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2016) / 九年级下册 / 第五单元 活动·探究 / 19 枣儿/孙鸿 /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枣儿》练习题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19 枣儿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竹匾(biǎn)   蓦然(mù)   雕塑(sù) B.咀嚼(jiáo) 掸土(dǎn) 跌倒(diē) C.囫囵(lùn) 钢盔(kuī) 踌躇(chú) D.翘首(qiáo) 凝视(níng) 沮丧(jǔ)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姑妈是宽宏大量的人,难道还在我们小孩子身上计较不成。 B.那时,尽管我气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无可奈何。 C.老馆长注视着陨石的图片,喃喃自语:“如果真是这样就好了。” D.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签署了合作协议。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关键在于领导的勤政廉洁和管理智慧。 B.经过持续不断的环保治理、重拳出击,让我们的山变得更青了,水变得更绿了。 C.仔细观察多彩生活,广泛阅读文学名著,适时记录生活点滴,是提高我们语文写作水平 的有效途径。 D.这种药的主要成分是由丁香叶、细辛组成的,因此毒副作用比较小。 4.下列有关《枣儿》剧本思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B.剧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亲情和心灵沟通。 C.剧本中,老人和小孩代表了新旧两种时代,批评了老人的怀旧思想,赞扬了小孩的纯 真。2 D.剧本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农村青壮年离开家乡、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状况。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5~9 题。 老人趴到地上,让男孩踩在自己背上摘枣儿。男孩仍摘不到,老人站起,让男孩骑跨在肩 上摘。 老 人 嘿嘿嘿。 男 孩 笑啥? 老 人 有一回,我家枣儿也是这样骑着,只顾摘枣儿,撒尿了都不知道,竟尿了我一脖 子。 男 孩 呀,脏死了。 老 人 脏啥,尿得我全身痒丝丝、热乎乎的! 男 孩 (有些羡慕地)我从来没有尿过我爹脖子上。 (摘枣儿,塞进口袋)哟,不好,我也要尿尿了。 老人将男孩放下,男孩朝远处走。 老 人 喂,过来! 男 孩 我要尿尿。 老 人 (指指枣树)尿树下去,给咱枣树施点儿肥。 男孩溜回树下尿尿。 老 人 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有一回,放学了,直往树下奔。我以为出了啥 事呢,他一到枣树底下就尿开了。撒完尿才说:“爹,我放学了。” 男 孩 (拍拍口袋)爷爷,我带回家吃。 老 人 枣儿到了口袋里,就想回家了。 男 孩 (低声地)……我在等我爹。 老 人 爹嘛,天天回来的,急什么。 男 孩 不,我爹他—— 老 人 他怎么?3 男 孩 我爹兴许今天能回来。 老 人 那你急啥?来——(拉着不大情愿的男孩到匾子前,拿起一颗枣儿给他) 男 孩 (接住,看枣)爷爷,这熟枣儿和你一样。 老 人 和我一样? 男 孩 和你脸一样,皱巴巴的。 老 人 (捏捏男孩的脸)爷爷小时候,还不跟你一样?脸皮儿像这青枣,嫩白光滑呢。唉! 眨眼工夫,六十年过去了——快吃枣儿吧。(从匾子里挑了颗熟透晒干的枣儿)你吃这 颗。 男 孩 (拿起熟枣放进嘴里)还是皱巴巴的甜呢。 老 人 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男 孩 我要。(抓一把枣儿)我带回家去,给爹留着。(转身欲走) 老 人 又是爹呀爹的,快坐下吃。吃枣儿急不得。 老人拉男孩坐,男孩不肯。 老 人 (对男孩)咱们学猫叫?(见男孩摇头)咱们学狗爬?(见男孩摇头)咱们过家家?(见 男孩摇头)那,爷爷给你讲故事。 男 孩 (怀疑)爷爷有故事吗? 老 人 爷爷的故事三天三夜讲不完。 男 孩 哇,我最喜欢听故事了。爷爷快讲。(老实地挨老人坐下) 老 人 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儿。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男孩认真地点点头。 老 人 (清清嗓子)听着。(笑)我小时候也是个馋鬼,去村东头人家偷到一颗枣儿,舍不 得吃,娘要我还人,我一急,把个枣儿囫囵个儿吞下肚了。没多久,我蹲坑的地方长出了一 棵小枣树。 男 孩 (指指枣树)爷爷,是这棵枣树吗? 二人对视大笑。男孩吃一颗枣儿。 老 人 别小看这枣树,那一年,一个小日本站在树下端枪射我。正巧,树上一颗枣儿落 到鬼子的钢盔上,“咚”的一声,吓得那狗娘养的抱头就逃。4 二人开怀大笑。 男 孩 (忘记吃枣儿,学着做惊吓状)快讲。 老 人 有一年闹灾荒,村里饿死不少人。我老伴儿把仅剩的八十一颗枣儿让给我和枣 儿吃,俺爷儿俩才活了下来。 男孩忘记吃枣儿。老人闪着泪花,从匾子里捧起一把枣儿凝视。 5.选文中老人回忆起了他儿子小时候的哪些事?从中你感受到了老人怎样的感情? 6.选文中加点词语“羡慕”写出了小男孩的什么心理? 7.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老人讲的三个故事。 8.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突出特点。试品析下列语句的象征意味。 (1)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2)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9.“老人闪着泪花,从匾子里捧起一把枣儿凝视。”这句话流露出老人怎样的心理?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0~13 题。 做  客 游 睿 ①今天是青青的十岁生日。放学后,青青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一上山就砍柴。奶奶说 了,今天她可以不砍柴。 ②青青坐在山头的一块大石头上,一阵微风缓缓吹过来,柔柔地抚摸着她的头发她的 脸。5 ③十岁的青青是奶奶一手带大的。青青出生后不久,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几年来 青青只和妈妈通过几次电话。每次通话都很短暂,妈妈总会在电话那头哭,爸爸总会抢过 电话,说:“青青乖,打长途贵,过年的时候我和妈妈回家看你。”说完,就挂了电话。但是过 了一年又一年,爸爸妈妈谁也没有回来。 ④说不出为什么,今天青青特别想爸爸妈妈。青青想,要是爸爸妈妈回来陪我过生日 多好啊。可是爸爸妈妈为什么都不回来呢? ⑤此刻,青青坐在山头上,眼前是一座又一座的山,层层叠叠,高低起伏。奶奶说过,山 的尽头,就是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如果自己现在用力喊,爸爸妈妈会不会听见呢?青青 站了起来,她把手罩在嘴前,试着喊了一声:“爸爸,妈妈。”很快,青青就听见对面山上传来 自己的回音:“爸爸,妈妈。”青青有些高兴了,赶紧又喊了一声,山上又传来了一阵回音。 ⑥“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吧!”青青使出全身力气喊了起来。青青听见,自己 的声音不断在山谷里回荡,一声接着一声,一层连着一层,一直传到看不见的地方。她看 到,层层叠叠的山很快都变成了爸爸妈妈的脸。爸爸妈妈说,青青乖。爸爸妈妈说,我们 过年就回家看你。青青的声音小了下来,她哭了。 ⑦“爸爸,妈妈!”就在擦眼泪的时候,青青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了一阵喊声。她扭过头, 不知什么时候村里的几个伙伴全都站在了自己身后。这些伙伴和青青一样,也都好几年 没见到自己的父母了。他们说,青青,我们一起喊吧。顿时,山谷里“爸爸,妈妈”的呼唤声 响成一片,整齐又悠长。 ⑧“孩子们,先停一停好吗?”正在大家喊得起劲的时候,应声走来一位戴眼镜的叔 叔。青青认识这个戴眼镜的叔叔,今天在学校,青青看见这个叔叔和老师在说话。后来叔 叔还和老师一起到教室做了个调查,大致是问哪些同学的父母不在家,结果全班同学都举 了手。 ⑨“我是电视台的记者。”眼镜叔叔自我介绍说,“刚才你们的喊声吸引了我。我能帮 你们把愿望带给你们的爸爸妈妈。” ⑩“真的吗?怎么帮?”青青和伙伴们一起围了上去。叔叔指着摄影机说:“我可以用它 把你们要说的话录下来,然后在电视上播放,你们的爸爸妈妈在远方就能看见了。” “太好了!我要录,我要录。”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往镜头前拱。 叔叔说:“你们别急,一个一个来。你们每个人对着镜头说一句话,说的时候想象着 爸爸妈妈就在面前,说最想对他们说的话。” …………6 在场的几个伙伴都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只剩下了青青,叔叔把镜头对准青青,示意 她说话。青青看着乌黑的镜头,双手在胸前绞动,嘴唇动了几动,却一直没说出话来。 说吧,不怕。伙伴们也为她加油。 青青狠狠地咬了一下牙,之后,终于小心翼翼地探出头,轻轻地对着摄影机问了一 句话:“爸爸妈妈,今年……今年我可以到你们家做客吗?” 青青看见,眼镜叔叔的眼睛瞬间就湿润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 年第 9 期,有删改) 10.“做客”一词出自小说中青青的一句话,意蕴丰富,令人回味。请结合全文回答问题。 (1)“做客”有什么含义? (2)小说以《做客》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1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青青,为什么还要写那群小伙伴? 12.第 段省略了小伙伴们说的话,请结合上下文,发挥想象,把其中两个小伙伴说的话填 补在下面的横线上。 第一个小伙伴说:“  ” 第二个小伙伴说:“  ” 13.戴眼镜的叔叔为孩子们拍摄的视频要在电视台播放,请你为这段视频拟写一句公益广 告语。(20 字以内) 综合性学习 14.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心、爱护、孝敬老人,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应有的美 德。班上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新闻 2018 年 4 月 28 日,荆州广播电视台《好人开讲》之“以孝传家”节目播出,最后开讲的是 11 岁的小女孩覃可欣。去年 5 月,可欣的妈妈被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需要造血干细 胞移植,可遗憾的是,与家人的多次配型都失败了。这时候,可欣站了出来,希望能用自己7 的造血干细胞救妈妈。可欣身高一米七,体重只有 84 斤,为了顺利移植,她 5 个月增重 18 斤。今年 3 月,可欣成功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4 天的时间,每天都要采集三到四个小 时,但坚强的可欣从没叫过一次苦。可欣的故事感动了万千观众。 材料二 漫画 (1)将材料一改写成一句话新闻。 (2)班上准备依据上面的漫画创作一幕情景剧,请你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皮球得知奶奶病了,急忙赶到医院。 爸爸:妈,快站好,一会就轮到你了! 奶奶: 小皮球: (3)班上准备举行“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演讲赛,请你写一段演讲词。(不少于 100 字) 体验中考 15.(2019·四川成都)童谣,融入我们的生活,伴随我们的成长。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 目。 (1)结合下面思维导图的提示,用四字短语补全空缺处。8 ①          ②         ③        ④        (2)阅读下面有关“童谣”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①        ?据史料,童谣最早见于《诗经·魏风》。②        , 如古人还将其称为“孺子歌”“童儿歌”“儿童谣”“小儿语”等。 “胖娃儿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儿骑白马……”一首首川西童谣伴着 孩子们清脆的童音,在深深的巷子里,③        ,在幽幽的小院中久久回荡。 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就这么说着,唱着,长大成人,走出了巷子,走出了田野,走出了院子。然 而,童谣却④        。 答案: 知能演练·活用 1.D A 项,“蓦”应读“mò”;B 项,“嚼”应读“jué”;C 项,“囵”应读“lún”。 2.D D 项,“一拍即合”比喻双方很容易一致,也比喻因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 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与语境不符。 3.C A 项,两面对一面;B 项,缺主语,去掉“经过”或“让”;D 项,句式杂糅,“主要成分是丁香 叶、细辛”和“主要是由丁香叶、细辛组成的”杂糅在一个句子中。 4.C C 项,对文中老人和孩子情感的把握不准确,作者对一老一小的纯朴、善良都给予 了赞美,而对长久离家不归、忘记了家园的人表示不满。 5.解析 概括事件要说清老人的儿子小时候做了什么。要从老人不嫌儿子尿脏和对儿子 小时候的事记得清清楚楚中体会人物情感。9 参考答案 老人回忆起他儿子小时候的两件事:一是儿子骑在老人肩上摘枣儿,尿了老人 一脖子;二是儿子把尿尿在枣树下。从这两件事中感受到老人疼爱儿子、思念儿子的深 情。 6.解析 联系男孩说“我爹兴许今天能回来”所暗示的他父亲长期不回来的现实,领会孩子 对父爱的渴望。 参考答案 “羡慕”一词写出了小男孩对老人的儿子从小就有父亲疼爱的羡慕,希望自己也 能享受到父爱的心理。 7.①小枣树的来历;②枣儿吓跑小日本;③枣儿救活爷儿俩。 8.解析 联系人物处境和作品主题揣摩。 参考答案 (1)这不仅是老人在感叹枣儿的处境,更是感叹自己老了,不中用了,遭儿子嫌弃, 不回来探望的处境。(2)这句话不仅是就吃枣而言,更是隐含着对既往岁月、传统生活、 精神家园要细细品味,才能品出滋味的感叹。 9.解析 要结合人物处境揣摩人物心理。 参考答案 流露出老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对儿子的思念和强烈的失落感。 10.(1)“做客”是指爸爸妈妈外出打工的时间太长了,青青都快忘记他们是一家人了,觉得 自己像客人一样,放假到“他们家”做客。(2)谁做客?到谁家做客?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家 人做客,反映社会现象,引起读者思考。 11.解析 那群小伙伴也都好几年没见到自己的父母了,说明“留守儿童”不是极个别现象, 而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了,这样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参考答案 起衬托作用,通过小伙伴们也想念爸爸妈妈来衬托青青,她也只是他们中的一 员,从而更加广泛、深刻地反映主题,提醒人们关注“留守儿童”群体。 12.示例 爸爸妈妈,你们回家过年吧。 爸爸妈妈,我数学考了 100 分。 13.示例 (1)爸爸,妈妈,我多么希望你们能回来陪我过生日。(2)为了孩子,为了明天,为了 未来。 14.(1)11 岁女孩覃可欣为救妈妈增重捐髓。 (2)示例 (奶奶:)我站不了,你能扶我一下吗? (小皮球:)奶奶,我来扶你。爸爸,你这样对奶奶,是在教我怎样对待父母吗? (3)示例 孝亲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亲敬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10 我们生活中的点滴行动,都是我们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同学们!敬老爱老是中华民 族传统美德长河中一颗闪亮的珍珠,是中华传统美德大花园中一朵鲜艳的奇葩,是中华传 统美德星空下的一颗耀眼的星星。让我们用自己的真心和善良来弘扬它。 15.(1)解析 第①空抓住“《诗经》”这个关键词,通过文学常识和积累可以概括为“历史悠 久”;第②空主要说童谣分布的范围,可概括为“分布广泛”;第③空说童谣连幼儿都能理解, 可概括为“内容浅显”;第④空列举童谣的表现形式,并以省略号结束,可概括为“形式多 样”。 参考答案 历史悠久 分布广泛 内容浅显 形式多样 (2)解析 第①空后面描述的是童谣的最早出处,可以判断此处是关于童谣的起源;第②空 后面是在举有关童谣名称的例子,可以判断此处是关于童谣的别称;第③空的后一句是 “走出了巷子,走出了田野,走出了院子”,根据前后照应的原则,此处应与“田野”相对应;第 ④空应在理解前句含义的基础上填写,注意“却”表示的转折关系。 答案示例 童谣起源于何时 童谣别称很多 在青青的田野上 把那份纯真永远地留在 了他们心里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