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1八年级(下)语文期末考试题 第 页 共 6 页
上杭县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段水平测试
八 年 级 语 文 试 题
(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提示:1、答案最终要抄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2、使用黑色签字笔
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超出答题区域,不错位和越界答题。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古诗文默写 (12 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诗经 关雎》)
(2)蒹葭萋萋, 。 (《诗经 蒹葭》)
(3)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 (《诗经 蒹葭》)
(4)床头屋漏无干处,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 ,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
(7)此地一为别, 。 (李白《送友人》)
(8)潭西南而望, ,明灭可见。 (柳宗元《小石潭记》)
( 9 )《 关 雎 》 中 描 写 青 年 男 子 相 思 之 苦 、 长 夜 难 眠 的 句 子 是 :
“ , 。”
(10)《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 , 。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记”和“说”都是古代的文体。“记”只叙事不发表议论,如陶渊明《桃花源记》和
柳宗元《小石潭记》;“说”既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如韩愈《马说》。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 篇,分为风、
雅、颂三个部分。
C. 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
号称“诗史”。
D.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婵娟”“黄发”“垂髫”来分别代指家乡、月
亮、老人、小孩。
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6 分)
在 2017 年 9 月举行的第四届中国语言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专家呼吁社会各界积
极参与,推动语言资源保护。保护语言的多样性,已经全社会成为共识。
没有乡音,何处遣乡愁?一句句方言,连缀着一份份情感,也联结着太多人关于故乡的
记忆。在长期的使用中,方言早已衍化为一种身份识别的“符号”,成为拉近人们情感、凝聚
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在急遽( )变化的全球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如果方言与故乡的过往一
并 diāo( )零,乡愁也就成了无根的浮萍。 是出于情感传承,还是从文化传承等角2八年级(下)语文期末考试题 第 页 共 6 页
度考虑,方言 应当受到保护。 (根据互联网内容改编)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 分)
diāo( )零 急遽( )
(2)在文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 分)
(3)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后把正确的句子抄写下来。(2 分)
二、阅 读(70 分)
(一)阅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 4~5 题。(5 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这首送别诗抒发了对朋友远行的留恋和慰勉之情,也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和奋
发有为的抱负。
B. 首联写景气势宏大,“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C. 颔联是对友人的劝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同病相怜的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D. 尾联承上作结: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平常送别的青年男女那样伤心落泪。
5.简述你对颈联“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诗句蕴含哲理的理解。(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16 分)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
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
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节选自《孟涂文集》)
6.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4 分)
(1)不知其旨也 ( ) (2)学学半 ( )
(3)而或不达于事 ( ) (4)舍问,其奚决焉 ( )
7.下列对[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B.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C.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D.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3八年级(下)语文期末考试题 第 页 共 6 页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9.回答下列问题。(5 分)
(1)甲文阐述的观点是“ ”;乙文阐述的观点是“ ”。(2 分)
(2)说说甲乙两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发。(3 分)
(三) 阅读下文,完成 10~14 题。(22 分)
父亲的佛珠
①父亲正在和一截木头倔犟对视,彼此互不相让。
②这是一截降龙木,来自太行山深处。父亲无法破译降龙木的基因里那层隐秘的佛性,
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想做几串佛珠的打算。
③现在,父亲开始用他那苍白的、青筋暴露的双手做起那精细活儿。他左手捏紧一粒初
具雏形的珠子,右手拿着木锉,他必须小心翼翼,因为稍一用力就会凹进去一块。更何况,
他的手实在颠抖得厉害。他尽量屏气凝神也无济于事,不可救药的老年性震颤依旧耀武扬威
地不听使唤。一抖起来,他手背上、手臂上的阳光便一朵一朵跟着晃,而手中的珠子便趁机
拼命挣扎,又是一番激烈较量。他的胳膊开始发麻,气息有点儿短促,他终究还是败下阵来。
珠子躺在茶几上,气定神闲地对老头儿喊话:“看吧,你老了!”老头儿气哼哼地不搭理它,
汗珠子啪嗒一声砸进碎木屑里。
④父亲做第五粒珠子的那天,老三两口子又闹别扭了。每次吵架都弄得一大家子不得安
生。每当这种时候,父亲便喘着粗气,对自己发誓说以后再也不管他们的事了。
⑤我说:“好,那就不管。”我选择忽略他的口不对心。
⑥可是到傍晚的时候,父亲有些沉不住气了。他催促我给老三打电话。老三肯定又拒接
他的电话了——每次惹了事,老三都不接他的电话。父亲也许被这个事实打击到了,有些悻
悻的。但马上,他便又遭受了来自我的打击:我不肯打这个电话。父亲有一刹那的错愕,他
以为,为了这个家,我们会努力去帮助他们和解。可是我选择了旁观。我想,他对我很失望。
⑦我再次回家的时候,父亲正戴着老花镜打磨木珠子,苍凉从他的眉目间、骨头缝里漫
无边际地溢出来。我想他真的老了,老到即便在自家的地盘上,也无法再像过去那般生气地
拍桌子、声若洪钟地吼我们几个不听话的小崽子了。我突然有了流泪的冲动。
⑧父亲每天与木头较劲,与不服管教的老三较劲。他每天都给老三打一个电话,然后坐
下来锯木头,锉木头。终于,父亲做完了 17 粒珠子,将它们串成了第一串佛珠。
⑨那天父亲心情相当不错。——老三他们两口子有说有笑的,回来吃饭了。父亲心情好
的时候就爱和老三下棋。“下棋,你不行。”老三用嘴角的微笑挑衅他。“别得意,鹿死谁手还
不知道呢。”父亲立刻瞪着眼珠子反击。父亲果然不是对手,他的脑子慢慢就跟不上节奏了。
他佝偻着身子,颤抖的手捏着一枚棋子,久久不能落下。他有些茫然无措,却依旧固执地坚
守着每一寸阵地,他以昂扬的姿态节节败退。
⑩但父亲败北的场面不荒凉,一切似乎都在相爱相杀中得到体谅与和解。那一刻,我忽
然觉得,我们其实都是父亲手里的木头珠子,被他打磨,想从他手里逃脱,却最终被他紧紧
地串在一起。
⑪我很难想象这个家没有父亲的样子。4八年级(下)语文期末考试题 第 页 共 6 页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父亲坚持用自己颤抖的手做佛珠,表现了他顽固不化的特点。
B.“父亲的佛珠”既是文章写作的线索,又喻指父亲的孩子们。
C.父亲发誓不管老三的事了,却还是每天都给老三打电话,可见父亲是个口是心非的人。
D.“汗珠子啪嗒一声砸进碎木屑里”,“砸”字生动写出了父亲汗珠的大和重,表现了父
亲不怕困难,坚持与木屑斗争的特点。
11. 阅读文章第③、⑨段,概括出父亲的两次“败北”事件。(4 分)
12.阅读文章第⑦段,说说“我突然有了流泪的冲动”的原因是什么。(3 分)
1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6 分)
(1)一抖起来,他手背上、手臂上的阳光便一朵一朵跟着晃,而手中的珠子便趁机拼命
挣扎,又是一番激烈较量。 (从修辞角度)
(2)他佝偻着身子,颤抖的手捏着一枚棋子,久久不能落下。 (从描写角度)
14.联系文章有关内容,说说你对第⑩段画横线句子含义的理解。(6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 15~17 题。(12 分)
DNA 存数据
①2016 年 4 月,著名的好莱坞影视技术公司特艺集团的研发团队宣称自己已经在几段
DNA 上储存了 100 万份电影《月球旅行记》的拷贝。
②DNA 一直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数量惊人的数据储存在极小的体积里,因此
也是最高效的:在体积不到一只蚂蚁的百分之一的人类细胞核中,DNA 包含有 35 亿对碱基,
后者是编码遗传信息的最基本的材料。在硬盘上,信息以“字节”(0 或 1)形式记录,每个字
节要占 200 纳米(0.0002 毫米)的空间;而在 DNA 上,记录一个字节只需 0.2~0.3 纳米。
③那么,DNA 是如何记录视频的呢?特艺集团请来美国基因学家当顾问。他们首先将电
影数码化,转化成电脑能识读的二进制语言,也就是转化成一系列 0 和 1 的编码。然后研究
人员将这些二进制编码转化成由四个碱基(A、C、G、T)构成的 DNA 编码。得到这串编码后,
就能制成相应的 DNA 序列,并在合成器(一种能自动拼接 A、C、G、T 的机器)的帮助下,拷
贝数千份。这样就获得了 DNA 片段,它们如头发丝一样漂浮在装有液体的玻璃容器里,每一
份都包含着电影的一个片段。
④ DNA 储存的另一张王牌就是它的持久性。只要储藏空间保持寒冷干燥且避光,保存时
效就可长达数世纪,甚至更长。人们在冰层里发现了几万年前猛犸象的 DNA,还能成功将其
破译出来,就是最好的证明。现有的其它载体,无论是硬盘、CD 还是 DVD,最多只能保存数
十年;过了这个期限,首先硬件就会更新换代,再也找不到读取它的机器了。但 DNA 储存就
没有此类问题:只要人类存在,就一定会有破译编码的技术。
⑤不过 DNA 储存还无法立即取代硬盘。读取(排序)尤其是写入(合成)所需的时间还5八年级(下)语文期末考试题 第 页 共 6 页
是太漫长了。不仅如此,这两个步骤目前耗资甚大,合成成本可达数百甚至数千欧元。
⑥但数十年后,或许 DNA 储存就会普及。对于没有迫切使用需求的信息,我们就可以考
虑用 DNA 来储存。事实上,DNA 储存已经引起了电影公司、博物馆、档案室,还有诸如亚马
逊、Google 之类有长期信息储存需求的机构的兴趣。
⑦信息技术巨头微软公司即于 2016 年 4 月宣布,将购买 1000 万条 DNA,用于研究数据
储存。这次可以肯定的是,科学终于追上了科幻小说的步伐。 (选文有改动)
15. 阅读全文,说说 DNA 储存有哪些优势和不足?(请分点概括)(4 分)
16. 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5 分)
在硬盘上,信息以“字节”(0 或 1)形式记录,每个字节要占 200 纳米(0.0002 毫米)的
空间;而在 DNA 上,记录一个字节只需 0.2~0.3 纳米。
1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碱基是 DNA 编码遗传信息的最基本的材料,在体积极其微小的人类细胞核中,DNA 包
含有 35 亿对的碱基。
B. 电影数码化是通过合成器将电影资料转化成电脑能识读的二进制语言的。
C. DNA 片段如头发丝一样漂浮在装有液体的玻璃容器里,可见 DNA 储存都是在液体里。
D. 第③段画波浪线的设问句,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承接上文 DNA 能高效储存
信息,过渡到下文介绍 DNA 储存数据的步骤和方法。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8~20 题。 (10 分)
【材料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远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到秦
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
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的语言,中国人善于遵从自然之令安
排农业生产,至今还遵循着很多农谚,如“立夏不下雨,犁耙倒
挂起”“谷雨前后,种瓜种豆”等。我们的祖先利用自然环境特
点,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二十四节气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因之而产生的民
俗已然成为文化。柿子润燥止咳,于是有霜降吃柿子防感冒一
说。与此相似的习俗很多,诸如立春吃春卷,立秋贴秋膘,冬
至吃饺子……现代养生更看重节气,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冬病夏治”等等。一年 365 天,因为有了二十四节气,不再是机械、冰冷的阿拉伯数字,
每过 15 天左右,生活这个舞台的背景就会被更换一回,那是鸟飞鱼跃,绿满窗前,天心月圆。
【材料二】2016 年 11 月 30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
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二十四节气”
申遗成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对促进人类文
化多样性发展有重要意义。(新华社记者侯雪静、周玮)
【材料三】某社区 15-30 岁居民对二十四节气的了解情况问卷调查统计结果6八年级(下)语文期末考试题 第 页 共 6 页
对二十四节气的了解情况 了解的渠道
非常了解 4.5% 书本(主动) 10.6%
了解一点 10.3% 电视(被动) 67.3%
了解甚少 85.2% 日历(被动) 22.1%
18.结合材料一、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二十四节气影响着农业生产,和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也息息相关。
B.“每过 15 天左右,生活这个舞台的背景就会被更换一回”,意思是每个节气大约 15 天,
生活的色彩各不相同。
C.“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说明现代养生更看重节气。
D. 材料二这则新闻主要告诉我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常重视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19.插图是谷雨的节气图。请结合材料一,说说该图画的内容及寓意。(3 分)
20. 你从材料三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两点解决的办法。(4 分)
(六)名著阅读,完成 21~22 题。(5 分)
21.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 分)
(1)保尔在朱赫来的教育影响下,懂得了许多关于革命和阶级斗争的道理,从而走上了
革命道路。( )
(2)到后来,保尔完全瘫痪,双目失明,但他毫不灰心丧气,从没产生过自杀的念头,
坚强的革命信念激励他用文学创作跟病魔与困难作顽强斗争。( )
(3)“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
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名言是保尔在娃莲墓地前的内心独白。( )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 分)
保尔顿时惊喜得屏住了呼吸,他的内心斗争了片刻,但还是胆大包天地跑进房间,抓住
枪套,从里面拔出那只崭新乌亮的手枪,又匆忙回到花园。他警惕地看看四周,把手枪塞进
口袋,又穿过花园,爬上了樱桃树。保尔像猴子一样灵活,飞快地爬上棚顶,又回头张望一
下,只见勤务兵正若无其事地与马夫聊天,花园里静悄悄的……
小说紧接着写了与“枪”有关的哪两个情节?请简要概括。
三、作 文(60 分)
23.根据提示及要求写作。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精髓,同时也是当今社会和谐的愿景,人们言语行为的规范。
请根据你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人生感悟,以“和”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
论文。
要求:①符合所选文体,扣题作文,不少于 600 字;②不套作,不抄袭,不用本试卷中
的材料作为写作内容;③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1八年级(下)语文期末考试答题卷 第 页 共 4 页
上杭县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段水平测试八年级语文答题卷
二 (70 分)
题号 一
(20 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三
(60 分)
总 分
(150 分)
得分
温馨提示:错位答题、越界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 (20 分)
1.(12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分)( )
3.(6 分)
(1)(2 分) diāo( )零 急遽( )
(2)(2 分) ……
(3)(2 分) _
二、阅 读 (70 分)
(一)(5 分)
4.(3 分) ( )
5.(2 分) _ ___
(二)(16 分)
6.(4 分)(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
7.(3 分)( )
8.(4 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5 分)
(1)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八年级(下)语文期末考试答题卷 第 页 共 4 页
(三)(22 分)
10.(3 分) ( )
11.(4 分)
12.(3 分)
13.(6 分)(1) _
(2)
14.(6 分) _
___
(四)(12 分)
15.(4 分)
___
___
16.(5 分) _
17.(3 分) ( )
(五)(10 分)
18.(3 分) ( )
19.(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4 分)
(六)(5 分)
21.(3 分) (1)( ) (2)( ) (3)( )
22.(2 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八年级(下)语文期末考试答题卷 第 页 共 4 页
三.作文(60 分)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
200
3004八年级(下)语文期末考试答题卷 第 页 共 4 页
400
500
600
7001
上杭县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段水平测试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 (20 分)
1.(12 分)
(1)窈窕淑女 (2)白露未晞 (3)宛在水中央 (4)雨脚如麻未断绝 (5)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 (6)可怜身上衣正单 (7)孤蓬万里征 (8)斗折蛇行 (9)悠哉
悠哉 辗转反侧 (10)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每空 1 分。错 1 字扣 1 分,该空扣完为止。)
2.(2 分) A
3.(6 分)
(1)(2 分) 凋 jù
(2)(2 分)无论(不论、不管) 都
(3)(2 分)保护语言的多样性,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或:保护语言的多样性,已经在全社会形成共识。)
二、阅读 (70 分)
(一)(5 分)
4.(3 分) C
5.(2 分)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只解释诗句意思的最多得 1 分)
(二)(16 分)
6.(4 分)(1)味美 (2)教(教的意思) (3)有时(有的) (4)除了(不,没有)
7.(3 分) B
8.(4 分)(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省。
(2)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9. (5 分)
(1)(2 分)教学相长 君子学必好问
(2)(3 分)(切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学是第一位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知识,才能知不足,才能不断完善自
己;学习中需要互动和交流,教与学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示例二: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长知识。
示例三:教和学可以互相促进,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在学习中交流切磋、质疑提问都
可以促进学习。
参考译文: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
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
白了,可是有时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可是有时还可能不
了解那些小的(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还能怎么解决呢?
(三)(22 分)
10.(3 分)B
11.(4 分)①父亲做佛珠时手不听使唤。 ②父亲下棋输给了老三。
12.(3 分)是因为我觉得父亲老了,干活没以前那么利索,即使在自己家里也不能大声骂我
们了。(用原文回答亦可)
13.(6 分)2
(1)本句运用拟人手法(1 分),生动写出了父亲做佛珠时手颤抖不已的情景,再现了父
亲做佛珠的不易(1 分),表现了父亲的坚持和对子女的爱(1 分)。
(2)运用动作描写(1 分),“佝偻”、“颤抖”生动地刻画出父亲的衰老和失意(1 分),表
达了我对父亲的无比心疼的情感(1 分)。
14.(6 分)这句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用自己的执着和爱,把儿女们像珠子一样“串在一起”,互
谅互爱,表达出作者的对父亲的感激、敬爱之情。 如文中老三两口子屡次闹别扭,我选
择了旁观,但正是在父亲的坚持下,全家才和睦如初,可见父亲在家中是多么重要。
(分析句子含义、联系内容阐述各 3 分,意对即可)
(四)(12 分)
15.(4 分)优势:①高效:能将巨量信息储存在极小的体积里。②持久:保存时效可长达数世
纪,甚至更长。 不足:①还无法立即取代硬盘。读取(排序),尤其是写入(合成)所需的
时间还很漫长;②目前耗资甚大,合成成本很高。 (各 2 分)
16.(5 分) 作比较、列数字(2 分)。 将一个字节在 DNA 和硬盘上所占空间通过数字进行比较
(1 分),具体准确并突出强调了(1 分)DNA 储存的高效(1 分)。
17.(3 分) A
(五)(10 分)
18.(3 分) D
19.(3 分)示例:图中反映了谷雨节气的天气和农事活动:雨雾迷蒙,农民正在地里播种
(2 分)。 说明中国人善于遵从自然之令安排农业生产(1 分)。
20.(4 分)问题:15-30 岁的居民大多数对二十四节气了解甚少,且主要是通过电视、日历
等被动地了解。(2 分)
解决办法示例:①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普及二十四节气知识; ②在节气日开展相关
活动,如清明踏青。 (2 分,每点 1 分,意对即可)
(六)(5 分)
21.(3 分)(1)√ (2)× (3)√
22.(2 分)①保尔在砖瓦厂藏枪(埋枪); ②勤务兵(中尉)找枪(寻枪、搜枪)。
三、作文 (60 分) (按中考评分标准)
类 别 内 容 语 言 结 构
一类
(54—60 分)
切题,思想感情健康;内容具
体,中心明确。
通顺,有文采,
有个性。
完整,条理清楚,分
段恰当,详略得当。
二类
(45—53 分)
较切题,思想感情健康,内容
较具体,中心较明确。
较通顺,较有
文采。
较完整,有条理,能
够分段,有详有略。
三类
(36—44 分)
基本切题,思想感情健康,内
容简单、欠具体。
大体通顺。 基本完整,分段不恰
当,详略不够得当。
四类
(26—35 分)
不切题,思想感情不够健康,
内容空泛,中心不明确。
不够通顺。 不成篇。
五类
(0—25 分)
不切题,思想感情不够健康,
内容太空泛,无中心。属抄袭
文章。
极不通顺。 不成段。
评卷宜从二类卷切人,根据类别酌情评分。无题目扣 2 分,每少 50 字扣 1 分,错别字每
3 个扣 1 分(重现不计,最多扣 3 分) ;卷面整洁,字迹美观工整的可奖励 2~3 分(加到满分
为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