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黟县初中联考试卷

还剩 2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学年(上)黟县初中联考试卷(二) 七年级语文 (温馨提示:卷面有3分哟,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三分!) 一、 积累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酝酿(niàng)黄晕(yùn) 朗润(lùn)着落(zhuó) B.看护(kàn)  水藻(zǎo) 贮蓄(chǔ)澄清(chéng) C.唱和(hè)   湛蓝(zhàn)葡萄蔓(wàn)清澈(chè) D.肥硕(shuò) 枯涸(hé)  栖息(xī) 寥阔(liáo) 2.找出下列成语中的四处错别字并改正。(4分) 瘦骨粼峋   温故知新   玲珑剔透   刻骨明心 头晕目炫   小心翼翼   绝处逢生   获益非浅 错别字     改正     3.根据句意依次填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信任是       友谊之蜜的花朵,理解是       心灵的桥梁。 ②羡慕不是奋斗的同义词,       不是       的代名词。 A.酝酿  沟通  追求  盲从 B.酿造  交流  盲从  追求 C.酝酿  交流  嫉妒  竞争  D.酿造  沟通  嫉妒  竞争 4.下列场合的标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来也匆匆,去也冲冲。(公共厕所) B.悄悄地来,悄悄地去。(阅览室) C.我是美丽的花,请带回你的家。(花圃或公园) D.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食堂内)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今天全班同学欢聚一堂,庆祝我13岁诞辰。 B.经过近几天的集中学习,我提高了自己的知识。 C.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D.王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眼前。 6.仿写下面的句子(2分)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                           ,我将                               。 7.默写(11分) (1)、曲径通幽处,                               。 (2)、                           ,似曾相识燕归来。 (3)、乱花渐欲迷人眼,                           。 (4)、                               ,江春入旧年。 (5)、                              ,吹面不含杨柳风。  (6)曹操在《龟虽寿》中表达自己雄心壮志的千古名句               ,                。                  ,                  。 (7)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  秋思》中与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                    ,                  。 8、名著阅读:(3分) 《繁星》《春水》是         (作者)在印度诗人            《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大家熟知的《狼和小羊》、《农夫和蛇》等寓言故事均出自《                  》。 二、阅读理解(39分) (一)(16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如果换用括号中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分) 小草偷偷地(慢慢地)从土里钻(长)出来。 答:                                                                                                                                           10.“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中对“赶趟儿”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是为了进一步点明“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情态。 B.表现花开得很多,开放得很及时。 C.表现了春天的花开了一趟又一趟,非常旺盛。 D.表现出春花争先恐后开放的样子。 1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3分) 答:                                                                                                                                                      12.“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联系“野花”“眼睛”“星星”共同特点的词是             。连用“眼睛”“星星”来比喻“野花”,它们分别表现了“野花”的什么特征?这句话写出了野花什么样的情态?(4分) 答:“眼睛”:                                                          “星星”:                                                          情态:                                                           13.“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中“仿佛”是什么意思?它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                                                                  14.第三段用了一些富有情感的词语,如“抚摸”一词,巧妙地表达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请另找一个词语,说说好在哪里。(2分) 答:                                                                                                                                                               (二)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 天气骤然变冷了,一只孤独的蜜蜂栖在窗台上。它一动也不动,一副冻僵了的样子。我推开窗户,原想室内的暖意,一定会将它吸引进来。可是它仍无动于衷,只是微微地翘了两下翅膀,而后吃力地朝远方飞去。 我猜想,它应该是一只迷失了方向的流浪蜂。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它竟拒绝了一丝温暖的慰藉,毅然选择了远行。 一只蜜蜂飞过,竟悄然唤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很多年前,在我居住的村前,有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槐树林。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 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从异乡赶来的放蜂人,在槐树林旁边搭起一个个小帐篷。那一排排蜂箱的四周,被舞动的群蜂围裹着,宛如一团团漂浮的彩云。那些蜜蜂们总是不知疲倦地飞进飞出,忙碌着采集花蜜。 当时,尽管我对那些蜂箱充满了好奇,可是嗡嗡嘤嘤的蜂群却令我望而生畏,只能远远地观望。有一次,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我的野蛮举动,被一位放蜂的老人发现了。他疾步赶过来,狠狠地呵斥了我一顿。之后,他蹲下身,捡起一只奄奄一息的蜜蜂放在手心。他的眼神溢满怜惜。过了许久,放蜂老人才把目光从那只蜜蜂的身上移开。他看着我,说话的声音轻了很多,“孩子,你看它们活得多么不容易啊。”我听了之后,惭愧地低下了头。但一直令我感到不解的是,放蜂老人养着数不清的蜜蜂,为什么会因为一只蜜蜂的意外死亡而伤心呢?这个谜,就像放蜂老人那充满怜惜的眼神,在我的内心久久挥之不去。 后来,村前的那片槐树林被人们砍伐殆尽,只剩下一片光秃秃的盐滩和纵横交错的沟壑。从此,再也见不到那些远道而来放蜂的异乡人。 去年初夏的一天,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到十梅庵森林公园观赏槐花。在山脚下,我们遇见一位放蜂的中年男子。当时,有几只蜜蜂不慎飞落到帐篷附近的一个小水洼里。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我在一旁看见了,有些不解地说:“你不怕被它们蜇伤吗?”他憨厚地一笑,而后幽默地说:“应该是它们害怕呀!你看,它们辛辛苦苦积攒的口粮,不是都被我剥夺了。” 随后,我与他攀谈起来。原来蜜蜂们虽然酿出了甘甜的蜜液,可是大多时候它们食用的却是兑了少许蜜液的清水。然而,它们从来不因此抱怨和偷懒。每一只蜜蜂在每一天都会尽心尽力的采蜜,一直到它们生命的终结。 放蜂人一年四季大都在外面奔波,一路追赶花期。有时候因为走得仓促,总会有些外出采蜜的蜜蜂,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蜂。 从此,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努力。最终大都暴尸野外。它们的牺牲,只有放蜂人知道。因此,每一只蜜蜂都值得放蜂人爱惜。在守着它们的时候,放蜂人尽力不让每一个小生命受到伤害。 他说到这儿的时候,轻轻一抬手,将那几只翅膀已被吹干的蜜蜂放飞出去。他看着那几只小生灵,欢快地融入到前方的蜂群里,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 他的神情,蓦然使我联想起许多年前那位放蜂的老人。刹那间,曾经压在我心里的谜团,悄然释放…… 此刻,已经从回忆中走出的我,凝视着那一只流浪蜂飞去的方向,心头则充溢着一种久违的感动。它能否穿越这漫长的寒意,寻找到花香四溢的家园? (作者:矫友田,选自《阅读》2012年第4期,有删改) 15.理解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4分,每小题2分) (1)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                                                                                   (2)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努力。                                                                                     16.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每小题2分) (1)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                                                                                      (2)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17.文章多次使用了照应,请写出其中一组。(2分)                                                                                         18.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题。(2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11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9.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括号中注音,并在横线上释义。(4分) (1)弗食,不知其旨也(   )             (2)教学相长(   )             (3)虽有至道(   )             (4)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2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21.选文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3分) 三、 写作与生活(30分) 美国作家克里腾登写过一篇题为《母亲的价格》的文章,指出如果母亲的日常工作可获薪水,合理的年薪约为六万美元〔相当于50万人民币〕。母亲们做这些工作,做得细腻,做得纯粹,乐此不疲,头发做白了,腰做弯曲了,眼睛做昏花了,她们也毫无怨言。子女们在受母爱的同时,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欠下了母亲那么巨大的一笔薪水。 其实,不管是母爱、父爱,还是其他亲人、老师对我们付出的爱,都无法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只有我们懂得珍惜,才会真正体会其价值。 请以“珍惜”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章立意要明确,内容要具体,要写出“我”的真情实感。 (2)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七年级上册语文月考二参考答案 1、C    错别字 粼 明 炫 非 改正 嶙 铭 眩 匪 2                                                              3、D    4、C     5、C  6、略  7、略8、略 二.阅读理解(39分) (一)(14分) 9、“偷偷地”写出了小草不知不觉的长势、情态;“钻”写出了小草的生命力旺盛。     10、C 11、不能,分别与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相呼应。     (2分) 12、眨呀眨   眼目传神的妙处。  星罗棋布散布各处的特点。  写出野花在阳光的照射下,光彩闪烁,争春斗艳的情态。                                                          13、好像、似乎。这句话是从闻到花上午甜味联想到果实累累,虚写了诱人的丰收美景。如果不是“仿佛”,句子变成“树上是桃儿、杏儿、梨儿”,就不切实际,也没有丰富想象的意味了。 14、只要是富有感情的词语,如“高兴”“卖弄”“应和”等,并说出好在哪里,都可以。 15(1)竟然,表示出于意料之外;对自己儿时的无知之举感到后悔。 (2)徒劳,无益地耗费力气;为流浪蜂寻找家园不得而心生怜惜之情。 [理解词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把握上下文营造的语境,在前文或后文寻找相关信息,然后加以概括,进而推断含义。二是使用修辞手法的词句,一定要结合修辞的特点来考虑。三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来推断诠释。我们应采用词义加表达作用的形式来答题。(1)“竟然”义项只有一项,就是表示出于意料之外。其传达出的是作者对儿时举动的后悔、自责。(2)“徒劳”也只有一个义项:无益地耗费力气。其传达出的是作者对流浪蜂执着寻找家园却必定无果的同情、怜悯之情。] 16.(1)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为下文写放蜂人来此放蜂做铺垫,与后面槐树林被人们砍伐殆尽形成鲜明的对比。 (2)运用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放蜂人对蜜蜂的怜惜、呵护与喜爱。 [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以下几点: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③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④展示人物性格;⑤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我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显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变化的姿势或者感情、态度;创造生动的画面和活跃的场景。(1)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根据这一概念我们很容易知道这句话运用了景物描写的方法。联系下文对放蜂人的叙述,我们就知此处景物描写是为下文写放蜂人的到来做铺垫。(2)这句话表现的是放蜂人对蜜蜂细心照料、呵护的情景,放蜂人对蜜蜂的情感是通过细腻的动作(细节)表现的。] 17.(1)最后一段与开头前三段形成照应。(2)第⑦段槐树林被砍伐殆尽与第④段对茂密的槐树林的描写形成照应。(3)第段压在心头的谜团释放了与第⑥段对放蜂老人为蜜蜂死亡而伤心的不解之谜形成照应。(常见的照应有:①开头与结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主旨突出,能更好地抒发感情,渲染气氛。②正文与标题照应。使文章的内容更醒目地揭示标题的意思。③行文中前后照应。可制造悬念,使情节发展具有吸引力和戏剧性,使结构更紧凑,文脉更贯通。文中照应的地方比较多,如文章结尾段写对流浪蜂的祝福,就与开头三段描写见到深秋中的流浪蜂照应;“他说到这儿的时候,轻轻一抬手,将那几只翅膀已被吹干的蜜蜂放飞出去”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照应;等等。对文中的照应之处我们可概括写出,也可抄原句回答。) 18.文章通过对放蜂人善待蜜蜂、怜惜蜜蜂的叙写,表现了蜜蜂酿蜜的艰辛和食蜜的稀少,抒发了对蜜蜂那种勤劳执着、无私奉献精神的钦佩之情。(或:文章以物喻人,借辛勤酿蜜的蜜蜂,赞扬那些像蜜蜂一样勤劳执着、无私奉献的人。)(归纳主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高度关注标题、开头、结尾;②紧抓主旨句、文眼句;③逐层归纳段意,总结文章主题;④有些文章要注意弄清时代背景。概括全文主题,要先概括主要内容。本文主要是写放蜂人善待蜜蜂、怜惜蜜蜂。再看主旨,主旨是表现蜜蜂酿蜜的艰辛和食蜜的稀少,赞颂了蜜蜂的勤劳与无私。) 19(1)zhī  知道(2)zhǎng  增长、促进(3)suī  即使(4)kùn  不通,理解不了(注意拼音和声调的准确。注意多音字“长”读zhǎng。) 20.(1)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学问。(2)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1)直译为主,重点翻译“不足”和“困”。(2)重点解释“故”和“相长”。] 21.教   学   教与学互相促进(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来回答。)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