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地理 / 教学同步 / 人教版 / 八年级下册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还剩 9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变化对自然环境差异的影响: 影响因素 景观差异 气温: 自南往北 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海南岛四季鲜花盛开、瓜果飘香;我国北部的黑龙 江长冬短夏,一年中有近半年天寒地冻,银装素裹。 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 降水越来越少 。 东南沿海山清水秀,西北内陆沙漠、戈壁广布。 地势:自西向东呈 阶梯状 分布,逐级 下降 。 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长江三角洲地势 低平,温暖湿润。 2.我国人文环境的差异:农业类型表现为 西牧东耕 ;粮食作物则呈现 南稻北麦 的分布特点; 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 东密西疏 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高,西部低 。 3.“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地理差异: (1)自然环境的差异: 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 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 以南地区 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 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 以南地区 1 月平均气温 低于 00C 高于 00C 流 量 小 大 年 降 水 量 400—800mm 800mm 以上 汛 期 短 长 气 候 类 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含 沙 量 大 小 植 被 类 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 要 地 形 平原、高原 平原、丘陵、高原、盆地 河 流 冬季结冰 状况 结冰 不结冰 (2)人文景观的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农田类型 旱地 水田 主要农作物 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甜菜、棉花 水稻、油菜、甘蔗、棉花 农 业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 交通运输方式 以 陆路 运输为主, 汽车 是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 水运 仍是人们常用的运输方式, 船 是传统交通工具。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 较小 ,墙体 厚 。 屋顶坡度 较大 ,墙体 高 。 饮食习惯 面食 为主食。 米食 为主食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我国 1 月 00C 等温线和 800mm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我国暖温带和 亚热带 , 半湿润区 和湿润区,旱地和 水田 , 温带季风 气候和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北方 地区和 南方 地区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及划分的依据:综合 地理位置 、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的特点,将我国划分 为A 北方 地区、B 南方 地区、C 西北 地区、D 青藏 地区。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与确定界线的主导因素: 代号 区域界线 主导因素 Ⅰ 大致与我国 400 毫米年等降水 量线北段一致。 夏季风 (降水) Ⅱ 大致与我国 800 毫米年等降水 量线和 1 月 00C 等温线位置一致。 气温、降水 (气候) Ⅲ 与我国地势 第一 阶梯和 第二 阶梯的分界线一致。 地形、地势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上位于 A 大兴安岭 和 青藏 高原以东;B 内蒙古 高原以南;C 秦岭 (山脉)、 D 淮河 (河流)以北;东临① 渤海 和② 黄 海 。 2.自然环境: (1)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以 平原 和 高原 为主; 东部有面积广阔的③ 东北 平原和④ 华北 平原, 西部有沟壑纵横的⑤ 黄土 高原。 (2)气候: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 中温 带和 暖温 带,大部分地区属于 温带季风 气候,冬季寒冷,最冷月气温在 0 0C 以下,最热月平均气温在 200C 以上, 年降水量为 400—800 毫米,属于 半湿润 区,降水季节 分配不均,集中在 夏季 。 (3)人们常把 东北平原 称为“黑土地”; 黄土高原 和 华北平原 又常被称“黄土地”。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1)有利条件: 平原 广阔,土壤肥沃, 耕地 集中连片;气候 雨热同期 。 (2)不利条件: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 灌溉水源 不足, 春旱 现象严重。 2.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及分布地区: 3.北方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华北平原农业生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灌溉水源 不足,春旱现象 严重,为缓这种状况,采取了 南水北调 等跨流域调水措施。从长远看发展 节水农业 ,才是本区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探究题:华北平原春旱现象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华北平原春季降水量较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河流较少而且水量不大; 耕地面积广,地多水少; 所以春旱现象严重 。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位置和范围:东北三省包括① 黑龙江 省、② 吉林 省和 ③ 辽宁 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南部临④ 渤海 和⑤ 黄海 , 东北部和东南部分别与⑥ 俄罗斯 、⑦ 朝鲜 接壤。 2.自然环境特点: (1)地形:东北三省地形以 平原 和 山地 为主。西部 A 为 大兴安岭 ,北部 B 为 小兴安岭 ,它们的北部有中俄两国的 界河 黑龙江 流过;东部为 C 长白山 ,山地的东南面有 中国与朝鲜的界河鸭绿江和图们江流过。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的 东北 平原,人们常用“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来形容东北三省山河大势。 (2)气候:东北三省气候 冷湿 ,属于 温带季风 气候。由于 纬度 较高,又紧邻亚洲北部寒的 冬季风 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 漫长严寒 ,夏季 短促温暖 。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 夏季 , 冬季 降雪 较多。 ★.气候影响:传统民居房顶坡度 大 ,墙体 厚 ,窗户 小 ;农作物一般只能一年 一熟 。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东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条件: (1)有利条件: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 机械化耕作 ,气候 雨热同期 , 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不利条件:东北平原纬度较高, 热量 不足,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 一年一熟 的需要, 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 寒潮 的影响,容易发生 低温冻害 。 2.主要的农作物:东北平原盛产 小麦 、 玉米 、 大豆 、 水稻 等农产品。 3.东北平原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东北平原是我国农业 机械化程度 最高,提供 商品粮 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探究题:东北三省成为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条件有哪些? 东北平原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量少; 农业科技水平高 。 4.东北地区的生态保护。 (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湿地 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2)保护措施: 停止开荒 ,建立自然保护区。本区建立的 三江 自然保护区主要的保护对象是 分布在 三江 平原的 沼泽湿地 。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东北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 (1)资源条件: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 煤 、 铁 、 石油 等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2)交通条件: 铁路 和 海运 交通便利。 (3)发展历史: 重 工业发展较早,工业基础雄厚。 2.完整的重工业体系:东北三省形成了以 钢铁 、机械、 石油 、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 电力、建材、 森林 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3.分布特点:东北工业基地的工业主要分布在 矿产产地 附近和 铁路 沿线地区 4.出现的问题与措施: (1)问题 20 世纪 90 年代,由于 资源枯竭 、 设备老化 、 产业机构单一 等原因, 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了 经济发展滞后 的现象。(2)措施:国家明确提出了要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的战略。 第三节:世界最大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和范围: (1)黄土高原东起A 太行 山脉,西至B 乌鞘岭 , 北连 C 内蒙古 高原(与黄土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 南抵 D 秦岭 。 (2)黄土高原主要跨 a 山西 , b 陕西 , c 宁夏 ,d 甘肃 等省区的大部分或一部分。 2.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 窑洞 是黄土 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 信天游 是一种富有地方 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 二.风吹来的高原。 1.黄土的形成:有关黄土高原的黄土来源,目前得到广泛认同的是 风成说 ,该学说认为黄土高原的 黄土是从 中亚 、 蒙古 高原和我国 西北部内陆 等干旱地区被风吹到这里堆积而成的。 2.黄土地貌景观: 黄土塬 、 黄土梁 、 黄土峁 是黄土高原上主要的景观。沟谷不断发育, 形成的 黄土川 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三.严重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地表特征及成因:黄土高原地表呈现出 千沟万壑 、 支离破碎 的特征,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这里长期的 水土流失 。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黄土特性 黄土土质疏松 ,多孔隙,许多物质易于流失 气候条件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自然原因 植被特点 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长期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人为原因 人类活动 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3.危害: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破坏了农田和村庄, 自然灾害 加剧, 生态环境 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 含沙量 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 防洪 及 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 耕地 面积减少。4.生态建设措施: (1)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 。 (2)工程措施: 建梯田 、 修挡土坝 。 (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陡坡地 退耕还林、还草 ,过度放牧的地方 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 等。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一.基本概况。 1.地理位置:北京位于 华北 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东南面向 渤 海;与北京相 邻的省级行政区是 津 和 冀 (写简称)。 2.地形:北京的地形以 平原 为主,地势由 西北 向 东南 倾斜。 3.气候:北京属 温带季风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冬夏 长 ,春秋 短 (长或短)。 4.河流:北京的河流属于 海河 水系,大多自西北向东南经 天津 流入 渤海 。 5.自然环境问题:北京 水 资源严重短缺,国家实施的 南水北调 跨流域调水工程可以从根本上使 这一问题得到缓解。北京的春季多 沙尘暴 天气给居民生活造成很大应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在北方和西北地区 植树种草,退耕还牧,合理放牧,治理草原鼠害等 。 6.城址变迁:北京古城址的变迁都与 水源 有着密切的关系。 7.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 政治中心 ;北京是全国的 文化中心 ;北京是 国际交往中心 。 ★.探究题: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优越:北京处于 中 纬度、 暖温 带和 半湿润 地区,有适合城市发展的气候条件。 (2)海陆位置优越:北京虽地处内陆,但距海 较近 ,交通发达。 (3)交通位置优越:北京位于几条古代交通大道的交叉点,又是 京杭 运河的起点,对外联系方便。 (4)经济区位优越:北京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 东北地区 ,从西北出居庸关可进入 内蒙古高原 , 向西可联系 黄土高原 ,向南可进入物产丰富的 华北平原 。 二.历史悠久的古城。 1.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呈独特的“ 凸 ”字型轮廓,旧城布局面向南方有利于居室 避寒采 光 。 2.名胜古迹: 长城 、明清 故宫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颐和园 、 天坛 、明十三陵等名胜 古迹先后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还有能够体现北京历史文化传统的 四合院 、牌楼、胡同等。 三.现代化的大都市。 1.重点功能区:有中央商务区, 中关村 科技园区、金融街、 王府井 商业街等。 2.现代化的交通网:已形成了 航空 、公路、 铁路 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市区形成了 环形 加 放射状 的快速道路网;北京是全国最大的 铁路 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3.城市建设:北京城市建设十分重视 历史文化建筑 的保护和 环境质量 的改善。目前, 北京正朝着“国家首都、 世界城市 、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 ”的目标迈进。 第七章: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地理位置:南方地区位于 秦岭——淮河 以 南, 青藏 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临A 东海 和B 南海 。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 以 高原 、 盆地 为主,主要有 C 四川 盆地 和 D 云贵 高原;东部交错着分布着平原、 低山 和 丘陵 ,沿江分布着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主要地形区有 E 长江中下游 平原、F 东南 丘陵。 ★.四川盆地因其岩石和土壤都是紫色的,而被称为 “ 紫色盆地 ”; 云贵高原 地区石灰岩分布 广泛,形成了独特的 喀斯特 地形。 3.气候:南方地区气候为湿润的 热带 、 亚热带 季风气候,夏季 高温多雨 ,冬季 温暖湿润 。 ★.在 湿热 的环境下,本区发育了 红色 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为“ 红土地 ”。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南方地区气候 湿热 , 水热条件 优越; 平原地区 地势低平 ,河湖密布, 灌溉条件 良好。 2.南方地区的水田分布: 平原 地区水田集中连片; 山区 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 3.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主要是 水稻 ; 经济作物有棉花、 油菜 、 甘蔗 等; 经济林木有 茶 、竹、 橡胶 等; 热带、亚热带的水果主要有 柑橘 、香蕉、菠萝等。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一.江海交汇之地。 1.位置和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 A 长江 的下游地区,濒临 B 黄海 和 C 东海 ;主要包括 上海 市、 江苏 南部和 浙江 北部地区。本区地处 江海交汇 之地,沿江、沿海 港口 众多,水运便利;依托 长江 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这里还是我国南北 海上航运 的中枢,并通过众多 远洋航线 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探究题: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发展的作用。 为长江三角地区提供灌溉水源; 为长江三角地区 提供便利的水陆交通; 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丰富的水产品等 。 2.地形: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河湖众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 鱼米之乡 ”。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城市、经济特点:我国城市分布 最密集 、 经济发展水平 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这里有著名古都 D 南京 、E 杭州 以及苏州、扬州等众多历史文化名城, 还有我国最大的城市 F 上海 ( 京沪 和 沪杭 两大铁路在此交汇)。 2.上海: (1)地位: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 最大 的城市和重要的 综合性 工业城市。 (2)作用:上海不仅对 长江三角洲 地区,而且对 长江 流域乃至全国经济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发展旅游业的条件: 人文 旅游资源丰富;便捷的 交通 ;较为完善的 服务设施 。 2.特色旅游资源:(1)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 苏州古典园林 、 杭州西湖 ; (2)别具特色的水乡风貌:如江苏的 周庄 、同里,浙江的 乌镇 、西塘等; (3)传统文化:如戏曲文化、茶文化、 丝绸文化 和饮食文化等。 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一.特别行政区。 1.港澳回归: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恢复对 香港 行使主权,成立了 香港特别行政区 ; 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恢复对 澳门 行使主权,成立了 澳门特别行政区 。我国政府制定了 “ 一国两制 ”的政策,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 实行 资本主义 制度。 2.位置和范围: (1)位置:A 香港 和 B 澳门 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南端, 分别位于 珠江口 的东西两侧,与 广东 省相邻。 (2)范围:香港主要由 香港岛 、 九龙半岛 和 新界 组成; 澳门主要由 澳门半岛 、 路环岛 和 氹仔岛 组成。 3.香港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1)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建:由于香港 人 多 地 少,而且山地多、 平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采用了“上天”即 建设高层建筑 ; “下海”即 填海造地 作为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方式。 (2)环境保护:香港特别注意 生态环境保护 ,虽然土地资源稀缺,但城市中仍保留有大片 绿地 。 二.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1.经济发展条件: (1)不利条件:地狭人稠、 自然资源 匮乏。 (2)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 优越,有 祖国内地 强有力的支持。 2.经济的特点:两地经济持续繁荣,被誉为“ 东方明珠 ”。 (1)香港是著名的 自由贸易港 ,重要的 金融 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及 航运 中心。 (2)澳门的 博彩旅游业 发达,是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3.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1)优势互补:祖国内地为港澳提供厂房、能源、水源等 自然资源 ,众多廉价的 劳动力 和 日用生活消费品 ;港澳为祖国内地提供 资金 、 技术 、 信息 和 管理经验 。 (2)合作模式: ★.改革开放初期,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的合作模式是“ 前店后厂 ”,其中, 香港 扮演“店” 的角色, 珠江三角洲 扮演“厂”的角色。这种合作模式使港澳和祖国内地实现了 优势互补 、 互惠互利 ,有力地促进了两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 ★.粤港合作新模式:广东重点发展 制造业 ,香港则重点发展 服务业 ;使粤港澳地区成为世界 先进的 制造业 和现代化 服务业 基地。 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位置和范围: (1)位置: 北回归线 穿过台湾岛的中南部,台湾大部 分位于 热 带和 亚热 带。台湾岛东临① 太平洋 , 北临② 东海 ,南临③ 南海 ,西隔④ 台湾海峡 海峡与祖国大陆的⑤ 福建 省相望。 (2)范围:包括 A 台湾岛 以及附近的 B 澎湖列岛 、 C 钓鱼岛 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 最大 的岛屿。2.自然环境: (1)地形:台湾岛的地形以 山地 (2/3)为主, 台湾山脉 纵贯南北,主峰⑥ 玉山 是我国东部 的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 西部沿海 地区。 (2)气候:台湾属亚热带、热带 季风 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 台风 和暴雨。 (3)河流与湖泊:受气候影响,台湾岛上河流水量 大 、汛期 长 ;受地形影响,台湾岛河流 短 急 , 水能 资源丰富。 浊水溪 是台湾岛上最长河流, 日月潭 是台湾岛上最大的湖泊。 3.居民: (1)居民构成:台湾省的居民中,97%是 汉族 人,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从 福建 、 广东 迁居台湾的居民后代;台湾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高山族 。 (2)人口分布:台湾岛人口主要分布在 西部沿海地区 。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1.美丽的宝岛:台湾风景旅游名胜众多,有 日月潭 、 野柳地质公园 、阿里山、玉山等。 2.富饶的宝岛: (1)物产丰富:台湾自然环境优越, 森林 、 矿产 、 水产 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 “ 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 (2)农产丰富:台湾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 稻米 、 甘蔗 、茶叶和各种热带、亚热带水果。 (3)台湾的美称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美 称 含 义 海上米仓 主要粮食作物是 水稻 ,盛产 稻米 。 东方甜岛 盛产糖料作物 甘蔗 。 水果之乡 盛产 热带 、 亚热带 水果( 香蕉 、 菠萝 驰名中外)。 植物王国 树种丰富、森林面积广阔, 樟树 是著名树种, 红桧 是特有的树种。 三.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1.台湾经济的发展过程:20 世纪 50 年代,台湾经济以 农业 和 农产品加工 为主,主要出口蔗糖、 水果、稻米和樟脑等 初级 产品。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和条件,重点发展了 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 进口—加工—出口 ”型经济;主要出口服装、玩具、日用电子消费品等 普通工业 产品。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了以 电子 工业为主导的 高新技术产业 , 主要出口 软件 、晶圆、集成电路板等 高附加值 产品。2.台湾经济的发展特点: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经济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出口产品的附加 值 越来越大 ;出口产品的劳动力投入 越来越少 。 出口贸易 一直是台湾重要的经济 命脉,目前, 祖国大陆 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探究题:台湾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海岛,多港口; 有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 高素质的劳动力; 吸收外国资本; 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 第八章:西北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草原和荒漠。 1.位置和范围: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 第二 阶梯,大体上位于 A 大兴安岭 以西,长城和 B 昆仑山 、阿尔金山以北。 2.地形:西北地区地形以 高原 和 盆地 为主。东部主要是① 内蒙古 高原;西部 高原 、 山地 相间分布,西部的山脉 B 与 C 天山 、 D 阿尔泰山 及盆地 ② 塔里木盆地 、 ③ 准噶尔盆地 构成了“ 三山夹两盆 ”地形分布特点。 2.气候:西北地区是典型的 温带大陆性 气候,降水稀少,这里是我国 干旱 面积最广的地区。 原因是西北地区距海 较远 ;并且被 山岭 重重阻隔, 湿润气流 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3.植被分布特点:西北地区 荒漠 、 草原 广布,景观自东向西呈现出 草原 、 荒漠草原 、 荒漠 的变化规律,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自东向西降水越来越少 。 4.河流:西北地区河流稀少,这里是我国 内流河 的主要分布区,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E 塔里木河 。 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1.畜牧业: 牧区 西: 新疆 牧区 分界线 东: 内蒙古 牧区 草场分布 高山 牧场 贺兰山 有 呼伦贝尔 草原、 锡林郭勒 草原等大型优质草场(属 温带草原 牧场 )。 形成原因 降水稀少,多 戈壁 、 沙漠 , 但山地降水 较多 。 降水 较多 , 地表水资源 比较丰富。 优良畜种 新疆细毛羊 、伊犁马等。 三河马 、 三河牛 等。 2.灌溉农业区: 灌溉农业区 河西走廊 新疆高山山麓绿洲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灌溉水源 高山冰雪融水 、地下水。 黄河水 。 发展条件 夏季气温__高 _,光照强,昼夜温差_ 大_。 特色农产品 瓜果(如 哈密瓜 、葡萄等)、 棉花 。 引水工程 坎儿井 (其输水通道为地下暗渠,主要目的是避免 水分的高温蒸发 )。 ★.探究题: (1)新疆的瓜果特别甜,原因是什么? 新疆夏季气温 高 ,光照 强 ,昼夜温差 大 ,有利于 瓜果糖分的积累 。 (2)新疆种植长绒棉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新疆夏季气温 高 ,有稳定的灌溉水源,晴天 多 ,日照 充足 ,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一.戈壁、沙漠广布。 1.位置: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 新疆 南部, 昆仑 山脉 和 天山 山脉之间,是我面积 最大 的盆地。 2.气候:塔里木盆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海洋 水汽不易到达,气候极端干旱, 戈壁 、 沙漠 广布, 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 。 3.人文景观的分布: (1)分布:城镇和交通线多分布在盆地边缘的 山麓地带 和 河流沿岸 的 绿洲 上。 (2)水源:水源主要来自 山地降水 和 冰雪融水 。 二.油气资源的开发。 1.开发条件:油气资源丰富, 塔克拉玛干 沙漠公路的修建,为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环境保护:塔里盆地环境脆弱,在开发利用油气资源时, 应避免 破坏环境 ,加强 绿洲 的环境保护。 3.西气东输: (1)西气东输线路:  一线工程西起塔里木盆地的 轮南 油气田,东至 上海 ;  二线工程主干线从新疆 霍尔果斯 口岸,将从 中亚 进口的天然气南运至 广州 。 (2)西气东输的意义: 西部:促进天然气资源大规模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东部: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质量。 第九章:青藏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世界屋脊。 1.位置与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我国 西南部 , A 昆仑 山脉和 祁连 山脉以南, 横断 山脉 以西,主要包括 西藏 自治区、 青海 省 和四川省西部等。 2.自然环境: (1)地形:青藏高原平均海拔 4000 米以上,是世 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素有“ 世界屋脊 ”之 称。高原上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 B 喜马拉雅 山脉 和我国海拔最高的内陆大盆地 C 柴达木 盆地。 “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是青藏高原 地形的显著特征。 (2)河流、湖泊:由于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① 黄河 、② 长江 、③ 澜沧 江 、 ④ 雅鲁藏布江 等众多大江大河均发源于此;高原上还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⑤ 青海湖 。 (3)气候: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 高寒 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 小 ,日温差 大 ,有“一年无四季, 一日见四季”之说。由于海拔高,空气 稀薄 , 日照 充足, 太阳辐射 强烈。(4)丰富的资源:青藏高原上 太阳能 、 地热 和水能资源都很丰富。 (5)野生动物资源: 藏羚羊 、藏野驴、藏原羚等。 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 1.畜牧业: (1)牧区:青藏地区的牧区主要分布在 青海 牧区和 西藏 牧区。 (2)畜种:青藏地区耐寒的 高山草甸 广布,生长着能适应 高寒 、 缺氧 、 低气压 等特殊高原环境特的牲畜 牦牛 、 藏绵羊 、 藏山羊 等。 2.种植业——河谷农业: (1)分布:河谷农业区有南部的 雅鲁藏布江谷地 和东部的 湟水谷地 。 (2)有利条件:地势较低、 气温较高 、 土质肥沃 、水源充足等。 (3)主要农作物:有喜温凉的 青稞 、 小麦 等。 ★.探究题: 1.青藏地区农作物穗大粒饱的原因是什么? 青藏地区日照时间 长 ,有利于 作物的光合作用 ;气温 低 ,作物 生长期 长;昼夜温差 大 ,有利于 作物养分的积累 。 2.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热量条件和水源条件是什么? (1)热量条件: 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烈,热量充足 。 (2)水源条件: 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较多的降水,雅鲁藏布江也提供了较丰富的灌溉水源 。 三.藏民的生活: 1.衣: 藏袍 是藏族的传统服装,。 2.食:居民的日常主食是 糌粑 ;牛羊肉也是常见食物。为了抵御严寒,人们常喝 青稞酒 。 3.住:牧区牧民一般用厚重的羊毛毡搭成帐篷居住,在农区和城镇多建平顶的 碉房 。 4.行:青藏地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 公路 运输;D 青藏 铁路从青海的 E 西宁 到西藏自治区 的 F 拉萨 ,它的开通有力地促进了青藏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一.江河原地: 1.位置与范围:三江源地区位于 青海省 南部,是 长江源区 、 黄河源区 、 澜沧江源区 的总称,被誉为 “ 中华水塔 ” 。 2.水源补给: 雪山 、 冰川 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湖泊 、 沼泽 是三江源区重要的调蓄器。 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1.地位: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 高原湿地 ,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 生物多样性 最集中的地区。 2.作用:三江源孕育了三大河流,是我国重要的 水源涵养地 ,不仅对当地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而且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 3.生态环境问题与保护: (1)存在的问题: 水土流失 加剧、 草地沙化 严重、虫鼠猖獗、 野生动物 锐减等。 (2)产生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全球 气候变暖 ,冰川 逐年萎缩 , 湖泊 和 湿地 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 ②人为原因: 过度放牧 、 乱采滥挖 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3)危害: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不断萎缩,会使长江、黄河下游地区 水量减少 ;造成黄河断流 和干旱;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会使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 含沙量 增加,造成 洪涝 灾害的发生。 (4)保护措施:为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采取的保护措 施主要有 退耕还草(林) , 全面禁猎 、 禁采砂金 、 休牧育草 ,实施 天然林 和 天然牧场 保护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 一.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1.基本国情:国土辽阔,区域差异 大 ,人口众多,是世界上最大的 发展中 国家。 2.巨大成就: (1)1978 年,我国将广东的 深圳 、 珠海 、 汕头 和福建的 厦门 设立为经济特区,迎来了 改革开放的春天。 (2)我国于 2001 年成功加入了 世界贸易组织 。 (3)进入 21 世纪,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 二 大经济体。 二.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1. 人地关系 不够和谐:我国 人口 、 资源 、 环境 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 越来越大,面临着 能源紧缺 、 环境污染 、 生态环境恶化 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措施:协调人地关系,建设生态文明,走 可持续发展 的道路是应对挑战的正确选择。 2. 区域发展 不平衡:主要表现为 东 、 中 、 西 部发展极不平衡,沿海与 内地 以及 城乡 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措施:我国正大力实施__ 西部大开发 __、振兴 东北地区 等老工业基地、促进 中部地区崛起___、 推动 城乡一体化 等重大战略决策。3. 海洋权益 面临严峻挑战。 三.做负责任的大国。 1.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我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并且是 发展中国家 中唯一的常任理事国。 3.我国坚定 和平 、 发展 、 合作 、 共赢 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4.我国政府提出的“___和谐世界 __”的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 ★.探究题:我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就节能减排而言,中学生能做些什么? 随手关灯、关电源; 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出行; 不浪费水资源; 纸张尽量有效利用, 避免使用一次性物品;积极宣传节能环保知识等 。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