒心惬意。 在这个木棉花盛开的时节,流连在燃烧的木棉花下,禁不住吟咏木棉花的诗句,惹几分追昔怀远 的情思。 宋代诗人杨万里在《三月一十雨寒》诗中写道:“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却是南中 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意思是说,像姚黄、魏紫这样名贵的花要向谁要,就连李子、樱桃这样的 小家碧玉的花也没有。但是南方春色却有不同,满城都是木棉花。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南国红棉闹 春的绚丽景色。我能想象,走在开遍全城的木棉花下,该是怎样繁盛热闹的景象。 明末清初,女诗人张乔的《春日山居》里也写到了木棉花,诗曰:“二月为云为雨天,木棉如火柳 如烟。烹茶自爱天中水,不用开门汲涧泉。”诗中写了早春二月时晴时雨的气候,木棉花如火如荼地 开放,杨柳冒出新芽像一团团浅黄色的烟雾,遇到大雨时,不用开门汲涧泉取水,自接天水烹茶,饶有 风味。那样的山居生活令我无限向往。 我爱木棉花,爱它生机盎然地盛放,又如此壮烈地坠落。当我看到那一朵朵盛开的木棉花时,心 中不禁燃起火一样的热情。我想,我们也要像木棉花一样,要用尽全力开放一次,才无悔这一生。 6.贯串选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7.简略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 样子。 8.文章引用古人有关木棉花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9.简略说说木棉花可贵的精神及其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像水晶一样的心愿 矫友田 很多年前,在小镇的街市一角,有一家小小的书店。那时候,他只有十二三岁,却已经是个十足的 书迷了。每次跟着母亲到小镇的集市上卖鸡蛋,他总要找机会到那个小书店里待上一会儿。 那个小书店的老板,是一个 60 多岁的老者。长得又高又瘦,鼻梁上架着一副大大的黑框眼镜。 他每次走进书店的时候,那位老者总是伏在柜台上看书。见他进来,老者便把眼镜往下轻轻地一按, 朝他微微一笑,而后继续埋头看书。 那时候的书店还不是开架售书。他就用两只小手扳着柜台,使劲跷着脚,仔细地浏览着摆放在书 架上的书籍。每当发现自己喜欢的,他就会让老者帮忙取过来翻看一阵儿。 那时候上学,父母从来不给他零花钱,他就把卖酒瓶、牙膏皮等废品换来的零钱积攒起来买书。 可是那些书的定价,大都超过了他购买的能力。因此,为了购买一本喜欢的书,小男孩总是要掂量来 掂量去,那位老者则不厌其烦地为他拿来拿去。 渐渐地,老者便记住了那个小男孩的模样。等他再走进书店的时候,老者就会主动起身,从书架 上抽出一些他认为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然后递到那个小男孩的眼前,说:“你看这些,有你喜欢的 吗?”这也是老者对他说的次数最多的一句话。有些时候,小男孩站在柜台前看上半天,却因为衣兜 里的钱不够,最终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开小书店。而书店的那位老者丝毫没有厌烦,微笑着起身,将那 些书一本本地放回原处。 有一次,小男孩被书架上的一套《安徒生童话》给迷住了。然而,3.6 元的定价在他的眼里是那 么遥远。可他还是鼓足勇气对书店的老板说:“爷爷,这两本书可以为我留着吗?我一定会买下它们 的。”老者微笑着点了点头,而后把唯一的那套《安徒生童话》抽出来,放到另外一个书架上去了。 从此,为了攒够 3.6 元书钱,小男孩捡过蝉蜕,也偷偷地捅过蜂巢,然后将它们卖给收购站。然而, 两个多月之后,仍差 6 毛钱。期间,他已经往那个小书店跑了几趟。当他看到那套书还静静地躺在书 架上时,他才会放下心来。然后,他就会告诉老者,他已经快要攒够书钱了。老者则微笑着说:“不急, 不急,书一定为你留着。” 有一天,他跟小伙伴们在河边玩耍,意外在草丛里捡到一块鸡蛋大小,像盐粒一样晶亮的石头。 小伙伴都围过来看,其中一个小伙伴说:“这是水晶石,一定很值钱!”小男孩兴奋地问那个小伙伴: “真的吗?你说值多少钱呢?”那个小伙伴思忖了一会儿,说:“至少可以换你想买的那套书吧。” 于是,他把捡到的那块“水晶石”藏好。再一次跟母亲去小镇时,他把那块“水晶石”偷偷带在 身上。他兴冲冲地跑进那家小书店,并告诉书店的老板,他今天是特意来买那套书的。之后,他从衣 兜里摸出 3 元钱,连同那块“水晶石”一同放在柜台上。老者点了点那些零钱, 不解地问:“怎么还差 6 毛钱呢?”那个小男孩连忙说:“您看这是一块很值钱的‘水晶石’,用它抵 6 毛钱,行吗?”哦,老者恍然明白过来。他拿起那块“水晶石”端详了一会儿,摇了摇头,说:“这不 是水晶,而是石英,不值钱的。”听了之后,小男孩的脸蛋一下子红了。他从老者手中接过那块石英, 连同那些零钱,失望地朝门口走去。老者在他身后犹豫了一下,然后喊道:“孩子,把书带走吧,这块 石英我看把它摆在花盆里也不错!” 从那个小书店里出来的时候,那个小男孩像一下子长上了翅膀,在大街上快乐地奔跑起来。他的 心情像外面的天空一样晴朗,不再有一丝伤心的云。 许多年过去了,小镇早已变为繁华的城区。那家小小的书店也成为记忆里的一个符号,而那位当 年卖书的老者或许也早已过世。但那个小男孩却一直珍藏着那套书,并创作出版了不少自己的作品。 因为,那个小男孩就是我。 今天,当我坐在书房里,注视着那一架架自己喜欢的书籍时,忽然感觉它们不就是一块块水晶吗? 当老者收下那一块石英的时候,其实他已经送给了我一块真正的“水晶”。 或许,正是因为我拥有那么多水晶般的心愿,生活才会闪闪发亮。 10.概括文章的情节,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1)小时候“我”经常到小书店看书,想买一套《安徒生童话》。 (2) (3)“水晶石”原来是不值钱的石英,但最后老者还是收下 3 元钱和石英,把书卖给了“我”。 (4) 11.第 10 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2.文中的老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13.老者的呵护成就了一位作家。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三、作文。 请以《藏在   里的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 500 字。 提示:可从“书本”“故事”“诗词”“竞争”“节日”等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参 考 答 案 一、1.答案:B 解析:A 项中,“藉”应读 jí;C 项中,“丧”应读 sānɡ;D 项中,“搀”应读 chān。 2.答案:C 解析:“截至”的意思是截止到(某个时候)。“截止”的意思是到一定期限停止。分析第 (1)句,可知应是截止到 24 日下午,所以选“截至”。“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 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第(2)句的语境应是说这位大叔模仿得好,故 应选“惟妙惟肖”。“不由自主”的意思是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情不自禁”的意思是抑制不 住自己的感情。分析第(3)句,可知应选“不由自主”。 3.答案:B 解析:A 项中的句子缺少主语,应去掉“随着”或“让”。C 项中的句子语序错误,应改为 “深受读者喜爱”。D 项中的句子句式杂糅,可去掉“的原因”,或去掉“因为”,并将“的原因”提 到“喜爱”的后面。 4.答案:B 解析:本题的线索在横线后面的一句话:“山因水不枯,水因山不浊;日因月不烈,月因日 不晦。”四个分句是同一个结构,为我们提供了“山、水、日、月”的顺序。由此分析,可知本题的 正确答案为 B 项。 5.(1)示例:这是人们以幽默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雾霾天气的不满,希望有关部门重视这个问题。 (2)示例:提倡绿色出行,还我清新空气。 二、(一)6.答案:贯串全文的感情线索是对木棉花的赞美和喜爱。 解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文章的 线索。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与线索相关);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 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的句子,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 要线索。线索是贯串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答案:①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木棉花的灿烂热烈、无拘无束。②“肆无 忌惮”一词贬词褒用,流露出了作者对木棉花的喜爱。 解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加点词语的表达效 果。首先选准赏析角度,然后回答该词语在文中反映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答案:引用诗句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也进一步突出了木棉花的灿烂、美丽,表达了对木棉花的 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解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引用诗句的作用。散文中引用诗句的作用是 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使文章充满神秘感,文学性强,更好地突出主题,吸引读者。 9.答案:木棉花的精神是生机盎然地盛放,又如此壮烈地坠落。木棉花给我们的启迪是我们应当像木 棉花一样,用尽全力开放一次,无悔人生。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木棉花的精神 可以从文中对木棉花的描写的句子中分析。 (二)10.答案:(2)“我”攒钱买书,还差 6 毛钱的时候,捡到一块“值钱”的“水晶石”。 (4)多年 后,“我”依旧珍藏着那套书,并创作出版了不少自己的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概括 能力。先从文中找到(1)(3)两处情节所在的位置,(2)的内容在(1)的后面,(3)的前面,通过分析,可 知是文章第 7、8 自然段,再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概括,(4)的内容也用这种方法分析。 11.答案: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男孩得到书后无比喜悦的心情。 解析: 画线句把他的心情比作晴朗的天空,由此不难看出小男孩得到书后喜悦的心情。 12.答案:老者是一个和蔼可亲、善解人意、富有爱心的人。 解析:通过文中对老者的描写去分析 即可。 13.示例:有时候自己的一点儿善念,一个帮助人的举动,很可能会改变别人的一生。 解析:扣住“呵 护”和“成就了一位作家”这两点答启示即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语言基础与表达(24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轩榭(xiè) 弧形(hú) 惟妙惟肖(xiāo) B.遒劲(qiú) 题跋(pá) 俯仰生姿(fǔ) C.车辙(ché) 丘壑(hè) 春寒料峭(qiào) D.地穴(xué) 簇拥(cù) 摩肩接踵(zhǒng) 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推崇  古朴  依傍  巧妙绝伦 B.雕镂  嶙峋  蔓延  重峦叠嶂 C.喧嚣  黏土  映衬  络绎不决 D.摄取  擅长  考订  长途跋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讲活了,他那惟妙惟肖的讲解将人 们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 B.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电力发展规划,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开发电源,发展电力建 设。 C.这个教室的装修方案有创造性,而且自出心裁,又有魅力,所以深得同学们的喜欢。 D.百货公司举行年终大甩卖,闻讯而至的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几乎挤爆了整个拍卖 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校既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求知的方法,打开观察社会、眺望世界。 B.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代表的是一种做事态度,而这种态度可以让你更接近成功。 C.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民,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D.自从国家公布了“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后,迅速引发了社会各个方面的热议。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________ ①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 ②这种成熟很快的蚋的幼虫,在每个小孔内有一个。 ③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的卵,把蝉的卵毁坏。 ④虽然蝉的爪可以够着它,蚋却很镇静,一点儿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⑤以蝉卵为食,取代了蝉的家族。 A.④①⑤②③ B.①②④③⑤ C.④①③⑤② D.①④③②⑤ 6.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要求:不变更原意;人物、人称表达准 确;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4 分)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能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 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 (1)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姗姗说到这件事,小王说: (2)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小王说: 7.《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假如你要向朋友推荐这本书, 请说说推荐的理由。(5 分) 二、现代文阅读(16 分) 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 8-12 题。 埃菲尔铁塔 ①1875 年,法国第三共和国建立以后,决定为隆重纪念 1789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00 周年, 于 1889 年在巴黎举办一次轰动世界的国际博览会。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就是要在巴黎建造 一座千尺高塔。为此,一下子送来了 700 个建筑方案。经部长洛克卢瓦和其他官员的会审,选 出了其中 18 个方案进行严格复审,最后仅确定了一个可行方案。那就是建筑工程师居斯塔 夫·埃菲尔的设计方案。 ②铁塔于 1887 年 1 月 26 日破土动工了,但遭到当时一些文化艺术界名流的反对。铁塔工地 附近的居民也被吓坏了,有人居然还跑到法院对埃菲尔进行起诉。埃菲尔力排众议,始终坚定 自己的信念。他精打细算,一丝不苟,尽量杜绝一丝一毫的偏差。他在勒瓦卢瓦工地上搭起的 巨大“积木”,精确度几乎高达 1/10 毫米。1888 年春天,4 根倾斜的塔柱开始合拢。第一块板 安上去时,每个孔洞都相当精确以至铆接时都不用锉一下。铁塔的安装工作于 1888 年 4 月 5 日彻底竣工。全部工程仅费时 21 个半月,耗资 7799401 法郎(埃菲尔原预算为 8000000 法郎)。 ③建成后的铁塔高 320 米,分三层,共 1711 级台阶,分别在离地面 57 米、115 米和 276 米 处建有平台。据说,该塔共用钢铁 7000 吨,12000 个金属部件,由 250 只铆钉连接起来。 1889 年 5 月 15 日 11 点 50 分,埃菲尔为国际博览会开幕式剪彩,是他亲手将法兰西的国旗第一次 升到了三百多米的高空。为了铭记这位钢铁建筑之父,人们将铁塔命名为“埃菲尔铁塔”。并 在塔下为他塑了一座半身铜像。直到今天,参观铁塔的各国游客络绎不绝,估计总数已达 1.9 亿多,其中有近 8000 万人次登上了铁塔。 ④从 1889 年到现在,已经 100 多年了。在这 100 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埃菲尔铁塔目睹了多 少喜怒哀乐,悲欢离合。1892 年,巴黎的一位面包师脚踩高跷,成功地迈过了 363 级台阶,到 达了铁塔的第一层平台。1912 年,有一“鸟人”用自制的翅膀从塔上飞下来,折断了双腿。1923 年,一位体育专栏作家骑着自行车从塔上驶了下来。1945 年,竟有人驾着飞机成功地从铁塔的 脚柱下穿过。此后,有骑独轮脚踏车驶下铁塔的;有似登山运动员攀登铁塔的,五花八门,各 显其能。但最为大喜大悲的例子是:1965 年,一位西班牙游人在欢乐之中忘乎所以,竟将妻子 从塔上扔入空中。此外,从 1898 年第一次有人在这里自杀开始,至今已有大约 400 多人从塔 上纵身跃下或是上吊身亡。更为离奇的是,竟有骗子两次企图将铁塔当废铁出售……真是世界 之大,无奇不有!这一切无疑是埃菲尔铁塔闻名于世的有力见证。 ⑤除这些奇闻逸事外,埃菲尔铁塔的经济效益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铁塔第一层,设有酒吧 和餐馆,游人可随时进餐、休息。第二层和第三层设有休息室、瞭望台、小卖部,供游客观赏 风景、选购工艺品、纪念品等。铁塔上还设有小邮箱,专供游人即时向亲友寄送明信片或传递 登塔感受之用。据说,铁塔建成后的第一年,参观人数即近 200 万,仅门票收入便为全部建筑 费用的 3/4。由此可见铁塔的经济效益是何等可观。 ⑥今天,埃菲尔铁塔已成为法国和巴黎的标志。 8.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埃菲尔铁塔的?(5 分) 9.阅读第①段,用原文语句回答修建埃菲尔铁塔的原因。(2 分) 10.选文第②段中加点的词“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4 分) 11.选文第⑤段 “由此可见”中的“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3 分) 12.文章第④段插入了关于埃菲尔铁塔的奇闻逸事,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 分) 三、作文(60 分) 13. 在语文学习中,作为工具书的《现代汉语词典》你应该很熟悉了吧?请以“商务印书馆 的《现代汉语词典》”为说明对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说明文。 要求:①根据提示,扣题作文;②注意使用多种说明方法,体现说明文的特点;③字数不少 于 600 字。 答案解析 1. D 2. C 3. A 4. B 5. C  6.(1)“姗姗,小李说他明天上午不到语文组找你妈妈了,请你转告一声:他还问后天晚上去 你家找你妈妈行不行。” (2) “郭老师,小李说他今天上午不来找您了,他问明天晚上去您家找您行不行。” 7.【答案】 示例一:《昆虫记》是作者对昆虫最直观的研究记录,影响了无数科学家、文学 家及普通大众,其文学及科学非凡的成就受到举世推崇。虽然全文用大量篇幅介绍了昆虫的生 活习性,但行文优美,生动活泼,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被公认为跨越领域、超越年龄的 不朽传世经典! 示例二: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考,美术家一般的看法,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 在本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熔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的日常生活习性 和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 热爱。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8.【答案】精确度高;游客络绎不绝;建造难度大;奇闻轶事多;经济效益大。 9.【答案】修建原因:为隆重纪念 1789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00 周年。 10.【答案】不能去掉,“几乎”表明精确度高,但只是接近 1/10 毫米,是一个概数,并不是 确数,如果去掉,则说明精确度正好是 1/10 毫米,这与事实相悖。所以,“几乎”一词的使用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1.【答案】“此”指代的内容是:铁塔建成后的第一年,参观人数即近 200 万,仅门票收入便 为全部建筑费用的 3/4。 12.【答案】作用:①见证埃菲尔铁塔闻名于世;②增加文章的文学性与可读性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岂不诚大丈夫哉(     ) (2)人恒过(    ) (3)已而之细柳军(    ) (4)何苦而不平(    ) 3.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虽我之死”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A.本在冀州之南 B.汝之不惠 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D.告之于帝 4.根据要求默写。 (1)        ,恨别鸟惊心。 (2)我报路长嗟日暮,        。 (3)        ,自将磨洗认前朝。 (4) 《 饮 酒 》 ( 其 五 ) 一 诗 中 最 能 体 现 诗 人 隐 居 生 活 的 闲 适 的 诗 句 是        ,         。 (5) 《 春 望 》 中 写 出 了 作 者 与 亲 人 消 息 隔 绝 , 久 盼 音 讯 不 至 的 迫 切 心 情 的 句 子 是        ,        。 5.班级要开展以“走近陶渊明”为专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语文老师为本次专题学习活动提供了一个示例,请参照示例,确定专题学习活动的内容,并策划 自己小组的专题学习活动的任务。 示例:专题学习活动的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酒”相关的诗文,探究“酒”与陶渊明文化性格 的关系,以及“酒”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2)有个小组在活动中发现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准备用拟写对联的方式 表达自己的理解,请帮他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 下联:陶渊明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分析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思,并评析此联的表达技巧。 7.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正面描绘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它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 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 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 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必先苦其心志 (3)曾益其所不能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0.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吕元膺① 丁用晦 吕元膺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 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 帛赆③之。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 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 辈灭裂⑤于知闻。”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有删改) 【注释】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②处士:指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当官的人。③赆(jìn): 赠送的路费或财物。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 (2)因私易一子以自胜 (3)吕请棋处士他适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13.文中“易子”一事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1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作文。 请以《你是我最        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你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可以大胆 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④抄 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 不得少于 600 字。 单元测试卷答案: 一、1.答案:D 解析:D 项中,诗句的正确划分应为: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2.(1)真正,确实 (2)常常,往往 (3)到,往 (4)愁苦,这里指担心 3.答案:B 解析:例句中的“之”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 项中的“之”的用法与此相同。 A、C 两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译为“的”。D 项中的“之”为代词,指这件事。 4.(1)感时花溅泪 (2)学诗谩有惊人句 (3)折戟沉沙铁未销 (4)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5)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5.(1)专题学习活动的内容:渊明与菊花。 专题学习活动的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菊花”相关的诗文,探究“菊花”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 系,以及“菊花”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2)东篱采菊 悠然见南山 二、(一)6.因为感伤时事,所以看见花开也流泪;因为怅恨与家人离别,所以听见鸟鸣也惊心。(或: 因为感伤时事,所以花儿也为之流泪;因为怅恨离别,所以鸟儿也为之惊心。)这两句诗寓情于景,形 象地表达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 7.它蕴含了诗人感时(或:忧国、关心国运)、恨别(或:思家、眷念家人)、叹老的思想感情。 (二)8.(1)选拔、任用 (2)使……痛苦 (3)同“增”,增加 (4)征验、表现 9.(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 国家的外来祸患,(那么)这个国家常常要灭亡。 10.连用六个事例是为了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 的观点;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使论证更充分。 (三)11.(1)认为,以为 (2)私下,暗地里 (3)到……去,往,去到 12.答案: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 力。联系《愚公移山》中“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这句话分析,可知“易”译为“更替”。联系《桃 花源记》中“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分析,可知“未足”译为“不值得”。 13.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 14.示例: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他看到处士下 棋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处士财物,既保全了处士 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性 格特征的把握能力和评价能力。解答时,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理解:一方面是教育子女后代;另一方 面是如何处理交友。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