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人教版 / 必修5 / 第二单元 / 7 *陈情表 李密 / 《陈情表》课文同步练习

《陈情表》课文同步练习

  • 2021-04-12
  • 6页
  • 26.52 KB
还剩 1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陈情表》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险衅(xìn)    祚薄(zuò)    床蓐(rù)    茕茕孑立(qióng) B、洗马(xǐ)              逋慢(bū)         拔擢(zhuó)      终鲜兄弟(xiǎn) C、优渥(wò)        期功(qī)         闵凶(mǐn)      逮奉圣朝(dài) D、伪朝(wèi)        矜悯(jīn)        郎署(shǔ)       猥以微贱(wè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B.沐浴清化                   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C.察臣孝廉              察:考察。 D.形影相吊              吊:安慰。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成立            成立:成长,能自立。 B.沐浴清化               沐浴:蒙受润泽。 C.拜臣郎中               郎中:医生的古称。 D.岂敢盘桓               盘桓:徘徊、逗留。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 B.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C.当一名人质实在是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不虑夕了。 D.孤苦伶仃的石家母子,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到解放。 5.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译:到了侍奉圣朝之时,我受到清明的政治教化的熏陶。 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译:先是太守逵察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举荐我为秀才,我因祖母无人供养,都表示辞谢,没有前往赴命。 C.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译:陛下特地下达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朝廷的恩宠,不让我再给太子洗马。 D.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凭我这样的微贱之人,担当侍奉太子的官职,我即使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皇上的恩宠。 6.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未尝废离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③不矜名节             ④愿陛下矜悯愚诚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9.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终鲜兄弟(少,这里是“无”的意思。)  芳草鲜美(新鲜。) B.、夙遭闵凶(早时。)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早晨。) C、行年四岁(经历。)    九岁不行(走路。) 余嘉其能行古道(施行、实行。)   《琵琶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D、 门衰祚薄(浅薄。)      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 不薄今人爱古人(看不起。) 二、.课文名句填空。 10、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11、臣欲奉诏奔驰,               ;               ,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2、但以刘日薄西山,               ,               ,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               。 13、愿陛下矜悯愚诚,               ,               ,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               。 三、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元武县与邻接,有人以牸牛注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又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中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远近称之,政绩尤异。 (选自《旧唐书·良吏列传》) 注:牸(zì)牛:雌牛。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将异居           异居:住到别处。 B.县司累政不能决           累政:多次审理。 C.允济遂发蒙               发蒙:揭示原委。 D.结庵守之                 结庵:搭建草屋。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      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 B.、但归,不烦守也      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C、若遇盗,当来告令    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D、果得盗葱者      如言果得 16、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姓怀之        称代前文的“张允济”。 B.可以牛归之           称代前文的“女婿”。 C.元武县司闻之         称代前文的“妻家叩头服罪”。 D.结庵守之             称代前文的“葱”。 1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张允济施政才能的一组是(  ) ①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②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③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    ④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⑤远近称之,政绩尤异。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1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允济做武阳令时,十分注重用道德来教化百姓,后来武阳境内出现“路不拾遗”的局面,跟张允济的这一做法是密切相关的。 B.、张允济略施小计,就顺利解决了邻县一桩久拖不决的赖牛案,使得妻家不仅把赖着的牛归还了女婿,而且诚惶诚恐地表示服罪认错。 C、张允济担心守在田边的老妇人会遇到强盗,就劝她回家去,让她有事报告县令,这件事体现了张允济的爱民之心。 D、张允济治理武阳,政绩突出,文中对此着墨不多,可谓行文简洁而又具体生动。 [NextPage]   参 考 答 案 一、 1.A(B项“洗马”应读“xiǎn”,这是古代官职名,古音异读。C项“期功”应读“jī”,满一年之意,不读“qī”。D项“伪朝”应读“wěi”。) 2.C(C项“察臣孝廉”中“察”不仅当“考察”讲,还含有“推荐”之意,即考察并推荐我为孝廉。) 3.C(C项里的“郎中”是官职名,尚书省的属官。秦、汉时“郎中”为皇帝侍卫,管理车、骑、门户,有时也从军出战。晋代称尚书曹司之长为郎中。) 4.B(B项“气息奄奄”中“奄奄”是气息微弱的样子。指人生命垂危,即将断气。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日薄西山”,用日落比喻人的寿命将终,修饰“暮年”恰当。) 5.C(C项“除臣洗马”应译为:任命我为太子洗马。) 6.A(“废离”与“废远”的“废”都当“废止”讲,都是动词。“不矜”的“矜”当“自夸”讲,动词;“矜悯”中的“矜”当“怜惜”讲,动词;两个“矜”字意义不同。) 7.B(A项中“蓐”通“褥”,C项中“有”通“又”,D项中“闵”通“悯”。) 8.D(D项“侥幸”,指由于偶然的原因得到成功或免去不幸的事,与现代汉语相同。A项中“告诉”当“申诉”讲,今为“说给人听”;B项中“奔驰”指“奔走效劳”,今为“快速奔跑”;C项中“辛苦”指“辛酸苦楚”,今为“劳苦”。) 9.A(A项“芳草鲜美”的“鲜”是“鲜艳”之意。)   二、 10、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11、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  则告诉不许 12、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13、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  死当结草 三、 14、C(“发蒙”指揭开蒙在女婿头上的衣衫。) 15、A(第一个“于”介词,译为“向”;第二个“于”介词,译为“在”。) 16、C(应是称代前文的张允济智断赖牛案一事。) 17、B(②和③不表明张允济的施政才能。) 18、C(C项张允济劝老妇人回家,是因为他觉得葱不必看守,如果被偷,可以报告县令。)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