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语文试卷第 1 页 /共 24 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爱恋版) 语 文 命题: 李 可 校对: 郑百艺 青岛第二中学 张 茜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 马泽平 长春市第八中学 潘怡辰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法学院大三学生包丽(化名)自 2019 年 10 月 9 日服药自杀陷入昏迷后, 再没能醒来。一个多月前,医生已经向她的家人宣布其“脑死亡”。 2019 年 11 月 7 日,在报案 20 天后,母亲在包丽的手机里看了女儿与男友牟林翰的 微信聊天记录,她认为找到了女儿轻生的真相。牟林翰是高包丽一级的学长。包丽母亲 说,女儿“是被牟林翰逼死的”,因为两人恋爱期间,牟嫌弃女儿不是处女,但又不想分 手,而是以此折磨她。但 12 月 10 日,牟林翰在电话中告知南方周末记者,女友自杀跟 他没有关系,并且也拒绝说明究竟发生了什么,理由是涉及隐私。 根据两人的微信聊天记录,牟林翰认为:女孩的“第一次”是一种象征性风险,女 孩结婚前应该是处女,如果不是就是犯了大错,这样就应该对男友作出补偿。 包丽开始并不认可牟林翰的价值观。在被牟林翰“洗脑”的过程中,包丽曾试图质 疑男友对自己的爱:你真的觉得你的感情是爱吗?你只不过是把我当成了满足你私欲的 工具。当男友强调“女孩的第一次是最美好的东西”时,她也曾这样委婉反驳:“我最 美好的东西是我的将来。” 包丽曾尝试想要离开牟林瀚,但男方以死相逼,换取了包丽 的屈服。牟林瀚对包丽说:“男生都会介意,越爱你越介意,所以我很爱你。”在牟林翰 这次威胁“自杀”之后,包丽彻底否定了自己:“我现在好后悔”,“我想让你远离我这 种垃圾,我是一个毫无价值的女孩”,“我就是一切不好的源头。” 看了上述聊天记录之后,包丽母亲才想起来,包丽有一次问她:妈妈,有一个同学,语文试卷第 2 页 /共 24 页 她跟男朋友分手,男朋友说要自杀,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母亲以为是别人的事情,就轻 描淡写地说了几句。她万万没想到,故事的主角会是自己的女儿。包丽母亲承认,自己 与女儿的沟通存在问题,这让她事后一直自责。 “我现在想一想爱情,我都觉得不寒而栗。”包丽在 9 月 17 日的一次聊天中说。 22 天之后,这个在朋友眼中曾经“自信”“坚强”的女孩下定了决心。晚上 7:13, 那时药效尚未发作。她打开电脑,编辑了最后一条微博,并且设置为“仅自己可见”。 微博内容是:我命由天不由我。(摘编自《南方周末》2019 年 12 月 12 日相关报道) 材料二: 学生在步入高等教育阶段之前,是否应该“练爱”,是否有必要接受“爱情教育”? 显然,“早恋”一词事实上是一个不科学的本土概念,因为人生的发展阶段并没有划 定一个专门恋爱的阶段。每一位教育者都应该认识到:青春期的爱情发生是不可小视也 不可打压的现实情况。如果教育者主动观察到青少年的情感变化,或有幸被孩子当作朋 友交流恋爱的话题,切莫轻易剥夺其“练爱”的权利。当孩子的教育者、监护人失去了 信任和了解孩子感情状况的机会时,后果往往不堪设想。 哈佛著名的“格兰特研究”花费 76 年时间,证明了亲密关系对于人生幸福的重要性 ——一个人拥有可观的收入和健康的身体,但是没有爱与支持,他无法幸福。而人际关 系的建立,特别是亲密关系的处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活技能,需要长期培养和锻炼。 如果孩子从小就视恋爱为禁区,甚至视异性交往为禁区,等其成年后,想要发展一份感 情、处理好一段关系可能会变得异常困难。 但是,我们要强调的是,在青春期的爱情教育中需要向孩子传达“客观”的知识。 所谓客观,即正、负面的信息都需要呈现。尽管青春期的爱情自然发生,不能采取消极 压制的态度,但比起成年人,青少年的恋爱存在诸多情绪管控与生理健康的风险因素, 监护人或教育工作者必须跟孩子坦诚相待,帮助他们认识这些风险,提高他们应对风险 的能力。 (摘编自肖瑶、刘文利《全面性教育中的爱情教育》) 材料三: 加强对青少年的爱情教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现实问题, 家长、学校和社会在这语文试卷第 3 页 /共 24 页 方面均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应当引导青少年分清友谊与爱情的界限,防止他们在 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诱惑下,因思想情感上的不成熟而陷入早恋。 工具理性与生活价值变异所造成的工作狂和消费狂现象日益消蚀两性交往中的伦理 底蕴,使人们的情感日益物化,陷入心理迷惘和精神空虚。日本美学家今道友信指出:“在 技术关联的运动性社会中,能够证实永恒之爱的东西在我们这个时代已无法找到,不朽之 爱的基础瓦解了,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无常之感。”正是这种无常之感使一 些人对“通过倾心、深沉而又持久的相爱去品味生存的含义”发生怀疑,他们的恋爱意向 已不再寻求爱的支撑点———那种内蕴的、超感官的、无形的思想认同和精神心理的默 契。而更为令人堪忧的是,形形色色的伪爱,如“滥性的爱”、“透支的爱”、“虚荣的爱”、 “愚昧的爱”、“功利的爱”、“便捷的爱”,它们已经带来了诸多的个人悲剧和严重的社 会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因为情所困、为情所伤而产生的形形色色的家庭与社会问题无 非是社会处于急剧发展与变化过程中由于人际关系淡薄,个体间心理疏离感、不信任感、 不安全感的增加所引起的个人生活丧失完整性的一种具体体现。 (摘编自周全德《论爱情伦理的建构和爱情伦理教育的意义》)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根据材料二的论述,我们可以推断,正是母亲对爱情教育的避讳与忽视直接导致 了包丽自杀的悲剧。 B. “格兰特研究”证明了“早恋”的必要性,因为孩子如果从小就视恋爱为禁区, 未来建立亲密关系时将会遇到困难。 C. 材料二与材料三有关青少年“爱情教育”的观点截然不同。前者强调“疏”,而 后者更注重“堵”。 D. 不同于材料二,材料三反对“早恋”,而且认为在消费主义的时代浪潮中,人们 容易陷入到形形色色的“伪爱”之中。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材料一只隐去包丽一人的真名,暗示出新闻情感倾向的同时,却也损害了新闻报 道的中立立场,容易使报道陷入到新闻伦理的争议当中。 B. 牟某翰把性与爱混同,将女孩的“第一次”视为情感交换的筹码。这从某种角度语文试卷第 4 页 /共 24 页 来看,恰恰折射出了材料三中着力剖析的当代人情感物化与虚空的现象。 C. 美学家今道友信指出,技术关联的运动性社会使永恒之爱瓦解,使人们产生了弥 漫于个体间的强烈的无常之感,迫使人们放弃了寻求真正的爱的支撑点。 D. 从某种意义上说,包丽与牟某瀚都丧失了个人生活的完整性,是急剧变化的时代 浪潮中的受害者。两人疏离的心理距离取代了超感官的思想认同。 3. 下列说法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 “青少年无奈地去摸索、尝试错误,从色情商品和庸俗肥皂剧中学习扭曲的两 性关系,是文明社会的耻辱。” B. “爱情以道德为基础,爱情教育与道德启蒙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甚至前者是 衡量后者的天平,所以,爱情观的教育要贯穿一条主线:以理智为基础调控情 感。” C. “当青少年的这段关系本身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包含亲密、激情和承诺的爱情 元 素时,我们很难说出真正的爱情与青春期爱情的特定界限或区别。” D. “情感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对那些关涉学生身 体、智力、道德、审美、精神成长的情绪与情感品质予以正向的引导和培育。”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述层次。(4 分) 5. 学生在中学阶段是否应该“练爱”?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6~9 题。 家 事 毕飞宇 小艾有儿子。田满。体育生。高一(九)班那个著名的一米九九。 语文试卷第 5 页 /共 24 页 小艾和田满其实是在肯德基邂逅的。田满端着他的大盘子,绷着脸,坐到 小艾的对面来了。小艾仰起头,吃惊地说:“这不是 11 号田满嘛。”田满傲滋 滋地说:“──你是谁?”小艾的下巴朝着他们学校的方向送了送,说:“十 七班的。”田满说:“难怪呢。”十七班是高中一年级的火箭班。这会儿,听 田满这么一说,小艾就觉得“十七班”是她的脸上的一颗美人痣,足可以画龙 点睛了。小艾咄咄逼人了,说:“难怪什么?”田满歪着嘴,冰冷地说:“你 很蔻。”小艾说:“扮相倒酷,其实是马屁精。” 田满的脸顿时红了。他嘴巴动了动,想说什么,没跟得上来。小艾再也没 有料到大明星也会窘迫成这样,多好玩哦。小艾喜欢死了。当然,不是那种。 田满这种人怎么说也不是她小艾的款。可小艾也不打算放弃,眯起了眼睛,有 点勾人了,说:“做我儿子吧。” 田满的大拇指还含在嘴里,不动了。一开口小艾就知道自己过分了。肯德 基里的空气寂静下来。田满的脸又红了,他叼住了吸管,用他潮湿的、明亮的、 同时也是羞怯的目光盯着小艾,轻声说:“这我要想想。” 小艾不敢动。田满放下可乐,说:“我在班里头有两个哥哥。十二班有三 个妹妹。舅妈是两个,大舅妈在高二(六),小舅妈在高一(十)。” 他们中学正在兴起“恢复人际”,小艾是知道的。既然未来的人生注定清 汤寡水,那么,现在他们就必须抓紧结成兄弟姐妹、夫妻叔嫂、连襟妯娌。这 是温馨啊,迷人啊。乱了套了。然而,复杂到田满这样的地步,还是少有。 田满打定主意了,他神态庄重地说:“你首先要保证,你只能有我一个儿 子。” 小艾笑了,说:“那当然。基本国策嘛。” 深夜零点,小艾收到田满的短信:“妈,我休息了,你也早点睡。儿子。” 这孩子,这就孝顺了。小艾合上物理课本,立即就摩拳擦掌,进入角色了。她 顺手摁了一行:“乖,好好睡,做个好梦。妈。”打好了,小艾凝视着“妈” 这个字,想笑,多少有点不好意思。正犹豫着,手指头却已经揿下去了。小艾 还没有来得及后悔,儿子的短信又来了,十分露骨的就是两个字: “吻你。” 小艾不高兴了,决定给田满一点颜色看看。小艾在彩屏上写道:“我对你 可是一腔的母爱哦”,后面是九个惊叹号,一排,是皇家的仪仗,也是不可僭 越的栅栏。出乎小艾的意料,田满的回答很乖。田满说:“谢谢妈。” 语文试卷第 6 页 /共 24 页 下午第二节课的课后,田满叫住小艾,开门见山: “我又有了一个妹妹。” 噢──,又有“妹妹”了。小艾从田满的脸上看出来了,这个“妹妹”不 同寻常。小艾突然就感到自己有些不自然。虽说是“当妈的”,小艾自己也知 道,她吃醋了。也许还有些后悔。当初如果不给他“当妈”,田满会不会追自 己呢?难说了。如果追了,拒绝他是一定的。可是,拒绝是一个问题,没能拒 绝成却是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 小艾板起面孔,问:“叫什么?” “Monika。” ──Monika。到底是大明星,“找妹妹”也要走国际路线。“恭喜你了。” 田满想说什么,小艾哪还有心思去听,掉头就走。当天夜里小艾的手机猝 不及防地再也没有收到田满的短信。直到凌晨两点,放在枕下的手机也没有颤 动一下。小艾只好翻个身,又睡了。小艾的寥落和寡欢还是显而易见的了,一 连串的梦也都是恍恍惚惚的。等天亮了,小艾从枕头的下面掏出手机,手机空 空荡荡。天亮了,像说破了的谎。 Monika 厉害,厉害啊! 后来的日子里小艾只在上学的路上见过一次田满,一大早,田满和篮球队 的队员正在田径场上跑圈。小艾犹豫再三,还是立住了,远远的,站了十几秒 钟。田满的样子很不好,耷拉着脑袋,晃晃悠悠地落在队伍的最后。就在跑道 拐弯的地方,田满意外地抬起头来,他们相遇了。他们没有挥手。到了弯道与 直道的连接处,田满的脖子已经转到了极限,只好回过头去了。小艾记住了他 的这个回头,他的看不见的目光比他的身躯还要空洞。孩子瘦了。即使相隔了 一百米,小艾也能看见田满的眼窝瘦成了两个黑色的窟窿。再不是失恋了吧。 不会吧。小艾望着田满远去的背影,涨满了风。小艾牵挂了。小艾捋了捋头发, 早晨的空气又冷又潮。儿行千里母担忧啊。 田满的出现相当突兀,是四月的第一个星期三。夜间零点十七分,小艾已 经上床了,田满突然发短信让小艾下楼。语文试卷第 7 页 /共 24 页 小艾喜出望外,蹑手蹑脚的,下楼了。也许是因为路灯的关系,田满的脸 色糟糕得很,瘦了。小艾猜出来了,她的乖儿子十有八九被 Monika 甩了,深更 半夜的,一定是到老妈这里寻求安慰来了。好吧,那就安慰安慰吧。不过田满 的心情似乎还不错,手一抬,突然从背后抽出了一束花,有点蔫,一直递到了 小艾的跟前。小艾笑笑,犹豫了片刻,接过来了。放在鼻子的下面,清一色是 康乃馨。 “Monika 呢?”小艾问,“你的,Monika 妹妹,她近来好不好?” “好。”田满说。田满手一抬,又掏出一张相片来了,是一个婴儿,混血, 额头鼓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Monika。我妈刚生的,才四十来天。” “──你妈在哪儿?” 田满用脚后跟点了点地面,说:“那边。”世界“哗啦”一下辽阔了,循 环往复,无边无垠。 田满犹豫了片刻,说,“我四岁的时候她就跟过去了。” 小艾望着田满,知道了。“原来是这样。”小艾望着手里的康乃馨,不停 地点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小艾说──“花很好。妈喜欢。” 小艾就是在说完“妈喜欢”之后被田满揽入怀中的,很猛,十分地莽撞。 小艾想把他推开。但是,小艾没有。就在田满对着小艾的头发做深呼吸的时候, 小艾心窝子里头晃动了一下,软了,是疼。 深夜的拥抱无比地漫长,直到小艾的后背被一只手揪住了。小艾的身体最 终是从田满的身上被撕开的。是小艾的父亲。小艾不敢相信父亲能有这样惊人 的力气,她的身体几乎是被父亲“提”到了楼上。“谢树达,你放开我!”小 艾在楼道里尖声喊道,“谢树达,你放不放开我?!”小艾的尖叫在寂静的夜 间吓人了,“──他是我儿子!──我是他妈!”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作者先后通过多个场景,细腻地勾勒出了小艾对田满由好奇、戒备到后悔、寥 落,再到牵挂、疼惜的心理变化过程,使女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真实与丰满。 B. “田满这种人怎么说也不是她小艾的款”和“拒绝是一个问题,没能拒绝成却 是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两处心理描写,描摹出了少女那点可爱的虚荣心。语文试卷第 8 页 /共 24 页 C. 田满两次脸红的原因各不相同。第一次脸红是因为田满对小艾的挖苦没有心理 准备;第二次脸红是因为小艾的提议触碰了田满心中因丧母而留下的隐痛。 D. 田满送给小艾康乃馨这一情节,既贴合了中学生特殊的生活环境特点,又细腻 逼真地刻画出了少年“暗度陈仓”的小心思,让小艾的接受变得顺理成章。 7. 下列与小说艺术特点有关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作者借助大量的“了”字和一些细碎的短句,调节了叙事的节奏,增添了语言 的韵律感,使得少年“家事”多出了几分诗意与浪漫。 B. “天亮了,像说破了的谎”和“小艾望着田满远去的背影,涨满了风”两句分 别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产生了化实为虚的效果。 C. 作者借田满和小艾这对假母子,在校园轰轰烈烈的“恢复人际”的运动中,表 现了当代中学生的群像,凸显出他们隐秘的心理状态。 D. 如果删去小说的最后一段,这样虽然更符合中国古典小说“大团圆”的审美趣 味,但也会削弱读者对少年情感“游戏”的深入反思。 8. 在小说叙事过程中,作者有意反复强调情节发生的准确时间,这样处理有什么作 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9. 有学者评价这篇小说是“用轻松有趣的方式巧妙地讲了一个清冷的故事”。请结合 文本,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父①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凡见于 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讹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 皆载之,可谓多矣。语文试卷第 9 页 /共 24 页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 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相对展玩咀嚼。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②。每获一 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答题。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 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 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 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 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刓阙③者,辄市之,储 作副本。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已酉夏五月,侯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七月末,书报卧病。余惊怛,比至,病危 在膏盲。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 葬毕,余无所之。朝廷已分遣六宫,又传江当禁渡。上江既不可往又虏势叵测有弟 迒任敕局删定官遂往依之到台台守已遁之剡出陆又弃衣被。走黄岩,雇舟入海,奔行朝, 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之温,又之越。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柬十卷作 一帙。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 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 雅者之戒云。 (有删改) 【注】①赵侯德父:指赵明诚,字德父,李清照之夫。②铅椠(qiàn):古代文具。铅为铅条,可书 写;椠为木板,可书文字。③刓阙:磨损残缺。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上江既不可往/又虏势叵测有弟迒任敕局/删定官遂往依之/到台台守/已遁之剡 /出陆/又弃衣被/ B. 上江既不可往/又虏势叵测有弟迒任敕局删定官/遂往依之到台/台守已遁之剡/ 出陆/又弃衣被/ C. 上江既不可往/又虏势叵测/有弟迒任敕局删定官/遂往依之到台/台守已遁/之 剡/出陆/又弃衣被/语文试卷第 10 页 /共 24 页 D. 上江既不可往/又虏势叵测/有弟迒任敕局删定官/遂往依之/到台/台守已遁/之 剡/出陆/又弃衣被/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建中:年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而一个年号也可以多个皇帝使用。 B. 太学:文中指我国古代最高学府,类似今天的大学,起源于古代科举制度。 C. 郡:古代行政区域。秦朝时设三十六郡,以后多有变动。隋唐后州郡互称。 D. 驻跸:“跸”指帝王出行时,行人禁止通行。驻跸,帝王出行中途停留暂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本文是李清照为《金石录》所写的后序。她在建中辛巳年间嫁到赵家。赵明诚 才二十一岁,正在太学中做学生。赵、李两家原本是寒族,向来清贫朴素。 B. 已酉年夏,赵明诚被皇帝征召,赴湖州任职。七月末,李清照收到夫君患病的 家书,旋即赶往探望,然而赵明诚病情迅速恶化,不足月余,便英年早逝。 C. 李清照苦于不能尽性赏玩书籍,就想办法不吃肉,不穿好看的衣服,头上没有 明珠翡翠的首饰,室内也没有镀金刺绣的家具,攒钱购买留作副本的书籍。 D. 赵氏夫妻二人多年来收集的文物,在李清照逃难的过程中,流失了许多。如 今,夫君已逝,手迹如新。李清照不禁生发出物是人非,世事无常的感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 (2)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14. 有人认为,李清照创作于后期的词作《渔家傲》全然是写虚的“记梦”之笔,你是 否认同?请结合《金石录》后序,简要分析。(3 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语文试卷第 11 页 /共 24 页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少年游 周邦彦 并刀①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②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注:①并(bīng)刀: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所产之刀;②锦幄:华美的帐幕,这里指闺阁居所。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词人将情节化的写法引入这首小令,写歌妓用玉手并刀为情人切橙的缱绻深情。 B.下片一语一试探,一句一转折,“低声”二字逼真地描摹出歌妓的内敛与羞赧。 C.全词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在情景刻画和语言记叙中,恋人间的情意呼之欲出。 D.词作避开鄙俚恶俗的风气,未必实写作者经历,却能寓深情于言行的细微之处。 16. 中国台湾诗人冯青的新诗《最好回苏州去》虽然是周邦彦《少年游》的一篇仿作, 却有很多独到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两者的不同点。(6 分) 最好回苏州去 冯青 午夜/什么才能解渴呢?/最好回苏州去/骑匹小毛驴/不要带书僮/七拐八拐的走 进/青石弄堂/纸窗里/一把明晃晃的火/新橙如刚开脸的新妇/甜净的笑/在白脂 玉盘里的脆响/而切橙的小刀/确曾在黄河的冰上/磨过/想那时/爱情总在霜与马 蹄之间踌躇/把你的墨香留在屏风上的/应是那/持杯的手吧!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依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语文试卷第 12 页 /共 24 页 (1) 《静女》中描写女子自郊野而来,送给情郎第二件美好珍异的礼物的两句是: “ , 。” (2) 李清照的《声声慢》结构精巧。比如,词作的开头便借“ ”一句由 外在动作过渡到内心感受,表里兼备;而在下片中,词人又用“ ” 与上片叠字句前后呼应,情景婉绝,真是绝唱。 (3) 你收到一封来自隔壁班同学诉说爱恋的情书,你在回信中引用了秦观《鹊桥仙》 中的名句“ , ”,婉拒了他。你们相约 高考之后,名校门前,再相聚。 三、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西方关于人伦的诗大半以恋爱为中心。中国诗言爱情的虽然很多,但是没有让爱情 把其他人伦抹煞。朋友的交情和君臣的恩谊在西方诗中不甚重要,( ① )。把 屈原、杜甫、陆游诸人的忠君爱国爱民的情感拿去,他们诗的精华便已剥丧大半。 从前注诗注词的人往往在爱情诗上贴上忠君爱国的徽帜,例如毛苌注《诗经》把许 多男女相悦的诗看成讽刺时事的。【甲】张惠言说温飞卿的《菩萨蛮》十四章为“感力相 遇之作”。这种办法固然有些牵强附会。【乙】近来人却又另走极端,把真正忠君爱国的 诗也贴上爱情的徽帜,例如《离骚》、《远游》一类的著作竟有人认为是爱情诗。我以为 这也未免失之牵强附会。 恋爱在从前的中国实在没有现代中国人所想的那样重要。这主要是因为东西方恋爱 观相差甚远。西方人重视恋爱,有“恋爱最上”的标语。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 真正的恋爱往往见于“桑间濮上”。【丙】潦倒无聊、悲观厌世的人才肯公然寄情于声色, 像隋炀帝、李后主几位风流天子都为世所诟病。我们可以说,( ② ),中国 诗人往往只求在恋爱中消遣人生。【丁】西方诗人比较能高瞻远瞩,爱情之中都有几分人 生哲学和宗教情操;中国诗人脚踏实地,爱情只是爱情。这并非说中国诗人不能深于情。语文试卷第 13 页 /共 24 页 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 简隽胜。两者各有千秋。 18. 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丁四句,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西方诗歌是凭借直率、深刻、铺陈取胜的,它不 同于中国诗歌的委婉、微妙与简隽。”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 更好,为什么?(4 分) 20.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6 个字。(4 分) ① ② 21. 下面是某电影明星的一段微博文字,其中有四处语病。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 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①我和先生原本没有打算宣布结婚的事情,因为我俩都比较低调。②现在,迫 于新闻媒体的压力,我们只好公诸于世。③我看到你们很着急地想要了解真相,因 而也想对你们说上两句。④我从来不过问我先生的工作。⑤身为外科医生出身的他, 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⑥他对家庭安顿得很好,对公司尽职尽责。⑦我先生婚前育有 一女,现在由我们共同抚养。⑧孩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灵魂,也是我婚后收获的最 珍贵的礼物。⑨我们要去度假了。⑩你们洗洗睡吧。 四、写作(65 分) 22. 微写作(15 分) 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① 庚辰本《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中存在这样一条双行夹批:“钗与玉远中近,颦与 玉近中远,是要紧两大股,不可粗心看过。”你是否认同?请据此,结合小说的 具体情节,写一篇不少于 150 字的文学短评,简要分析宝、黛、钗之间的关系。 ② 朱光潜认为:“恋爱在从前的中国实在没有现代中国人所想的那样重要。”请结 合《乡土中国》中的观点,简要分析传统社会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不少于 150 字。语文试卷第 14 页 /共 24 页 23. 作文(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 (1) 给自己未来的人生伴侣写一封情书。 (2) 关于爱情与生命价值之间的关系,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作家木心在评 论一则古希腊爱情神话时说:“人类的快乐,不是靠理性、电脑、物质,而 来自情感、直觉、本能、快乐行动。凡永恒伟大的爱,都要绝望一次,消失 一次,才会重获爱,重新知道生命的价值。” 而清华大学刘瑜教授却给出了不同的理解。她认为,爱情的伟大之处在 于它可以遮蔽一个人存在的虚空,爱情的渺小之处在于它只能遮蔽这个虚空 而已。对于解决自我的渺小感,爱情只是伪币。于是爱情成了庸人的避难所。 综合各方观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或者记叙文,自拟 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爱恋版) 语 文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 D 【解析】A 选项,包丽自杀的直接原因不是母亲对爱情教育的忽视,而是牟某的精神折 磨,推断不成立。B 选项,格兰特研究证明了亲密关系对于人生幸福的重要性。从材料语文试卷第 15 页 /共 24 页 二的表述来看,有关“早恋”的讨论,并不在该项目的研究视野当中。C 选项,“截然不 同”错,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二与材料三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他们都认为教育者和监护 人对青少年爱情教育有主体责任。 2. C 【解析】C 选项中,“人们放弃了寻找真正的爱的支撑点”并不是美学家今道友信指出 的。而且根据材料二的观点,导致“人们放弃了寻找真正的爱的支撑点”的原因并不是 技术关联的运动性社会,而是强烈的无常之感。 3. A 【解析】明确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教育者应该正视青春期的爱情。”材料二并没有侧重 讨论爱情与道德、理智之间的关系,排除选项 B;选项 C 虽然可以论证材料二中“早恋一 词事实上是一个不科学的本土概念,因为人生的发展阶段并没有划定一个专门恋爱的阶 段”这一观点,但这并不是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材料二主要并不是给青少年的情感 定性,而是着力探讨青少年的爱情教育问题;选项 D 混淆了“情感教育”与“爱情教育” 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 4.(4 分) ①开门见山,通过设问的方式,直接引出论题;②辨析概念,指出中心论点:教育 者应该正视青春期的爱情;③引用“格兰特研究”进一步从反面佐证:打压青少年恋爱 可能会影响其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降低人生幸福感;④补充论证:青春期的爱情教育 中需要呈现正负两方面的信息,强调情绪管控与生理健康等风险因素。 评分参考: 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四点即可给 4 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6 分) 观点一:应该。语文试卷第 16 页 /共 24 页 ①人生没有规定一个专门的恋爱阶段。②亲密关系的处理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培养和锻炼。③在现实生活中,中学阶段必要的“练爱”可以使我们为未来建立亲 密关系积累经验,规避诸如包丽这样的感情悲剧。 观点二:不应该。 ①中学生思想情感不够成熟,容易在消费主义价值观的诱骗下,寻求形形色色的 “伪爱”,以期暂时缓解心中的不安全感。②过早“练爱”存在情绪管控与生理健康的 双重风险。③在现实生活中,“练爱”不符合国情。中学生往往难以平衡学业与感情之 间的关系,因而延误学业,抱憾终生。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答满三点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6. C 【解析】“因丧母而留下的隐痛”错。从文本中“田满的脸又红了”、“用他潮湿的、明 亮的、同时也是羞怯的目光盯着小艾”以及后文“田满用脚后跟点了点地面”的情节可 以推知,田满脸红的原因可能是小艾的提议触碰到了他敏感而脆弱的心事,但他并没有 幼年丧母,而是幼年便与母亲离别,远隔在地球的两端。当然,田满脸红的原因也有可 能只是因为小艾突兀的提议而感到尴尬。 7. B 【解析】后一句“小艾望着田满远去的背影,涨满了风”运用的是拟物手法。 8. (4 分) ①作为两人感情关系变化的线索,联结了全篇;②使情节发展更合理,深夜零点这 个时间段符合中学生隐秘的现实情境,给读者以真实感;③含蓄地描摹出小艾与田满对彼 此的牵挂和思恋;④作者借此传递出校园感情值得铭记,应该以平等和珍重的态度来看 待校园感情的主题意蕴。 评分参考:语文试卷第 17 页 /共 24 页 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两点给 2 分,答出三点即可给 4 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 (6 分) ①用成年人的视角描摹未成年人的世界,利用这种风趣幽默的方式,揭示了成年人 世界对未成年人的某种忽视;②利用莫妮卡的真实身份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 同时,也揭示出隐藏在田满内心深处幼年与母亲离别的伤痛;③转换叙事顺序。开头“小 艾有儿子”是倒叙,后面又插叙热热闹闹的“恢复人际”的校园游戏,使小说情节一波 三折的同时,也折射出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寡淡与冷清,刻画出特属于独生子女一代 的孤独与脆弱。 评分参考: 每点 2 分,答满三点即得满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 D 【解析】敕局删定官是“负责编辑皇上诏令”的官员,显然是皇帝的近臣,需要与皇帝 同行,结合后文“走黄岩,雇舟入海,奔行朝,时驻跸章安”可知,“遂往依之”与“到 台”需要停顿,排除 B 选项和 C 选项;“之剡”的“之”是“到”的意思,需要停顿, 排除 A 选项。 11. B 【解析】太学始于西周,汉以后是传授儒家经典、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并不起源于科语文试卷第 18 页 /共 24 页 举制度。 12. C 【解析】“想办法不吃肉,不穿好看的衣服”错。原文“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的 意思是“想办法不吃第二道荤菜,不穿第二件绣着文彩的衣裳”。 13. (8 分) (1)(4 分)每月初一、十五,明诚请假出去,(在当铺)抵押衣物换取五百铜钱, 走进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回家。 评分参考: 译出大意给 1 分,“朔望”、“谒告”、“质”各 1 分,未补全主语则不可得句意分。 (2)(4 分)我记录下成书始末的原因是也想(这篇文章)成为后代喜欢通晓古玩 古籍的人的鉴戒。 评分参考: 译出大意给 1 分,“所以”、“区区”每处 1 分,判断句,1 分。 14. (3 分) 不认同。李清照追随皇帝南下逃亡的路线,“雇舟入海,奔行朝”。当她赶到皇帝 的落脚点,皇帝又跑了,她只好“从御舟海道之温,又之越”。 据此可知,李清照有航 海的经历,因而词作前两句不是想象、幻想的“记梦”,而是真实经历的“记实”。 评分参考: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 B 【解析】“一句一转折”错。“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无明显的转折之意。语文试卷第 19 页 /共 24 页 16.(6 分) ①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同。周词是欲留情郎的娇羞少女;冯诗是思恋故乡的漂泊书生。 ②表达方式不同。周词以记叙、描写为主;冯诗抒情性更强。③抒发的情思不同。周词 着力表达对曼妙爱情的向往;冯诗则借情事写乡愁,表达对故乡、祖国的历史文化的渴 慕。④语言风格不同。周词典丽婉约;冯诗平实质朴。 评分参考: 每点 2 分,答满三点即得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酌 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 冷冷清清 点点滴滴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8. B 【解析】“《离骚》、《远游》一类的著作”错,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19. (4 分) ①原文更简洁、凝练,对应关系更清晰;②对偶的短句,使语言更有节奏感,语气 更庄重;③把长句改成短句,更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对比更鲜明。 评分参考: 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两点给 2 分,答出三点即可给 4 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4 分)语文试卷第 20 页 /共 24 页 ① 而在中国诗中则几与爱情占同等位置。 ② 西方诗人要在恋爱中实现人生 评分参考: 每点二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1.(4 分) 示例: (1) 语句② 修改:“公诸于世”改为“公之于世”。 (2) 语句⑤ 修改:删去“出身”。 (3) 语句⑥ 修改:“他对家庭安顿得很好”改为“他把家庭安顿得很好”。 (4) 语句⑧ 修改:“孩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灵魂”改为“孩子拥有世界上最美好的灵 魂”。 评分参考: 每改一处给 1 分,答满四点即得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表达准 确、协调,可酌情给分。语文试卷第 21 页 /共 24 页 四、写作(65 分) 22. (15 分) ① 结合具体的小说情节,围绕宝钗与宝玉“远中近”、黛玉与宝玉“近中远”的特殊关 系展开论述。 ② 参考思路: 过去,传统中国的家庭是一个事业组织,中国的家庭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有 纵向的主轴:在父子、婆媳之间,而婚姻双方——夫妇之间只是配轴。而这两轴,都被 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一切事业都无法脱离对于效率的考虑。求效率就得 讲纪律,纪律却是排斥私情的。”正因为如此,中国人的婚姻和家庭,不讲谈情说爱, 讲的是纪律,追求的是效率。夫妻关系如同合作伙伴一样,分工清楚,责任明确。这更 有利于家庭团结,打造所谓的事业共同体。而夫妇不讲相爱只讲相敬,女子有着三从四 德的标准。这是乡土社会格局带来的,也可以说是父权社会婚姻契约内容的体现。 在乡土性的中国社会中,夫妇间感情淡泊十分正常,如今常常提到 “爱情”便不在 婚姻的考量范围内,反倒成为了某种破坏性因素。乡土社会是稳定又长期绵续的,而稳 定乡土社会的力量,不是感情,是了解。靠着亲密和长期的共同生活来配合各个人的相 互行为,乡土社会的联系是熟习的,到某种程度甚至是自动的。在这体系之下,阻碍着语文试卷第 22 页 /共 24 页 共同生活的人充分了解的,却是个人生理上的差别——早已被划下鸿沟的“男女”。原本 有差异的性别,在异的基础上求同很是困难。而男女共同生活,关系亲密,感情(发生 在新反应的尝试 和旧反应的受阻情形中)产生并会向着更深处发展,相异的程度也就越 深了,此时求同的阻碍越是强大——同样的,用来克服这阻碍的创造力也更需强大。这 些过程不断重复,不断探索,且此番尝试是生命的创造,不以实用性为目的。可终究不 能有经济的生产,不是一个稳定事业。非但毫无成就,而且使社会关系不能稳定,使依 赖于社会关系的事业不能顺利经营。在乡土社会中这种尝试不应该存在。“男女有别” 原则认定男女间不必求同。中国人在感情上,尤其是在两性间的矜持和保留,就是在这 种社会格局中养成的。 23. (50 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20~16 分) 二等 (15~11 分) 三等 (10~6 分) 四等 (5~0 分) 基 础 等 级 内容 20 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符合题意 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语文试卷第 23 页 /共 24 页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表达 20 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展 等 级 特征 2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深意 文言文译文参考: 以上三十卷《金石录》是谁的著作呢?是先夫郡候赵德父所撰的书。内容远至三代, 近至五季,凡是刻在这些金石之物上的文字共整理了二千卷,全都校正了谬误,进行了 汰选和品评,向上足以符合圣人的道德标准,向下能够帮助史官修订失误,这里都记载 了,可以称得上内容丰富了! 我在建中靖国元年,才嫁给明诚。明诚年方二十一岁,在太学当学生。赵、李两家 本是寒门,向来清贫俭朴。每月初一、十五,明诚请假出去,(在当铺)抵押衣物换取五 百铜钱,走进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回家。两人对着买回来的碑文一起欣赏着,反复研究。 后来我们在乡里隐居十年。夫妇勤俭持家,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明诚后来接连 做了两郡的知州,把他的俸禄全部拿出来,从事书籍的校勘、刻写。每得一本书,我们 就一起校勘,整理成集,题上书名。我天性博闻强记,每次吃完饭,和明诚坐在归来堂 上烹茶,指着堆积的书史,说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二人以猜中与否来 定胜负,作为饮茶的先后。猜中了的便举杯大笑,常常把茶不小心倒在胸前衣襟上,反 而饮不到一口。真愿意这样过一辈子!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中,但理想从没有被忘记。 收集的书籍已经完成,就在归来堂中建起书库,把大橱编上了甲乙的号码,中间放 上书册。如需讲读,就拿来钥匙开橱,在簿子上登记,然后取出所要的书籍。如果我把语文试卷第 24 页 /共 24 页 书籍稍微损坏或弄脏了一点,明诚定要让我揩拭干净涂改正确,不再像先前那样平和了。 我性子实在忍耐不住,就想办法不吃第二道荤菜,不穿第二件绣有文彩的衣裳,头上没 有明珠翡翠的首饰,室内没有镀金刺绣的家具。遇到字不残缺的古本书籍,就买下来, 储存起来作为副本。于是罗列在几案上,堆积在枕席间,我们心有灵犀,目往神授,这 种乐趣远远超过那些追逐歌舞女色斗狗走马的低级趣味的人。 已酉夏五月,明诚被皇帝下旨征召做湖州知州,需上殿朝见。七月底,来信说是病 倒了。我又惊又怕,等到了以后,明诚已经病情严重,危在旦夕。我不禁悲伤地流泪, 不忍心问及后事。八月十八日,他便不再起来,取笔做诗,停笔而终。 把他安葬完毕,我不知道去什么地方。朝廷已经把后宫的嫔妃分别遣散出去,又听 说长江将要禁渡。长江上游既不能去,加之敌人的动态难以预料,我有个兄弟叫李迒, 在朝任勅局删定官,便去投靠他。我赶到台州,台州太守已经逃走;回头到剡县,出睦 州,又丢掉衣被。急奔黄岩,雇船入海,追随朝廷。这时高宗皇帝正停留在台州的章安 镇。于是我跟随御舟从海道往温州,又往越州。建炎四年十二月,皇上有旨命郎官以下 官吏分散出去,我就到了衢州。绍兴元年春三月,复赴越州。所谓“历经变乱而唯一幸 存”的东西,这时已失去十分之七八。 今天偶然翻阅这本《金石录》,好像见到了死去的亲人。因此又想起明诚 在莱州静治堂上,把它刚刚装订成册,插以芸签,束以缥带,每十卷作一帙 的场景。如今他的手迹还象新的一样,可是墓前的树木已能两手合抱了。悲 伤啊!为什么得来非常艰难而失去又是如此容易啊!有得到的东西,就必定 有失去的东西;有相聚的时候,就必定有分别的时候。这是人间的常理。有 人丢了弓,总有人得到弓,又何必计较。我记录下成书始末的原因是也想(这 篇文章)成为后世喜欢通晓古玩古籍的人的鉴戒。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