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 1 讲 先秦的政治制度
1.(2019·重庆模拟)觚(gū,如图),是一种青铜饮酒器。考古发掘
表明,商代早期的铜觚集中分布于河南中西部地区,晚期则在陕西和山
西北部等地有大量出土,浙江、安徽等地也有零星分布。上述考古发
现提示出商代( )
A.青铜技术世界领先
B.统治中心不断变化
C.中原文明有所扩展
D.社会礼仪等级森严
2.(2019·厦门质检)在档案文献的编纂与传承之中,殷商的文字多以卜辞为
主,专门记录神鬼之事,而殷商之后的文字以史官记事为主,如“动则左史书之,
言则右史书之”。据此转变可推断( )
A.周代逐渐步入信史时代
B.文字书写趋于简化与规范
C.神权和王权进一步结合
D.对人的社会实践更为尊重
3.(2019·广东五校联考)(美)伊佩霞所著《剑桥插图中国史》记载,周初的
一些文献把周克商描述为正义、高尚的武士对荒淫无道的君主及其谄媚之臣的胜
利。该叙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 )
A.周人对历史的真实看法
B.儒家经典在周初已成熟
C.儒学否定周克商是进步
D.周人谋求权利的合法化
4.(2019·承德期末)在分封制下,任何一个诸侯都知道自己仅仅是周王的部
下大臣,自己的领土也仅仅是国家土地的一部分,这一认知直到春秋中叶都没有
大的改变。这说明分封制( )
A.进一步强化了宗法等级秩序
B.实现了拱卫周王室的目的
C.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
D.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5.(2019·东莞质检)周朝揖让之礼分为三种,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
推手微向下;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面致于前;同姓宾客,行礼时推
手微向上。这最能反映( )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B.血缘关系有亲疏远近之分
C.礼乐制度极其复杂和烦琐D.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
6.(2019·衡阳模拟)自周成王起,形成“乡遂制度”,即“国”与“野”对
应的制度。“国”指都城及其近郊,近郊分为“乡”。都城住着上层贵族和手工业
奴隶、乡住着下层贵族“士”,都、乡居民合称“国人”;“野”(或称“鄙”
“遂”)指广大农村,住着从事农业的“庶人”(或称“野人”)。这反映了西周时
期( )
A.形成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
B.实行分封制度以维护统治
C.注重经济的分区经营模式
D.建立闭塞的城乡交流制度
7.(2019·昆明调研)西周初年各地发生叛乱,周公东征,平定了殷地的“三
监之乱”,征服了殷商在东方的残余势力后,大行分封齐、鲁、燕、卫等国。这
说明西周( )
A.分封制是周公执政时期的制度创新
B.实现了对东方广大地区的垂直管理
C.分封制是当时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
D.政治中心实现由西部向东部的转移
8.(2019·天津质检)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
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
作用。”这段话重在强调分封制( )
A.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
B.有利于巩固西周的统治
C.促进了各地区文化交流
D.加速了中华民族的融合
9.(2019·济宁期末)西周时期,“天子千里,公侯百里,男五十里”,“公
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这反映了当时( )
A.政治等级建立在土地占有的基础上
B.重农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政策
C.利益分配不公导致了贵族间的矛盾
D.关注民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10.(2019·益阳一模)公元前 892 年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趁内忧外患、
形势混乱之际即位,是为周孝王。但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
王的太子姬燮继位,是为周夷王。这反映出当时( )
A.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B.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
C.诸侯可操纵王室事务
D.宗法意识已日趋淡漠
11.(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考)“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分封制度乃是对于宗法王权的一个制约因
素。”材料意在说明周代( )
A.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
B.血缘关系对贵族政治的制约
C.家国一体政治架构开始形成
D.宗法分封对王权的双重影响
12.(2019·辽宁五校联考)在商代内外服制度下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直接的
隶属关系。周初封邦建国后,各封国视周王为“天下共主”并根据规定定期朝觐
周王和缴纳贡赋。这表明( )
A.西周封国的自主权有限
B.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趋向成熟
C.中央集权体制逐步形成
D.商周遗留原始部族政治色彩
13.(2019·杭州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倚仗
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
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
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
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
于时保之。
——《诗经·周颂·我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
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诗经·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概括
指出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姓家族绵延不绝,持续两千余年,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辈分分
明、有史可稽的著名宗族。孔姓家族历经千年,繁衍日盛,人口众多,但其字行
辈分始终排列有序,至今不乱。元朝孔氏第五十四代衍圣公孔思晦始用辈字,并
定五十五代为“克”,五十六至八十五代字行为:“希言公颜承,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孔姓第七十六代衍圣公
孔令贻又续修第八十六至一百零五代字行:“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
景瑞,永锡世绪昌。”
材料二 罗斯福家族在美国有超过 300 年的历史,其历代名人有:艾萨
克·罗斯福、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D.罗斯福、艾略特·罗斯福、小富兰
克林·D.罗斯福、苏珊·罗斯福。
对比材料一、材料二,提取两个关于中西方姓氏文化差异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
1.C。由材料中商代早期“铜觚集中分布于河南中西部地区”到商代晚期“浙
江、安徽等地也有零星分布”,可知中原地区文明的扩展,C 项正确。
2.D。题干中“殷商的文字多以卜辞为主,专门记录神鬼之事”到“而殷商之
后的文字以史官记事为主,如‘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说明记载内容
由神鬼到人事,反映了社会实践的深入,D 项正确。
3.D。周初的文献把周克商说成是正义、高尚对荒淫无道的胜利,实际是
在强调周克商的合法化,D 项正确。
4.C。材料中的“任何一个诸侯都知道自己仅仅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自己的
领土也仅仅是国家土地的一部分”反映的是正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有助于国家
整体观念的形成,C 项正确。
5.D。D 项表述与题目中“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有婚
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面致于前;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相符,
正确。
6.A。材料中“国”“野”的划分是一种管理形式,A 项正确。
7.C。由材料可知,周公在征服殷商在东方的残余势力后分封齐、鲁、燕、
卫等国进行管理,可见分封制是当时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C 项正确。
8.A。根据题目中“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
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得出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A 项正确。
9.A。材料中的“天子千里,公侯百里,男五十里”所讲述的是西周时期不同
等级制度所占有土地的多少,后面又讲到土地占有的不同所以导致各等级享有不
同的特权,A 项正确。
10.B。材料中周懿王叔姬辟方属于小宗的后代,王位回到周懿王的太子姬
燮表明回归嫡长子继承,体现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B 项正确。
11.D。根据材料中“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分封制度一方面有利于维护王权,同时这种血缘分封制
又制约王权,D 项正确。
12.B。从商代中央与地方没有直接隶属关系到西周周王为“天下共主”,并且诸侯还要定期朝觐和纳贡,说明中央对地方控制有所加强,这表明古代早期政
治制度趋向成熟,B 项正确。
13.(1)机制:分封制和宗法制。
积极作用:稳定统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
(2)意义: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
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14.示例一
信息:(姓与名顺序的差异)中国汉族先姓后名,“重姓轻名”;英语国家先名
后姓,“重名轻姓”。
说明:中国深受宗法制的影响,姓氏是维系血缘的隐形纽带,个人是宗族和
家庭的从属,重视宗族利益;而西方国家深受基督教和人文主义思想(自由、平
等)的影响,突出个人的地位。
示例二
信息:(家族内部不同代际之间名字的差异)中国排字论辈,代际分明;而西
方国家代际之间有重名现象,代际差别不大。
说明:古代中国深受儒家思想和宗法制度的影响,名字象征着特殊的身份和
地位。西方国家深受西方基督教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名字只是一种个体的符
号,因此彰显自由、平等的观念。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