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1
8 蒲柳人家(节选)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名讳(huì) 戏谑(nüè) 擀面杖(gǎn)
B.捯气(dáo) 荣膺(yōng) 断壁残垣(yuán)
C.剜肉(wān) 腌臜(ā) 呱呱坠地(guā)
D.烟囱(cōng) 害臊(sào) 拗不过(niù)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毕业前夕,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各展风采,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B.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
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C.对于中国出版界而言,组团参加国际书展是向世界推介图书的重要形式,但是萍水相逢
的“展会情缘”往往不会有太多牵线成功的交易案例。
D.不一会儿,妈妈就把脏乱不堪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齐,简直是妙手回春。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荆门市教育局积极开展“放眼看世界,我与‘一带一路’”。各校
踊跃参加,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
B.这次成功演示表明,未来使用高容量、自由空间的量子通讯,创建地基网络和卫星之间
的安全通信链接将成为现实已是明证。
C.从整体上看,我国制造业质量提升速度仍然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以价格为主的产品竞
争格局亟待改变。
D.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
富,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2
(1)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 ( )
(2)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
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 ( )
(3)我差一点儿扔了这把老骨头,你还咒我! ( )
(4)自己已经老迈年高,砸碎了骨头也榨不出几两油来;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
或是学徒的命运? ( )
(5)何满子对爷爷心怀不满,拿白眼珠儿翻瞪爷爷,闷坐在窗根下,小嘴噘得能挂个油瓶
儿。 ( )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5~9 题。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
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
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
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她家坐落在北运河岸上,门口外就是大河。有一回,一只外江大帆船打门口路过,也
正是歇晌时分。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荫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
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便断喝一声:“站住!”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拉了百
八十里路,顶水又逆风,还没有歇脚打尖,个顶个窝着一肚子饿火。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
断喝,他们只当耳旁风。一丈青大娘见他们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气更大了,又吆喝了一
声:“都给我穿上裤子!”有个年轻不知好歹的纤夫,白瞪了一丈青大娘一眼,没好气地
说:“一大把岁数儿,什么没见过;不爱看合上眼,掉过脸去!”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
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
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那个不知好歹
的年轻纤夫,是个生愣儿,用手一推一丈青大娘,说:“好狗不挡道!”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
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
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呼哨而上;只听咔吧一声,一丈青大
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
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
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绽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最
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
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3
一丈青大娘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她还会扎针、拔
罐子、接生、接骨、看红伤。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妙手回春;全村
三十岁以下的人,都是她那一双粗大的手给接来了人间。
不过,别看一丈青大娘能镇八方,她可管不了何满子。……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5.选文第 2 段详细地叙写了一丈青大娘惩戒几个纤夫的事件,请给这一段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 5 个字。
6.一丈青大娘为什么要同一帮纤夫打架?由此可见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7.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句的妙处。
(1)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
子。
(2)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
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
吟。
8.用波浪线画出选文中与“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
她打一锅的”相对应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9.选文画横线的句子将一种事物连续比喻成多种事物,请依照这种形式,仿写一个连续比
喻的句子(至少连用两次比喻)。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0~13 题。
鳝 孔4
曾庆升
①久旱不雨,村子像个火炉。
②田二闷闷地吃罢晚饭,静静地吸完一袋旱烟,又往肚里灌过半壶水,并严严地给两
个儿子一番嘱咐,自己才扛上锄头去田边转悠。
③夜幕拉下,田二的两个儿子奉命拿了棍棒,在自家院子矮墙边潜下身来。
④这园子是田二和谢芳家的菜地。早先没有矮栅,两家菜地间是一条窄窄的土沟。
苗儿不分界地长,常有田家整地不小心损了谢家的苗,谢家占了田家的沟。于是几次脸红
争执,两家积下怨来。再后来,便垒起这矮墙。现在田家园里种着冬瓜,谢家园里种着南
瓜,瓜藤仍不分界地长。南瓜爬到冬瓜园,冬瓜爬向南瓜园。开始,两家都细心捡摆自家
的瓜藤,不让爬过矮墙,可后来园田里工夫紧,便失去了那份细心。瓜藤长势旺,便越过墙
来,在田家园里结了两个脚盆大的鲜红的南瓜。田二昨天上自家园子摘冬瓜时,有了这意
外发现,便特地扒开杂草,让南瓜露着,他料定谢家发现后,会爬过来摘瓜,好趁机给谢家一
个难堪。今晨,田二发现谢芳上园子时瞅见了这瓜,估计谢家晚上会有“行动”,特派两个
儿子看守,好痛痛快快地抓次“偷瓜贼”。
⑤再说田二出了家门,便在村中樟树下的石板上呆坐着。旱烟抽了一锅又一锅,他手
里的旱烟“喇叭”,连着田里卷筒的禾叶,以及揪得疼痛的心都在一同冒烟。
⑥田二与谢芳家的稻田也紧挨着,只是田家的稻田挨着南面的山,谢家的稻田靠着北
面的河。昔日两家稻田都用山塘水灌溉,可今年大旱,山塘干涸,渠道枯竭,得各自找水。
谢家稻田靠河,得天独厚,可从河里抽水;田家稻田挨山,只能靠老天。田二抬头望望夜空,
没一丝下雨的迹象。谢家田边抽水机“突突突”地响,白花花的河水提上岸来,滋润着谢家
的禾苗,田二心里难受极了。要救活田家禾苗,必须通过谢家稻田引河水灌溉,否则将白
费一年辛劳,颗粒无收!田二去找谢芳说情吧,说不定谢芳也会给他难堪。田二性子耿,宁
愿饿一年肚皮也不受那个屈。他坐在樟树下的石头上抽闷烟,心里抱怨说:老天爷可是要
存心惩处我呀!……直到后半夜,空气爽润了许多,田二才站起身,向着自家干裂的稻田走
去。
⑦田二勾着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田埂上,当他来到与谢家相邻的那丘稻田时,却
惊奇地发现了水!汩汩的水,穿过田埂孔道,从谢芳的田里流向他的田里。水将砖头般干
硬的泥土变得软软的,禾苗开始舒叶。田二庆幸谢芳粗心,没把田埂上的鳝孔堵上。他在
心里高兴地喊着:流吧,流吧,给我灌上满满一丘!田二心里说着,很快又回到了樟树下的石
板上——他怕撞见谢芳,说他干不光明正大的事。约莫过了个把钟头,田二再次起身偷偷
地向自家的稻田走去。这次,田二更有新的发现:第一丘稻田流满水后,又是几道鳝孔穿5
过田埂,把水引向第二丘稻田。哪来这么多鳝孔?田二是捕鳝的好手,他用手触摸孔道,发
觉不像……莫非这鳝孔……田二陷入了沉思……
⑧深夜,凉风拂过,火炉般的村子,变得凉爽起来。朦胧雾气中,园里的藤蔓也潮润鲜
活起来。潜伏在园子中的田家兄弟忽然发现:一个黑影在园里晃动,正猫着腰,轻手轻脚
地抱起那似脚盆的南瓜向谢家园子移动。
⑨“抓贼啊!”隐蔽着的田家兄弟忽地跃上去,举着棍棒大声叫喊着。
⑩“混蛋,连老子都不认识了?”
田家兄弟顿时傻了眼————他们听得很真切,答话者竟是自家老爸田二。
10.梳理文章第⑥⑦段田二的心理活动,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每空限填两个字。
无法引河水灌溉,心里 ——不愿求人,心里抱怨——发现鳝孔漏水,内心
——有新的发现,陷入沉思,内心惭愧。
11.结合语境,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分析第④段画线文字“今晨,田二发现谢芳上园子时瞅见了这瓜”这一细节在情节上的
作用。
(2)请分析第⑧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12.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并分析田二这一人物的可贵品质。
13.关于这篇小说,有人说,田二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有人说,谢芳才是小说的主人公。你的
看法呢?请说明理由。
表达交流
14.某学校将举办以“传承书圣文化,培养审美情趣”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请你结合下列
材料,写一段 150 字左右的宣传文字,以激发全校师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材料一 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民族文化的瑰宝。研习、欣赏书法,可以增加书写
的美感,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材料二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书法为历代学书者所崇尚,影响极大。
他的《兰亭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6
材料三 王羲之的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今天人们所看
到的王羲之书法大多是后人摹写、勾填的,或者从石刻上拓下来的。
材料四 “校园文化节”期间将开展“书法知识讲座”“‘王羲之杯’书法大赛”“师生书法作
品展”“墨香笔会”等一系列活动。
体验中考
15.(2018·湖北潜江)下列选项中的句子填入横线处与前后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风家训的传统。通过家风家训建设改善村风民风,我市在这方
面做了很多探索。我们深有感触的是,家风家训的确立要切合实
际, ; ,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
备。
A.要大力宣传本地优秀的家风家训 也要借鉴外地经验
B.要大力宣传本地优秀的家风家训 也要做好经验总结
C.避免千篇一律,流于形式 还要认识到社会风气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
D.避免说一套,做一套 还要认识到社会风气的改变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答案:
知能演练·活用
1.D A 项,“谑”应读“xuè”;B 项,“膺”应读“yīng”;C 项,“呱”应读“gū”。
2.C A 项,“天伦之乐”是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欢乐。用在此处不当。B 项,“不耻下问”指
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用在此处不当。D 项,“妙手回春”,
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用在此处不当。
3.C A 项,成分残缺,应为“开展……的活动”。B 项,句式杂糅,去掉“已是明证”。D 项,中
途易辙,把“是”改为“使我国成为”。
4.(1)外貌描写 (2)动作描写 (3)语言描写 (4)心理描写 (5)神态描写
5.大闹运河滩7
6.解析 可以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转换成自己的语言阐述理由,要结合背景与主题把握人
物性格。
参考答案 因为这帮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一丈青大娘不
允许他们腌臜了村里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可以看出她不怕天不畏地、爱管闲事、敢
于打抱不平的刚直泼辣的性格特点。
7.(1)口语化的表述中加入书面语,诙谐幽默,表现了一丈青大娘的泼辣性格。
(2)这段话中加点的词句用得非常生动传神,“抡圆了”充分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
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捯气”“呻吟”,则写出了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
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8.“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
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
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呼哨而上;只听咔吧一声,一丈青
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
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一丈青大娘怒打众纤夫,他们毫无招架之力。
9.示例 茫茫宇宙中,我只是一滴水、一粒沙、一株小草,可我要生存,要在这浩瀚的宇宙
中生存。
10.解析 根据情节的提示,从文中摘录表示人物心理感受的词语直接作答。
参考答案 难受 庆幸(高兴)
11.(1)①推动情节发展。因为有了这个发现,才有了田二嘱咐两个儿子抓偷瓜贼的情
节。②铺垫,为下文田二将瓜送回谢家园子做铺垫。
(2)①反映人物的心理变化,反映田二醒悟后(或答“善意被唤醒后”)的愉悦心情。②暗示
情节,暗示下文田二主动将瓜送回谢家园子。
12.解析 先梳理出与田二有关的故事情节,再根据人物的言行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①本性善良。田二虽与谢家有积怨,并一心想给谢芳难堪,但最终还是以善报
善,回应了谢芳的善举。②知错就改(勇于改错)。田二虽与谢家产生积怨并设计给谢芳
难堪。但在发现谢芳的善举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送回南瓜。③为人正直。宁可让
禾苗枯死,也没想过要偷谢家的水来灌溉。④勤劳。田二晚饭后就到田里看禾苗,直到夜
深。
13.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问题,说明理由时,要分析人物在情节发展、主旨表达上的作用。8
参考答案 (1)田二。小说围绕田二的活动展开,用大量的笔墨写田二,并通过田二的行为
与思想变化来表现人性善良这一主题。(2)谢芳。小说虽然表面上围绕田二的活动展开,
但实际上谢芳的活动始终存在,谢芳主动用善举感染了田二,彰显了人性善良这一主题。
14.示例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东晋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
圣”。其书法作品风格独特,代表作《兰亭序》帖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为弘扬书法文
化,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学校拟举办以“传承书圣文化,培养审美情趣”为主题
的“校园文化节”,开展“书法知识讲座”等系列活动,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15.C 第一个横线处填写的内容应与“切合实际”相关,可排除 D 项;第二个横线处填写的
内容应与“打持久战”相关,排除 A、B 两项,应选择 C 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