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 地理
专题 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
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
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11题。
11.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A.针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 D.灌丛荒漠带
【答案】11.D
【解析】11.由(1)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结合材料与题干,公路长 500 多
千米,南端海拔约 1 070 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北端海拔约 750 米,说明公路南北
两端海拔较低,中间穿越横亘在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沟通了南疆与北疆。公路北端海拔约
750 米,其应位于北疆,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位置,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故
其所处的自然带是灌丛荒漠带,D 正确;针叶林带应位于天山北坡降水丰富的山腰地带,海
拔较高,A 错误;山地草原带与高寒草甸带分布的位置海拔更高,B、C 错误。故选 D。
【点睛】新疆独库公路的贯通,使南北疆路程缩短了近一半,沟通了南疆与北疆两地的经济
与文化的交流,在促进民族繁荣与稳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37.(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
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
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
度。图 6 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图 6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
对里海的影响。(6 分)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 分)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6 分)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4 分)
【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
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
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
升高。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解析】以里海的演化过程为背景材料,考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问题,包括地壳运动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与湖泊盐分的关系、板块边界问题等内容。(1)山脉隆起导致区域的
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要分别从山脉对地貌、气候及水文的变化进行分
析。从地貌看,由于山脉隆起,使得里海与地中海分离,成为湖泊。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
风带内,但是由于大高加索等山脉隆起,阻挡西风从地中海带来湿润气流,气候干旱,降水
少,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量加剧,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从水文看,山脉隆起使得注入
湖泊的河流减少,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变小。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主要从补给与蒸发角度分析。由于位于末次冰期的晚
期,此时气温略有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加,但由于气温总体较低,蒸发量小,所以补给大于
蒸发量,所以盐度低,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3)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主要结合补给类型变化进行分析。由材
料可知,“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
海演化为咸水湖”也就是说,里海的补给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转变为以河流补给为主,而
河流为内流河,盐分只进不出,逐渐积累,加之地形隆起,气候更加干旱,蒸发加剧,使得
含盐量升高,演变为咸水湖。
(4)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要参考里海的形成结合板块构造进行分析。
里海成为湖泊就是由于地处板块消亡边界,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北移形成的,如果继续
北移,黑海和地中海也会演化为湖泊。
13.(2019 年天津卷·节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图们江流域的森林曾被大量砍伐。近年来由于保护措施得当,使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得以
恢复。
(3)森林植被的恢复,会使图们江在俄、朝两国交界处河段的水文特征发生哪些变化?(6
分)
【答案】(3)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
【解析】(3)本题通过吉林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为背景,分析区域内河流的水文特征变化
等知识点。该题属于特征描述类题,关键词“植被的恢复”,解题方向“水文特征”。水文特
征一般从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水位、水能等进行分析。结合材料有森林植被的恢复,影
响到的一般是流量水位和含沙量,从这两个角度组织答案: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
沙量减少。
【2018 年高考题】
(2018·天津卷)结合图 1 和图 2 中的信息,回答 1—2 题。
1.最有可能观察到图 1 中景观的地点,是图 2 中的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在图 1 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A.终年积雪区 B.高山草甸带
C.云杉林带 D.山麓草原
【答案】1.A 2.C
【解析】
【点睛】本题组考查学生区域综合能力,判断出云杉林是天山谷地降水多而形成的,再根据
图示信息及问题解答即可。
(2018·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
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
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 16~18 题。
16.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
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
18.“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答案】16.A 17.D 18.C
【解析】
18.考查考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容易题。“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
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C 选项正
确。
(2018·江苏卷)图 5 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
2500~3400m 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460mm,水量支出中
蒸发占 28%,下渗占 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 9~10 题。
9.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A.地表蒸发 B.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 D.转化为固态水
10.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带
【答案】9.B 10.B
【解析】
【点睛】本题组第 1 小题容易错选 D,要注意观察冰雪冻原的位置,并判断冰雪冻原的降水
特点,再结合改善地大部分地区植被丰富这一特点,来推断该小流域水量支出的主要去向。
(2018·江苏卷)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
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图 11 为
“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读图回答 19~20 题。
19.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
A.高寒及荒漠地区少 B.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
C.面积大的省区较多 D.边境省区比较多
20.云南省和广东省成为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省份的原因是
A.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B.地形复杂,环境多样
C.地处亚热带热带,水热条件优越
D.交通方便,人口稠密
【答案】19.AB 20.BC
【解析】
(2018·北京卷)40.中国和意大利都有悠久的历史,两国文化交往源远流长,中国原创歌
剧《运之河》在意大利罗马米兰等地演出,引起当地民众广泛关注。
(1)为进一步向意大利民众介绍京杭运河,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据图 18 简述京杭运河沿线
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10 分)
【答案】(1)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中部
略高、南北地;淮河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落叶阔叶林;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自北向南有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河流流过。
(2017•新课标Ⅰ卷)图 1 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
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 2017 年 3 月 25 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
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
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 1—3 题。
图 1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答案】1.B 2.D 3.A
2.两侧用地类型相同,均为绿化用地,排除 A;隔离带用于城市交通管理,非居民观赏功
能,且种植植物相同,不存在居民的喜好影响,排除 B;根据材料中提到,数年前两侧植被
类型相同,排除 C。因此造成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分属不同的行政
管理部门。
3.由于常绿灌木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景观植物的最大用途就
是营造城市景观,因此需要保持常绿。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大多数植物都在冬季落
叶,故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气温低,热量不足,制约了常绿灌木
的栽种范围。
考点:植被类型及影响因素影响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
【点睛】第 2 题,不少考生错选认为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景观规划差异,同为隔离带的行道树,其规划相同,材料提到数年前道路两侧绿化隔离带为
同一标准栽种,都是绿化隔离带用地,街道两侧,距离近,居民爱好不可能差异这么大。
(2017•新课标Ⅲ卷)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
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图 3 示意长江口附
近海域某年 8 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 7~9 题。
7.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8.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答案】7.D 8.C 9.A
9.与夏季相比,冬季海水水温低,浮游植物总数相对减少,河流径流量降低,携带泥沙能
力降低,流速减慢,河口地区泥沙淤积量少,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因
泥沙量变小,河口处水没夏季那么混浊,故密度高值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 A。
考点:海域浮游植物分布规律和成因。
【点睛】该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中浮游植物密度图例信息,判断出海域浮游
植物密度水平分布规律。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第 11 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 0℃或 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我
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11.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
间推迟
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
性变差
【答案】D
考点:全球变暖的影响。
【点睛】本题以全球变暖对冻土的影响为背景,考查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该题主要根据气候变暖,温度升高,从而对冻土、植被、河流、农业等方面产生影响分析即
可。
(2017•北京卷)图 5 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
气温。读图,回答第 8 题。
图 5
8.该山地
A.海拔 3000 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 B.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
C.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D.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答案】8.C
考点: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板块运动。
【点睛】解答该题关键是获取图中信息,根据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可以判断
出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减,另外还需要掌握喜马拉雅山脉的北坡在青藏高原上,北坡海
拔起点高,从而可以判断该山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2017•新课标Ⅰ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
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
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
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 2000—2600
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
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 6)。
图 6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 分)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6 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 分)
(4)说明从 2300 米至 2600 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 分)
【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 米左右)。
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
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 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
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
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2)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 2300 米左右,低于
阴坡最高值,所以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苔原带的多样性多于阳坡。
(3)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根据材料可知,阳坡与阴
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而导致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引起干扰的因
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可以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
度小。
(4)由材料可知,在更高海拔地区,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
弱;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而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阳坡
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
考点:自然带、植被分布及其变化的影响区位因素
【点睛】此题解答的关键是抓住“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
规律”这一关键信息,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阳坡曲线没有呈现单峰变化,而是一直降低,故
说明其受到干扰。
(2017•江苏卷)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2017 年是加拿大建国 150 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加拿大落基山南段
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
材料二图 14 为“加拿大 50°N 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
料图”。
(1)2017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
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_______。这种景观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
分异规律。(3分)
(2)游客感觉到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气温不同。试比较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两地气
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_______(4分)
(3)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有_______。(3
分)
(4)游客继续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落基山以东的气候不同。温
哥华属_______气候,这里降水较多的原因有_______。(4分)
【答案】
(1)森林草原、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干湿度(经度,从沿海到内陆)
(2)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温尼伯冬季气
温低;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大;年降水量较多)落基山东麓地区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
(焚风效应)
(3)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草甸)带;冰雪带
(4)温带海洋性常年盛行西风;暖流增湿;地形抬升
【解析】
(3)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随着海拔升高,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依
次是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带和冰雪带。
(4)温哥华位于 50°N 太平洋沿岸地区、大陆西岸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盛行西
风,沿岸受到暖流增湿作用,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所以降水量大。
考点:自然带分异规律、气候类型的成因。
【点睛】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图示 延伸方向 更替方向 成因 典型地区
由赤道
到两极
的地域
分异
东西方向
(平行于
纬线)
南北方向
(垂直于纬
线)
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
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
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也有重要影响
低纬和高
纬地区
水
平
地
域
分
异
从沿海
向内陆
的地域
分异
南北方向
(平行于
海岸线)
东西方向
(垂直于海
岸线)
受海洋水汽影响的程度
不同,从沿海向内陆干
湿状况差异很大,即主
要受水分条件影响
中纬度大
陆地区
垂直地域分异
水平方向
(平行于
等高线)
垂直方向
(垂直于等
高线)
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
其组合的垂直变化
纬度低、海
拔较高的
山地
(2016•北京卷)图 5 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
化图。读图,回答第 7、8 图。
7. 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A. 1 月 B. 4 月 C. 7 月 D. 10 月
8.该山地
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
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 D.山顶海拔低于 1000 米
【答案】7.C 8.C
【名师点睛】从图中读取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时间为 6 时,日落时间为 18 时的
信息,从而判断该气象站的纬度位置;从图中提取一年中逐时气温变化状况,就可以判断温
差大小的月份。
(2016•江苏卷)图4 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 年、第6 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
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7 ~8 题。
7. 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 第6 年的流量峰值大 B. 第1 年的流速峰值小
C. 第6 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 第1 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8. 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A. 蒸发 B. 下渗
C. 蒸腾 D. 地下径流
【答案】7.D 8.B
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名师点睛】解答植被多少与地表径流量关系时,首先明确地表径流主要来自雨水补给,这
种补给形式,植被对其影响才比较大。植被的覆盖率、植被的类型等对地表径流有很大的影
响。一般来说,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对雨水的涵养功能大,增加下渗时间和下渗量,可调
节地表径流的大小,一般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小,峰值低。植被差的地区下渗量小,调节地
表径流的弱,一般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峰值高,容易造成洪涝灾害,也常常发生水土流
失,造成沟谷发育。做这样的题目时就要仔细地分析图中的流量曲线分布规律。
(2016•江苏卷)某教授参加了新疆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路旁出现了积雪,远
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17 ~18 题。
17. 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A. 山地针叶林带 B. 高山草甸带 C. 高山苔原带 D. 冰川带
18. 阿尔泰山南坡
A. 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 B. 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
C. 此时季节为冬季 D. 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答案】17.B 18.D
考点:山地垂直自然带
【名师点睛】解答山地垂直自然带时,要分清山脉所在的纬度位置和山体的高度,因为纬度
位置和山体的高度决定山体的垂直自然带多少和类型。坡向不同,自然带谱也不同,北半球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山地,南坡(阳坡)比北坡(阴坡)要获得更多的热量,因此,尽管南北坡
海拔高度大致相同,但南坡气温高于北坡;潮湿气流如果与山地延伸方向相垂直或斜交,那
么,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例如我国东部山地,夏季因气流来自东南方向,所以南坡降
水量多于北坡,以致南北坡相同海拔水热状况不一,所以南北坡垂直自然带有明显差异。同
是一个山地,南北坡坡麓可以分属不同的气候带和自然带。例如,我国秦岭南坡坡麓属于亚
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坡坡麓则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任何一个山地垂直自然带,总是在相应的水平自然带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水平
自然带相一致的山麓自然带,称为垂直自然带基带。一般说来,山地所处地理纬度愈低、气
候愈湿润、相对高度愈大,垂直自然带表现愈完整。南极大陆气候严寒,呈现茫茫一片冰原
景观,就谈不上真正的垂直自然带。
(2016•新课标Ⅱ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
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
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 6-8 题。
6.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7.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量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 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8.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 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答案】6.C 7.D 8.C
【解析】
试题分析:
6.在高山苔原带,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气的温度与海拔有关,A 错;该带由于海拔高,
气候严寒,湿度很大,降水量较多,降水量与海拔有关,B 错;该地风力较大,坡度越大的
地区,积雪厚度小;坡度较小的地区和洼地,积雪的厚度大,因此积雪的厚度与坡度有关,
与海拔无关,C 对;坡度大小影响土层薄厚,海拔高低影响气温,土层和温度都会影响植被
的生长,D 错。
7.由上题可知,雪期缩短会加剧冻害,由此判断积雪覆盖一方面通过增加土壤的湿度,起到
抵御冻害的作用;另一方面“积雪覆盖”会低于强风的侵袭,起到“保温”作用。长白山为
东北-西南走向,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A 错;西北坡,不是
长白山海拔最高的地区,气温不是最低,B 错;西北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晴天多,日照时
数不是最少的,C 错;西北坡是冬季的迎风坡,风势猛烈,积雪易被风力吹散,不易堆积,
植被裸露,导致冻害加剧。
8.气候变暖,一方面,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雪期退后,另一方面,由于温度较高,积
雪不易存留堆积,积雪冬季覆盖时间变短,矮小灌木裸露,缺少积雪的覆盖,加上强劲的风
力,使得冻害加剧。
考点:本组题主要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意在考察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带的影响。
(2016•新课标Ⅰ卷)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
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图 2 示意我国四川
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 10~11 题。
10.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11.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 2000~3000 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答案】10.A 11.C
考点: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名师点睛】该题组难度不大,主要通过获取图文信息,分析地理环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第 10 题,解答该题,先读取图中磷高积累区的海拔高度为 4000 米左右,再结合四川所在的
纬度位置,可推测出该海拔高度所属自然带的类型。第 11 题,读图可知 2000-3000 米处磷
积累量很低,该地为山地迎风坡降水最丰富地段,植物生产量高;由文字信息可知大气温度
低利于磷的积累;地表径流越小越利于磷的积累;土壤含水量低不利于磷的积累,由此确认
C 选项符合题意。
(2016•新课标Ⅲ卷)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 1 次冰期(末次冰期)、2 次
冰期和 3 次冰期,如图 2 所示。据此完成 10-11 题。
10.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11.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
【答案】10.B 11.B
考点:青藏地区和冰川
【名师点睛】在地球地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次冰期和三次间冰期,该组试题的设置即基于
这一背景。考生无需掌握关于地质历史上冰期的相关知识,能够从材料中准确的获取有效信
息并掌握“青藏高原处于不断隆升状态”这一地理常识即可解决该组试题。该地位于青藏高
原东部,各山地的形成均是板块碰撞导致地壳抬升的结果,经历的冰期次数越多,说明抬升
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时间越早。考生在复习时,应该注意把握课本主干知识,构建知识
体系,从而从宏观上把握高中地理的内容,在解题时教材知识能够信手拈来,问题才可迎刃
而解。
(2016•浙江卷)36.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30 分)
材料一
图 1 为某区域略图,图 2 为图 1 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图 1 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
林带。
材料三
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的 2 亿吨的泥沙,图 1 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 8 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2)图 1 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海拔 5250 米)和丙地(海拔 2000 米)自然带类型分别
是、。
【答案】
(2)高山草甸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海拔高度和坡向不同引起的热量和降水量差异。
考点: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分析。
【名师点睛】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包括地理位置、河流名称及分布、山脉分布、道路分布及
气候统计图中的气温和降水状况。农业自然区位条件分析从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角度
展开;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分析要掌握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规律;河流含沙量要从水量大
小、流域面积和水土流失状况等角度综合分析。
(2016•上海卷)(二十二)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呈现热带稀疏草原的自然景观,这一现象引
起地理工作者的思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旱、雨两季。专家研究认为,海南岛西部某些
地方旱季比岛内其他地区更干旱,是那里形成热带稀树草原景观的关键因素。
材料二: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
材料三:海南岛西部一些地方沉积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于渗漏。
50.海南岛西部的惹到稀树草原景观反映了什么地域分异现象?说明判断理由。(4 分)
51.海南岛西部“旱季更显干旱”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降水量低。从风向、地形角度分析降水
量低的原因,并概括造成这里“旱季更显干旱”的其他因素及其作用。(6 分)
【答案】
50、现象: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理由: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应该出现的是热带季雨林景观,南海南岛西部却呈现热
带稀树草原景观,因此其反映的是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51、原因:海南岛旱季以北偏东风为主,由于水汽受到中部山脉阻挡与拦截,西部为雨影区,
降水明显减少。
因素及作用:风速大,日照长,导致蒸发量大;岩石和土壤持水性差,旱季土壤含水量更小。
因此,这里旱季更旱,不利于热带季雨林的生长。
考点:考查自然带。
51.海南岛热带季风气候,旱季时是冬半年,旱季以北偏东风为主,由于水汽受到中部山脉
阻挡与拦截,西部为雨影区,降水明显减少。
其他因素包括风速、蒸发量、岩石的透水性等;旱季风速大,晴天多,纬度低,日照长,导
致蒸发量大,水分消耗大;西部一些地方沉积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于渗漏,岩石和土壤持
水性差,旱季土壤含水量更小。因此,这里旱季更旱,不利于热带季雨林的生长。
考点: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成因。
(2016•海南卷)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
树(如图 5 所示)。
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
【答案】
华北地区夏季炎热,与松柏(常绿针叶树)相比,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
更好。(5 分)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提
高室内温度(松柏等常绿针叶树会遮挡阳光)。(5 分)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文字材料提示,坐北朝南的房子,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
松柏等针叶树,理解落叶和常绿的区别,华北地区夏季炎热,与常绿针叶的松柏相比,落叶
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
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而常绿针叶的松柏会遮挡阳光。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名师点睛】此题难度较大,明白坐北朝南房屋地理意义,需要充分对比落叶阔叶树和常绿
针叶树的区别,并且要能够根据图中树种植的位置,推出传统居民种植的地理作用,夏季遮
阴,冬季让阳光射入室内。
(2015•安徽卷)下图为 25°N-32°N 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完成下列问题。
23、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 )
A.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4、图示地区有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该通道便捷地连接了( )
A.北美东岸与西欧 B.东亚与南亚
C.北美东岸与西岸 D.西欧与南亚
【答案】23.A 24.D
考点:考查区域定位及区域地理特征。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空间定位,根据该区域的纬度范围 25°N-32°N 和轮廓,判
断该区域为埃及,从而确定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热点荒漠带;第 2 问,该地区作为
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便捷地连接两个区域的判断,也是根据空间定位后,就能准
确判断连接了西欧与南亚,其它三个选项都不符合条件。总体上,此难度不大,但对空间定
位要求较高,这样也就要求学生平时复习过程中,对世界区域的空间定位加强训练。
(2015•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中北纬 30°附近甲、乙
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3、下图为北纬 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相对应的是( )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4、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 D、海拔高度
【答案】3、D 4、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不同气候类型特征差异,影响陆地自然景观的主要因素。
(2015•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
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
《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 3767 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太白山( )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2.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C 2.D
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
【名师点睛】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出以下规律:①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②在各森
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体一致,垂直带可以
看作水平带的缩影。但二者存在差别。如落叶阔叶林在典型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
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山地。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
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③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
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④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
化。⑤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
(2015•广东卷)3.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
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
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
【答案】A
考点: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2015•江苏卷)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7.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白然景观是( )
A.针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一常绿硬叶林一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一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8.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安全防御 B.节约耕地 C.防雨保温 D.就地取材
【答案】7.C 8.A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15•江苏卷)新疆牧民季节性的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下图为新疆某地冬、夏牧
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图中四条转场线路最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牧民转场主要受( )
A.草场垂直分布影响 B.山前绿洲规模影响
C.草场水平分布影响 D.聚落分布的影响
【答案】11.C 12.A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名师点晴】本题组以新疆牧民季节性的转场为切入点,运用图示给出具体材料,考查等高
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检测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题具体考查等高线地图判读,关键在于比较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陡
缓,比较转场路线沿途的难易程度;第二小题要结合等高线得出冬、夏牧场的高低差异,得
出是受草场垂直分布影响,学生如果忽略等高线容易错选为 C。
(2015•江苏卷)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
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它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湿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16.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答案】15.D 16.C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5•山东卷)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9、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
10、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 热量
【答案】9、C 10、B
考点: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差异及主要原因,读图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学生在熟悉陆地自然带的分类及特征,对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位置,海拔高度
有较多了解。根据山麓地带的植被,可以判断出山脉大约的分布位置。根据雪线的高度,推
断海拔高度,这样可以减少做题浪费时间,提高效率。陆地自然带划分的基础是热量 和水
分。根据图中山地北坡植被的变化,荒漠-草原-森林-草原-荒漠,可以判断与沿海到内陆的
自然景观变化一致,所以是水分为基础。
(2015•天津卷)读图 3,回答第 5 题。
5.结合图 3 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 )
A.水系的分布特征 B.地形的东西差异
C.热带荒漠的分布 D.矿产的分布特点
【答案】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地带分布规律理解。
[2014·福建卷] 图 2 示意 1972—2011 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
(单位:平方千米)。读图回答 3~4 题。
图 2
3.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
3.A [解析] 从图上可以看出,该流域南部、东南部冰川面积大大缩小,而东部、偏
北部冰川面积增大,这是因为气候变暖,使得偏南部流域冰川融化,造成冰川面积缩小,
故 A 项正确。冰川面积变化与地壳抬升无关,也不是受流水搬运、风力侵蚀作用导致,故
B、C、D 项错误。
4.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
A.冰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
4.C [解析]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的水源补给主要是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冰川面
积减小,河流的流量将减少,地方小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加剧了西北地区的干旱程度,故 C
项正确。冰川面积减小,冰蚀作用减弱,绿洲的面积将缩小,流域面积缩小,故 A、B、D 项
错误。
2014·江苏卷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
图 7 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 13~14 题。
图 7
13.某年 7 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
A.印度西海岸
B.澳大利亚西海岸
C.非洲东海岸
D.越南东海岸
13.A [解析] 7 月份,北印度洋洋流在西南风的作用下,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其影响
下,油污会漂向印度附近海域。
14.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
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
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
14.D [解析] 该岛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的特点,这是为了减少蒸腾作用,保持
体内更多水分。由此可知该岛有高温干旱的特点。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
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
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 1 数据为实
验地以 2009 年为基数,2010—2013 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 9 月 30 日)。
据此完成 7~9 题。
表 1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植株
数量
灌木植物 1 1.00 1.00 1.00 1.00
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1.23
地上生
物量
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
草本植物 1 1.47 1.55 1. 52 1.53
地下生
物量
灌木植物 1 1.01 0.99 0.98 0.97
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A [解析] 表中信息显示生物量包括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除灌木地下生物量
略有减少外,其他均有明显的增加,故生物量提高,故①正确;表中草本植物数量明显增加,
密度增大,而灌木数量没有变化,故③正确。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8.D [解析] 对比表格中的数据,表中地下生物量中灌木植物下降,草本植物则大幅
上升,出现此消彼长的竞争。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9.D [解析] 根系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地下生物量中灌木植物自 2011 年开始明显低于
2009 年,说明根系出现萎缩,草本植物相反,故未来变化趋势是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
茂盛。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图3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8~
9 题。
图 3
8.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8.B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科隆群岛远离大陆,受大陆影响小,形成了一个独立
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保存一些特殊的物种。
9.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9.C [解析] 从图中可知,科隆群岛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形
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多阴雨天气,因而气温日较差较小,A 项错误;科隆群岛远离
大陆,并不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B 项错误;科隆群岛受到秘鲁寒流的影响,寒流降温作用
明显,适合耐寒的企鹅生长,C 项正确;由图中注记或图例可知,科隆群岛的山峰高 1097
米、1689 米,山顶到山麓的气温相差 10℃左右,气候垂直差异不显著,D 项错误。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
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
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 1 数据为实
验地以 2009 年为基数,2010—2013 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 9 月 30 日)。
据此完成 7~9 题。
表 1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植株
数量
灌木植物 1 1.00 1.00 1.00 1.00
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1.23
地上生
物量
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
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
地下生
物量
灌木植物 1 1.01 0.99 0.98 0.97
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A [解析] 表中信息显示生物量包括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除灌木地下生物量
略有减少外,其他均有明显的增加,故生物量提高,故①正确;表中草本植物数量明显增加,
密度增大,而灌木数量没有变化,故③正确。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8.D [解析] 对比表格中的数据,表中地下生物量中灌木植物下降,草本植物则大幅
上升,出现此消彼长的竞争。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9.D [解析] 根系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地下生物量中灌木植物自 2011 年开始明显低于
2009 年,说明根系出现萎缩,草本植物相反,故未来变化趋势是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
茂盛。
(2013 高考题安徽卷)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华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
风化壳。图 11 为不同气候一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 32~33 题。
1.. 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A 气温、降水、蒸发 B. 降水、蒸发、气温
C. 降水、气温、蒸发 D. 气温、蒸发、降水
【答案】B
【命题立意】运用示意图考查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考点定位:自然环境要素的地域分异规律 大气的受热状况
【解题思路】森林所需的降水要多于草原和荒漠,因此从图中植被分布特征可以看出Ⅰ
线为降水变化曲线;从气温角度讲热带气温高于亚热带高于温带、草原带因降水相对较少,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同纬度森林分布区较高,所以Ⅲ线为气温变化曲线;
草原、荒漠的热容量比森林小,蒸发强所以故Ⅱ线表示蒸发,故选 B 项。
2.. 风化壳厚度
A. 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
B. 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
C. 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
D. 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
【答案】C
【命题立意】运用示意图考查调用知识迁移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考点定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外力作用
【解题思路】风化作用是指暴露于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
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风化壳的发育程度与温度、降水、植物生长量这三个因
素都呈正相关。结合 32 题可知图中因为气温较高、植物量大:风化壳厚度甲地大于丁地、
乙地大于丙地;刚果盆地属于热带森林带风化壳厚度应大于格陵兰岛;伊朗高原为温带草原
带,风化壳厚度小于恒河平原为热带森林带;故选 C 项。
(2013 高考题广东卷)3..图 2 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
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该省区可能是
风化壳基岩苔原带 温带森林带 亚热带森林带 热带森林带 热带草原带 温带草原带 半荒漠草原及荒漠带降水量蒸发量/mm 气温/℃图 11
A.内蒙古自治区 B.广东省 C.西藏自治区 D.甘肃省
【答案】3.A。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从能力角度来
看,是考查“文字、图表信息的获取和解读、区域定位”。试题难度:易。
【解题思路】从题干文字信息中可知,纵坐标数值越大,植被覆盖度越高,由此推论:此
省区从 100°E~125°E 降水在增多。结合区域定位,可判断该省区为内蒙古自治区,从西
向东,离海越近,降水越多,体现出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试题延伸】“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在广东高考是高频考点。(2010 第 41 题(1)
陆地自然带;2011 第 40 题(2)地带性植被;2012 第 40 题(2)地域分异规律),应该在
教学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013 高考题新课标 1)图 2 为 45º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
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 3424 米,距海约 180 千米.读图 2,完成
4~6 题。
4.. 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大气环流 B. 地形 C. 纬度位置 D. 洋流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降水的影响因素,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
度较大。
【解题思路】由题干可知该区域位于 45°N,并且距海(180km)较近,读图可知西侧有山脉
且有植被覆盖,东侧为高原荒漠。有纬度位置可知该区应当受西风带影响,西侧为西风迎风
坡,降水量大,植被覆盖好,东侧为西风背风坡雨影地区,降水少,形成高原荒漠,所以导
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是地形,而不是大气环流、纬度位置、洋流。
5.. 该区域位于
A. 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 B. 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C. 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D. 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世界区域知识,考查学生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区域定位的能力,难度居
中。
【解题思路】该地区位于西风带,并且距海较近,西侧有山脉,并且有植被覆盖,山脉东侧
高原荒漠区植被覆盖区山峰山脉 0 10 20km N图 2
为高原,高原上为荒漠景观,结合世界地理欧洲西部和美国所学知识,很容易判断该项地区
为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6.. 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A. 常绿阔叶林 B. 常绿硬叶林 C. 针阔叶混交林 D. 草原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地域分异规律,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规律、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
居中。
【解题思路】常绿阔叶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对应的植被,常绿硬
叶林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植被,而该地区为 45°N,不可能有这两种植被,故 A、B 项错误;
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图示地区为 45°N,且为山区,故为针阔
叶混交林,C 项正确;草原一般为降水量较少的半干旱地区对应的植被,而图示地区西侧受
西风带和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降水较多,故不可能是草原,D 项错误;
(2013 高考题大纲版)某种生物的种密度指单位面积该种生物的个体数量。图 2 为北美
洲部分地区某种动物的种密度等值线图。据此完成 10~11 题。
7..H、K、Q、R 四地中,该种动物的种密度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A.H、R B.Q、R C.Q、H D.H、K
【答案】10.A
【试题立意】考查了等值线图的数值判断问题,并运用了“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规
律。试题立意以能力立意为主。试题难易度:难。
【解题思路】R 的取值范围是 160~180,Q 是 180~200。K 有两种可能:若与 K 相邻的
等值线为 160,则 K 取小于 160 的数值,即 140~160;若与 K 相邻的等值线为 180,则 K 取
大于 180 的数值,即 180~200 之间。H 有两种可能:若与 H 相邻的等值线为 180,则 H 取小
于 180 的数值,即 160~180 之间;若与 H 相邻的等值线为 200,则 H 取大于 200 的数值,
即 200~220 之间。所以,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H 和 R、K 和 Q,再结合答案,本题只能选 A。
【知识拓展】“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在两条相邻等值线间有一闭合等值线,如果闭
合等值线的数值与两条中的高值相等,那么闭合等值线内的各点数值比高值还要大,其取值
范围是大于闭合等值线的数值小于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等值距;反之,如果闭合等值线的数
值与两条中的低值相等,那么闭合等值线内的各点数值比低值还要小,其取值范围是小于闭
合等值线的数值大于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等值距。
8..该种动物的种密度与年均温的空间分布呈正相关的地区是
A.Q、R 之间 B.N、M 之间 C.S、R 之间 D.S、K 之间
【答案】11.B
【试题立意】无图考查了气温的分布规律。试题难易度:中等。
【解题思路】一般在无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年均温的分布规律是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图中 N 到 M 符合此规律。答案选 B。
墨 西 哥
湾
140160180·Q M·
·N·R·S·H ·k 大
西
洋
太
平
洋
图 2100200160 180 140 160180120 6080100
墨西哥湾
160
(2013 高考题海南卷)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口有一片天
然白桦林。图 3 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 8~10 题。
9..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10..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
11..北京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一般在 10 月下旬至⑩月初,那么,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
黄色树叶美景宜选在( )
A.9 月中旬 B.10 月上旬 C. 10 月下旬 D. 11 月中旬
【答案】8.C 9.D 10.B
【命题立意】 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地理地带性植被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结合喇叭沟门在北
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状况分析影响白桦林的分布的因素。能力方面注重获取图表信息能力及
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
【解题思路】第 8 题,北京地处温带季风气候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
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分布在纬度较高的我国东北地区。属于容易
题。第 9 题,同一植被分布纬度越低的海拔越高。从材料中可以得出天然白桦林分布在纬度
相对较高的东北地区,喇叭沟门纬度较低海拔较高,说明影响的主导因素是地形。从纬度位
置的角度来说白桦林应分布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故 A 错误。海陆位置的角度来说,东北
地区和北京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带,两者主要受季风气候影响,故 B、C 错误。难度中等。第
喇叭沟门1750香山557 北京 1705 山峰/高程/m图 3
10 题,喇叭沟门的纬度位置、海拔高度都比香山要高说明热量条件比较差,因此观赏白桦
林金黄色树叶美景要比香山红叶要稍早。此题难度较大。
(2013 高考题江苏卷)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图 2 所示。读图回
答 5~6 题。
12..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①温带草原带 ②热带雨林带 ③热带草原带 ④热带荒漠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以领导人出访为背景,考查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和自然带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根据图示行程,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中纬度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自
然带类型为温带草原带;经过阿拉伯半岛(热带荒漠带);经过的坦桑尼亚位于赤道附近,
但由于地处东非高原,水热条件发生变化,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故选择 C 项。
13..我国在非洲投资时优先选择的产业类型有
A.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 B.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
C.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D.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按照生产要素的投入划分的不同产业类型的分布。
【解题思路】本题的关键词在于非洲,非洲多数为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技术落后,而资
源相对丰富,劳动力丰富而廉价,故选择 A 选项。
(2013 高考题山东卷)图 2 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 3~4 题
14..图中②为
A 草原 B 荒漠 C 针叶林 D 针阔混交林
15..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A 纬度 B 洋流 C 地形 D 季风
【答案】3.A 4.D
【命题立意】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以及从图中获取信息、利用相关规律
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简图为背景,考查植被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中等难度。
【解题思路】第 3 题,从图 2 中看,③→②→①体现了以水分为基础的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
规律,②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为内蒙古高原,植被为草原。
第 4 题,从图中看我国东部为森林,西部为草原、荒漠,导致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为降
水量的多少。而东部地区影响降水量的主要因素是夏季风,越往北受夏季风的影响越小降水
量越少,森林植被分布越窄。该题较易出错,误选 C 项。
(2013 高考题四川卷)读图 2,回答 3~4 题。
16.. 图示区域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给该区域带来
降水的主导风是
A. 东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东南风
17.. R 河段
15°11° R 0~200 米200~500 米500~1000 米1000~2000 米海洋河流图 2 图 例
A. 流量季节变化大 B. 春汛明显
C. 河流堆积作用强 D. 河谷横剖面呈槽型
【答案】3.B 4.A
【命题立意】本组题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和自然带分布考查学生对气候知识的掌握情况,同
时考查了河流水文及水系特征的判断。难度较高。
【解题思路】第 3 题,由图中标定的纬度数值可知,该地处于北半球热带地区,风向不可能
是西北风和东南风,排除 A 和 D;由图例可知,该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形依次为狭窄的平原、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地和高原;由植被的分布可知,该地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图中
山地的西侧应为迎风坡,所以应吹西南风,选择答案 B。由前面的分析可知该地情况与印度
半岛西侧相似,故该地应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所以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故第 4 题选 A。R 河段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区,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河道应为“V”形。
从图中的海拔高度可知该地不会有积雪,故不可能有春汛。
(2013 高考题四川卷)图 4 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
间高差均为 30 米。读图回答 7~8 题。
图 4
18.. 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 鞍部 B. 山谷 C. 山脊 D. 山顶
19.. 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 156 米 B. 178 米 C. 220 米 D. 255 米
【答案】7.B 8.C
【命题立意】本组题考查学生等值线图的判读能力,以及黄土高原上不同地形部位水分条件
的差异。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黄土高原是一个过渡地区,从湿润半湿润向干旱半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
渡;森林应分布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山谷地区地势较低,水分条件较好,故 7 题选 B;
接上题,阴影部分为山谷,图中最高与最低处之间间隔了 7 条等高线,运用(n+1)d﹥H﹥
(n-1)d 计算可知高差应在 180-240 之间,故选 C。
(2013 高考题新课标 2)图 2 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 2,完成 6~8 题
20..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 台风 B. 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21..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22..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
是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答案】6.C 7.A 8.B
【命题立意】以区域等值线为信息载体,从等温线的角度考查气候。获取解读等值线的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影响气温高低、降水多少、植被分布等地理问题的能力。题组难度:
难。解题关键:对等温线信息的正确解读。
【解题思路】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信息定位,图示区域为我国台湾岛部分地区。第(6)题,
提取图像信息,等温线主要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且在岛屿中部闭合,联系台湾山脉主要
呈东北-西南走向,故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等温线分布是气候规律,而台风是天气活动,
不会对等温线造成影响;岛屿东西都近海,故海陆分布不会是影响等温线的主要因素;大气
环流主要影响降水而不是气温,故排除。第(7)题,比较①②③④的降水差异,首先应明
确台湾的降水类型主要是夏季的锋面雨,这对台湾各地的影响基本是均衡的。其次有岛屿东
部夏季风山地迎风坡的地形雨,岛屿西部冬季风山地迎风坡的地形雨,再次为夏季的台风雨,
台风是天气现象,对各地降水的影响是是随机的,所以该题比较的主要是地形雨对各地的不
同影响。③地在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季多地形雨;②④在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多地形雨;①
地气温高,海拔低,为岛屿西部沿海平原地区,无地形雨,降水最少。第(8)题,从设问
中提取信息“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排除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热带的④,③地
据等温线判断,海拔较高,山地植被的垂直变化导致该地已经不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①
地气温较高,海拔低位于岛屿沿海平原,多数地区已开辟为耕地,故无集中分布。②地既在亚
热带,又非平原和高海拔地区,故最有可能集中分布。
【知识拓展】降水的主要类型:锋面雨,对流雨,地形雨,台风雨等。
二、综合题
(2013高考题北京卷)23..(18分)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
达尔文在南美洲考查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
垂直变化现象。读图 14,回答第(2)题。
(2)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10 分)
北回归线
22181
4
24
10
① ② ③④ 24 河流等温线∕℃121°E 24°N
图14
【答案】①地:地处地位低纬度,太阳辐射强,全年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容
易形成地形雨,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加湿作用明显,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②地:
纬度较低,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丰富
的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能力角度来看,
是考查“正确表达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
出正确的解释”、“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
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试题难度:难。
【解题思路】读图可知①为巴西高原边缘,南回归线附近有东南信风,近陆海区有巴西暖
流经过,均有利于增加热量和降水,形成了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景观。②从山地垂直地域
分异的基本理论可知,山麓向山顶,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增加,影响植物生长,水
热状况及其组合发生垂直变化,形成了植被分布的垂直变化现象。
(2013 高考题新课标 2)24.. (24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
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 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
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 6 中 a、b 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 6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6 分)
(2)读图 6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8 分)
(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6 分)
(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4 分)
【答案】
(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2 分)
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
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4 分)
(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2 分) 沼泽萎缩。(2 分)
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4 分)
(3)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3 分)发展造纸能增加就业,创造产
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3 分)
(4)(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2 分)(有旱、
雨两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2 分)
【命题立意】以景观示意图和文字为信息载体考查人地关系,从地区农业生产活动出发,考
查从地理景观示意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并进而分析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过程及人类农
业生产活动队地理环境的影响,阐述产业活动的可行性理由,探讨物种入侵(引进)的可行
性及可能造成的环境后果。命题立意重点是能力立意,并思考物种入侵的后果,意在关注环
境问题。试题难度:(1)中等(2)易(3)较难(4)难。
【解题思路】
(1)沼泽水属于地表水的范畴,地表水的补给有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等。设问中问
的是最稳定的补给水源,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一般都有季节变化,特别是我国季风区,变化
更大,因此地下水是最稳定的补给来源。提取图像信息,该沼泽地处山前地势平缓地带,地
下水位浅且海拔较低,而山坡是地下水位较高,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地下径流可补给水位低的
沼泽区。而山坡上有天然次生林和灌丛,在雨季有涵养水源的作用,转化为地下水储存下来,
再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补给山前沼泽。
(2)从示意图中提取信息,桉树种植前,当地山坡上有大量天然次生林和灌丛,山前有大面
积沼泽,地下水位较高。种植桉树后,大量次生林和灌丛消失,沼泽面积减小,地下水位下
降。原因可从文字材料中获取“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3)提取文字信息“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 年即可成材”,因此可为造纸业提供原
料,而发展一种产业,还会产生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发展地方经济等一系列社会
效益。
图 6
(4)抓住题干设问中的限制性条件“从降水的角度”,因此思考方向是比较我国西南地区和
桉树原产地(澳大利亚热带雨林气候区)的降水差异。我国西南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有
明显的旱雨季节变化,且降水总量少于热带雨林气候。故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桉
树。
(2012 年浙江文综,7~8,8 分)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 1~2 题:
1.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
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2.2011 年 11 月 4 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
利条件有( )
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 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D 2.A 第 1 题,成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是常绿阔叶林,过秦岭到宝鸡,由
于宝鸡位于秦岭以北且在季风区,故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成都到宝鸡的自然带的变化属
于纬度地带性;再经兰州至酒泉这一线自然带的变化,属于经度地带性,依次为草原、荒漠。
第 2 题,风力发电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酒泉地区气候干旱,人口稀少,荒漠广布,未利用土地
多;其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风能资源丰富。但由于该地人口稀
少,经济欠发达,能源需求量较小。
(2012 年安徽文综,26~27,8 分)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
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据此回答 3~4 题:
3.距地面 6 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3.A 4.B 第 3 题,据图信息可知①图 6 米以下到近地面以上风速最小,所以防风效果
最好,故 A 正确。第 4 题,从地域分异规律看,华北平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温带落
叶阔叶林,图①、③、④下层植被为针叶密林,所以选项 A、C、D 都错误,图②下层为阔叶密
林,适合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故选 B。
(2012 年北京文综,4~5,8 分)如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 5~6 题:
5.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6.该山地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解析:5.C 6.A 第 5 题,垂直自然带的界线一旦形成基本上是固定的,不会随季节变化;从图
示信息得出北坡林带上界比南坡高,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雪线较低。由于南坡山麓地带海
拔低,北坡山麓海拔高,因此两者高差较大造成基带差异大。第 6 题,南坡基带为雨林季雨林
带,说明该山地位于热带,天山、祁连山、昆仑山都地处温带,只有喜马拉雅山的南麓为热带,
符合条件。
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
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受热量条件的影响,一般阳坡较高,阴坡较低。
积雪冰川带若主要受热量影响,分布同此规律,若两坡降水差别大,则主要受降水的影响,降
水多的山坡冰川面积、体积大,雪线低。
(2012 年山东文综,1~2,8 分)如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
回答 7~8 题:
7.R 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8.导致自然带沿 OF 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
解析:7.B 8.A 第 7 题,OF 方向为经度方向,其植被类型为草原带,因此 R 表示的是温带草
原带。第 8 题,OF 方向为经度方向,即南北方向,南北方向上主要的地域分异因素是热量。
本题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解答本题关键点在于读图得到有效信息,从 O→E 变
化规律是荒漠→草原→森林,体现的是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从 O→F 变化是高山→山
地→低地,体现的是高度的变化。
(2012 年天津文综,10~11,8 分)读“部分地理事物数量的纬度差异示意图”,回答 9~10
题:
9.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的动物种群数量分布规律的是( )
A.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多于北半球
B.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
C.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少于中纬地区
D.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少于草原地带
10.结合图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纬度差异的形成,主要由于( )
A.气候、土地资源的差异 B.生物、土地资源的差异
C.矿产、生物资源的差异 D.气候、矿产资源的差异
解析:9.B 10.A 本题组旨在分析地理事物数量的纬度差异及原因。逐一分析土地面积、特
大城市、哺乳动物、爬行动物、濒危鸟类的纬度分布规律不难得出答案。第 9 题,由图分析
南半球的种群数量中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濒危鸟类加起来不如北半球多,故选项 A 错误;通
过度量可知信风带种群数量多,故 B 正确;图中低纬度(0°~30°)地区种群数量明显多于中纬
度(30°~60°)地区,故选项 C 错误;森林是生物基因库,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所以种群数量多
于草原地带,故选项 D 错误。第 10 题,由图中的信息判断,特大城市的分布和土地面积的分布
具有一致性,另外所在纬度气候适宜,适合人类聚居,因而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纬度差异的形成
主要是由于气候和土地资源的差异。所以选项 A 正确。
(2011 新课标全国卷)36.(28 分)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 500 万(2009 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 640 平
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 540 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 15 米,岛上河流最长不
足 16 千米。图 6 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 7 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10 分)
【答案】(28 分)(1)(10 分)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
条件差(河流短小); 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命题立意】:本题通过图文材料考查了新加坡的气候特征、水资源严重不足(应该整体性
思维综合分析缺水的自然、人为原因)、水资源利用等问题。解题时要根据图文材料先进行
区域定位,再结合新加坡的地理环境进行综合分析。
2011 北京卷 3.在图 3 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答案】C
【解析】以联系图为情景,考察自然灾害的整体性下的关联性,思维能力主要体现为推理判
断、探究、试误,属于较易试题。
2011 重庆卷 图 3 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 3 回答 6-9 问题
图 3
6.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A.终年炎热 B.冬暖夏凉 C.终年寒冷 D.冬冷夏热
【解析】6.A 本题考查考生非洲自然地理特征。根据图中提供的纬度和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
系的分布范围,可以判断其主要分布在 10°S~20°S,结合非洲气候特点,可以判断该流
域的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
7. 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A.根系不发达 B.叶质坚硬,树皮厚
C.板状根大,树干长 D.叶面宽大,多气孔
【解析】7.B 本题考查考生自然地理特征。由于该流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明显,
在干旱时期典型树种的特征就是要耐旱性突出,其根系比较发达,叶面比较小,气孔少,防
止水分过度蒸发,因此其叶质坚硬,树皮厚。而板状根主要是指热带雨林地区的乔木特点,
其树干长。
8. 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段
A.干流流速缓慢 B.峡谷险滩广布
C.支流短小急促 D.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
【解析】8.A 本题是考查区域的地形地势特征。在赞比西河上游地区,根据其高度表和图中
上游河段有大量沼泽分布,可以判断上游河段的干流流速缓慢。因为在地势低洼,河流流速
缓慢地区才容易形成沼泽。其支流分布较长,流速平稳;本区域应该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其海拔高度不高,不可能有大量的冰雪融水补给。
9.图中 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洋流性质 C.距海远近 D.地形差异
【解析】9.B 本题是考查自然带形成差异的原因。在非洲南半球 20 度的大陆东西两岸形成
了热带荒漠景观和热带草原景观,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因素,东岸受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
影响。此时两岸获得的太阳辐射差异不大,距离海洋不远,都以高原为主。
2011 四川卷 表 1 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 7-9 题。
7.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A. 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 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 ③——大兴安岭西侧 D. ④——西经 130 度附近
【答案】7.D
【解析】该题气温、降水统计资料为情境考查了四地的气候、地理位置、气候形成的原因、
自然带、气象灾害、农业等知识点。
根据表中资料:①地纬度较低、雨热同期且干湿季明显,年降水量超过 1500 毫米,应
为热带草原气候,而澳大利亚东南部气候应为亚热带或温带气候,选项 A 错误;②地最冷月气
温在 0°以下,且夏季多雨,可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而亚欧大陆西端附近为温带海洋气候,
选项 B 错误;③地最冷月气温在 0°以上,且一月、七月降水相差不大,可判断为温带海洋
气候,而大兴安岭西侧为内蒙古高原,属于典型的温带草原气候,选项 C 错误;④地气温年较
差小,降水较多,结合经纬度可判断该地位于北美西海岸较高纬度(40°—60°N),属于温
带海洋性气候,所以选 D.
8. 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答案】A
【解析】根据上题判断,④地位于北美西海岸,北纬 54°17′终年受西风带控制,西
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的暖湿气流受海岸山脉阻挡,在山地迎风坡形成大量降水。
9.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 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 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答案】B
【解析】根据第 7 题判断,②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③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两地自然带
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两地相比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2011 广东卷 9.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
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这一地表过程是反应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
身”,又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则黄土高原不符合,石灰岩
地区受风力侵蚀作用不明显,即选 C。
2011 山东卷地理 一.神奇壮丽的大自然,生命的摇篮,孕育着万物茁壮成长。
1.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江山如画,景象万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风向因素决定小麦的成熟
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潮起潮落与月球密切相关
C.“月下檐西,日出篱东”,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绕地球运动周期相同
D.“山下桃花山上雪,山前山后两重天”,南坡暖北坡寒是世界各地都存在的现象
2.气候对自然景观影响颇多,“气候”与“天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选项描述气候
的是
A.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B.云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C.今晨寒风凛冽,气温骤降 D.昨日晴空万里,艳阳高照
2011 海南卷 某考察小组在 7 月份进入一个海拔 3 000 多米的河谷,看到谷地中绿油油的青
稞和黄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而目力所及的山坡却寸草不生。据此完成 6~8 题。
6.山坡寸草不生,反映出该地区
A.昼夜温差大 B.年降水量少 C.水土流失严重 D.地质灾害
频发
7.该河谷农田用水依赖
A.当地降水 B.远程调水 C.冰雪融水 D.地下水
8.该河谷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A.甘 B.新 C.藏 D.滇
2011 福建卷
37.(37 分)图 14 为 R 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 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 1600m。R 河中下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
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是 100mm。甲国在 R 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
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1) R 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
分布说明其成因。(7 分)
(2) 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R 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分析其原
因。(9 分)
(3) 分析 R 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3 分)
(4)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 R 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
境的影响。(13 分)
【答案】37.(37 分)
(1)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
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
(2)R 河中上游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且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工业发展;大部分地
处内陆山区,水陆交通较不便;城镇数量少,人口较少;技术水平低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
(3)甲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R 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
程截留了大量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河口出现断流现象。
(4)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
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
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淤强;荒漠化加剧,下
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2011 江苏卷 图 7 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带分布示意图,读图 13、14 题。
13.与
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答案】A
【解析】与北坡相比,南坡相对高度大,纬度低,自然带分布空间范围大,所以南坡
自然带丰富。
14.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 年 12 月 15 日,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
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则
说明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对墨脱的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2010 年高考山东卷基本能力测试)1.天空赋予人们无尽的遐想,变幻无穷的大自然让众
流连忘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句中“蓝”与“白”是由太阳光折射形成的
B.“春江水暖鸭先知”,从春分到夏至南半球比北半球获得更多太阳能量
C.“葵花朵朵向太阳”,这主要与光照方向及植物生长素的分布有关
D.“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蚕丝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2010 年高考(天津卷)文综地理)读图 3 和图 4,回答 5~6 题。
5.根据自然在图 3 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的结论是
A.o→ a 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B.o → a 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 b 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D.o → b 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6.根据 4 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图 11 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
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读图回答 l9~20 题。
b图 3oa 荒漠带热带
草原带
温带草原带温带森林带 苔原带带带 针叶林林绿常亚带热热带
季雨林带
热带
雨林带 图 4严重退化区轻度退化区相对稳定区 23°26'23°26'0°
19.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
A.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
麓地面高度不同
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
西坡比较湿润
C.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
D.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
20.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A.地处南方湿润地区
B.地处西北干旱地区
C.位于湿润河谷一侧
D.位于干热河谷一侧
2010 年 3、4 月间,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早。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却在
准备防洪。据此回答 21~22 题。
21.西南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有
A.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过大 B.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
C.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 D.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
22.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有
A.暴雨引发洪水,建立预警系统 B.雨季降水形成洪水,修建水库
C.积雪融化引发洪水,疏浚河道 D.来自上游的洪水,修堤筑坝
(2010 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图 2 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
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 3-4 题。
500
5000
1500
2500
3500
4500
7500
A0
A0
A0
A0
东坡 西坡 南坡 北坡
积雪冰川带
高山草甸带
高山灌丛草甸带
高山针叶林
山地针阔混交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干旱河谷灌丛带
地面高度A0
海拔(米)
图 11
3.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
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
高
4.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 B.降水 C.热量 D.坡向
图 2
变化趋势观测值
90 95 100 经度(E)
5750
5500
5250
5000
4750
4500
海拔(m)
5750
5500
5250
5000
4750
4500
海拔(m)
26 28 30 32 34 36 纬度(N)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