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2016) / 八年级下册 / 第六单元 / 24 唐诗三首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三首》课后练习题

还剩 2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24 唐诗三首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吏呼一何怒(        ) (2)犹得备晨炊(        ) (3)八月秋高风怒号(        ) (4)俄顷风定云墨色(        ) (5)秋天漠漠向昏黑(        ) (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7)翩翩两骑来是谁(        ) (8)回车叱牛牵向北(        )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高者挂罥长林梢 长夜沾湿何由彻 B.卷我屋上三重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八月秋高风怒号 高者挂罥长林梢 D.下者飘转沉塘坳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下列各项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唇焦口燥/呼不得 B.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C.可怜/身上/衣/正单 D.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对下列句子意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茅飞渡江洒江郊。2 译文: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B.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译文: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译文: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 D.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虽然唯独吹破了我的茅屋,自己受冻而死就足够了! 5.按要求填空。 (1)《石壕吏》中表明差役凶暴、老妇凄苦的诗句是: “          ,           。”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 “          ,              !”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 “          ,           !” (4)《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矛盾的诗句是:“        ,         。” 课内品读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选段,完成第 6~7 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 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6.“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诗中哪个词(组)相照应?“我”叹息什么?3 7.“自经丧乱少睡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选段,完成第 8~9 题。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 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 歇。 8.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        和      。 9.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达了诗人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第 10~11 题。 山 雨 翁 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0.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请结合所绘内容概括作答。4 11.同样表现雨的猛烈,本诗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 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12~13 题。 晴① 杜 甫 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②文:花纹,图案。 1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 13.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 ￿表达交流 14.班内开展“走进古诗词”的交流活动,晓琳找到一首唐朝诗人韦应物的诗,但漏掉了题目。请你从这 首诗里选一个词语作为诗的题目,并简述理由。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体验中考 15.(2017 山东东营中考)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是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     ;一阵杜鹃啼,     ;一阵风 起,     。 ①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 ②便让每一棵柳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 ③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①③②6 参考答案 夯基达标 1.(1)多么 (2)还能够 (3)号叫 (4)一会儿 (5)接近 (6)贫寒的士人 (7)轻快的样子 (8)掉转 2.B 解析 “三”都表示多数。A 项,高/指时间长。C 项,表示程度,深/上下距离大。D 项,下面,低/表示 一定范围。 3.D 解析 正确朗读节奏划分应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D 解析 D 项的正确翻译应为:“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5.(1)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课内品读 6.解析 “倚杖”的意思是“身体倚靠着拐杖”,可见“我”年老体衰,文中“老无力”与此意同。“我”叹息的原 因需从“我”和家人、群童,乃至乡邻的生活状况、战乱纷扰的背景(“自经丧乱”可见“我”身处战乱)来 思考、归纳。 参考答案 老无力。叹息的内容: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7.解析 可根据诗歌内容及对诗人生平、作品风格的了解思考作答。杜甫这位诗人和他的生活背景 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这首诗只要把握住了作者由己及人、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情感就可作 答。 参考答案 诗人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 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诗人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8.身上衣裳 口中食 9.C 解析 A 项,“伐薪烧炭”只是交代了烧炭需“伐薪”。B 项,“何所营”的意思是“做什么用”,体现不出 卖炭翁的生活状况。D 项,“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希望自己的炭卖个好价钱的心理。 课外拓展 10.解析 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 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7 参考答案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山林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这是 写雨前之景。后两句以“平明”二字与上文的“夜”字相照应,以“忽见溪流急”与上文的“星月白”“亦无 云气亦无雷”相照应,而“溪流急”又与“他山落雨来”互为因果,前者为果,后者为因。这是写雨后之景。 11.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景色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杜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 写相结合,前面叙事,后面抒情,中间夹杂着议论。 在抒情手法上,翁诗寓情于景,抒写了诗人对山雨奇景的惊异之情;杜诗则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 合,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崇高理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12.解析 颔联“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中,“碧”“红”是实写,“湖外草”“海东云”是虚写;颈联“竟日莺相 和,摩霄鹤数群”中,“莺相和”是近景、听觉,“鹤数群”是远景、视觉。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回答“如何描 写景物”。作用:诗人将“湖外草”“海东云”“莺相和”“鹤数群”等几种景物放在一起描写,写出了一派生 机的巫山景色。 参考答案 选取典型的景物,发挥想象,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相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任写两点即 可),写出了雨后初晴的巫山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景象。 13.解析 “急纷纷”是写“野花”“落”时的情形,诗人正是通过“落花”这一意象表现出漂泊无依的伤感。 参考答案 “急纷纷”写出了对野花纷纷凋零的怜惜(无奈、伤感)以及自己漂泊无依的忧伤(悲哀、抑 郁)。 14.题目:田家。理由:因为这首诗写了春耕时节田家辛勤劳动的场景。 15.B 解析 要结合具体语境以及形式表达的需要辨析作答。“一声雷”与第③句的“惹哭满天的云”照 应;雷声在前,然后下起春雨来,山桃花开,柳絮飘飞。“杜鹃啼”是从声音角度来写,与下句“惊醒”照 应。在春风的吹拂下,柳絮飘飞,所以,最后应该填写第②句。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