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1
14 山水画的意境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灵魂(hún) 赋予(yù) 颐和园(yí)
B.夔门(kuí) 渲染(xuàn) 暮霭(mài)
C.惆怅(zhàng) 气概(gài) 真挚(zhì)
D.意境(jìng) 茂盛(shèng) 搏斗(bó)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B.在青山绿水间浮光掠影,在名篇佳作中流连忘返,都能让我们领悟美的真谛。
C.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他们面对困难时总是千方百计地找借口,而不是找方法。
D.对于这场比赛,主教练虽然说不上是胸有成竹,但是起码可以算得上是心中有数。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真、善、美这三个词常常是相提并论的。仔细寻思后不难发现,自
然的根本性质是真,人生的根本意义为善,艺术的根本价值在于美。如此看来,真、善、
美之间似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在审美的意义上,自然于潜移默化中感发和
着人的情性与思绪,也安顿和抚慰着人的心灵;人则通过审美的思维方式达到情景交融、
物我统一的和谐境界。可以说,一片自然山水就是一个人诗意栖居的心灵寓所与精神家
园。更为重要的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道 的风景,具有审美价值,而且整个审
美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 人的生存境况,并努力成就自由完美的人生,使
人生得以丰富地展开。
A.涤荡 独到 观照 B.激荡 独特 观照
C.涤荡 独特 关照 D.激荡 独到 关照
4.根据课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A.优秀的诗人和画家都很明确写景就是为了写情这一关键,因此,创作时着力夸张渲染自
己的思想感情,不太追求描摹景物的真实度。
B.无论写诗还是作画,要创作出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作品,不能仅靠长期观察来反
映现实,还应该站到高于现实的层面。
C.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没有意境,画画时力量无处使,没有意匠,意境就会落
空。因此,二者不可偏废。
D.齐白石画画很讲究手段,杜甫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表现方法、手段对艺术家创
造出感人至深的作品至关重要。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5~8 题。
①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②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
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
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
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
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
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
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③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
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例如毛主席
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
想的崇高境界。
④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
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 8 点钟或中午 12 点,都
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
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
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
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
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
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
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3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
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
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
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
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
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⑤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
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
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
5.以下论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情感,山水画如果
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齐白石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他的笔下活起来,可见,画家对客观对象的认
识、感悟越是深刻,画出的画越是传神。
C.山水画画家不仅注重表现“光”,而且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木
然地画画,客观景物就会成了标本。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愿望越是强烈,对所描绘的景物的思想感情越
是真挚、朴实,意境也就越是鲜明。
6.第①段以问句开头,有什么好处?
7.试简要分析“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8.“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
到意境的独创性”,这句话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9~12 题。4
用文化滋养时代的心灵
李洪兴
①我们离经典有多远?2018 年的第一天,不少人走进国家图书馆稽古厅,一睹文津阁
《四库全书》真容。原稿原书原函,离人们只有最后一层专藏库玻璃门的距离。参观之
余,领一页字帖,坐在展厅里一笔一画地抄写书中内容,文韵也随着人群流动。文化的书
函,在这样一次“观四库、抄经典”的读者体验活动中被打开。
②读者、观众与经典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故宫打开《千里江山图》卷轴,中国美
术馆展示徐悲鸿的“奔马”与“战马”,国家典籍博物馆将鲁迅生前收藏的大量中外美术类
书刊整理陈列……在不同场地以适宜的方式择精品而展,成了打开文化的一种共同选
择。虽然只是吉光片羽,却也让人们在“拈花”之间,感受到穿越千年、跨越万里的经典散
发出的文化的沁人芳香。
③藏,是为了存,也是为了传。这个传,不仅是传诸后世,也是传诸众人。一位学者在
美国考察时,佛利尔美术馆馆长允许他在库房里对感兴趣的玉器进行测量线绘,并赠送了
一些玉璧的原版彩色照片。这位学者想在自己的书中使用相关素材,便致信征询,馆长表
示“很高兴在你的书里用了一些佛利尔收藏玉器(照片)”。无论是历史文物还是经典文
本,最珍贵的莫过于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赏、研究、传承,也就很难
实现“价值外溢”,更谈不上价值增值。
④当前,我们的文化视野不断打开,但文物的“开放度”依旧有待提升。例如,有的场
所作为历史遗迹,长期以“保护”的名义被“铁将军”把门;有的文保建筑,明明是开放的,普
通群众却“没资格”进入;有的文物,被一些单位藏着掖着,生怕失去了研究的“首发权”。
“文化遗产有自己的生命历程、自己的责任……服务于当下和未来,这样才是有尊严。”
就像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越来越大,展出文物越来越多,文创形式也越来越丰富,这样才
无愧于近 600 年的积淀。可以说,从实物到数字,从文物修复到展示,开放的文化有着更
大的辐射力,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
⑤面对文明的瑰宝、文化的结晶,人们会有一种与时间对话、与历史握手的感受。
这是一代代人传承、发展着的文化,在最鲜活心灵中的投射,促人思考从哪里来、到哪里
去的根本性问题。这样的震撼,很多人感受得到,却表达不好。现代景观社会,各种“奇
观”炫目,目迷五色却难以静心,思想容易扁平化。这个时候,让现代人有更多机会近距离
接触、感受这些文明的宝藏,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审美趣味,让心灵和生活都更
加丰盈;更有利于涵养时代的文化水位,让时代和社会都更加丰厚。这又何尝不是美好生
活、全面发展所需?5
⑥《文心雕龙》有言:“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在古人看来,人可以用内心感知
天地之道、世界万物,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时,便容易产生文学、艺术,最终积累成文
化、文明。但别忘了,对世界的审美感知、对文化的一次触摸不能空无对象。只有真正
推开文化的大门、打开经典的书函,让更多的人走进去,才能在新时代实现“美美与共”。
(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 月 16 日,有删改)
9.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0.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1.第④段中将故宫博物院和有的场所、文保建筑、一些单位放在一起写,有什么作用?
请加以分析。
12.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中加点词语“美美与共”的内涵。
综合性学习
13.“倡君子之风,行君子之道”,君子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文化基因,影响着一代
代的中华儿女。某班开展以“根植君子品格,传承中华瑰宝”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
你积极参与。
(1)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世人常用
“四君子”来寓意高尚的品德。请仿照示例,选择其中一种写出其象征意义。
示例: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淡泊,为谦谦君子。
(2)光明网曾经以“说说我眼中的君子文化”为主题进行采访,下面是网友的一段话,请根据
提示进行修改。
【A】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穿普遍不用愁了,但社会风气中出现的一些,让人深
思。我认为,【B】我们应该用君子的处世态度,重拾君子文化的精髓,对待困难和是非。
【C】工作中四处碰壁、人际关系上遭遇不顺等困境,几千年前的人们也都曾体验经历
过,他们给出了智慧的答案,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等。我6
们不妨尝试着把传统的君子文化运用到生活与事业上,培养自己强大的内心,端正自己的
人生态度。
①【A】句成分残缺,应在“ ”后加“ ”。
②【B】句语序不当,应修改为 。
③【C】句语意重复,应将“ ”或“ ”删去。
(3)通过这次活动,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当培养个人的君子气质,提升个人
的人格修养,为人坦率,做事诚实,但小明同学认为这样做会让自己吃亏。请你用几句话
说服他。
体验中考
14.(2017·山东东营)观察右图楚均亭画作《无人亦自芳》,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
个成语。
答案:
知能演练·活用
1.D A 项,“予”应读“yǔ”;B 项,“霭”应读“ǎi”;C 项,“怅”应读“chàng”。
2.B B 项,“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与句子中“领悟美的真谛”相矛盾。
3.B “涤荡”的意思是洗涤,清除;“激荡”的意思是冲击,使动荡。根据宾语“人的情性与思
绪”,便知选“激荡”。“独到”的意思是与众不同(多指好的);“独特”的意思是独有的,特别
的。根据修饰的中心词“风景”,便知强调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特别的风景,所以选“独特”。
“观照”,仔细观察,审视;“关照”,关心照顾,照应。根据修饰的对象“人的生存境况”,便知选
“观照”。7
4.A A 项,“创作时着力夸张渲染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太追求描摹景物的真实度”的表述
有误。
5.C C 项,山水画画家并不注重表现“光”。
6.①点明了下文谈论的问题;②引起读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
7.运用否定句,突出强调对客观事物熟悉,才是画好画的条件,语气肯定,不容置疑。
8.不能。因为这一句从反面进行论证,说明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对于画家创造意境
的重要性,是对上文的补充,使论证更全面。
9.以问句开头,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引出论据;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论证论点,
使文章更具说服力。(意思对即可)
10.举例论证。有力论证了“读者、观众与经典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的观点。
11.对比论证。写故宫博物院的开放区域越来越大,是和那些表面开放实则封闭的场所、
文保建筑、一些单位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我们的文物“开放度”有待提高的观点。(意思
对即可)
12.(1)感受文化芳香,滋养时代心灵;(2)实现价值增值;(3)涵养文化自信;(4)形成文化观
念、审美趣味;(5)发展更全面,生活更美好。
13.(1)示例 ①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高洁志士。②兰——空谷幽放,孤
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世上贤达。③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附势,是世外隐士。
(任选其中一种,写出其所象征的君子品格即可)
(2)①一些 问题
②我们应该重拾君子文化的精髓,用君子的处世态度,对待困难和是非
③体验 经历
(3)示例 小明,社会越来越需要注重修身、具有君子气度的有勇有谋之士,真君子为人坦
荡,做事诚实,重信用讲仁义。如果人人都能向上向善,传递正能量,引领好风尚;人人都能
蔼然和气、乐观豁达,以积极的心态理解包容,就不存在吃亏不吃亏的问题。你觉得呢?
14.示例 画面由外倾的山崖、一簇兰花、两只飞翔的小鸟组成。画的主体是生长在悬崖
绝壁之上的一簇茂盛的兰花,数朵兰花鲜艳盛开,芬芳四溢;叶子四处伸展,有的直抵画面
底端。画面左下角两只鸟儿从山崖下飞翔而过。画面以外倾的崖角和鸟儿飞行的位置,
衬托出兰花生长的高度,突出表现了兰花自甘寂寞、高洁傲岸、不媚世俗的精神品质,使
物性与人品、主观与客观水乳交融,别出心裁,发人深思。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