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TRS_AUTOADD_1196390371171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196390371171 P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196390371171 TD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196390371171 DIV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196390371171 LI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JSON-- {"":{"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 DIV.MyFav_1196388330604 P.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196388330604 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196388330604 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196388330604 P.MsoPlainText{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宋体;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196388330604 LI.MsoPlainText{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宋体;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196388330604 DIV.MsoPlainText{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宋体;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196388330604 DIV.Section1{page: Section1}DIV.MyFav_1196388330604 OL{MARGIN-BOTTOM: 0cm}DIV.MyFav_1196388330604 UL{MARGIN-BOTTOM: 0cm} 一、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材的总体认识: 1、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已学习化学平衡原理,本章学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离子平衡知识与化学平衡知识密切相关,尤其是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及其学习方法,可直接用来指导对离子平衡的学习。因此,本章是化学平衡学习的继续与拓展。对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的掌握,是对中学化学的平衡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本章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学化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生整个中学阶段的难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对已学过的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等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指导有关电解和物质的检验等知识的学习。有关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知识考点是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难点,依知识点设计的考题,题型多样,考题具有较强综合性。在本章结束或复习时总结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及水解平衡等四大动态平衡的范围、原理、影响条件、热效应及平衡特征,以便让学生建构完整的平衡知识体系。2、内容及结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2)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 (3)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知道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 (4)认识盐水解的原理,归纳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5)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结构和组成上加以理解电解质的相关概念,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从平衡移动的角度理解电离平衡及其移动和移动后结果比较。 (2)通过水的离子积的导出,加深对弱电解质电离的理解,找到溶液发生酸碱性变化的平衡点。 (3)通过分析酸或碱的稀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加深理解pH的大小与酸碱性的关系。 (4)通过实验并应用归纳法分析盐类水解的规律,分析不同盐类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 (5)讨论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认识盐类水解的应用,充分理解守恒观点的具体应用。 (6)通过将“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转化为“固体溶解的问题”来讨论,学会变换观察问题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和思考原有知识的方法。 (7)通过对沉淀溶解的讨论,了解几种促使沉淀溶解的基本方法。 (8)通过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和沉淀转化的知识学习,将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理解为化学平衡的一种特殊形式,加深对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和认识,完成“理论——实践——理论”的提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的规律的总结和溶解平衡的规律和方法的总结让学生体会事物变化的那种丰富多彩的内在美; (2)通过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溶解平衡的学习,理解外因和内因对事物影响的辩证关系,建立矛盾的统一和转化的对立统一的自然辩证观; (3)通过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溶解平衡相关知识的归纳与总结和针对性、阶梯性练习的设置与训练,让学生体会学习过程的系统、严密与循序渐进。 (4)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理解其原理的设计,了解化学定量分析的方法,学会用图像和表格等方式去分析问题,提高从事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5)赞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合成新物质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能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三)教学大纲、考试说明 新课标要求2007年广东考试说明内容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2.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 3.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知道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 4.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归纳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5.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①实验:用pH计测定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绘制滴定曲线。②实验:测定不同盐溶液的pH,说明这些盐溶液呈酸性、中性或碱性的原因。③实验探究:促进或抑制氯化铁的水解。④实验:沉淀的转化。⑤查阅资料并交流:含氟牙膏预防龋齿的化学原理,提出加氟预防龋齿需要注意的问题。7.电解质溶液(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4)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5)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6)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8)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四)教学建议: 1、注意与已学知识的衔接,重视两条知识链的落实 教学中充分利用初中和高中必修、选修已学的知识,采用理论推理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分析并推出一系列新知识点(新概念)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全章4节内容可分为两条知识链:一是与弱电解质相关的电离平衡,包括l~3节。它们在知识的认识水平上是渐进的.前一节是后一节的基础和铺垫;二是沉淀溶解平衡安排在第4节。它的知识基础是溶解度和化学平衡理论。 2、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把握教学尺度和方向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考试说明是教学方向的指导文件,只有深入领会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比如:非电解质的概念在教材都没有涉及,但在高考题中出现,并且该选相为正确答案,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提及该概念;再如:pH测定方法中的酸度计、广泛pH试纸与精密pH试纸的精度,前者课本并没有说明(只是在课本的彩图可以看出),后两个是以资料的形式呈现。假如我们只重视课程标准而忽视高考说明的话,可能会给高考或者高三复习带来一定的困难。3. 控制教学内容的深广度,重视知识呈现的选择性 在运用已学知识分析、推导新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搭设小台阶减小理论学习的坡度(如上面各节框图所示),降低学习难度,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保证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如对于沉淀溶解平衡,课标仅仅要求定性地描述,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在教学中就不宜定量分析和计算;教材在科学视野栏目中提供的与正文内容紧密相连的更深入些的知识如电离常数、盐的水解常数、溶度积等为学生选择性学习提供内容,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决定教学策略;对于溶液pH计算,只要求计算强酸溶液、强碱溶液以及涉及这两者反应后混合液的PH;教材以资料的形式提供的某些相关数据、事例等内容,在教学中能达到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正文内容的目的便可。以上这些内容都有赖于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呈现知识的选择性,准确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广度。 4. 落实教材活动、探究栏目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性比较强是本章的特点,在教学中应注意不可忽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陷入到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误区中,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化学的兴趣。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本章教材在理论分析中穿插了一定量的实验、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运用验证推理、探究和分析等方法,使理论分析丰富、生动起来,本章提供了三项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①实践活动:用pH计测定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绘制滴定曲线。②科学探究:测定不同盐溶液的pH,寻找这些盐溶液呈酸性、中性或碱性的原因。③科学探究:探究促进或抑制氯化铁的水解的条件。 这些活动与探究建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探究性较强。其中②是在教学中多年使用的探究活动,①是新的活动内容。做好这些探究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使之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5、理论分析与实验探究并重,重视学习过程的作用 理论性比较强是本课程的特点。理论分析是研究、阐述理论问题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理论性知识和训练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必要途径。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本章的理论分析穿插了一定量的实验、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或验证推理,或引导探究和分析,使理论分析丰富、生动起来,同时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使之在习得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获取了科学探究的体验。 6、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本部分教材的理论性较强,为便于学生直观了解其特点和本质,可利用计算机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比如:在讲解盐酸和醋酸的电离、中和滴定、盐的pH测定实验等问题时,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或自做一些Flash课件,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充分应用网络优势,做到资源共享。 7.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化学知识的社会价值 本章内容涉及的应用知识较丰富覆盖面也较大,呈现形式多样。不仅在2~4节的正文中均有pH的应用、盐类水解反应的应用、沉淀反应的应用等一定篇幅的应用内容,在家庭小实验、资料等栏目及问题的引出中,教材多处以不同方式涉及了相关知识的应用、由于其中相当部分的内容不仅仅是简单的事实介绍,而是于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进行理论分析或技能实践,因此在教学中落实这些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巩固、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五)课时安排建议: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2课时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4课时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3课时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2课时专题训练                        2课时复习测试讲评                    2课时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一)、教材内容: 本节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二是“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并存在着电离平衡。要求学生在已经学过化学平衡理论并了解电解质发生电离和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弱电解质与酸、碱、盐在物质类别方面的联系,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电解质有强弱之分,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的电离平衡。 (2)了解强弱电解质与酸、碱、盐在物质类别方面的联系,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与强弱电解质之间的关系。 (3)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4)了解电离平衡常数,能用电离平衡常数解释有关离子浓度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电解质概念的教学,了解概念形成的一般方法,理解化学平衡原理对电离平衡中的指导作用,了解平衡的思想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物质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了解由一般到特殊的辨证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本节教学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四)教学建议: (1)在复习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基础上了解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以酸、碱、盐是电解质为切入点,以盐酸和醋酸的酸性为设疑点,创设教学情景和教学氛围。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体现分类原则和分类思想,了解相应的概念。 (2)认真设计实验3-1,先引导学生书写Mg与H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指出金属与酸的反应实质上是金属与酸电离出H+的反应,反应的快慢取决于金属的活动性和H+的浓度;可考虑将课本的实验结果设计成两部分,一个用于通过实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一个研究强弱电解质反应时的特征,初步建立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思想。在完成实验3-1后通过讨论得到的结论是:A.由于镁与盐酸反应速率较大,表明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比醋酸溶液中c(H+)大,并由此推断:在水溶液中,HCl易电离,CH3COOH较难电离;B. 由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比醋酸溶液的pH小,且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与盐酸中H+浓度几乎相等,表明溶液中HCl分子是完全电离,而CH3COOH分子只有部分电离。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到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在完成概念的基础上,了解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通过比较盐酸与醋酸的反应时的特征,结合强酸制弱酸的规律引出醋酸电离与盐酸与醋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建立醋酸电离可逆的观点,应用速率变化的观点和课本图3-3,建立电离平衡的思想。 (3)为加深对电离平衡的认识,可按照教学参考书的要求,补充实验3-1-1,充分理解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电离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本部分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实验手段,强化对电离平衡认识。将电离平衡纳入化学平衡的知识体系中,形成知识系统。 (4)在认识电离平衡是化学平衡的基础上,建议通过补充课堂实验,加深理解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①补充醋酸溶液的稀释实验,在1mol/L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用pH计测pH的变化,将实验数据绘制成曲线,理解浓度变化与氢离子变化的关系,加深认识稀释电离平衡的移动方向。②补充在O.1mol/L的加入醋酸钠固体,用pH计测加入前后的pH值。通过对醋酸钠的加入使醋酸的pH增大,认识物质加入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加强平衡理论与电离平衡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③补充实验:加热0.1mol/L的醋酸溶液,用pH计测温度不同时的pH,理解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加深认识弱酸的电离是一个吸热过程。这些实验事实不仅能强化对电离平衡是一种特殊化学平衡的理解,同时为后面的水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的学习也铺平了道路。 (5)组织好思考与交流、科学视野的讨论,利用讨论—填表—分析—归纳的方法强化弱酸与弱碱电离平衡的特点,认识电离平衡的特征。利用知识迁移完成电离平衡常数的教学。 (6)从平衡常数自然引申到电离常数,通过弱酸的电离常数了解二元酸的分步电离和溶液中的氢离子主要是有第一步电离产生的,并用电离常数解释稀释平衡移动的方向。同时为解决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作知识准备。 (7)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结合不同的知识点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本部分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①电解质有强弱之分。本部分教学可采用体验式教学法,给出一些物质让学生经历、感悟其中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通过交流和讨论使他们对电解质的分类认同,然后形成规律。②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本部分教学可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设置探究问题:盐酸与醋酸的电离有什么不同,学生尝试用几种不同的方案进行,通过讨论筛选出合理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的现象分析得出结论。③酸性强弱的比较。本部分教学可采用实践式教学法,通过课本实验3-2,结合电离平衡常数进行解释、应用。 (8)从课后习题中,可以看出对本部分知识的要求是:能知道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结合电离平衡常数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了解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明确强弱电解质在反应时的量和速率等方面的差别。 (五)教学案例: 利用实验探究和图表分析突破电离平衡和电离平衡的影响条件: 1、  弱电解质的电离 [学生]探究性实验1:稀释实验 项   目1mol/L HCl1mol/L HAc溶液的pH  稀释1000倍后,溶液的pH值   [教师]分析上述反应实验现象 [学生]盐酸的pH值上升三个单位,即氢离子浓度为原来的1/1000,而醋酸的pH值增大不足2个单位,表明,氢离子的浓度降低要少得多。 [学生]探究性实验2:酸液中加对应的盐 物质1mol/L HCl1mol/L HAc溶液的pH  物质1mol/L HCl中加入少量的NaCl1mol/L HAc中加入少量的NH4Ac溶液的pH   [教师]分析上述反应实验现象 [学生]由于醋酸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浓度的增大,导致醋酸溶液的pH值上升,而盐酸中,加入NaCl,溶液的pH值无明显变化。 [学生]探究性实验3.速度实验  1mol/L HCl1mol/L HCl+少量的NH4Ac与镁反应速度的比较   [教师]分析上述反应实验现象 [学生]由于盐酸中,醋酸要离子浓度增大,结合了部分氢离子,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下降,与镁反应产生气泡的速度下降,剧烈程度减缓。 [设计意图]让学生逐步掌握让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体验弱电解质的电离与分子化两个可逆过程,巩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理解。 2、  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应用        [教师]利用化学平衡的v-t图描述CH3COOH在水中的电离情况 [学生]   [教师]上述v-t图体现了CH3COOH在水中的电离有什么特点? [学生]电离平衡时:v(离子化)=v(分子化)>0;溶液中的分子浓度和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的联系,明白物质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学习迁移法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问题]外界条件对CH3COOH的电离平衡各有什么影响? CH3COOHCH3COO—+H+ [实验探究] 探究项目在1mol/L的醋酸溶液中加水在O.1mol/L的加入醋酸钠固体加热0.1mol/L的醋酸溶液用pH计测定实验前的pH   用pH计测定实验后的pH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教师]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浓度与温度 [教师] 浓度和温度对电离平衡影响有什么规律? [学生]稀释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浓度减小;加入生成物,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 [教师]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与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有什么联系,为什么? [学生]相同。因为电离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一种特殊形式。 [设计意图]了解由图表和实验研究化学原理的方法,实现认识论中有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实现由实践到规律的认识上的飞跃。同时,将电离平衡的知识与化学平衡紧密联系,形成平衡的知识体系。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一)  教材内容: 本节教材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水的电离平衡及水的离子积,二是溶液的酸碱性和pH,三是中和滴定。在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基础上,将水看成一种反应物浓度不变的弱电解质,从一般到特殊认识水的电离平衡的特征(水的电离平衡和离子积),逐步认识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特点(溶液的酸碱性),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其特征(溶液pH的简单计算),最后考虑其应用(中和滴定实验和应用)。在方法上遵循从一般到特殊,从定性到定量,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是一种弱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水的离子积是常数。 (2)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了解pH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3)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方法和原理,能了解中和滴定实验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水的离子积的导出,加深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认识,了解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2)通过对酸碱溶液的分析,了解溶液中数量变化对性质的影响,体会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化学定量分析的方法,体验化学在科学研究中作用和地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2)通过酸碱溶液中离子浓度对溶液性质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水的离子积,c(H+)、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本节教学难点:水的离子积,有关溶液pH的简单计算。 (四)教学建议 (1)本节新课引入可由复习弱电解质入手,在上节强酸、强碱和盐是强电解质,弱酸、弱碱和水是弱电解质的基础上,直接引出水的电离和电离方程式,然后应用化学平衡原理讨论水的电离。 (2)通过水的电离平衡的讨论,结合化学平衡常数引导出离子积。在教学中可设计几个计算,让学生从计算的结果上理解水的离子积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是一个常数的事实,为pH的计算和盐类水解做准备。  平衡常数c(H2O)c(H+)c(OH-)c(H+)?c(OH-)纯水不变常数10-710-7 加盐酸不变常数增大  加烧碱不变常数 增大  (3)通过对上面的讨论结果的分析,增加水电离平衡的移动方向、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溶液酸碱性,继续深化讨论。通过讨论得到以下结论:水的离子积是一个常数,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c(H+)和c(OH-)的相对大小。再此基础上给出pH的计算式和pH的测定方法。 (4)pH的计算应分类型进行教学,按照要求可设计以下题型进行:①强酸与强碱单一溶液的计算②强酸与强碱稀释问题的计算③酸碱混合问题的计算,理解计算的思路:酸性(c(H+)→pH),碱性(c(OH-)→c(H+)→pH)。 (5)在介绍pH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日常生活和医疗保健可结合一些事例进行,一方面可以巩固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使介绍生动具体。比如:在介绍酸碱性在医疗中的作用时,可结合选修一食物的酸碱性与饮食健康进行,在介绍在环保中的应用可结合废水处理中离子共存的事例进行。 (6)可将介绍中和滴定的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数据记录、数据处理、误差分析、问题讨论等方面进行,一为讲清该实验给学生感性认识,另一方面组织好学生写好该实验报告。 (7)本部分知识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仍具有多样性,本部分的知识有四个部分①水的电离。本部分知识是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继续,因为水是一种弱电解质,因此可采用体验式教学法。首先根据水是一种弱电解质的事实,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知识规律。②溶液的酸碱性与pH。本部分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一般探究难以得到理想的效果,建议采用接受式教学法。③pH的应用。本部分知识是pH的应用问题,可采用接受式教学法。④酸碱中和滴定。这是一个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学方式采用实践式教学法为好。 (8)从本节习题可以看出:在教材上要求学生能分清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大小、分析弱酸、弱碱中的离子种类、酸碱混合后pH的计算、了解中和滴定的应用和等体积等pH的强酸与弱酸反应时的量的关系。 (五)教学案例 1、溶液pH的计算:一.回顾 c(H+)c(OH-)c(H+)与c(OH-)大小比较Kw酸碱性加酸后水的电离平衡蒸水加酸前      加酸后       [设计意图]巩固上一节课关于水的电离以及水的离子积常数等相关知识,加深对溶液酸碱性的理解。 二.溶液的酸碱性[教师]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其依据是什么? A.应看c(H+)和c(OH-)的相对大小    B.应看c(H+)与1×10-7mol/L相对大小比较 C.应看pH值 [学生]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关键看c(H+)和c(OH-)的相对大小 [引申]B与C选项作出什么的补充才可用于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 1×10-7mol/L与pH=7的临界标准适合于常温下在溶液。 [教师]怎样测定溶液的pH呢?各种方法的精确度分别是多少?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有广泛pH试纸、精密pH试纸和酸度计,精确度分别是整数、0.1和0.01。 [教师]pH是怎样计算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引出下部分) [设计意图]了解pH的公式和测定方法,为计算作准备。 三.pH值的计算 [例题1] 取0.1mol/L的HCl溶液,其pH是多少?取0.1mol/L的NaOH溶液,其pH是多少? [练习] 按pH由小到达排列A、0.01 mol/L的NaOH溶液   B、0.01 mol/L的盐酸 C、水D、0.05 mol/L的硫酸溶液   E、0.05 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 [例题2] 1mLpH=3的HCl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后,溶液的pH是多少? [练习]将1mL pH=13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1000mL,溶液的pH是多少? [例题3] 10mL0.100mol/L HCl溶液与10mL0.200mol/L 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的pH值是多少? [练习]101mL pH=2的H2SO4与99mLpH=12的NaOH溶液混合,溶液的pH是多少? [例题4]将pH=12的NaOH与pH=9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是多少? [练习]将pH=2的HCl与pH=4的HCl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是多少?[学生总结]1、酸碱pH计算的方法:酸性(c(H+)→pH),碱性(c(OH-)→c(H+)→pH),2、计算公式:pH=-lgc(H+)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和练习总结pH计算的方法和规律,掌握pH计算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 3、 对实践活动的建议: 对于本部分内容是化学实验中为数不多的定量实验,为此采用的教学方法为实践式教学法,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一、问题讨论: [问题1]在实验室中有一瓶长期放置的NaOH溶液,怎样测定它的浓度?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出课题,了解中和滴定的应用。 [问题2]现采用0.1mol/L HCl测定,怎样才能知道HCl与NaOH刚好完全反应?怎样才能测定HCl与NaOH溶液的体积? [设计意图]通过该问题的讨论引出中和滴定的仪器和指示剂,明确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 [问题3]在20mL 0.1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体积的0.1mol/LHCl溶液,计算下列溶液混合的pH值。 体积010151919.962020.0420.96212530pH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建立滴定曲线,明白在接近终点时pH的变化,知道指示剂选择对滴定结果的影响。 二、学生实验: 按照课本P50实践活动进行,教师讲解实验注意问题。 三、学生书写实验记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对中和滴定的操作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有初步了解,为下一步教学活动做知识准备。 四、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滴定管的种类有几种?使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 [问题2]怎样检查滴定管是否漏夜?如何排净滴定管中的气泡?如何润洗滴定管?怎样读取数据? [问题3]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时,为什么要把初始液面调至“0”或“0”刻度以下?将一个量程为25mL 的滴定管中液面在“0”刻度的溶液全部放入量筒中,溶液的体积为:(A)大于25mL(B)等于25mL(C)小于25mL,为什么? [问题4] 下面是用标准酸滴定待测碱而引起的结果变化情况 ,在实验时若出现下列情况,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 实验操作情况对c碱的影响①开始滴定时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偏     ②读数开始时仰视,终止时俯视偏     ③到滴定终点时尚有一滴酸挂在滴定管尖嘴外而未滴入锥瓶偏     ④洗净的酸管未用标准液润洗偏     ⑤洗净的锥瓶用待测碱润洗偏      ⑥不小心将标准液滴至锥瓶外偏     ⑦不小心将待测碱液溅至锥瓶外偏    ⑧滴定前向锥形瓶中加入10 mL蒸馏水,其余操作正常       [设计意图]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应用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练习] 1、某学生中和滴定实验的过程如下:?(a)取一支碱式滴定管,(b)用蒸馏水洗净,(c)加入待测的NaOH溶液,(d)记录液面刻度的读数,(e)用酸式滴定管精确放出一定量标准酸液,(f)置于未经标准酸液润洗的洁净锥形瓶中,(g)加入适量蒸馏水,(h)加入2滴酚酞试液,(i)开始滴定,边滴边摇荡,(j)边注视滴定管内液面变化,(k)当小心滴到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时,即停止滴定。(l)记录液面刻度的读数。(m)根据滴定管的两次读数得出NaOH溶液的体积为22 mL。指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的错误之处(用编号表示)                        。? 2、下列实验中,直接采用沾有水滴的仪器,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的是(    )?A.氨的喷泉实验:烧瓶     B.实验制取氧气:试管?    C.中和滴定:锥形瓶    D.中和滴定:滴定管? 4、  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某H2SO4溶液的浓度,参考右图,从下表中选出正确选项   锥形瓶中的溶液滴定管中的溶液选用指示剂选用滴定管A碱酸石蕊(乙)B酸碱酚酞(甲)C碱酸甲基橙(甲)D酸碱酚酞(乙) [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问题中,完成知识的提升。 第三节  盐的水解(一)  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找规律,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盐类物质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并运用归纳法分析盐类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对应关系;第二部分是查原因。以水的电离平衡为基础,分析盐类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和OH-结合成弱酸或弱碱的趋势,明确不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同时深化对过去所学“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认识。为此,教科书设计了【思考与交流】、【学与问】和【家庭小实验】等多种活动与探究的形式。这部分是本节教学的重心,也是对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以及水的离子积等知识的综合运用;第三部分是谈变化。讨论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同时介绍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2)理解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3)了解盐类水解的利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并运用归纳法分析盐类水解的基本规律。 (2)以电离平衡为基础,认真分析盐类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弱酸或弱碱的趋势,明确不同类型的盐类水解的本质和规律,从微观世界看盐类水解的本质。 (3)讨论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认识盐类水解的应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 本节教学难点:影响水解平衡的因素及水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学建议: (1)本节可以应用实验设疑,实验现象为讨论的切入点,采用“列表→讨论→归纳→形成概念”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从感性到理性地认识盐类水解及其规律。以【科学探究】的实验为基础,应用图表将不同类型的盐溶液的性质进行分析比较,通过讨论学生得到结论:强酸弱碱盐呈酸性,强碱弱酸盐呈碱性,强酸强碱盐呈中性。通过设问引出其原因的讨论。 (2)在分析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时,应准确把握教材中【思考与交流】的设计意图,那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观察前面的实验现象基础上,学会主动的发现问题、寻找规律、分析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水的电离平衡和盐类电离的离子方程式,通过化学平衡移动的观点得出本质原因,同时进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训练,比较盐类水解和电离方程式的区别。 (3)在总结盐类水解规律和水解平衡的基础上,可通过表格进行外界条件对水解平衡的影响的教学。对于FeCl3的水解平衡:Fe3++3H2OFe(OH)3+3H+,下列因素对平衡有什么影响? 影响条件实验操作现象或H+浓度平衡移动方向解释或结论盐的浓度加入FeCl3晶体   加水稀释   温度升温   溶液酸碱性加盐酸   加NaHCO3    (4)在介绍盐类水解应用的教学时,应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填写下表,进行归纳和总结。  (5)建议本部分内容进行一个课时的专题教学,教学内容为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和溶液中三个守恒的应用。进行该专题教学一是加深对水解平衡和电离平衡的认识,二是对本章第一主线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6)用好教材中的几个栏目,按照教材编写者的意图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本节是本章栏目最多的一节,有:[学与问]一个,设计意图为:引导学生在做中学,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科学探究]2个,分别要求对盐溶液的酸碱性和影响水解平衡的因素进行探究。[思考与交流]2个,分别通过展示图表和事实,对盐类水解的实质和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家庭小实验]1个,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密切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科学视野]1个,提供科学素材,引导学生从理论的高度认识盐类水解的原因和规律。因此,建议将此部分知识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从较高的角度认识盐类水解的实质和规律。 (7)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各部分特征不同,教材设计的教学意图为:①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可采用探究式教学法。②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可采用体验式教学法。③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则是接受式教学法。 (8)从本节习题可以看出,本部分课后习题要求学生掌握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特别是盐类水解在工农业生产上和科学研究中的实际应用设置了三个大题,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五)教学案例: 1、盐类水解及其本质 [教师]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哪些?对于盐来说有哪些不同的分类方法? [学生]列举物质的分类方法;盐的分类可以根据盐的溶解性、元素等来分类。 [教师设疑]能不能根据酸碱的强弱来分类? [学生思考回答]可以,可分为强酸强碱盐、弱酸弱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 [教师引导]每种类型的盐溶液的性质是否一样? [实验探究]测出以下盐溶液的PH值,并完成下表 盐溶液NaClNa2CO3NH4ClNa2SO4MgCl2CH3COONaPH值      酸碱性      盐的类型        [分析归纳]分析以上实验数据,你能找出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类型有何关系吗? 盐的类型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溶液的酸碱性     [小组讨论]1盐溶液有的呈中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现酸性,说明盐溶液中c(H+)与c(OH-)相对大小如何? 2、根据水的电离平衡,为什么形成盐溶液后,c(H+)与c(OH-)会发生改变呢?与组成盐的阴、阳离子有没有关系? 3、以NaCl、CH3COONa、NH4Cl为例分析这三种盐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粒子。 4、分析三种不同类型盐溶液中的粒子,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归纳投影]一、盐类水解1、             本质:在盐溶液中,由于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从而促进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显示不同程度的酸性或碱性,这个过程我们成为盐类的水解。对于不能生成弱电解质的盐则显中性。  [练习]你能用离子方程式把盐类水解的过程表示出来吗?  [拓展思考]刚才我们只讨论了三种盐,其实还有弱酸的酸式盐、弱酸弱碱盐等,这些盐的水溶液的酸碱性又如何确定呢? [实验探究2]测量以下盐溶液的酸碱性 盐NaHCO3NaHSO3NH4FCH3COONH4酸碱性     [思考]1、弱酸酸式盐中酸式根电离使溶液显酸性,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如何判断其酸碱性? 2、弱酸弱碱盐中阴阳离子都可以发生水解,酸根离子使溶液显碱性,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使溶液显酸性,其水溶液酸碱性又如何判断呢? [思考并回答]弱酸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由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强弱来决定其酸碱性;弱酸弱碱盐溶液的酸碱性由阴、阳离子水解程度的相对强弱来决定。 [总结归纳投影]2、规律:盐中弱水解,谁强显谁性。 2、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可在本章结束后以专题的形式进行) 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的比较 【学生分析】1、Na2CO3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写出其反应式? 2、NaHCO3溶液中存在着哪些平衡体系?NaHCO3溶液呈什么性?说明什么问题?存在着哪些守恒关系? 【提问】 根据以上的讨论分析:1.判断能水解的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时要明确哪些平衡关系? 2.两溶液相互混合后,判断离子浓度大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讨论回答: 1.盐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盐中弱酸离子或弱碱离子的水解平衡。 2.两溶液混合后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要首先分析相互间反应时是弱酸(或弱碱)剩余,虽然生成的盐的水解也要考虑,但剩余弱酸(或弱碱)的电离占主导地位。 【过渡】在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时还常常用到电解质溶液中的三个重要守恒关系: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板书】 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物料守恒:某一分子或离子的原始浓度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总和,即元素的原子守恒。 质子守恒:水给出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个数守恒。 【投影】例1 下列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排列顺序错误的是    [    ] A.0.1mol/L氯化铵溶液中 [Cl-]>[NH4+]>[H+]>[OH-]  B.0.1mol/L碳酸氢钠溶液中 C.pH=2盐酸与pH=12氨水等体积混合[Cl-]>[NH4+]>[H+]>[OH-]  D.0.2 mol/LCH3COOK和HCl等体积混合[CH3COO-]>[Cl-]>[CH3COOH]>[H+]  讨论分析: 根据NH4Cl的电离及炔NH4+水解溶液呈酸性,因此A正确。而  C中pH=2盐酸[H+]=1.0×10-2= [HCl],而pH=12的氨水[OH-]=1.0 ×10-2,但[NH3·H2O]则远大于1.0×10-2,等体积混合后,因氨水过量,在NH4Cl与氨水的混合液中,溶液显碱性。所以[NH4+]>[Cl-]>[OH-]>[H+],C错误。 D中CH3COOK+HCl=KCl+CH3COOH,且知,CH3COOK过量,反应后溶液中CH3COOK、CH3COOH、KCl物质的量相等,由于CH3COOH的电离和CH3COO-的水解程度均很小,且此时CH3COOH的电离占主导地位。因此[CH3COOH]>[H+]、[H+]>[OH-],又因[Cl-]=0.05 mol/L、[CH3COO-]>0.05 mol/L、[CH3COOH]<0.05 mol/L,因此D正确。 答案为C。 【投影】例2在Na2S溶液中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Na+]=2[HS-]+2[S2-] +[H2S]B.[Na+]+[H+]=[OH-]+[HS-]+2[S2-]C.[Na+]>[S2-]>[OH-]>[HS-]D.[OH-]=[HS-]+[H+]+[H2S]【启发引导】 解答这类题目的思路是:首先确定溶液中各平衡关系及其微粒,然后再分析微粒间的各种守恒关系。 讨论分析: Na2S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Na2S=2Na++S2-  H2O H++OH- S2-+H2O HS-+OH- HS-+H2O H2S+OH- ①根据电荷守恒: [Na+]+[H+]=2[S2-]+[HS-]+[OH-],所以B正确。 ②根据物料守恒:(钠与硫的物质的量2∶1) [Na+]=2[S2-]+2[HS-]+2[H2S],所以A错误。 根据由水电离产生H+与OH-守恒:(①、②两式相减) [OH-]=[HS-]+[H+]+2[H2S],所以D错误。 答案为A、D。 【投影】例3 将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CO2缓缓通入100mL1mol/LNaOH溶液中(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反应结束后,溶液中有关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讨论分析: CO2=0.01 mol  NaOH=0.1mol  根据碳元素的原子守恒:答案为A、D。【投影】例4 已知一溶液中有四种离子:X+、Y-、H+、OH-,下列分析结果肯定错误的是   A.[Y-]>[X+]>[H+]>[OH-]B.[X+]>[Y-]>[OH-]>[H+]C.[H+]>[Y-]>[X+]>[OH-]D.[OH-]>[X+]>[H+]>[Y-] 讨论分析: 题目中四种离子在溶液中一定存在电荷守恒。 即[X+]+[H+]=[Y-]+[OH-], 根据此等式分析四个选项, 对A选项[Y-]>[X+],必有[H+]>[OH-];对B选项[X+]>[Y-],必有[OH-]>[H+],才能使等式成立;对C选项[H+]>[Y-],必有[OH-]>[X+],所以C选项错误;对D选项[OH-]>[X+],必有[H+]>[Y-],这样等式成立。答案为C。 【归纳】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尽管复杂,但解题关键是抓住平衡主线,认真分析并按照离子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元素的原子守恒)理清关系,就可快速解答。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一)  教材内容: 本节教材的知识结构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溶解平衡,知道转化的本质。 (2)根据溶解度和化学平衡的理论,掌握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有难溶物生成的离子反应转化为难溶电解质溶解问题来讨论,学会用变换问题角度的方法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沉淀溶解的讨论,了解几种促使沉淀溶解的方法。学会用变化的方式看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体会化学平衡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教学难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沉淀的形成、溶解和转化。 (四)教学建议: (1)新课引入。本节课可以根据教参的建议,应用实验的方法引入新课,这样既可以营造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氛围,又可以为研究沉淀转化做准备。 【补充实验3-4-1】展示室温下NaCl的饱和溶液,并明确NaCl的溶解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实现的。 【讨论】(1)可采用什么方法判断该溶液是否为NaCl的饱和溶液?NaCl在水溶液里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时有何特征? (2)欲使该溶液中NaCl析出的方法有哪些? 【补充实验3-4-2】取4 mL NaCl饱和溶液,滴加1~2滴浓盐酸(约12 mol/L),即可观察到大量白色沉淀产生。(提示:常温下Na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26.5%,密度约为1.20 g/cm3,物质的量浓度约为5.43 mol/L) 【讨论】你认为发生上述变化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可溶性电解质的溶解既然存在着溶解平衡,那么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是否也存在着溶解平衡呢?(可以由此引出新课中的第一个【思考与交流】) (2)将沉淀溶解问题与离子生成沉淀的反应相联系,将溶解平衡与化学平衡相联系,明确用化学平衡的基本规律来研究溶解平衡的相关问题,把知识紧密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这种讨论问题方式的改变不仅仅是为了介绍一个知识点,更是对一种思维方式的探讨。当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事物变化的原因时,常常需要摆脱习惯的定势思维模式,学会变换观察问题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和思考,并且我们关注的也不应仅仅是发生变化的事物本身,还要关注影响事物变化的环境。难溶电解质在水中也会建立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一样合乎平衡的基本特征、满足平衡的变化基本规律。难溶电解质溶解程度大小可以用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KSP来进行判断,因此我们就可以运用溶度积KSP计算溶液中相关离子的浓度。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常数的正确的理解,一方面要运用前面的影响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的因素知识进行迁移和类比以达到强化和内化的目标;另一方面要用溶度积KSP知识来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沉淀的转化。 (3)关于沉淀的生成和溶解,实际是分别围绕着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中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讨论。这部分设计了两个【思考与交流】活动,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起一个导向作用,至于讨论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须视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但需要使学生明白:生成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是工业生产、环保工程和科学研究中除杂质或提纯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并不是唯一方法!)。可以在重点讨论溶液中Fe3+(也可以是其他离子)的沉淀方法的基础上,大概地介绍以下几点: A.沉淀剂的选择(要求除去溶液中的某种离子,又不能影响其他离子的存在,并且由沉淀剂引入溶液的杂质离子还要便于除去); B.形成沉淀和沉淀完全的条件(由于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存在,在合理选用沉淀剂的同时,有时还需要考虑溶液pH和温度的调控); C.不同沉淀方法的应用。①直接沉淀(为除去指定的溶液中某种离子或获取该难溶电解质);②分步沉淀(为鉴别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或是为分别获得不同难溶电解质);③共沉淀(为除去一组某种性质相似的离子,加入合适的沉淀剂);④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等方式改变某离子的存在形式,促使其转变为溶解度更小的难溶电解质以便分离出去。 (4)关于沉淀的转化,应该理解为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尽管原有的难溶电解质并没有完全转化为可溶物的形式)。 围绕【实验3-4】的讨论,结合卤化银的转化和硫化银的生成,需要从溶解平衡移动的角度具体分析,例如:  尽管课程标准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溶度积相关的计算”,但为了便于学生在【思考与交流】活动中能真正理解难溶电解质转化的原理,可以考虑把相关溶度积常数作为信息提供给学生,通过教师的辅助,使学生大致了解:虽然AgCl饱和溶液中c(Ag+)很小,但AgI的溶解度更小,所以能使溶液中c(Ag+)降到更低,致使AgCl的溶解平衡发生移动,最终会全部转化为AgI。 (5)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四个【思考与交流】的作用,用实验和图表的方法来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同时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充分提供信息,便与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本部分设置四个思考与交流,充分体现编写者的意图和本部分知识的地位和作用,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讨论和理解平衡原理的本质,更好的使用平衡原理解决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6)将溶解平衡的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和水解方程式进行集中训练,理解这几个可逆反应的异同点,将它们归纳到化学平衡的知识体系中,完成一般到特殊,再有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观。 (7)从课本设置的栏目和教材体系来分析,本部分知识可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和接受式教学法较为妥当。从习题上看,本部分的习题主要是以溶解平衡为知识载体,提升化学平衡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  教学案例: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与沉淀的转化 【实验引出】展示室温下NaCl的饱和溶液,并明确NaCl的溶解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实现的。 【设问】1、可采用什么方法判断该溶液是否为NaCl的饱和溶液?NaCl在水溶液里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时有何特征? 2、欲使该溶液中NaCl析出的方法有哪些? 【讨论】1、取2mLNaCl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NaCl晶体,充分振荡后,晶体没有溶解,表明该溶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否则就不是。(可同时用实验验证);当NaCl在水溶液里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时,其溶解速率与结晶速率相等;并且只要溶解平衡的条件(如温度、溶剂的量等)不变,该溶液中溶解的NaCl的量就是一个恒定值。2、①加热浓缩;②冷冻降温 【实验】取4 mLNaCl饱和溶液,滴加1~2滴浓盐酸(约12 mol/L),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可观察到大量白色沉淀产生。 【问】你认为发生上述变化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由于浓盐酸的加入,使得溶液中c(Cl-)增大,加快了Cl-与Na+的结晶速率,使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而析出晶体。 【追问】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如果继续向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晶体,溶液中Na+ ,Cl-的量是否会增加? 【学生思考并回答】说明Cl-与Na+的结晶与NaCl晶体的溶解是一个平衡过程,溶液中C(Cl-)增大,平衡向结晶方向移动,故有晶体析出。在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晶体,平衡不发生移动,溶液中Na+ ,Cl-的量不会增加。 【过渡】NaCl是一种可溶性的强电解质,晶体与溶液中的离子存在溶解平衡,那么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也存在溶解平衡呢? 【板书】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思考与交流】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思考以下问题: 1、难溶电解质的定义是什么?难溶物的溶解度是否为0?你如何理解溶解性表中的“溶”与“不溶”? 2、以AgNO3与NaCl反应生成难溶AgCl为例,根据你对溶解度及反应限度、化学平衡原理的认识,说明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是否能真正进行到底?溶液中是否含有Ag+和Cl-? 3、难溶电解质是否存在溶解平衡?若有,请写出AgCl的溶解平衡的表达式,与电离方程式有何区别?并解释之。 4、  怎样判断难溶电解质已经达到溶解平衡? 【板书】一、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 1、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很小,但不会等于0,溶解度小于0.001g,则视为难溶。 2、      少量已溶解的沉淀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改变外界条件,平衡会发生移动。     AgCl(s) Cl-(aq) + Ag+(aq) 【设问】当向AgNO3和NaCl恰好完全反应的平衡体系中加入I-,若再加入S2-,有何现象? 【学生思考】Ag+与I-反应可以生成AgI沉淀,Ag+与S2-反应可以生成Ag2S沉淀,会不会产生这种沉淀呢?由什么来决定? 【实验】完成课本实验3-4,并填写下表 步骤AgNO3和NaCl混合溶液向所得固液混合物中滴加KI溶液向新得固液混合物中滴加溶液现象    【思考与交流】1、你能运用你学过的知识或查找相关数据解释原因吗?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当学生无法独立分析问题时,引导:1、溶液中的Ag+有没有变化?2、体系中的溶解平衡有没有发生移动?3、沉淀的转化和溶解度的大小有什么联系?) 2、如果将上述两个实验中的沉淀生成和转化的操作步骤颠倒顺序,会产生什么结果? 3、如果向Mg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在滴加FeCl3溶液,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请用实验验证你的想法。 【总结板书】3、实验说明,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某种离子结合原沉淀电离出的某种离子形成更难溶的沉淀,即将原有沉淀通过加入其他离子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沉淀的转化。 【思考与交流】1、在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通常会将FeS固体投入Cu2+,Ag+,Pb2+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中,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运用了什么原理。 3、  加热可以使硬水中Ca(HCO3)2与Ca(HCO3)2分解为CaCO3与MgCO3沉淀,但实际上锅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而不是CaCO3与MgCO3,Mg(OH)2,的溶解度比MgCO3的溶解度小,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小结】学生总结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本质以及沉淀转换的原理。 【课堂练习】1、将AgNO3溶液依次加入氯化钠溶液、溴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中都会出现不同颜色的沉淀,沉淀的颜色变化是  _ ____ →  _ _ ___ → ____  _。出现这种颜色变化的原因是:_   _____                                                         2、将足量BaCO3分别加入:① 30mL 水  ②10mL 0.2mol/LNa2CO3溶液   ③50mL 0.01mol/L 氯化钡溶液  ④100mL 0.01mol/L盐酸中溶解至溶液饱和。请确定各溶液中Ba2+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