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一框 维护秩序
一、社会生活有秩序
1.社会秩序的含义及种类:
(1)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__有序化状态__。
(2)种类: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__社会管理__秩序、生产秩
序、交通秩序和__公共场所__秩序等。
2.社会秩序的作用:
(1)__社会正常运行__需要秩序。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
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__社会资源__和承担相应的__社会责任__,才能避免混乱、
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__运行效率__,降低社会__管理成本__。
(2)社会秩序是__人民安居乐业__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__社会环境__。
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__人身自由__和__财产安全__,享
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二、维护秩序靠规则
1.社会规则的形成及种类:
(1)形成: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__有秩序__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__默契
与共识__的基础上形成的。
(2)种类: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__道德__、纪律、__法律__
等。
2.社会规则的作用:
(1)社会规则__明确__社会秩序的__内容__。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__社会
生活__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
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__各司其职__,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2)社会规则__保障__社会秩序的__实现__。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
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__良性运行__。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
法律、纪律等规定的__强制性措施__,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__非强制性手段
__。
★知识提升
1.比较: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道德和法律。
(1)含义:道德是在发自内心的怜悯心、爱心等利他心理的支配下,对外在行为
作出群体性评价,所形成的行为规则。法律是实质上基于社会公认,形式上来自
一定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
(2)关系:道德和法律,作为两种主要的社会规则,其都从属于上层建筑,都是
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其关系具
体表现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互制约。
(3)小结:我们要学习和践行道德和法律规范,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治意识,
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2.比较:社会、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
(1)社会与秩序: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
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2)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
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
社会秩序的实现。
(3)小结: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1.消防检查杜绝隐患,市民感到安全温馨,这说明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人民安
居乐业的保障。( T )
2.社会秩序只包括社会管理秩序和生产秩序。( F )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
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所以题文说法错误。
3.每一个中学生都要严格遵守《中小学生守则》,树立规则意识。( T )
4.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里的规则指的就是道德和法律。( F )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
纪律、法律等。所以题文说法错误。
二、选择题
5.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下列选
项属于维护社会秩序的表现的是( A )
①公共场所保持安静
②乘坐公交车时排队上车
③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④办公室随意进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秩序的种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人们
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
所秩序等。题文中①是维护公共场所秩序,②是维护交通秩序,③是维护生产秩
序,它们都是维护社会秩序的表现,都符合题意,④是扰乱办公秩序的行为,不
符合题意。
6.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数量日益增多。一些司机在机动车道上违章停车、
超车、随意变道等行为,经常引发堵车、交通事故。由此可见( A )
A.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B.应控制车辆的数量
C.交通秩序混乱无法管理
D.汽车司机驾驶技术无法管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秩序的作用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秩
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
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
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题文中“一些司机在机
动车道上违章停车、超车、随意变道等行为,经常引发堵车、交通事故”说明了
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A 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引发堵车、交通事故的原因
是由于司机没有遵守交通规则,扰乱社会秩序,需要政府部门加大管理和司机的
自觉,BCD 项说法不准确,与题意不符。
7.某市中心广场几年前经常出现小偷行窃的现象。近年来,当地公安机关加强
便衣巡逻,开展反扒专项整治行动,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经过治理,失窃现象
基本没有了,市民逛街购物更舒心了。这说明( A )
A.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B.要保护自身安全,并监督他人遵守规则
C.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D.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只能依靠公安机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秩序的作用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秩
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
乐业的保障。题文中“经过治理,失窃现象基本没有了,市民逛街购物更舒心了”
表明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A 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B 项说
法正确,但在题文中没有体现;CD 项说法过于片面,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会受
到社会规则的处罚,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8.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护社会秩序,这是因为( D )
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②维护秩序是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③正常的社会秩序,有利于提高社会运行效率
④正常的社会秩序是人们享有公平的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秩序的作用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正
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题文中“每个人都有责任维
护社会秩序”,这是因为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正常的社会秩序,有利于提高
社会运行效率,正常的社会秩序是人们享有公平的保障,①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
题意。经济建设是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②说法错误。
9.社会秩序靠规则。____________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 D )
①道德 ②纪律 ③法律 ④风俗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规则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中,调节
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其中,调解人们行为的两种主
要社会规则是道德和法律。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发挥作用,法律靠国家强制
力保证实施。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题意不符。
10.为了规范市场秩序,确保企业规范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我国先后发布了消费
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材料表明( D )
A.社会秩序维系社会规则
B.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C.社会规则只不过是一纸空文
D.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之间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可知,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
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题文中发布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目的是为了规范
市场秩序,确保企业规范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这说明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
现,D 项符合题意。AB 项说法正确,但在题文中没有体现;C 项说法错误,社
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
的,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
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所以社会规则不是一纸空文。
11.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处处都有规则:过马路的时候要等红绿灯;行人要走
斑马线;上课的时候要遵守课堂纪律;玩游戏的时候要遵守游戏规则;比赛的时
候要遵守比赛规则……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D )
A.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B.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C.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D.违反社会规则无关紧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规则的作用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规
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
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题文中 ABC 项说法正确,
但不符合题意。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
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D 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三、非选择题
12.观察下列图片,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分别说出以上四幅图片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
【答案】 图 1:社会管理秩序。图 2:生产秩序。图 3:交通秩序。图 4:公共
场所秩序。
(2)请你说说为什么社会生活需要有秩序。
【答案】 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
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
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②社会秩序是人
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
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
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第二框 遵守规则
一、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__边界__: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__社会规则__的约束。我国宪法规
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__国家的__、__社会的__、集体的
利益和其他公民的__合法__的自由和权利。
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__保障__:
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__限制自由__,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
进社会__有序运行__。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__处罚__。
二、自觉遵守规则
1.需要他律和自律: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__他律__和__自律__。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
惩等__外在约束__,即他律,又需要__自我约束__,即自律。自律就是严于律己,
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__自觉遵守规则__。
2.需要敬畏规则: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__敬畏规则__,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__准
绳__。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__内化于心__、__外化于行__。
三、维护与改进规则
1.坚定维护规则:
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__自觉遵守规则__;另一方面要在保证__自身安全__的前
提下,提醒、监督、__帮助__他人遵守规则。
2.积极改进规则:
(1)原因:规则不是__一成不变__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
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__制定__;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__合理性__,需
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__不能完全适应__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__调整__
和__完善__。
(2)方法:我们要__积极参与__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
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__建言献策__,使之更加符合__人民__的利益和__社
会发展__的要求。
★知识提升
遵守社会规则、维护规则和改进规则三者要求的区别。
(1)遵守社会规则的要求: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
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
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2)维护规则的要求: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
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3)改进规则的要求: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
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
的要求。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一
切自由和权利。( F )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
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题文中
“其他公民的一切自由和权利”说法错误。
2.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自由。( F )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
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所以题文说法错误。
3.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一些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的规则,就不
要遵守。( F )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
活的变迁,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题文中“就不要遵守”说法错误。
4.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T )
二、选择题
5.关于自由和规则的关系,风筝说:“自由就是系着一条长线在风里飞翔。”汽
车司机说:“自由就是牢记交通规则,握好方向盘。”这些说明( C )
①自由和规则毫无关系
②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③社会规则会限制我们的自由
④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自由与规则之间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
由与规则不可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题文中系着一条长线的风筝和握好方向盘都表明了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
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自由与规则不可分,①
说法错误;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
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③说法错误。
6.下面的漫画警示我们( A )
A.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
B.要积极改进不合理规则
C.给予未成年人充分自由
D.充分尊重老人合法权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自觉遵守规则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遵守社会
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
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漫画中的老人以抱着小孩为由闯红
灯,这是不守规则的表现,A 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B 项说法正确,但在漫画
中并没有体现;人人都要遵守规则,C 项说法片面;D 项说法正确,但在漫画中
并没有体现。
7.2018 年 11 月重庆万州一辆公交车上,一位乘客因坐过站与驾驶员发生口角
纠纷,在争执互殴中导致汽车失控冲进长江,15 条生命就此消逝。生活中看似
常见的小问题,却导致了不可挽回的恶果。其背后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关乎个人
乃至社会的文明修养以及对规则制度的敬畏与遵守。这表明( C )
①我们的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规则
②公民要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③遵守规则是他人的事,与我无关
④漠视规则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遵守规则的认识。题文中“一位乘客因坐过站与驾驶
员发生口角纠纷,在争执互殴中导致汽车失控冲进长江,15 条生命就此消逝”,
这说明我们的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规则,公民要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
秩序,漠视规则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①②④说法正确。作为社会的一员,人人
都要遵守规则,③说法错误。
8.李强骑着自行车刚到十字路口,红灯恰巧亮了,这时绿灯方向正好没车,在
李强前面的几个人便没有停下自行车,而是直接过去了。这时,李强应该( C )
A.“随大流”,跟在大家后面一起过去
B.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迅速过去
C.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停下自行车等待
D.走自己的路,无须等待信号灯的指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自觉遵守规则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遵守社会
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
为自己行动的准绳。ABD 项三种做法都不符合自觉遵守规则的要求,C 项做法
正确且符合题意。
9.小明和小龙去学校的图书馆看书时,小明看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就迫
不及待地想告诉小龙,小龙提醒小明在图书馆看书要保持安静。小龙的做法是
( B )
①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
②遵守学校规定,坚定地维护规则
③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④没有及时分享同学的喜悦,呵护友谊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坚定维护规则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们要坚
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
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题文中小龙提醒小明在图书馆看书
要保持安静,表明小龙的做法是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遵守学校规定,坚
定地维护规则,同时能够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的,①②③观点正确。
④观点错误,交友是讲究原则的,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换取所谓的友谊。
10.新个人所得税法于 2019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这是个税法自 1980 年出台以来
第七次大修。这说明( B )
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
③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调
整和完善
④规则被反复修改不利于维护规则的严肃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积极改进规则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规则不是
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
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
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题文中个税法第七次大修,表明了
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①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②说法正确,但题文中没有涉及这一说法;④说法错
误,它没有认识到修改规则的重要性。
11.2018 年 12 月 10 日,滴滴出行在深圳试行一项新规则,司机可拒载醉酒乘
客。新规名为“乘客醉酒乘车”规则,主要是为了有效避免因醉酒引发的司机与
乘客的纠纷,降低安全隐患。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C )
A.我们应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
B.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C.规则的制定是政府的事,与个人无关
D.规则应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积极改进规则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规则不是
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
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题文中“滴滴出行在深圳试行一项新规则,司机可拒载醉酒乘客”“主要是为了
有效避免因醉酒引发的司机与乘客的纠纷,降低安全隐患”说明了规则不是一成
不变的,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
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ABD 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规则的制定既
是政府的事情,也是每个公民的事情,C 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三、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生活处处有规则。为了让同学们理解规则、遵守规则,
某中学特举办了以“规则伴我行”为主题的手抄报宣传活动。
李华同学设计的手抄报有三个栏目,请你帮他完成,希望你成为他最佳的合
作伙伴。
【规则现象面面观】
(1)请你举出一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遵守规则的现象,以警示大家。(至
少举两例)
【答案】 课堂上讲悄悄话;上课迟到早退;在校园里乱扔垃圾;就餐时不排队;
考试作弊;等等。
【校长信箱提建言】
(2)李华想给校长提出几条有关加强学校规则教育的建议,请你帮他写两条。
【答案】 开展“规则伴我行”的主题班会、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
举行“遵规守法”标兵(模范)评选活动;开展“规则现象面面观”的调查活动;
等等。
【从我做起守规则】
(3)为了增强同学们的规则意识,自觉遵守学校规则,李华打算向同学们发出倡
议,请你帮他写两条。
【答案】 ①遵守学校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学校规则,不仅需要学校的监
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更需要同学们的自我约束。同学们要严于律己,不
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②遵守学校规则,
需要同学们发自内心地敬畏学校规则,将学校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同学们
要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以此
规范自己的行为,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③同
学们还要坚定地维护学校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学校规则;另一
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其他同学遵守学校规则。④
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素质等。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伴随着广场舞的日渐流行,噪声、扰民等问题也越发突显。因不堪噪声之扰,
居民与广场舞参与者之间矛盾冲突事件屡屡出现。2017 年 3 月,新版《北京市
全民健身条例》开始实施。该条例提倡文明开展健身活动,不得扰乱公共秩序,
宣扬迷信思想,影响他人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情节严重者将构成违反治安管
理行为,依法给予治安管理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依据材料,谈谈材料中的内容体现了自由和规则怎样的关系。
【答案】 ①自由与规则不可分。广场舞的日渐流行,说明了广场舞参与者有跳
广场舞的自由,但噪声、扰民等问题也越发突显,说明广场舞参与者也不能随意
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广场舞活动,体现了这一观点。②社会规则划定了
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
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
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新版《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提倡文明开
展健身活动,不得扰乱公共秩序,宣扬迷信思想,影响他人正常工作、学习和生
活,体现了这一观点。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
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新版
《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的实施,是为了解决广场舞参与者与居民之间的矛盾冲
突事件,是为了促进社会有序运行。“情节严重者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依
法给予治安管理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规定体现了
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这一观点。
(2)请你为广场舞参与者既不扰民,又能享有自由提两点建议。
【答案】 ①尽可能调低扬声器等相关装置的音量,以避免对他人造成干扰。②
征集周边居民意见,共同商议舞蹈时间,保证不影响他人休息和正常生活。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一框 尊重他人
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1.尊重的含义:
尊重即__尊敬__、__重视__。
2.尊重他人的原因:
(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__内在修养__的外在表现。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
人的__人格__、__权利__等。
(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__个体__,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
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__心理体验__,如满足感、成就感等。相反,
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
(3)尊重使社会生活__和谐融洽__。尊重是维系良好__人际关系__的前提,是__
文明社会__的重要特征。尊重是__相互__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
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__文明程度
__。
二、尊重从我做起
1.积极__关注__、__重视__他人:
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__应有__的、__
适当__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
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2.__平等对待__他人:
我们每个人在__人格__和__法律地位__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
心地尊重他人__人格__,对所有的人__一视同仁__。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
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3.学会__换位思考__: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__意志__强加给他人;
应该__将心比心__,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
一样尊重他人。
4.学会__欣赏__他人:
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__潜质__和__特长__,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
光点,给予他人__积极__的评价。让我们学会彼此欣赏,共同进步。
★知识提升
谈谈你对“平等对待他人”中的“平等”的理解。
“平等对待他人”中的“平等”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人格上的平等和法律地位上
的平等,即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
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
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外在修养的内在体现。( F )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社会生
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所以题文说法错误。
2.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所以你不尊重我,我就不尊重你。( F )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尊重是相互的。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
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
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所以“你不尊重我,我就
不尊重你”说法错误。
3.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T )
4.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
视他人。( T )
二、选择题
5.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图书馆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
读。有人无法接受,找到褚树青馆长,说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馆,是对其他读者
的不尊重。褚树青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
尊重的力量表现在( A )
①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
②受到他人尊重能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
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④尊重能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尊重他人原因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受到他人
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尊重使
社会生活和谐融洽。题文中杭州图书馆馆长的做法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①②③
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尊重与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之间没有因果关系,④说
法错误。
6.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告诉我们( C )
A.被人尊重才能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
B.要想赢得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
C.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D.尊重可以彻底消除隔阂与矛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尊重他人原因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敬人者,
人恒敬之”的意思是尊重是相互的,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C 项说法
正确且符合题意。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
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
但被人尊重不是获得良好心理体验的唯一途径,A 项说法错误。要想赢得尊重,
首先要尊重他人,B 项说法错误。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
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D 项“彻底消除”说法错误。
7.在学校中,我们时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对成绩不好的同学嗤之以鼻,对长相
不好的同学避而远之,对穿戴不好的同学指指点点。这些现象说明( A )
①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不能尊重别人的现象
②有些同学没有真正意识到每个人在人格上的平等
③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
④这些人的原则性较强,个人品位较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如何尊重他人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们每个
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我们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
人一视同仁。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
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题文中的现象是对他人的不尊重,没有平等待
人和学会欣赏他人,①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
8.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矛盾也日益增加。医患之间,和则两利,
伤则两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尊重是最好的“良方”。这是因为( D )
①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
②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③尊重能够减少摩擦,增加信任
④尊重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尊重他人原因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每个人都
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
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
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
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题文中“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尊重是最好的‘良方’”
说明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①②③④说法都正确,符合题意。
9.小刚在家中抱怨,说因为小组成员小军做不好老师布置的实验报告而导致小
组失去了争当“五星小组”的机会。妈妈听了则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妈
妈的说法旨在告诉小刚( B )
①人的缺点和优点是一致的,没有区别
②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
③对他人的优点和缺点给予积极评价
④要换位思考,赞美他人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欣赏他人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文中“尺有
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我们要学
会欣赏他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
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人的缺点和优点是
有区别的,①说法错误;对他人的优点要给予积极评价,对他人的缺点,可以帮
助他人改正,③说法错误。
10.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指的是( D )
①要善于比较鉴别
②对待他人能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体验和思考问题
③尊重他人
④自己不愿干的事情让别人来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换位思考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将心比心”
的意思是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指遇事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设身处地”
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由此可知,“将心比心”“设身处
地”指的是对待他人能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体验和思考问题,尊重他人,
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①在题文中没有体现,④没有做到换位思考,尊重他
人,说法错误。
三、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班里转来了一位“弱智”女同学,考试成绩总是倒数,长相也不好,不苟言
笑,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大家都不喜欢她,还找碴儿讽刺她。聊天时,把她
当作笑柄。今天,因为大家的取笑,她伤心地哭了。夜里躺在床上,想起白天的
事,我突然感到深深的内疚。小时候,爷爷经常教导我,要学会尊重他人。想到
这里,我脸上一阵发热,心里感到很惭愧。我决定以后再也不这样做了!
(1)爷爷为什么要教导“我”学会尊重他人?
【答案】 ①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
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②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
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
就感等。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
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
要特征。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
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④尊重他人,就是尊重
自己,所以爷爷要教导“我”学会尊重他人。
(2)材料中的“我”以后应该如何做?
【答案】 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我”以后要积极关注这位同学,考虑她的
感受,认真对待她,给予她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她。“我”以
后要重视这位同学,对她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她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
助。②平等对待他人。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我”以后
要发自内心地尊重这位同学的人格,对她和其他人一视同仁,不以家境、身体、
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她。③学会换位思考。“我”以后要设身
处地为这位同学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她,应该将心比心,体会她的感受,
理解她的难处,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她。④学会欣赏他人。“我”以后要善于发
现这位同学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她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她积极的
评价。“我”以后要学会同她彼此欣赏,共同进步。
第二框 以礼待人
一、待人礼为先
1.礼的含义和主要表现:
(1)含义: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__谦让__、__与人为善__等良好品质。
(2)主要表现: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__语言文明__、仪表端庄、__举止文
明__等方面。
2.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__立身处世__的前提。文明有礼是一个人__思想道德素质
__、科学文化素质和__交际能力__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
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2)文明有礼促进__社会和谐__。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
常生活的一种__道德行为规范__,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__桥梁__。诚恳、谦
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
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__安定有序__、__文明祥和__的社会。
(3)文明有礼体现__国家形象__。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
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__民族的尊严__和__国家的形象
__。
二、做文明有礼的人
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__态度谦和__,__用语文明__:
以礼相待,要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
脏话;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__自以为是__,不__盛
气凌人__。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__仪表整洁__、__举止端庄__:
良好的举止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做到着装得体、__举止
稳重__、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__学习__、__观察__、__思考__和
践行:
我们要从__小事__做起,从__细节__做起,努力做一个__学礼__、明礼、守礼的
人。同时,我们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__文明有礼__的社会风尚。
★知识提升
1.辨析:有文化的人一定是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文化指人们拥有的知识,文明则是指人们的素质和修养。文
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化与文
明二者之间只有间接的关系,没有直接的关系。
2.辨析:有观点认为,讲不讲礼貌是个人的私事,与他人和社会无关。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讲不讲礼貌并不是个人的小事,而是会影响到社会和谐,关
系到国家民族的大事。
(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
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
人的尊重与认可。从这一方面来说,讲不讲礼貌不是个人的私事。
(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
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诚恳、谦逊、平等、友
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
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社会交往中,不讲文明
礼貌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同时又影响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从这一方面来说,讲
不讲礼貌并不是个人的小事,而是会影响到社会和谐的大事。
(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
了中国形象。从这一方面来说,讲不讲礼貌并不是个人的小事,而是会影响到国
家形象和民族尊严的大事。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1.八年级学生小于说:“是否以礼待人只是个人的私事,与他人关系不大,更
与国家和社会无关。”( F )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
进社会和谐。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
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在与外国人交
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所以题文中“只是个人的私事,
与他人关系不大,更与国家和社会无关”说法错误。
2.小强一家约朋友吃饭,小强主动给朋友倒水、夹菜,大家都夸小强是有礼貌
的好孩子。( T )
二、选择题
3.“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对此理
解正确的有( D )
①礼可以心想事成
②礼可以规范言行
③礼可以和睦家庭
④礼可以国运亨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明有礼重要性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明有
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题文中的话体现了礼的重要性,②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文明礼貌与心想事
成之间没有因果关系,①说法有误。
4.“不学礼,无以立。”孔子的这一观点主要说明( B )
A.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B.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C.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做文明有礼的人
D.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明有礼重要性的认识。“不学礼,无以立”的意思
是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孔子的这一观点主要说明文明有礼是一
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B 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ACD 项说法正确,但在题文
中没有体现。
5.某天室外温度达到 32 度,天气闷热异常。在甘肃省兰州市区金轮广场附近,
记者拦下一辆出租车。“您好,请问到哪?”一上车,驾驶员张波的文明用语就
让记者心里倍感清凉。这说明用语文明要求我们( D )
①说话和气,不强词夺理
②与人为善,不恶语伤人
③谈吐文雅,不口说脏话
④尊重对方,不盛气凌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做文明有礼的人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做文明
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以礼相待,要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
人,以情感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
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题文中“驾驶员张波的文明用语就让记者
心里倍感清凉”说明了用语文明的意义,①②③④说法都正确,均符合题意。
6.中学生小熊迎来十四岁生日,爸爸妈妈为他举办生日聚会,并邀请了亲人和
朋友来参加。在生日聚会中,小熊符合礼仪规范的表现是( C )
①容貌整洁 ②服装整洁
③浓妆艳抹 ④语调温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做文明有礼的人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参加社
交活动应注意容貌整洁,服装整洁、美观、大方,举止规范。①②④符合题文中
小熊在生日聚会中的礼仪规范,③浓妆艳抹不是礼仪规范的表现。
7.不管是巴黎街头“请勿喧哗”的中文标语,还是纽约地铁站内“请勿插队”
的中文劝导牌,都在警示我们出国旅游必须要文明有礼,这是因为( D )
A.文明有礼是一个人出国旅行的物质基础
B.中文告示更加方便中国游客出行游玩
C.文明有礼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D.文明有礼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民族的尊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明有礼重要性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明有
礼体现国家形象。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
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题文中“请勿喧哗”“请
勿插队”的中文标语都在警示我们出国旅游必须要文明有礼,因为文明有礼关系
到国家的形象和民族的尊严,D 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文明有礼指的是精神方
面,物质基础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A 项说法错误;巴黎街头“请勿喧哗”的
中文标语和纽约地铁站内“请勿插队”的中文劝导牌,说明了我国公民出外游玩
时遵守当地规则的自觉性较差,B 项说法错误;C 项夸大了文明有礼的作用,说
法错误。
三、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创建和谐、文明校园,倡导学生树立讲文明、有礼貌的良好风气,某校团
委准备开展以“讲文明礼貌,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假如你是该校团委中的一员,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列举两例周围同学中存在的不礼貌、不文明行为。
【答案】 随手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就餐不排队;等等。(举出两例即
可)
(2)文明有礼对个人、社会和国家分别具有怎样的意义?
【答案】 对个人: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
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
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对社会: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
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诚恳、谦逊、平等、
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
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对国家: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
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3)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答案】 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以礼相待,要态度谦恭,
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尊重
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
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做到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
礼、落落大方。③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
践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同
时,我们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④在国外工作
或旅游时,我们要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形象就是中国的形象,我们要向世界树立
好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第三框 诚实守信
一、诚信无价
1.诚信的含义:
诚信就是__诚实__、__守信用__。
2.加强诚信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1)必要性: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__公民个人__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
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__中华民族__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__民法__原
则。现代社会注重__信用体系__和制度建设,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原则,更强调人
们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
(2)意义:
①诚信是一个人__安身立命__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__通行证__”,一
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相反,如果弄虚作假、
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
②诚信是企业的__无形资产__。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
造良好的__形象__和__信誉__,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
③诚信促进__社会文明__、国家兴旺。国无信则衰,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
信为本,能够增进__社会互信__,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
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__交易成本__,积累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
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__软实力__。
二、践行诚信
1.树立__诚信意识__:
我们要__真诚待人__,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我们不轻易
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
就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__责任__,争取他人的谅解。
2.运用__诚信智慧__: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的选择。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
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__伦理__原则和__法律__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
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3.珍惜个人的__诚信记录__:
__个人诚信__体系和__社会信用__体系日益受到重视,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
机制不断完善,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我们要大力弘扬__诚信文化
__,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社
会__信用水平__,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知识提升
小明说“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就是在任何时候都要实事求是,不能说谎”。你
认为小明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我认为小明的观点是片面的。
(1)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
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我们要真诚待
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2)但践行诚信还要求我们要学会运用诚信智慧。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
会面临两难的选择。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
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1.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 F )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
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
法原则。所以题文中“在社会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说法错误。
2.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原则,更强调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
欺。( T )
3.诚信做人就是要求我们何时何地都要讲实话。( F )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践行诚信,要学会运用诚信智慧。社会生活是复
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的选择。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
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
隐私。所以,诚信做人并不等于何时何地都要讲实话,有时候,还要有“善意的
谎言”等。所以题文中的说法错误。
4.针对失信行为,国家发改委等 24 个部门共同签署《关于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
严重失信主体开展联合惩戒的备忘录》,一旦成为失信主体,将被限制招录为公
务员、限制参评荣誉和奖励、限制乘高铁和飞机等。对此,小明不以为然,认为
国家真是小题大做。( F )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
会的“通行证”,题文中小明没有正确认识诚信的重要性和不诚信的危害,国家
这一举措有利于推动社会诚信建设,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
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二、选择题
5.下列名句中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之一“诚信”的是( B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以信立身,以诚处世
C.善学者能,多能者成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诚信的认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爱国的
要求;“以信立身,以诚处世”强调做人要讲诚信;“善学者能,多能者成”体
现了敬业的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的是换位思考,体现了与人为善,
符合友善的要求。B 项符合题意。
6.在评选班干部的活动中,学习成绩在班级中非常优秀的小强因平时言行不守
承诺而落选。这启示我们( D )
A.只要诚实守信,就能评上班干部
B.只要言行一致,就是诚实守信的
C.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D.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诚信意义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诚信是一个人
安身立命之本。题文中小强因平时言行不守承诺而落选,这说明了诚信是我们融
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
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D 项说法
正确且符合题意;AB 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 项说法与题文中诚信重要性的
要求不符。
7.诚实与隐私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一对矛盾,请选出解决的正确选项
( C )
A.和网友见面纯属个人隐私,不需要告诉父母
B.为了表明自己具有诚实的品质,把所有的秘密都告诉他人
C.交友讲究诚信,但是又要注意保护朋友的个人隐私
D.诚信就是陌生人问你任何问题,你都要如实回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运用诚信智慧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生活
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的选择。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
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
人隐私,C 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A 项说法错误,网络交友存在一定的不安全
因素,如果与网友见面则需要告诉父母,增强自我保护意识;B 项说法错误,要
正确处理诚信与隐私之间的关系,讲诚信并不是把所有的秘密都告诉他人;D 项
说法错误,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对陌生人回答所有问题不是诚信的表现,要
注意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8.从 2018 年 7 月 9 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推出以“诚信建设万
里行”为主题的系列报道。开展这一系列报道( A )
①有利于培养诚信意识,建设诚信社会
②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营造了打击违法犯罪的良好社会氛围
④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诚信必要性和意义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诚信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
家兴旺。开展题文中这一系列报道,有利于培养诚信意识,建设诚信社会;有利
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①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③说
法与题意不符,应该是营造了讲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9.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马云说:“我一直坚信,诚信是有价值的,是可以
变成钱的,诚信是最大的财富。”马云用自己的经历阐释着“为什么诚信是最大
的财富”这一问题。十年前,谁会相信在网上卖东西的人,谁敢在网上买东西?
现在,网购节省时间节省成本,就是因为你相信我、我相信你,诚信这个时候就
是生产力。这则材料说明( C )
A.诚信是人安身立命之本,是融入社会的“通行证”
B.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
C.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应坚持诚信经营
D.只要恪守诚信守则,企业就能获得巨大的利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诚信意义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诚信是一个人
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题文中“诚信是有价值的,
是可以变成钱的,诚信是最大的财富”说明了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
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赢得客户;才能带
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C 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AB 项说法正确,但与题
意无关;D 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10.2018 年 11 月 19 日,《北京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8 年—2020
年)》发布。根据计划,北京市将营造更加公平的诚信法治环境,加快打造诚信
示范城市。2020 年年底前,北京市将建成覆盖全部常住人口的“个人诚信分”
工程,并定期公开公示企业和个人失信记录,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寸步
难行”的失信惩戒格局。以下观点跟上述材料一致的是( D )
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②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③诚信是城市名片,有利于促进城市发展
④我们要树立诚信意识,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诚信意义和践行诚信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
文中“北京市将营造更加公平的诚信法治环境,加快打造诚信示范城市”说明诚
信是城市名片,有利于促进城市发展,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题文中“北京市
将建成覆盖全部常住人口的‘个人诚信分’工程,并定期公开公示企业和个人失
信记录,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寸步难行’的失信惩戒格局”体现了诚信
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这要求我们要树立诚信意识,
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企业要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①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
题意。
11.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要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和效率。政府说到
就要做到,不能“放空炮”。总理这样说是因为( B )
①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②政府讲诚信能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
③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④讲诚信能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诚信意义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诚信促进社会
文明、国家兴旺。国无信则衰,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增进社
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
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
力。由此可知题文中①②④符合题意,③强调的是个人要讲诚信,题文强调的是
政府要讲诚信。
12.中学生小陈不慎刮擦停在路边的宝马车,他没有选择逃离而是将打工挣来的
311 元钱和道歉信放在车把里。车主发现后非常感动,资助他 1 万元学费。中学
生小陈的行为启示我们( D )
①要树立诚信意识,做错事不能逃避、推卸责任
②诚信是为人之本
③讲诚信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帮助
④遇到他人对自己的无意伤害,应多宽容理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树立诚信意识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诚信是一
种道德规范和品质,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题文中小陈的做法启示我们要树
立诚信意识,做错事就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
他人的谅解,也体现了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
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①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④说法正确,
但不符合题意。
三、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诚信社会建设
(诚信记录)滴滴打车的爽约记录、骗取保费时伪造的个人信息、网店贩卖假
货的差评……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有可能被记录到你的信用报告中,甚至可能影
响你今后贷款、申请留学、出入境等。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列举一件你身边的不诚信记录。
【答案】 示例:有同学未完成家庭作业,却告诉老师将作业忘在了家里。
(诚信宣传)2018 年 7 月 5 日,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第四届全国网络诚信宣传
日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围绕诚信制度建设、行业诚信自律、诚信文化宣传、
网民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工作,第四届网络诚信宣传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
活动。
(2)根据材料,请你谈谈此次宣传活动有何积极意义。
【答案】 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国无信则衰,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全国
网络诚信宣传日活动,这有利于提高公民的诚信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成员之间
以诚相待、以信为本,增进社会互信。举办全国网络诚信宣传日活动,有利于减
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
积累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诚信思考)浙江饶先生的儿子 2018 年高考考上北京某知名大学。学校却来
电称:饶先生存在失信行为,请立即处理,否则不予录取。原因是饶先生欠银行
20 万贷款不还已两年多。
(3)看到这则新闻,同学们针对“是否支持该校的做法”进行了激烈的课堂辩论,
你支持哪种观点?请简述你的理由。
【答案】 示例一:我支持该校的这种做法。理由:诚信是金,诚信是一个人安
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坚守诚信,对个人、社会和国
家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校的做法能够对失信行为形成一定的震慑作用,
有利于推进诚信社会的建设。
示例二:我不支持该校的这种做法。理由: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学校
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利;同时,失信行为是个人行为,不应涉及其社会关
系。
(践行诚信)2018 年 11 月 16 日,杭州正式对外发布,在杭州工作或生活且年
满 18 周岁的市民,无论户籍归属,都将拥有自己的城市个人信用分——“钱江
分”。2019 年,杭州市民的个人信用积分“钱江分”,再添一项新用途。从 3 月
中下旬开始,“钱江分”高于 700 分的市民,租住公租房时,将可减免押金。
(4)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
范和品质。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如何践行诚信?
【答案】 ①树立诚信意识。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做老实人。我们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如果我们
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就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
争取他人的谅解。②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
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
隐私。③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以诚实守
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
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一框 法不可违
一、违法无小事
1.“法不可违”的原因:
(1)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作为一种行为规范,__法律__
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
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__合法__的,哪
些行为是__非法__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__准绳__。
(2)法律是__最刚性__的社会规则,__不违法__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要做到不违
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一个人如果缺乏__规则意识__,__法律观念__不强,
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
2.违法行为的含义: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__法律__、__法规__的规定,危害__社会__的行为。
3.违法行为分类:
分类 违反的法律 后果 举例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法律规范 承担__民事责任__ 欠债不还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法律规范
受到__行政处分__
或__行政处罚__
扰乱社会治安
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法律规范 受到__刑罚处罚__ 故意杀人
4.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1)__民事__违法行为和__行政__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
法行为。
(2)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__最严重__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3)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__法律责任__。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和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1)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__违反治安管理__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
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__妨害公共安全__,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
社会管理,具有__社会危害性__,尚不够__刑事处罚__的行为。
(2)民法用规定__权利和义务__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__社会成员__之间的关系。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__合同义务__,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
为。
2.预防违法行为的要求:
(1)__遵章守法__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
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__分清是非__,增强__守法观念__,严格遵守__治安
管理__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__民事活动__,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
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__健康和谐
发展__。
★知识提升
区分: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
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含义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
过错违反法律、法规
的规定,危害社会的
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
行政违法行为对
社会的危害相对
轻微,称为一般违
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
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
犯罪。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
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
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
为
区别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同:一般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相对
轻微,而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联系 ①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刑事违法行为即我们常说的犯罪
②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1.道德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不违法。( F )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
底线。题文说法错误。
2.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F )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
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其中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
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
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题文说法错误。
3.只有犯罪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一般违法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F )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题文说法错误。
4.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T )
二、选择题
5.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是( D )
A.犯罪行为
B.违规行为
C.不道德行为
D.违法行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的含义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出于过
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是违法行为,D 项说法正确;犯罪行
为是触犯刑法并受刑罚处罚的行为,A 项不符合题意;违规行为是指违反规则或
规章制度的行为,B 项不符合题意;不道德行为是指违反道德的行为,C 项不符
合题意。
6.任何违法行为都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对他人合法权利的侵犯,都应受到法
律的惩罚。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D )
①小丁在公共汽车上不给老年人让座
②小金在英语默写时作弊
③父亲离婚后没有给 13 岁的小虎抚养费
④小兵骑自行车闯红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违法行为是指
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①中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但
不是违法的;②中的行为属于违纪行为;③中的父亲没有尽到抚养子女的义务,
属于违法行为;④中的行为违反了交通法,属于违法行为,D 项符合题意。
7.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是( B )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违法与犯罪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违
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刑
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所以 B 项符合
题意。
8.徐某醉酒闹事,不但谩骂前来处置的特警队员,被带到派出所后还将民警打
伤,最终被依法行政拘留十五日。徐某的行为属于( B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行政违法行为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行政违法
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题文中徐某
醉酒闹事,最终被依法行政拘留十五日,说明徐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B
项说法正确。
9.违反法律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按照违反法律的不同,需要承担不同
的法律责任。关于当事人违反的法律类别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下判断不正确
的是( C )
序号 案例 违法类别 承担责任
① 某学生无视交通法
规,骑车闯红灯 行政违法 行政处罚
② 青年赵某进行抢劫
并将对方打成重伤 刑事违法 刑罚处罚
③ 某公司不按合同履 行政违法 民事责任
行应尽职责
④ 李某出于好奇拨打
110,谎报险情 民事违法 行政处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分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案例①违
反交通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应当受到行政处罚;案例②具有严重的社
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案例③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应该承
担民事责任;案例④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10.下列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C )
①张某因抢劫杀人被判处无期徒刑
②邢某因打架斗殴被治安拘留七天
③孙某因盗窃电缆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
④刘某租用王某房屋到期,拖欠房租三千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分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般违法
行为包括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①③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②属
于行政违法行为;④属于民事违法行为;C 项符合题意。
11.在现代社会,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坚持底线思维,要求防微杜渐,防
患于未然。下列选项符合底线思维要求的是( C )
A.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B.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预防违法行为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们要认
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A 项体现了我们要提高警惕,
不符合题意;B 项体现了宽容,不符合题意;C 项表明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符合题意;D 项体现的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不符合
题意。
12.遵章守法要求我们做到( D )
①认识违法行为的危害
②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③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④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预防违法行为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遵章守法
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
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①②③
④都符合题意。
三、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某等人向他人发送虚假手机短信,谎称可以考后改分、录取名校等,
以交“定金”等方式进行诈骗,共骗取六万余元,导致多名考生因错填志愿未被
录取。此后,康某等人分别被人民法院判处一年零六个月至九个月不等刑期的有
期徒刑。
材料二:2018 年 9 月 19 日,在永州开往深圳北的 G6078 次列车上,周某车票为
10D,但是却坐在靠窗的 10F 座位,列车安全员进行协调,周某辩称“车座上面
又没写”,霸占座位不肯让座。
材料三:小钟在回家路上捡到一部手机,失主小黄找到他要求归还,小钟以种种
理由拒绝归还。
(1)分别指出上述三则材料中的行为性质。
【答案】 材料一:犯罪(或: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材料二:行政违
法行为。材料三:民事违法行为。
(2)上述三则材料中的行为有什么共同点?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答案】 共同点:它们都违反了我国法律,都属于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
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启示:我们要增强规则意识和法律观念,自觉依法规范
自己的行为,遵章守法,尊重他人的权益。
第二框 预防犯罪
一、了解罪与罚
1.刑法的含义及作用:
(1)含义:刑法是__惩治犯罪__、保护__国家和人民__利益的有力武器。
(2)作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__犯罪__,以及对__犯罪__应当判处什么样
的刑罚。
2.犯罪的含义及特征:
(1)含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__
刑罚处罚__的行为。
(2)特征:__严重社会危害性__、__刑事违法性__和__应受刑罚处罚性__是犯罪
的三个基本特征。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
了区分__罪__与__非罪__的标准。
基本特征 说明
严重社会危害
性
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__最本质特征__。判断一个人的行
为是否犯罪,首先看他的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如
果社会危害性不大,就不能认为是犯罪
刑事违法性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__法律标志__。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并不都是犯罪行为,因为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的程度有大有
小,只有对社会的危害达到触犯__刑法__的严重程度时,这
种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
应受刑罚处罚
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__
必然法律后果__。对不同的违法行为,分别采取不同的强制
方法。如果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要受
到__行政制裁__,而犯罪应当受到__刑罚处罚__
3.刑罚的含义及分类:
(1)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__审判机关__依法对犯罪分子
适用的最严厉的__强制性法律制裁__方法,以限制或剥夺__犯罪人权益__为主要
内容。
(2)分类: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__主刑__和__附加刑__两大类。主刑
的种类有__管制__、拘役、__有期徒刑__、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的种类有__
罚金__、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__驱逐出境__。
二、加强自我防范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__美好生活__,认清__犯罪危害__,远离__犯罪
__。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__不良行为__。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__法治观念__,依法自律,做一个__自觉守法__
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__不良习气__,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知识提升
1.区分:罚金与罚款。
性质 执法机关 适用对象
罚金 刑事处罚 人民法院 犯罪分子
罚款 行政处罚 特定的行政机关 一般违法分子
2.主刑和附加刑的特点。
(1)主刑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即一种犯罪行为只能适用一种主刑,不
能同时适用两种及两种以上主刑。
(2)附加刑既能独立适用,也能附加适用。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1.法律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F )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
器。题文说法错误。
2.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T )
3.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不应当负刑事责任。( F )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
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
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题文说法错误。
4.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F )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
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
必然法律后果。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
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题文说法错误。
二、选择题
5.下列行为属于犯罪的是( C )
A.苏某拾到他人财物不还
B.观看体育比赛时李某起哄、打闹、展示不文明标语
C.17 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抢劫小学生财物得赃物 10 000 元,被法院判处
有期徒刑
D.照相馆老板为牟利未经他人同意展示其艺术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犯罪行为的判定。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
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题文中 AD 项内容属于民事
违法行为,不符合题意;B 项内容属于行政违法行为,不符合题意;C 项具有严
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属于犯罪行为,符合题意。
6.近年来,我国把在国家考试中找人替考,试图通过医闹获利,虐待老幼病残
等 9 种常见行为,列入刑事处罚范围。这些行为共有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A )
A.严重社会危害性
B.应受刑罚处罚性
C.刑事违法性
D.法律强制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犯罪基本特征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严重社会
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A 项正确且符合题意。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
志,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BC
项不符合题意。D 项不是犯罪的基本特征,排除。
7.2018 年 11 月 22 日,吉林省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白城师范学院原党委书记
任凤春受贿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以受贿罪判处任凤春有期徒刑 7 年,并处罚金
人民币 100 万元。对受贿所得款物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这一案件警示我们
( C )
①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②任何人违法,都应受到刑罚处罚
③违法犯罪,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④要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预防违法犯罪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网恢恢,
疏而不漏。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这启示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①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
题意。违法行为并不都是犯罪行为,只有犯罪行为才要受到刑罚处罚,②说法错
误。
8.我国刑法明确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
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
剥夺政治权利。从刑罚的种类看( A )
A.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属于主刑
B.拘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属于附加刑
C.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属于附加刑
D.有期徒刑、拘役、剥夺政治权利属于主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刑罚分类的认识。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
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的种类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
加刑的种类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A 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B 项中“拘役、管制”属于主刑,说法错误;C 项中“有期徒刑、拘役、管制”
属于主刑,说法错误;D 项“剥夺政治权利”属于附加刑,说法错误。
9.2018 年 8 月 10 日,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法院依法对卢某洋等 31 人涉黑
案一审作出判决。被告人卢某洋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敲诈勒索罪等
7 项罪名,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 25 年,并处没收财产 5 万元,罚金 1.8 万元。
没收财产 5 万元属于( B )
A.主刑
B.附加刑
C.行政处罚
D.民事处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刑罚分类的认识。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
刑和附加刑两大类。附加刑的种类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题文中“没收财产 5 万元”属于附加刑中的没收财产,B 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10.林某(15 岁)在某小学门口抢劫小学生,被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
月,并处罚金 1 000 元。这说明( A )
A.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
B.任何违法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处罚
C.只有犯罪行为才具有社会危害性
D.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犯罪行为也不用承担刑事责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刑事违法行为的认识。题文中的关键信息:被法院一
审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表明林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
应受到刑罚处罚,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应该承担刑事责任,A 项说法正确且符合
题意。对不同的违法行为,分别采取不同的强制方法。如果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制裁,而犯罪应当受到刑罚处罚,B 项说法错误。
任何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只有对社会的危害达到触犯刑法的严重程度时,
这种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C 项说法错误。未成年人虽然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但是未成年人犯罪也要承担刑事责任,D 项说法错误。
11.青少年犯罪、环境污染与吸毒,被称为“世界三大公害”。目前,我国青少
年犯罪呈低龄化趋势,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 A )
①认清犯罪危害,远离违法犯罪
②杜绝不良行为,禁入生活中的“雷区”
③依法自律,自觉树立法律意识
④多看一些暴力、凶杀的书籍,以避免犯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预防违法犯罪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们作为
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
绝不良行为。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
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①②
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④做法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容易沾染不良习气。
12.下面漫画《不归路》给我们的警示是( B )
A.违法必将受到刑罚处罚
B.预防犯罪,杜绝不良行为
C.只吸毒,不抢劫就不会走上不归路
D.见义勇为,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预防违法犯罪的认识。从漫画中可以看出,有些人走
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这警示我们要杜绝不良行为,B 项说
法正确且符合题意。违法行为并不都是犯罪行为,只有犯罪行为才要受到刑罚处
罚,A 项说法错误。如果出现不良行为,能够及时改正,就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
道路;吸毒本身就是违法行为,C 项说法错误。D 项说法正确,但在漫画中并没
有体现这一说法。
三、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 年 11 月 19 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发布“公交车司乘冲
突引发刑事案件分析”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报告显示,公交车司乘冲突引发的
刑事案件量稳中有升。2016 年 1 月 1 日至 2018 年 10 月 31 日,全国各级人民法
院一审审结的公交车司乘冲突刑事案件共计 223 件。
以下是部分数据的图示,请根据所给资料回答问题。
(1)以上图示中的行为都属于哪种违法行为?这种违法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 刑事违法行为(或:犯罪)。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
和应受刑罚处罚性。
(2)以上图示中占比最高的是哪一种刑罚?哪些属于主刑?哪些属于附加刑?
【答案】 图示中占比最高的是有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拘役属于主刑,罚金属于
附加刑。
(3)以上图示反映的信息分别给广大乘客和公交司机哪些警示?
【答案】 对乘客的警示:增强法治观念,不做违法之事;遵守规则,在站点上
下车;学会控制情绪,不做冲动之事;对自己和他人负责;文明出行;不饮酒出
行;等等。对司机的警示:对乘客负责,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主动控制情绪,尽
量避免冲突;及时停车,规避风险;增强法治观念,不做违法之事;必要时及时
报警,用法律手段解决纠纷;等等。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 岁的陈某原来是某中学的“三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的一群游手好
闲的“朋友”,他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
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行为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参与赌博,在校外扒窃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
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去参与赌博,他和另外两个“朋友”拦路抢劫,在短短
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1)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缺乏规则意识;法治观念淡薄;道德水平低;自制力差;不能明辨是
非;不能抵制诱惑;等等。
(2)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远离违法犯罪?
【答案】 ①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
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
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
患于未然。
(3)请你为呼吁青少年远离违法犯罪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答案】 示例:呵护青春,远离违法犯罪。
第三框 善用法律
一、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
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在遇到__法律问题__或者权
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__法律救助__,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__合法权益__。
2.我们可以通过__法律服务机构__来维护合法权益。我们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
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__法律服务所__、律师事务所、公证处、__法律援助
中心__等,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__法律救济__。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__
人民法院__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
法院__起诉__。
4.诉讼是人民法院在__诉讼当事人__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
活动。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__最正规__、__最权威__的手段,是维护合法
权益的__最后屏障__。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
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__打官司
__讨回公道。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三者区
别如下:
(1)__民事诉讼__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__
民事案件__和解决__民事纠纷__的活动。
(2)行政诉讼,俗称“__民告官__”,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
司法诉讼程序解决__行政争议案件__的活动。
(3)刑事诉讼是指国家__司法机关__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
查明犯罪事实、__惩罚犯罪分子__、保障无罪的人不受__刑事追究__的活动。
二、有勇有谋 应对违法犯罪
1.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原因:
(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__全体公民__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__不法侵害__时,我们要__敢于
并善于__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2)__见义勇为__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
(3)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__不具优势__,心智__尚未成熟__,如果鲁莽行事,
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
2.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方法:
(1)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__善于斗争__,在保全自己、__减少伤害__的前
提下,巧妙地借助__他人或社会__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
斗争。
(2)我们要积极弘扬__社会主义法治精神__,形成守法光荣、__违法可耻的观念__,
做到自觉__守法__、遇事__找法__、解决问题__靠法__,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
法治的__忠实崇尚者__、自觉遵守者和__坚定捍卫者__。
★知识提升
1.对“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中的“敢于并善于”的理解。
(1)“敢于”:指面对违法犯罪行为,要有勇气,勇于斗争。
(2)“善于”:指面对违法犯罪行为,要有智慧,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不能硬
拼。
2.诉讼的特点和种类。
(1)特点: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
的最后屏障。
(2)种类: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只是成年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F )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
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题文中“只是成年公民”说法错误。
2.面对违法犯罪时,青少年要绝对勇敢地与犯罪分子搏斗。( F )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
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在面对违法犯
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
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题文中“绝对勇敢地”说
法错误。
3.如果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又需要打官司来讨回公道,可以
到法律援助中心请求援助。( T )
4.向法律服务机构提起诉讼,俗称“打官司”,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F )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
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
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题文中“向法律服务机构提起诉讼”说法错误。
二、选择题
5.小涵在网上连载自己的原创小说时,无意中发现有人抄袭自己的作品并在某
著名文学网站上以原创名义进行发表。对此,小涵可以采取的行动是( C )
A.与抄袭者直接争吵
B.自认倒霉,忍气吞声
C.寻求法律援助,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D.叫上朋友一起对抄袭者进行人身攻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遇到侵害,依法求助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
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
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结合题文信息可知,
C 项做法正确且符合题意;A 项做法不是通过法律的途径,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
B 项做法不利于维权;D 项做法是报复的方式,不是合法的维权方式。
6.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在遇到法律问题时,我们可
以去找( C )
①法律服务所 ②律师事务所
③法律援助中心 ④公证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法律服务机构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社会生
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
益。我们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
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①②
③④都符合题意。
7.为证实签约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我们可以去找的法律服务机构是( C )
A.居民委员会
B.法律援助中心
C.公证处
D.法律服务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法律服务机构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证处的
人员能够依据法律和事实,证明合同、遗嘱、亲属关系、身份、学历、出生日期、
婚姻状况等的真实性、合法性,C 项正确且符合题意。A 项不属于法律服务机构;
BD 项属于法律服务机构,但不符合题意。
8.小毅父母离异,小毅随母亲生活。但小毅的父亲胡先生一直未支付小毅每月
的生活费。2019 年 3 月,小毅将父亲告上了法庭。小毅( A )
①通过诉讼的方式维护权益
②采取了行政诉讼的手段
③具有法治精神,善用法律
④受到侵害时,懂得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诉讼和应对违法犯罪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
文中小毅将父亲告上了法庭,这体现了他具有较强的法治精神和维权意识,他在
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依法求助,通过诉讼的方式维护权益,①③④说法正
确且符合题意。题文中小毅采取的是民事诉讼的手段,②说法错误。
9.某校八年级学生小高放学回家时,在公交车上看见小偷正在行窃,准备上前
制止。据此,下列关于“青少年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认识,正确的是( C )
A.见义勇为,就要不顾一切
B.会危害到自己的生命安全,应当视而不见
C.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
D.应等长大以后再说,现在少管闲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青少年怎样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可知,我们身为未成年人,在面对违法犯罪时,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
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
罪作斗争,C 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
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A 项说
法错误。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
依法维护正当权益,BD 项说法错误。
10.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未成年人在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
要机智。面对歹徒行凶,未成年人与其斗争行之有效的方法有( D )
①勇敢地与歹徒进行搏斗
②记住歹徒相貌特征
③虚张声势,与其巧妙周旋
④及时拨打 110 报警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青少年怎样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可知,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未成年人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
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题文中②③④做法都是未成年人面对歹徒行凶时行之有效的方法,D 项说法正确
且符合题意。①做法错误,这种方法不利于保护自己。
11.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学会应用法律,对于青少年来说十分重要。
作为青少年我们要( C )
①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②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③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④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青少年怎样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可知,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
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
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①②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三、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黄某是一名下岗工人,家中父母年事已高,丧失劳动能力,需要供养。妻子
早亡,孩子还在上中学,家庭经济状况很差。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他和原同事
赵某合伙开了一家小餐馆,因双方在经营问题上产生争执,赵某把他们合伙投资
的设备全都拉回了家。黄某找赵某讨要,可是赵某不给,黄某想和赵某打官司,
以讨回应得的财产,但是自己又没有钱。
(1)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帮黄某出主意。
【答案】 黄某可以到法律援助中心寻求法律帮助。
(2)假如黄某和赵某打官司,他应该向哪个国家机关起诉?他的诉讼属于哪类诉
讼?该类诉讼主要从事哪些活动?
【答案】 向人民法院起诉。属于民事诉讼。民事诉讼主要是依法审理民事案件
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华国庆期间到公园游玩。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小华遇到两个高大的青年,
他们命令小华交出钱包和手机。小华很顺从地照办,然后迅速摆脱他们。遇到巡
警后,小华报案,说出两名青年的特征及去向。
(1)有的同学说,小华真是软弱,要勇敢地同违法行为作斗争。你赞同这种观点
吗?为什么?
【答案】 不赞同。理由: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
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
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在面对违法犯罪时,
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
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请写出面对侵害时青少年自救与求救常用的方法。(至少三点)
【答案】 依据具体情况机智灵活处理;暂时妥协,事后报警;机智利用周围环
境,向人多的地方靠拢;保持冷静;记住歹徒的体貌特征,了解歹徒的去向;等
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