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知识梳理
一、作者、作品
孔子,名 丘 ,字 仲尼 , 儒 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开
私人讲学之风。相传弟子三千,身通 六艺 者七十二人。他的思想核心是 仁 ,政治上主张 礼治 ,
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在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
《论语》是一部 语录 体散文集,是孔子的 门人 和 再传弟子 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录。《论语》包括《学而》《为政》《里仁》等共 20 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赅,精警诫
人。宋儒把《论语》和 《孟子》 、 《大学》 、 《中庸》 合称为“四书”。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论语译注》,中华书局 2006 年版)。题
是编者加的。子路(前 542--前 480),姓仲。名由,字子路。曾晳(生卒年不计),名点,字子皙,曾参的
父亲。冉有(前 522—?),姓冉,名求,字子有。公西华(前 509—?),复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四人
都是孔子的弟子。
二、字词梳理
(1)侍坐:在尊长近旁侍奉。
(2)以吾一长乎尔,毋吾以也:意思是,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人家不用我了。以,因为。后一
个“以”是“用”的意思:一日,指很短的时间、毋,不。说“毋以也”的意思是,你们不要因为我(年
纪大)(感到拘束)就不说了。这里后一个“以”同“已”,是“止”的意思。
(3)居则日:(你们)平日说。居。平口、平常:则那么、就。
(4)不吾知也: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
(5)则何以哉: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6)率尔:轻率,不加考虑的样子。尔,相当于“然”。
(7)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
时,一辆兵车,配甲十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8)摄乎大国之间: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摄:夹处。
(9)加之以师旅:有(别国)军队来攻打它:师旅,指军队。古时两千五人为一师。五人为一旅。
(10)因之以饥馑: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因,接续,饥馑。泛指饥荒。
(11)为之:治理这个国家。为,治,之,指下乘之国。
(12)比及:等到。
(13)有勇:(人人)都有勇气。意思是把军队整顿好,可以抵御侵略。(14)知方:知道为人的正道。方,道,指是非准。
(15)哂:微笑。
(16)方六七,如五六十:纵横六七上里或六里(的小国)。方,计量面积用语,多用以计量土地,后
加表示长度的数词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的意思。如,或者。下文“如会同”的“如”同。
(17)可使足民:可以使人民富足。
(18)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礼乐教化,(自已的能力是不够的)要等待修养更高的君子(来推行
了)这是冉有的谦辞。如,至于。俟,等待。
(19)非日能之,愿学焉: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在这方面学习。这是公西华的谦辞。能之,能
做……事。
(20)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天子、诸候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代是大事。
(21)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不在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22)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
种礼帽。端和章甫在这里都用作动词。
(23)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所谓“小相”,也是公西华的谦辞。
(24)鼓瑟希: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接近尾声。希,同“稀”,稀疏。
(26)铿尔:铿的一声,指止瑟声。
(27)合瑟而作:把瑟放下,站起来。作,起身、站起來。
(28)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
(29)何伤:何妨。意思是有什么关系呢。
(30)莫春:即暮春,农历三月。莫,同“暮”。
(31)春服既成: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春服,指夹衣。成,定。
(32)冠者:成年人:周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33)童子: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34)沂:水名,在今山东曲阜南。
(35)风乎舞雩:在舞雩台上吹吹风。风,用作动词,吹风。舞雩,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今曲
阜东南。雩,求雨的祭祀仪式,伴以乐舞,故称“舞雩”。
(36)咏:唱歌。
(37)喟然:长叹的样子,喟,叹息声。
(38)吾与点也:我赞成曾晳啊。与,赞成。(39)已矣:罢了。
(40)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治要川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计。让,谦让。
(41)唯求则非邦也与: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唯、句首语气助词,无实义。邦,国。
(42)安见:怎见得。
(43)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宗庙祭祀、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的事又是什么呢?意思是,公西华
说的也是网家大事,不过讲得谦虚罢了。
(44)亦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为,做。
之,指诸侯。
三、通假字
(1)鼓瑟希:“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莫”通“暮”,暮春,阳春三月。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欤”,语气词。
四、词类活用
(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2)鼓瑟希:名词作动词,弹奏。
(3)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 吹风、乘凉。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 小事、大事。
(5)曾皙后:方位名词作动词 落在后面。
五、文言句式
(1)不吾知也:宾语前置
(2)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3)尔何如?:宾语前置
(4)何伤乎?:宾语前置
(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状语后置
(6)为国以礼:状语后置
(7)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8)尔何如:宾语前置
(9)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
(10)以吾一日长乎尔:状语后置(11)毋吾以也:宾语前置
(12)浴乎沂:状语后置
(13)风乎舞雩:状语后置
(14)二三子者之言何如:状语后置
(15)则何以哉:固定句
(16)尔何如:固定句
(17)是故哂之:固定句
六、古今异义(古/今)
(1)加之以师旅 古义:泛指军队
今义: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2)比及三年 古义:等到
今义:比较、紧靠、依附等
(3)且知方也 古义:正道、正理
今义:方向、对方、方法等
(4)如五六十 古义:或者
今义:如果
(5)如其礼乐 古义:至于
今义:如果
(6)异乎三子者之撰 古义:才能
今义:写作
七、一词多义
(一)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
(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
(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
(4)加之以师旅:用、那,介词。
(5)以俟君子:而,连词。
(二)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你们,代词。(2)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词尾。
(三)言:
(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
(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
八、参考译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你们不要因我的年纪比你们长而不敢说话。你们经
常说:‘人家不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
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
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愿意学习罢了。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
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曾晳,你怎么样?”
曾晳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晳说:“暮春时节,穿着春衫。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
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晳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晳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曾晳说):“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孔子说):“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的事)是国家大事呢?”
(曾晳说):“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孔子说):“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
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
九、人物性格
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自信,知难而进,有军事政治才能。
曾晳: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公西华:谦恭有礼,说话委婉,娴于辞令,娴熟礼仪。
十、相关迁移
西汉中期,天灾频发,社会动乱。儒者梅福认为,这是由于未能妥善安排对于孔子的祭祀,因而上天
发怒。朝廷接受了梅福的提议,封孔子为商汤的后代,接续先王的祭祀。东汉时正式把孔子作为国家的公
神,其地位和社稷神同等。
唐代命令每个县都要建庙祭祀孔子。每年春秋两次大祭,每月初一和十五两次小祭。大的祭祀起初由
学官主持,后来改由地方官主持。唐代以后,孔子的地位不断提高,对孔子的封号也不断增加。清代,孔
子祭祀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1906 年,在清廷借孔子收拾人心的情势下,
京师文庙祀典从中祀升为大祀,这种殊荣万古唯有孔子一人而已。
孔子成为国家公神以后,儒者们的宗教地位也相应提高。唐代为孔子设立“从祀”即陪同享受祭祀的
制度(如道家四大真人)。最早选中陪同孔子的,是 22 位对于注释儒经有重大贡献的儒者,后来扩大到孔
子的所有弟子和历代著名的儒者。
宋代,从祀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其最高的有四位,被称为“四配”,他们是颜回、曾参、子思和孟轲。
其次是“十哲”,孔子的十个优秀弟子。“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
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再次是“先贤”,祭祀那些亲自接受孔子教导的弟子们。最后是“先
儒”,祭祀孔子弟子以后历代最优秀的儒者。而后来的儒者,也以死后能够进入孔庙成为先儒为最高的荣誉。
此外,孔庙还有专门的祟圣祠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并以四配之父及宋代理学家周、张、程、宋、蔡之父
配享从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