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DIV.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DIV.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二、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三、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设想 一、以“说”为主学习课文。 二、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评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主要教学板块通读──说读──评读。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战国策》。 (师先提问,生答后再小结。)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2.简述时代背景。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二、通读──说内容 1.生齐读课文,教师听音。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请同学们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雎(jū)  怫(fú)  跣(xiǎn)  抢(qiāng)  祲(jìn)  缟(gǎo)  傀(guī)  挠(náo) 3.请同学们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加惠  (给予恩惠。)  怫然  (盛怒的样子。)  免冠徒跣  (摘了帽子,光着脚。冠,帽子。跣,赤脚。)  抢地  (撞地。抢,碰、撞。)  休祲  (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色挠  (指变了脸色。挠,屈服。)  谢  (道歉。)  谕  (明白,懂得。) 4.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读课文。 (生散读,师巡视。) 5.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能准确地概括出文章的主旨。生思考后师提问。) 6.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要求:在准确的前提下,能复述出人物的精神特质。生稍作准备后回答。) 三、说读──说译文 1.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叙述者、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担任,要能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 2.教师以句子为单位读一段课文,每读一句,学生就跟着集体杂然地翻译文句。 3.学生仿效老师的方式分组译读课文。 4.教师从二、三段中找出几个难句请学生口头翻译。如: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5.学生杂然地再读课文。 四、评读──说意味 1.学生演读课文。 ⑴演读分两组,每组各找两位同学分别饰演唐雎和秦王。 ⑵演读内容分别为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 ⑶演读地点设在讲台。 ⑷要求饰演者能在充分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演读出人物的精、气、神,能融入角色中。 2.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反映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如: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表现了秦王的外强中干;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写出了秦王盛气凌人、以强凌弱的心态; “挺剑而起”反映了唐雎不畏强暴、宁死不屈。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然后请学生回答。) 3.教师评点。 (教师评点的原则,是以鼓励、夸赞为主,同时也要指出学生回答中的不当之处。) 4.教师小结。 这篇记叙文,写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五、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外交史上那些出使他国而“不辱使命”的人和故事。 附:板书设计 【说明】 学习《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应着重了解人物性格,注意人物性格的反衬作用。所以,本方案的教学角度拟为:说读──以说为主学习课文,了解人物形象。具体操作步骤是通读──说读──评读。 设想能让学生在读、说中了解人物性格,锻炼学生的复述、翻译、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设想能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饰演中,把握人物性格,并学习唐雎的那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设想让学生学会通过对具体语句的分析,了解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