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0 临阵冲刺地理专练五:文字材料分析型(附:高考典题)
[2019·海南卷,14~15]2019 年 2 月 19 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
钻井钻探,钻井深 8 588 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 1~2 题。
1.该钻井( )
A.未穿透地壳 B.深达莫霍面
C.已穿透岩石圈 D.即将穿透地幔
2.该钻井深达 8 500 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答案:1.A 2.D
解析:第 1 题,地壳是地球内部圈层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
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 39~41 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 70
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本题
结合关键信息“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位于我国第二阶梯地壳较厚,“钻井深 8 588
米”,因此该钻井未穿透地壳,故选项 A 正确。第 2 题,依据关键信息“顺北油气田”,
可知油气等化石燃料多储存在沉积岩中,故选项 D 正确。
[2019·泰安质检]御窑金砖是我国传统窑砖烧制业中的珍品,其制作工艺繁杂,工
序多达二十余道,明清以来受到历代帝王的青睐,如今更是全国各地风景名胜的建造修
复用砖。苏州陆慕镇御窑村一直是御窑金砖的主要烧造采办地,陆慕镇御窑村东濒阳澄
湖,西临大运河,当地水清澈温软,滋养的泥土特别黏糯柔润,烧造出来的金砖质地特
别精良。目前,苏州御窑金砖的制作工艺已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此完成 3~5 题。
3.陆慕镇御窑村所制金砖成为明清皇家建筑特供,主要得益于( )
①便利的水陆交通 ②优质的原料
③繁杂的工序 ④精湛的技艺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4.御窑金砖产量有限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需求少 B.劳动力短缺
C.生产周期长 D.实用、观赏价值低
5.御窑金砖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利于( )
A.扩大金砖生产规模 B.传承金砖制作古技法
C.开发金砖替代原料 D.提高皇家建筑知名度
答案:3.D 4.C 5.B
解析:该题组以苏州御窑金砖为背景考查工业生产相关问题。第 3 题,能成为明清
皇家建筑特供的金砖关键是优良的品质,材料信息“陆慕镇御窑村东濒阳澄湖,西临大
运河,当地水清澈温软,滋养的泥土特别黏糯柔润,烧造出来的金砖质地特别精良”体
现出陆慕镇御窑村所制金砖有优质的原料;另外材料中“苏州御窑金砖的制作工艺已经
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说明苏州御窑金砖的制作工艺精湛。故陆慕镇
御窑村所制金砖成为明清皇家建筑特供,主要得益于优质的原料和精湛的技艺。选 D。
第 4 题,根据材料,御窑金砖制作工艺繁杂,工序多达二十余道,可以看出其生产周期
长,生产周期能影响产品的产量,故御窑金砖产量有限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周期长,C 正
确;材料信息中御窑金砖明清以来受到历代帝王的青睐,市场需求量不会少,实用、观
赏价值高,A、D 错误;苏州一带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B 错误。故选 C。第 5 题,金
砖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能够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知名度,
有利于金砖制作古技法的传承和发扬,B 正确。但由于金砖制作技艺繁复,技艺传承人
较少,且原料特殊,难以替代,很难实现规模化生产,A 错误。传承制作古技法不利于
开发金砖替代原料,C 错误。御窑金砖制作工艺与皇家建筑知名度没有直接关系,D 错
误。故选 B。
[2019·昆明摸底]种桑养蚕、织锦刺绣,丝绸生产技术曾被中国长期垄断。丝绸由
于其编制技术是一种复杂的工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因其特有的手感和光泽备受人
们的关注,被誉为“东方绚丽的朝霞”,曾是价值昂贵的服饰用料,是西方各国长期从
中国输入的主要商品之一。但随着殖民主义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到来,近代西方各国输入量迅速减少。据此完成 6~8 题。
6.桑树广泛分布于辽河、黄河中下游、江淮和珠江各流域。桑树属于( )
A.针叶林 B.阔叶林
C.雨林 D.常绿林
7.近代西方各国从中国输入丝绸数量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技术的引进
B.新产地的出现
C.服饰用料多元化
D.贸易保护盛行
8.中国传统刺绣是指在丝绸上用针线手工绣制装饰图案,但目前多由电脑控制的
机器进行批量生产。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劳动力成本上升
B.机械自动化的普遍运用
C.手工技艺缺乏传承
D.生产质量标准化的推行
答案:6.B 7.C 8.A
解析:第 6 题,由题目可知桑树的分布地区主要是温带和亚热带,主要以落叶阔叶
林和常绿阔叶林为主。且桑树属于多年生落叶阔叶型乔木或灌木,B 正确。第 7 题,古
代服饰用料单一,原料主要依靠棉、麻、丝等农产品,而且丝绸制品在古代属于高档服
装用料,为贵族所追捧,而现代有了化纤等技术,使服饰用料逐渐多元化,对丝绸等依
赖降低,C 正确;A、B、D 错。第 8 题,手工刺绣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且效率低下,在
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劳动力成本上升,而电脑控制机器刺绣则可以批量生产,大大提
高效率,且节约劳动力成本,故 A 正确,B、C、D 错。
[2019·太原模拟]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集聚的重要指标,城市人口密度是城市人口
数量与城市建成区面积之比。有学者通过对我国 2005~2013 年 35 个大城市对经济增长
影响的研究发现。我国大城市人口密度整体呈降低趋势;人口集聚主要通过知识和技术
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其影响程度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据此完成 9~10 题。9.2005~2013 年我国大城市人口密度整体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人口集聚的速度放缓
B.城市经济增长的速度下降
C.农村人口的回流现象明显
D.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迅速
10.2005~2013 年人口集聚对我国不同地区大城市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程度,由
强到弱依次是( )
A.西部、中部、东部
B.东部、中部、西部
C.中部、东部、西部
D.中部、西部、东部
答案:9.D 10.B
解析:第 9 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 2005~2013 年我国城市化处在加速发展阶
段,城市人口集聚度速度较快,故 A 错误;2005~2013 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故 B
错误;2005~2013 年我国农村人口仍然处在大规模向城市集聚的阶段,此时农村人口
回流现象不明显,故 C 错误;根据材料中城市人口密度的计算方式可知城市人口在一定
情况下,城市用地面积的增加会稀释城市人口密度,2005~2013 年我国大城市随着城
市化的发展,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因此,2005~2013 年我国大城市人口密度整体
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迅速,故 D 正确。第 10 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
水平东部地区最高,中部次之,西部经济最为落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水平越高对
人口集聚的正向转化效率越高,这些区域对人口集聚的正向转化效率由强到弱依次是东
部、中部、西部,因此,可知 A、C、D 错误,故 B 正确。
在全球范围内,云层分布面积、纬度或高度的变化将影响全球的温度。在其他条件
相同的情况下,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
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研究发现,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
暖,云层多少没有明显变化,但高空云升高(云层厚度和成分无明显变化)、中纬度低层
云向两极移动的趋势明显。据此完成 11~13 题。1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表明( )
A.极地东风减弱 B.中纬西风减弱
C.低纬信风减弱 D.副热带高压减弱
12.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的季节及其气候效应是( )
A.夏季、变冷 B.夏季、变暖
C.冬季、变冷 D.冬季、变暖
13.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
射( )
A.中低纬度增多,高纬度也增多
B.中低纬度减少,但高纬度增多
C.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
D.中低纬度增多量少于高纬度减少量
答案:11.A 12.B 13.C
解析:第 11 题,全球变暖使得两极地区与中纬度地区热量交换活动减弱,相应的
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弱,极地东风风力减弱,从而导致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故选
A。第 12 题,由材料可知,夏季由于太阳辐射量大,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
于云层的削弱作用),使得大气保温作用更加明显,空气温度上升,空气对流活动更加
强烈,高空云升高较明显。故选 B。第 13 题,由材料可知,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
于云层的温室效应),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使得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
中纬度地区由于低空云数量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增加;
同时中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于高纬度地区,因此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中低纬度增多量
大于高纬度减少量,故选 C。
[2019·佛山模拟]惠州潼湖湿地是广东省最大的内陆淡水湿地,包含湖泊、河流、
基塘、水库等多种湿地类型。某房地产企业依托潼湖湿地,着力打造广东首个科技小镇
示范项目。科技小镇定位为物联网和智能控制产业基地,目前该项目吸引了广州、深圳
等地近 80 家科研企业和机构率先入驻。据此完成 14~15 题。
14.潼湖科技小镇吸引产业入驻的突出优势是( )A.科技先进 B.信息通达
C.政策支持 D.环境优美
15.与一般工业园区相比,科技小镇( )
A.工业部门多,企业间生产协作较好
B.生态、文化与产业的有机结合
C.交通更加便利,产业集聚效益显著
D.土地成本低,廉价劳动力丰富
答案:14.D 15.B
解析:第 14 题,潼湖科技小镇包含湖泊、河流、基塘、水库等多种湿地类型,环
境质量好,景色优美,因此吸引产业入驻的突出优势是环境优美,D 对。与广州、深圳
相比,该小镇科技、信息、政策支持方面没有明显优势,A、B、C 错。第 15 题,与一
般工业园区相比,该科技小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定位为物联网和智能
控制产业基地,生态、文化与产业的有机结合,B 对。工业部门少,A 错。交通没有明
显优势,以科研机构为主,没有产业集聚效益,与廉价劳动力丰富无关,C、D 错。
[2019·成都调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荷兰西部港口小镇罗曾堡(51.90°N,4.25°E)
工业发展迅速,为此于 1960 年修建了一条新的入海运河——卡兰运河,分担原有南北
向新沃特伟赫运河的运输压力,运河建成后,承担着繁重的运输任务,大型船只川流不
息。1980 年,在卡兰运河一侧河岸修建了一座高墙。该高墙长约 1.75 千米,由 125 根
半圆弧形混凝土柱组成,柱高约 25 米,建成后有效削减 75%的风力。据此完成 16~18
题。
16.卡兰运河建成之初,主要运输( )
A.时鲜花卉 B.观光游客
C.石化产品 D.电子产品
17.推断卡兰运河旁的高墙( )
A.呈东西向延伸,位于运河南岸
B.呈南北向延伸,位于运河西岸
C.呈东西向延伸,位于运河北岸D.呈南北向延伸,位于运河东岸
18.建设高墙是为了( )
A.降低大型船只噪声
B.减轻厂房设施受损
C.减少风浪冲刷河岸
D.保障船只航行安全
答案:16.C 17.B 18.D
解析:第 16 题,“大型船只川流不息”说明该运河主要运输大宗笨重货物,C 项符
合。第 17 题,由材料知,该墙为挡风而建,荷兰地处西风带,盛行西南风,河流为南
北走向,所以高墙应为南北走向,位于河流西岸,故选 B。第 18 题,结合材料分析,
在卡兰运河一侧河岸修建了一座高墙,有效削减 75%的风力,所以建设高墙是为了削减
风力对运输的影响,保障船只航行安全,故选 D。
水稻“侧深施肥”是在水稻插秧机上安装“侧深施肥”装置,在插秧的同时在离水
稻秧苗根部 2~3 cm 处,将肥料施入深度约 5 cm 的土壤中。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在
日本应用较早,2013 年黑龙江建三江管理局引进了日本企业生产的“侧深施肥”插秧机,
在建三江农场水稻田进行试验。但在试验过程中发现,我国现有水稻专用肥颗粒硬度低、
吸湿性大,容易黏结、堵塞施肥机的施肥管,影响施肥机的使用效率。据此完成 19~21
题。
19.我国在引进“侧深施肥”插秧机后,最迫切需要突破的技术是( )
A.水稻良种培育技术 B.插秧机大型化技术
C.新型肥料生产技术 D.病虫害防治技术
20.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产生的显著效益是( )
A.延长水稻产业链 B.降低水稻生产成本
C.增加农业劳动力需求 D.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21.下列地区中,最适合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是( )
A.江汉平原 B.河西走廊
C.华北平原 D.湟水谷地答案:19.C 20.B 21.A
解析:第 19 题,我国的水稻专用肥堵塞施肥机的施肥管,影响施肥机的使用效率,
因此需要突破肥料生产技术。故 C 正确。第 20 题,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产生的
显著效益是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单独施肥的劳动付出,降低了水稻生产成本。故 B
正确。第 21 题,我国水稻集中产区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故四个选项中最适合的是江
汉平原。故 A 正确。
[2019·重庆模拟]绿肥作物是以其新鲜植物体就地翻压或沤、堆制肥为主要用途的
栽培植物总称,多在稻田、棉田、麦田、果园、茶园等地种植,除用以改良土壤以外,
也可作为饲草,或作为覆盖作物栽培以改善环境,抑制杂草等。绿肥作物的种植在我国
分布很广,有间种、套种、混种、插种等多种种植方式,群众对种植绿肥作物深有体会
地说:“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据此完成 22~24 题。
22.我国南方的茶园中,常利用茶园行间种植绿肥作物,以提高茶叶品质,其原理
是( )
A.增加空气湿度,改变茶园小气候
B.抑制杂草的生长,减轻病虫害
C.调整土壤温度,减轻冻害的威胁
D.减轻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水分
23.“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说明威胁绿肥作物种植的自然灾害是
( )
A.旱涝 B.冻害
C.高温 D.大风
24.在华北平原的引黄灌区常采取农作物与绿肥作物套种的种植模式,其主要的生
态效益是( )
A.降低风速,改善农田的小气候
B.保持水土,增加地表粗糙度
C.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产增收
D.减少蒸发,减轻表土盐碱化答案:22.B 23.A 24.D
解析:第 22 题,绿肥作物种植于茶园茶树行间,可以改良土壤,补充有机质,同
时由于绿肥作物充斥行间,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减轻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从而提
高茶叶品质,选 B。绿肥作物种植于行间,对茶园气候作用不大,A、C 错;D 项与茶叶
品质关系也不大。第 23 题,“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中,开沟解决的是
给排水问题,说明威胁绿肥作物种植的自然灾害是与水相关的因素,选 A。第 24 题,
华北地区严重缺水,采取农作物与绿肥作物套种的种植模式,可以增大地表植被覆盖率,
从而减少蒸发,减轻表土盐碱化,选 D。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