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和宗教的基本概况,正确认识我国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拥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增强民族团结观念,努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我国的宗教政策。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我国的宗教政策。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民族   1、产生:民族是人类历史上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四个基本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民族的这四个基本特征是有内在联系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在民族产生、形成过程中,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是首要的前提条件,它们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提供了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反过来,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又促进了共同地域的巩固和共同经济生活的发展。四个基本特征是识别民族的基本依据。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从民族形成的一般过程来说的,但是某一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特征将会有变化,有些民族四个特征不一定齐备。   课堂思考:民族与阶级和国家有何不同?   民族不同于阶级,阶级是以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不同而划分的;民族则是以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四个基本特征划分的。在阶级社会中,民族是由不同阶级的人们组成的。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消灭了,但民族还存在。民族也不同于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一个国家,可以是一个民族,也可以是多个民族所组成;国家不一定像民族那样有共同的语言,一个国家可以有多种语言存在。而一个民族可以是属于一个国家,也可以分属于几个国家。   3、我国的民族   (1)组成: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华民族)   (2)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3)贡献: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①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②开拓辽阔疆域和多种经济   ③共同创造祖国灿烂文化   ④抵抗殖民侵略、共同保卫祖国的边疆   ⑤共同创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4)关系: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   (5)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①民族平等原则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   ②民族团结原则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   阻碍民族团结的因素: 一是由于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局部地区仍然存在某些不安定因素,国外某些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颠覆和渗透,妄图分裂我们的国家,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是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影响。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是剥削阶级思想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是民族团结的腐蚀剂。我们要坚决反对和克服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同时也要反对和克服地方民族主义。   作为中学生应该: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不应该有大民族主义的思想,也不应该有地主民族主义的思想,不讲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破坏民族团结的事。在行动上,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要团结帮助少数民族同学等。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各民族共同繁荣:指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政治、经济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二是民族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我国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考道德素质的提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目标。贯彻共同繁荣原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三个原则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如果存在民族压迫,民族不平等,就不会有民族团结;另外,民族团结也不可能建立在长期存在先进、落后的差距上,经济是基础,如果不改变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落后的状况,民族团结就没有强有力的物质保证。可见,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民族工作根本任务: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6)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主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②原因:   第一、适合国情   Ⅰ、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Ⅱ、我国民族有自己的分布特点   Ⅲ、我国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政治认同   第二、优越性:四个“有利于”   Ⅰ、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Ⅱ、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Ⅲ、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Ⅳ、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③民族区域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区别:   实行的制度不同: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建立的区域不同:少数民族聚居区;港澳台地区   建立的目的不同: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享有的权力不同:广泛权力;高度自治权   联系:都是国家的地方行政区域;都享有比一般行政区域更多的权力   (二)宗教   1、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虚幻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2、分类: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3、作用: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   4、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的关系   (1)联系:都是有神论,不科学;有一定消极作用   (2)区别:   组织不同:正式;非正式   目的不同:按神的意志办事;骗取钱财   政策不同:依法保护;制止取缔   作用不同:消极作用的大小不同   (三)我国的宗教   1、五大宗教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   2、变化(阶级根源基本消失,本质没有变)   (1)宗教成为教徒独立自主自办的事业   (2)宗教组织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3)广大宗教群众拥护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3、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内容   ①全面理解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宣传无神论的自由。其实质是要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   ②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③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实施这一政策的原因   ①符合宗教自身规律   ②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   (3)要求   ①反对封建迷信活动   ②反对邪教,抵制邪教活动   ③努力树立科学世界观   针对练习:   1、“我们在处理同宗教朋友之间关系的原则是政治上团结合作,思想上相互尊重”。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C )   A、我国宗教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B、在我国现阶段,宗教的消极作用已经消失 1 2 下一页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