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0 高考历史全国卷主观题专项精练
全国Ⅲ卷选做题—战争与和平
【高考真题】
1.(2019·全国Ⅲ卷·45)[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盟国开始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进行协商。丘吉尔表示,在目前情
况下,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而小规模袭击“只能导致惨败”,拒绝了苏联的提议。
1942 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西欧作战计划,但在开始时
间上作出了重大保留。同年 8 月,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丘吉尔把法西斯在欧洲的统治比
喻为鳄鱼,主张应该首先打击它“柔软的下腹部”,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北非、包
括巴尔干在内的地中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而第二战场的开辟只能推迟。在 1943
年底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经过激烈的斗争,英国不得不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计划。
1944 年 6 月,盟军终于实施了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计划”。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拖延第二战场开辟的原因。(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战场成功开辟的意义。(7 分)
【答案】(1)初期军事力量不足;集中力量保护英国的安全;抢占英国传统势力范围优先;
将本国利益置于盟国整体利益之上。
(2)显示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团结一致;对德国形成两面夹攻;加速了德国的溃败和反法
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1)根据材料“在目前情况下,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而小规模袭击“只
能导致惨败”,”可得出英国考虑初期军事力量不足,保护英国的安全,根据材料“强调
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北非、包括巴尔干在内的地中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而第
二战场的开辟只能推迟”可得出英国抢占传统势力范围优先,将本国利益置于盟国整体利
益之上等原因。
(2)“第二战场”的打击对象为德国法西斯,其直接意义可得出对德国形成两面夹攻和加
速了德国的溃败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根据材料“战争爆发后,盟国开始就开辟第二战
场问题进行协商”“1942 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西欧作
战计划”“1944 年 6 月,盟军终于实施了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计划””也体现了反法西
斯国家最终团结统一,一致维护人类和平的精神。
2.(2018·全国Ⅲ卷·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
锁。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
德全面经济封锁。1939 年 11 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英
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数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为
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截止到
1940 年 4 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
43%。
——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6 分)
【答案】(1)措施: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以军事
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
(2)作用:减少了德国的战略资源供应;消灭了德国部分海军力量。
【解析】(1)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据材料“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可得
出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据材料“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可得
出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据材料“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
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可得出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
(2)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据材料“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可得
出消灭了德国部分海军力量;据材料“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 43%”,可
得出减少了德国的战略资源供应。
3. (2017·全国Ⅲ卷·45)【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自 1931 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1931 年初,日本大肆宣
扬“满蒙”(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
的口号。1938 年 11 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
“日满华”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1940 年 7 月,在纳粹德国席卷西欧后,日本内阁确定了
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提出了建设“大东
亚新秩序”的口号。不久,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将其改称为“大东亚共荣圈”。
——摘编自(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侵略口号是如何随着侵略战争进程而变化的。
(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日本提出侵略口号的企图。(8 分)
【答案】(1)说明:“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口号提出后,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
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企图灭亡中国,提出“东亚新秩序”的口号;“大东亚共荣圈”
口号提出后,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
(2)企图:服务于侵略战争需要;掩盖侵略战争本质;蛊惑本国民众;麻痹被侵略国家的
反抗意志。【解析】(1)根据“1931 年初……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并结合九一八
事变相关知识得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口号提出后,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根据“1938 年 11 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
并结合七七事变等知识得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企图灭亡中国,提出“东亚新秩序”的
口号;根据“1940 年 7 月……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
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改称为‘大东亚共荣
圈’”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大东亚共荣圈”口号提出后,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东南亚
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日本和被侵略国家等角度进行剖析。对日本而言,这
些口号是服务于战争需要的,如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就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提供舆论基础;“东亚新秩序”、“大东亚共荣圈”等口号掩盖了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本质;
同时这些口号看起来也有一定的合理之处,蛊惑了本国民众。对侵略国家而言,“东亚新
秩序”、“大东亚共荣圈”等口号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容易麻痹被侵略国家的反抗意志。
【最新模拟】
1. (2020 四川省眉山市诊断性考试 46)(15 分)【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
平】
材料 九一八事变时期,英国政府在分析日本动向时认为,日本军方不可能控制政府,日
本最终会清除好战的将军们,转向自由派官员,从而放弃侵略中国的政策。当日本占领了
中国东北继而染指华北时,张伯伦竟安抚日本,“我们不想作任何有损于你们对华贸易的
事。”英国总参谋长米勒指出:“日本对满洲,控制的扩大比不可避免的另一种结果——
苏维埃影响的扩大对英帝国的危害要小。”英国艾什尔爵士在上院公开表示,英国必须使
日本的扩张不是向南而是向北。美国军事参谋部一直认为日苏之间的冲突大于日美之间的
冲突,寄希望日本“北进”,这种“错觉”在某种程度上一直延续到珍珠港事件前夕。七
七事变期间,苏联曾呼吁西方国家一道制裁日本,亦遭到英美的冷遇。日本正是利用了这
一点,一步一步实施侵略步骤。直到 1938 年日本攻占海南岛时,英美都未能从战略的高度
来认识中国抗战的地位问题。
——据赵东喜《试论英美决策失误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远东集体安全体系难以建立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初期英美的对日政策及其影响。(9 分)
【答案】(1)美英对日本形势的误判和战略短视(2 分);美英企图将战争引向苏联(2
分);日本以反苏反共分化国际力量(2 分)。
(2)政策:绥靖政策。(2 分)影响:纵容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导致日本全面侵华;中
国在抗战初期遭遇巨大挫折与损失;英美自食恶果,先后卷入世界大战(任意两点 4 分);对战后国际政治外交提供了深刻教训(3 分)。
【解析】(1)据材料“九一八事变时期,英国政府在分析日本动向时认为,日本军方不可
能控制政府,日本最终会清除好战的将军们,转向自由派官员,从而放弃侵略中国的政策
和美国军事参谋部一直认为日苏之间的冲突大于日美之间的冲突,寄希望日本“北进”,
这种“错觉”在某种程度上一直延续到珍珠港事件前夕”得到美英对日本形势的误判和战
略短视;据材料“英国艾什尔爵士在上院公开表示,英国必须使日本的扩张不是向南而是
向北。美国军事参谋部一直认为日苏之间的冲突大于日美之间的冲突,寄希望日本‘北
进’,这种‘错觉’在某种程度上一直延续到珍珠港事件前夕”得到美英企图将战争引向
苏联;据材料“七七事变期间,苏联曾呼吁西方国家一道制裁日本,亦遭到英美的冷遇。
日本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一步一步实施侵略步骤。直到 1938 年日本攻占海南岛时,英美都
未能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中国抗战的地位问题”得到日本以反苏反共分化国际力量。
(2)第一小问政策,据材料“张伯伦竟安抚日本,‘我们不想作任何有损于你们
对华贸易的事’”得到张伯伦推行绥靖政策。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当日本占领了中国
东北继而染指华北时,张伯伦竟安抚日本,‘我们不想作任何有损于你们对华贸易的事’”
得到纵容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导致日本全面侵华;据材料“当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继而
染指华北时,张伯伦竟安抚日本,‘我们不想作任何有损于你们对华贸易的事’”,英国
总参谋长米勒指出:‘日本对满洲,控制的扩大比不可避免的另一种结果——苏维埃影响
的扩大对英帝国的危害要小’”得到中国在抗战初期遭遇巨大挫折与损失;据材料“美国
军事参谋部一直认为日苏之间的冲突大于日美之间的冲突,寄希望日本‘北进’,这种
‘错觉’在某种程度上一直延续到珍珠港事件前夕”得到英美自食恶果,先后卷入世界大
战;据材料“七七事变期间,苏联曾呼吁西方国家一道制裁日本,亦遭到英美的冷遇。日
本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一步一步实施侵略步骤”得到对战后国际政治外交提供了深刻教训。
2.(2020 贵州省贵阳市适应性考试 46)【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
题。(15 分)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东地区先后爆发了十余次大规模战争,成为发达国家
使用新型战略武器的试验场。1991 年的海湾战争爆发,多国部队动用战舰、装甲车、舰载
“战斧”式导弹、“敲击”型远距离投掷的激光、电视制导炸弹,阿帕奇直升机等现代尖
端技术式器,分别从 500 公里的宽大正面上对伊拉克发动海,陆、空军事进攻,颠覆了二
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2020 年 1 月 6 日,美国动用中空长航时“死神”无人机和地
狱火气导弹斩杀伊朗高级将领苏菜曼尼。“死神”无人机使用涡轮螺旋桨梁发动机,在数
千米高空飞行,几公里外的地面很难觉察其存在;“地狱火”导弹将高级制导系统植入标
准的 AGM—114R 的弹体中,从直升机和无人机上进行发射,采用“伸缩刀片”杀伤软目标
降低附带损伤。这一事件使得美国在中东陷入本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孤立。
——摘编自人教版《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师用书》、《环球时报》材料二 中东地区的特殊位置和盘根错节的矛盾导致中东地区和中东国家冲突频仍;海湾
石油是西方工业的“生命线”,海湾国家因自身的种种局限,依赖西方开发石油资源。20
世纪 70—80 年代以前,海湾国家反抗西方殖民化的政治军事斗争主要表现在东西方文化冲
突上。随着西方殖民主义体系解体、东方民族独立国家体系形成,中东地区的矛盾更多地
直接表现为传统与现代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尤其是突出地表现为传统价值观与现代市场
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价值观念之间的矛盾。
“9·11”事件后,美国抛出重塑中东新秩序和推动中东民主化的“大中东计划”。美国总
统布什上台后把伊朗列为邪恶轴心国之一,视伊朗为美国的最大威胁。美国的政策违背多
数中东国家的意愿而遭到强烈抵制或拒斥,导致中东政局更加动荡不定。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中东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中东地区发动现代战争的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9.11”事件后,美国推行“大中东计划”的实
质和原因。(7 分)
【答案】(1)特点:高技术、低强度,采取电子战和空袭战推动战争进程,速战速决;使
用空中精准制导武器实行精准打击,对减少伤亡程度发挥决定性作用;作战空域扩大,战
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高技术武器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
展,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实行外科手术式地进攻和打击。(任答 4 点,8 分)
(2)实质:确保美国在中东的绝对领导权,最大限度地谋求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2
分)原因:维护中东战略利益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环节;中东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
美国利用中东国家之间的矛盾,插手中东事物;海湾国家有丰富的石油战略资源;利用石
油债务危机控制海湾国家的石油市场;政治目标明确,用西方价值观扶持或颠覆中东国家
的政权,保护既得利益。(任答 2 点 4 分,3 点 5 分)
【解析】(1)据材料一“991 年的海湾战争爆发,多国部队动用战舰、装甲车、舰载‘战
斧’式导弹、‘敲击’型远距离投掷的激光、电视制导炸弹,阿帕奇直升机等现代尖端技
术式器,分别从 500 公里的宽大正面上对伊拉克发动海,陆、空军事进攻,颠覆了二战以
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可得高技术、低强度,采取电子战和空袭战推动战争进程,速战
速决;据材料一“2020 年 1 月 6 日,美国动用中空长航时‘死神’无人机和地狱火气导弹
斩杀伊朗高级将领苏菜曼尼”可得使用空中精准制导武器实行精准打击,对减少伤亡程度
发挥决定性作用;据材料一“‘死神’无人机使用涡轮螺旋桨梁发动机,在数千米高空飞
行,几公里外的地面很难觉察其存在”可得作战空域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
向发展;据材料一“分别从 500 公里的宽大正面上对伊拉克发动海,陆、空军事进
攻,……。‘死神’无人机使用涡轮螺旋桨梁发动机,在数千米高空飞行,几公里外的地
面很难觉察其存在;‘地狱火’导弹将高级制导系统植入标准的 AGM—114R 的弹体中,从
直升机和无人机上进行发射”可得高技术武器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据材料一“采用‘伸缩刀片’杀伤软目标降低附带损伤”可得实行
外科手术式地进攻和打击。
(2)第一小问实质,据材料二“‘9·11’事件后,美国抛出重塑中东新秩序和推动中东
民主化的‘大中东计划’”可得确保美国在中东的绝对领导权,最大限度地谋求美国在中
东的战略利益。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中东地区的特殊位置和盘根错节的矛盾导致中
东地区和中东国家冲突频仍”可得中东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维护中东战略利益是美
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环节;据材料二“海湾石油是西方工业的‘生命线’”可得海湾国家有
丰富的石油战略资源;据材料二“中东地区的矛盾更多地直接表现为传统与现代市场经济
之间的矛盾,尤其是突出地表现为传统价值观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价值观念之间
的矛盾”可得美国利用中东国家之间的矛盾,插手中东事物;据材料二“海湾国家因自身
的种种局限,依赖西方开发石油资源”可得利用石油债务危机控制海湾国家的石油市场;
据材料二“‘9·11’事件后,美国抛出重塑中东新秩序和推动中东民主化的‘大中东计
划’”可得政治目标明确,用西方价值观扶持或颠覆中东国家的政权,保护既得利益。
3.(2020 广西玉林、柳州市二模 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科索沃是南联盟所辖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省,由于历史原因,科索沃的塞族,阿
族长期不和。科索沃的民族矛盾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利用,阿族在西方国家策动下
进行非法全民公决,宣布独立。科索沃塞族与阿族的军事冲突加剧,美国等西方媒体炮制
“科索沃有 10 万多人下落不明”等假新闻,大肆报道科索沃难民。美国的立场是,“科索
沃问题是一个国际问题,不能只把它看成是南联盟的内政”,必要时,北约可以“动用武
力解决危机”。1999 年 3 月 24 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
动了空袭行动,即科索沃战争。战争不仅给南联盟造成巨大的损失,也对世纪之交的国际
形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学者指出,科索沃战争表面上看来是北约东扩遇到了南联盟
挡路,实际上更是美国轰炸欧元的一场金融战争,即在欧洲制造紧张局势,阻止欧洲金融
资本的回流,使欧元贬值。
——摘编自芮立平《科索沃战争影响初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制造科索沃危机的步骤。(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的目的。(9 分)
【答案】(1)步骤:充分利用科索沃的民族矛盾;误导舆论,损害南联盟形象,为插手科
索沃制造依据;把一国内政问题国际化;以“保护人权”之名,发动科索沃战争。(每点
两分,答出三点即可 6 分)
(2)目的:实现北约东扩计划;打击南联盟这一挡路虎;打压俄罗斯在东欧的原有势力圈;
在欧洲制造紧张局势,打击欧盟、欧元对美国的威胁;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9 分)
【解析】(1)据材料“科索沃的民族矛盾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利用”可得充分利用
科索沃的民族矛盾;据材料“美国等西方媒体炮制‘科索沃有 10 万多人下落不明’等假新闻,大肆报道科索沃难民”可得误导舆论,损害南联盟形象,为插手科索沃制造依据;据
材料“科索沃问题是一个国际问题,不能只把它看成是南联盟的内政”可得把一国内政问
题国际化;据材料“必要时,北约可以‘动用武力解决危机’”,结合美国为首的北约以
“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空袭可得以“保护人权”之名,发动科索沃战争。
(2)据材料“科索沃战争表面上看来是北约东扩遇到了南联盟挡路”,结合战后北约的扩
张可得实现北约东扩计划;据材料“科索沃战争表面上看来是北约东扩遇到了南联盟挡路”
可得打击南联盟这一挡路虎;结合国际形势中俄罗斯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受到削弱可得打压
俄罗斯在东欧的原有势力圈;据材料“即在欧洲制造紧张局势,阻止欧洲金融资本的回流,
使欧元贬值”可得在欧洲制造紧张局势,打击欧盟、欧元对美国的威胁;结合国际形势中
对美国单极世界产生的影响可得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
4.(广西河池市 2020 第一次联考 46)【历史一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印巴分治引起了两国的领土争端,两国由于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先后爆发了两次印
巴战争,但是仍旧没能解决好这一遗留问题。印度原本希望在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后能够
成为整个亚太地区的领袖国家,但是巴基斯坦的出现对印度的大国地位和领土安全造成了
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而巴国内部东西两部分之间矛盾的不断加深以及 1970 年巴国一场严
重的自然灾害引发的国内局势动荡又给印度分裂巴基斯坦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另外,美苏
两国参与南亚地区性事务,使印巴之间达成和解的可能性更小。1971 年 11 月 21 日,第三
次印巴战争爆发。尽管这场战场持续了不到一个月,但直接导致孟加拉国的产生,印度分
裂巴基斯坦的愿望得以实现,印度确立了其在南亚次大陆的霸主地位。此后,美印关系更
加冷淡,苏印关系则持续升温,苏联进一步扩大了在南亚的影响。第三次印巴战争虽然结
束,但并未能解决印巴之间的问题,反而使积怨更深。
——摘编自李孟一《第三次印巴战争及其对大国关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三次印巴战争的影响。(8 分)
【答案】(1)历史背景:印巴之间历来积怨深刻;东、西巴基斯坦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以
及严重的自然灾害引发巴基斯坦内部动荡不安,为印度分裂巴基斯坦提供了可乘之机;美
苏两国参与南亚地区性事务,加剧了印巴间的矛盾。(7 分,任答三点即可)
(2)影响:被肢解后的巴基斯坦进一步拉大了与印度的实力差距;印度确立了其在南亚次
大陆的霸主地位;苏联在南亚次大陆的势力和影响进一步增强,为苏联入侵阿富汗埋下伏
笔;印巴两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剧了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8 分,任答四点即
可)
【解析】(1)据材料“印巴分治引起了两国的领土争端,两国由于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先
后爆发了两次印巴战争,但是仍旧没能解决好这一遗留问题”,得出印巴之间历来积怨深
刻;据材料“巴国内部东西两部分之间矛盾的不断加深以及 1970 年巴国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引发的国内局势动荡又给印度分裂巴基斯坦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得出东、西巴基斯坦
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以及严重的自然灾害引发巴基斯坦内部动荡不安,为印度分裂巴基斯
坦提供了可乘之机;据材料“美苏两国参与南亚地区性事务,使印巴之间达成和解的可能
性更小”,得出美苏两国参与南亚地区性事务,加剧了印巴间的矛盾。
(2)据材料“尽管这场战场持续了不到一个月,但直接导致孟加拉国的产生,印度分裂巴
基斯坦的愿望得以实现”,得出被肢解后的巴基斯坦进一步拉大了与印度的实力差距;据
材料“印度确立了其在南亚次大陆的霸主地位”,得出印度确立了其在南亚次大陆的霸主
地位;据材料“苏印关系则持续升温,苏联进一步扩大了在南亚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
识得出苏联在南亚次大陆的势力和影响进一步增强,为苏联入侵阿富汗埋下伏笔;据材料
“并未能解决印巴之间的问题,反而使积怨更深”,得出印巴两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加剧了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
5.(2020 云南省昆明市摸底测试 45)【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在军队官僚体系的痛疾促使下,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决定在缺乏 1/3 作战航母与舰载
机的情况下强行发动中途岛战役。美军拦截日本情报,完全了解了日军的作战计划。1942
年 5 月 27 日,美军确定简洁有力的战术规划让中途岛与各舰队指挥官有着充足的指挥权与
自主权,航母和作战飞机的行踪都让日军很难抓住规律。日本人本来为侦察美军舰队制定
了多项计划,但却全都成了摆设,最终日本舰队为了躲避轰炸而不得不反复规避,队形混
乱,导致三艘航母最终躲闪不及。美国海军在中途岛海战中获得毫无争议的大胜。日本人
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候,自以为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中途岛海战终结了其疯狂的攻击
行为,向世人证明了日军已经后继乏力。此战之后,美军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摘编自周渝等《决战中途岛》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海军取得中途岛海战胜利的原因。(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海军取得中途岛海战胜利的意义。(6 分)
【答案】(1)原因:美军战前获取了日军作战计划,战备充分;美军战术规划简洁有力,
指挥有效;日本军队官僚体系存在病疾,战备不充分;日军有轻敌思想。(任意 3 点 9 分)
(2)意义:打击了日军,使日本对外战争转向被动;美国实现了太平洋战场的转折;鼓舞
了世界反法西斯军民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6 分)
【解析】(1)据材料“在军队官僚体系的痛疾促使下,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决定在缺乏 1/3
作战航母与舰载机的情况下强行发动中途岛战役”可得日军管理体系存在弊端、战备不足;
据材料“本人本来为侦察美军舰队制定了多项计划”可得日军自以为是;据材料“美军确
定简洁有力的战术”可得美军战术简洁;据材料“美军拦截日本情报,完全了解了日军的
作战计划”可得美军战前获取情报,准备充分。
(2)据材料“中途岛海战终结了其疯狂的攻击行为,向世人证明了日军已经后继乏力。此
战之后,美军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可从战争对于日军的影响、对战争形势的转变等方面分析,还可以从对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方面分析。
6.(2020 广西桂林市第一次联考 45)【历史一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到 1947 年夏天,冷战态势在欧洲已经出现。不过,对于亚洲,美苏双方都采取了稳
定局面的方针。因此,美国虽然确定了在欧洲对苏遏制政策,但在对日和约问题上,仍坚
持以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为宗旨。……后一段时间,在凯南的主持下,美国制定了一个
全新的媾和设想,其基点已完全从“大国合作”转为“美苏对抗”。1948 年 3 月 25 日,
凯南提出了关于美国对日政策的建议,其中包括美军在和约后继续留驻日本,坚持在美国
的监督下重新武装日本等新方针。在凯南的推动下,国务院倾向于认为,美国对日政策的
根本目的“是要将稳定的日本纳入亲美的太平洋地区经济体系中去,成为追随美国政策的
值得信赖的一盟国”,从而主张推迟媾和,缔结和约的性质亦并非惩罚性的,且不必非有
苏联和中国参加。
——《中苏同盟、朝鲜战争与对日和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日本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日本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9 分)
【答案】(1)变化:从扼制削弱日本转而扶植日本。(2 分)原因:冷战兴起,美苏走向
对抗;美国建立扼制苏联东方基 地的需要。(4 分)
(2)影响: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使得日本军国主义残存;提升了美国在亚洲
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但加剧了冷战,恶化了东亚的国际形势。(9 分)
【解析】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在对日和约问题上,仍坚持以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为
宗旨。”与“”可知冷战兴起,美苏走向对抗;据材料“在凯南的推动下,国务院倾向于
认为,美国对日政策的根本目的‘是要将稳定的日本纳入亲美的太平洋地区经济体系中去,
成为追随美国政策的值得信赖的一盟国’… …且不必非有苏联和中国参加”可知美国建立
扼制苏联东方基地的需要。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二战之后,对日本的态度由遏制削弱转变为扶植,其影响
主要包括如下两点:对日本而言,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使得日本军国主义残
存:对国际形势而言,提升了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但加剧了冷战,恶化了东亚
的国际形势。
7.(2020 西藏月考 16)材料 二战后德国对历史问题的反省非常彻底,对其解决
有着一系列的态度与举措。二战后德国历届领导人都明确承认,希特勒德国发动侵略战争,
德国对其后果“全面承担责任”,并向受害国人民“认罪、道歉”“请求宽恕”。联邦德
国还颁布了一系列法律规定,以防止纳粹沉渣泛起和新纳粹产生。教育青年面对纳粹罪行
和侵略真相,树立正确历史观。根据 1952 年联邦德国同美英法三个占领国签订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