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粤教版 / 必修3 / 第二单元 科学小品 / 7 这个世界的音乐(刘易斯·托马斯) / 《这个世界的音乐》练习

《这个世界的音乐》练习

  • 2021-05-06
  • 9页
  • 35.31 KB
还剩 4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客观检测】 1.加点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噪音  辞藻  干燥   戒骄戒躁                       B.上颚  额头  扼止  以讹传讹  C.嘉宾  脸颊  稼穑  久假不归 D.歌鸲  曲折  躯体  面面相觑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洞萧  片断  辐射  窟窿  B.征募  模糊  混沌  缭绕 C.婉转  飘渺  模形  孤凄 D.萦绕  沉浸  冒昧  赋与 3.下列各句的空白处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发出这样的大声,它必须猛力       身体,以至于让反冲力把它弹到两三厘米的空中。 ②据描述,这声音在人的耳朵听起来,像是沙粒落在纸上,但最近对这种声音的录音进行的摄谱学分析显示,在这       声中,有着高度的组织规律。 ③但我不免纳闷,那昆虫的节奏,鸟鸣中那长段的、上下起伏的急奏,鲸鱼之歌,    的百万头蝗群那变调的振动,还有……,是否会让人回想起同样的过程。    A.扭动   敲打   迁飞    B.转动   打击   飞窜 C.转动   打击   迁飞 D.扭动   敲击   窜飞 4.下列各句的空白处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作这些琐屑的陈述,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          地下结论。 ②那些歌也许是有关航行,或有关浮游节肢动物的来源,或有关领地界限的简单而实打实的叙述和         。 ③        一次,有人看到鲸鱼在歌唱的间歇,完全跃出水面,然后以背着水,全身沉浸于阔鳍击出的波涛之中。    A.轻率  申明  不只    B.草率  声明  不只 C.轻率  声明  不止 D.草率  申明  不止 5.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D.加入世贸组织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主观深化】 6.依据作者的观点,人类作为地球生物,创作音乐的原因是什么? 答:                                                                                                                                                                                                                  7.对文章的标题“这个世界的音乐”怎样理解? 答:                                                                                                                                                                                                                  8.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中,作者对动物“音乐”的产生过程作出解释,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话。 答:                                                                                                                                                                                                                  9.根据课文内容归纳出动物音乐特点。 答:①                                                                                                                                          ②                                                                                                                                          10.作者把音乐创作视为人类的生物性本能,把动物与人类看作有某种质的类同,是否抹杀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对这一问题,你是如何认识的?     答:                                                                                                                                                                                                                   【由内而外】 〖甲〗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是随着我们拥挤地生活在一起,我们的通讯系统越来越复杂,我们彼此发出的声音变得更像噪声,是偶然的或无关紧要的,我们很难从这噪声里选择出有意义的信号来。当然,原因之一,是我们似乎不能把通讯仅限于携带信息的、切题的信号。假如有任何新的技术来传播信息,我们好像一定会用它来进行大量的闲聊。我们之所以没有灭顶于废话之中,只是因为我们还有音乐。 使人聊以慰藉的是,听说较新的学科生物声学须得研究别的动物相互发出的声音中存在的类似问题。不管它们有什么样的发声装置,大多数动物都要发出大量含糊不清的嘟哝声。需要长期的耐性和观察,才能把那些缺乏句法和意义的部分加以剔除。为保持聚会进行而设计的那些无关紧要的社交谈话占了主导地位,大自然不喜欢长时间的沉寂。 11.第1段中的“废话”指的是什么? A.通讯信号 B.大量的闲聊 C.噪声 D.人类的声音 12.第2段中的“类似问题”是指(    )。 A.生活拥挤 B.发声装置很复杂 C.闲聊的时间长 D.发声含糊不清 13.对第2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然界的所有动物,不管发声部位在哪,结构如何精妙,都要发出噪声。 B.  谁都不喜欢长时间的寂寞,大自然中的噪声可以打破这种沉寂,给人快乐。 C.  从动物发出的含糊不清的声音中选择出有意义的信号来,是艰巨的、复杂的。 D.人类经过长期的观察,运用新的技术,是可以消除动物发出的噪声的。 14.本文主要说明动物世界的“音乐”,第1段却从人类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声音。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答:                                                                                                                                           〖乙〗蝙蝠必须几乎连续不停地发出声音,以便借助①声纳来察知周围所有的物体,它们可以在飞行时准确地发现小昆虫,并像有②导向装置一样准确无误地向喜欢的目标快速前进。有这种③高超的系统来代替眼睛的扫视,它们必定是生活在一个常伴有工业声、机器声的蝙蝠的超声世界里。然而,它们也彼此交流,也发出咔哒声和高调的问候。另外,有人还听见,它们在树林深处倒挂身体休息时,还发出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的可爱声音。 几乎所有可被动物用来发声的东西都被用上了。草原松鸡、兔子和老鼠用脚爪发出敲击声;啄木鸟和其他几种鸟类用头部梆梆地敲打;雄性的蛀木甲虫用腹部的突起敲击地面,发出一种急促的咔哒声;有一种小甲虫叫做Lepinotus inquilinus,身长不到两毫米,却也发出隐约可闻的咔哒声;鱼类发声靠扣动牙齿、吹气或用特殊的肌肉来敲击定音用的、膨大的气囊;甲壳纲动物和昆虫用生有牙齿的头部使固体振动而发声;骷髅天蛾用吻作洞箫,吹奏出高调的管乐声。 15.对第1段中加序号的三个概念的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同与③不同 B.①③同与②不同 C. ②③同与①不同 D.①②③都同 16.对第1段内容的解说,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蝙蝠是靠接纳周围动物发出的声音察知周围物体的,它们可以在飞行时准确地发现并快速捕捉昆虫。 B.蝙蝠之间常常进行交流,但这种交流只限于高调的问候。 C.蝙蝠几乎连续不停地发出声音,即使是在树林深处倒挂身体时,只不过此时发出的声音与前进及交流时不同。 D.蝙蝠生活在一个伴有工业声、机器声的超声世界里,所以它们有高超的系统来代替眼睛的扫视。 17.对第2段内容的解说,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有动物都可以用身上的东西来发声,如脚爪、头部、牙齿肌肉等。 B. 不同的动物发声部位是不相同的,老鼠用脚爪发出敲击声,鸟类用头部梆梆地敲打,蛀木甲虫用腹部的突起敲击地面。 C. 鱼类发声部位及方式可谓与众不同,它的主要发声部位是气囊,发声方式是吹气。 D.与众多动物发出的“打击乐”不同,骷髅天蛾的发声别具一格,极具浪漫色彩,它们用吻作洞箫,吹奏出管乐声。 〖丙〗①第一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粘在铜胎表面上。②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作。③掐丝工人心里有谱,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           地粘成图画。④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曲,他们能把铜丝           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浆里蘸一下,粘到铜胎上去。⑤柳树的每个枝子上长着好些叶子,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那太细小了,可是他们也要          地粘上去。⑥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 18.上述这段文字中三个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随意驱谴     恰如其分     精打细算 B.自由自在     不长不短     精打细算 C.随意驱谴     不长不短     细琢细磨 D.自由自在     恰如其分     细琢细磨 19.文中以柳树为例,旨在说明 (     )。 A.景泰蓝是手工制作 B.掐丝是一道非常精细的工序 C.掐丝就是那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 D.掐丝工人的技艺非常纯熟 20.写柳树这个例子时的说明顺序是 (    )。 A.由主到次          B.工作过程 C.由表及里          D.逻辑顺序 21.“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这句话用的说明方法是 (     )。 A.作比较           B.打比方 C.举例子           D.摹状 22.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NextPage] ●写作指津 【构思导引】 A.在生活中,你可能接触过不少动物,静下心来,试着观察、倾听来自它们的“音乐”,并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感受,在班内交流。 本题紧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观察、倾听来自动物的“音乐”,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交流。 B.××(一种动物)自述 这道题要求学生对身边的某种动物仔细观察,并且耐心收集有关材料。写作时要抓住动物的特点,安排好说明的顺序。 【例文简析】 〖例文一〗                   青   蛙 傅巍然 从很小的时候,我们便认识了青蛙: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身体,绿油油的皮肤。它总是出现在各个童话故事中,而我们也对它有一种莫名的好感。长大以后,我们又知道青蛙是益虫,要保护它们,因此,我们对青蛙的兴趣便愈发浓厚了。 记得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中曾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们总是爱将丰收与青蛙联系起来。据统计,一只青蛙白天便能吃60多只害虫,而夜里则能吞食300多只。我们平时所用的“雷达”与它相比,也只能自惭形秽了。 青蛙吃虫很有办法。对于小虫子,便一口吃掉,而像金龟子一类的大虫子,它常会发动“突然袭击”,从侧面或后面猛地跳到虫子的正面,一瞬间就将其头咬住,然后才一点一点地往下吞。对于蚊子一样的飞虫,它的舌头就派上了用场。我们知道青蛙的舌头很特殊,前端分叉而且充满黏液,一旦飞虫碰上了这条“三寸不烂之舌”,也只好自认倒霉了。一钩,一卷,得,一顿午饭解决了。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是最早从水里进化到陆地上生活的脊椎动物。我们知道,在云南省境内发现的元谋人遗址距今170多万年,而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在多米尼加共和国发现的一块保存完好的青蛙化石,则已有4000多万年的“高龄”了。可见,在地球上还没有飞禽走兽的踪迹时,青蛙已遍布于世界各地了。 经过那么长时间的进化,古老的蛙类也演变出了许许多多不同的品种,而稀奇的品种也有很多,如“世界蛙王”哥利蛙,身长0.9米,体重超过了3千克;最小的“矮蛙”只有我们的手指甲那么大。有一种名叫“弹琴蛙”的,它的鸣声十分悦耳动听,有若弹琴。有一种叫“食子蛙”的,您可别以为它以吞食自己的子女为生,其实它只不过是用嘴和胃育卵而已。还有一种叫“胡子蛙”,顾名思义,自然是嘴上长满“胡子”啦。最惊奇的便算是“红腿蛙”了:每当遇到强敌时,它的腿就会红光闪闪,非常耀眼,常常吓得敌人落荒而逃。 现代的生物仿生学,也从青蛙身上找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如科学家通过研究青蛙眼睛的构造,制成了“电子蛙眼”可以遥控高空中的飞机。而青蛙的皮肤也使科学家产生了灵感,制作出了能在森林中不被敌人发现的迷彩服。 对于青蛙这位人类的好朋友,各国人民都十分爱护它。听说在荷兰和瑞士的农村,为了给青蛙让路,甚至规定车辆从下午的5时到明天早上的5时改道行驶。国际间也召开了“青蛙穿越铁路、公路讨论会”,赋予青蛙和人类同样的“道路使用权”。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得知餐桌上有蛙肉时,便十分生气地下令撤去。可是现在依然有不少人为了一点“黑心钱”,大肆捕杀青蛙。许多饭店里的菜单上也赫然写着“咖喱蛙肉”之类的菜,此等情形,不得不令人感到气愤。 朋友们,让我们用实际的行动去爱护人类的伙伴、田园的卫士青蛙吧! 点评:这篇说明文从由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引入,依次介绍青蛙的吃虫办法,青蛙的“年龄”,青蛙的品种以及青蛙给予人类的启示最后呼吁人类要爱护青蛙,条理清晰、有序。多种说明方法的使用,使文章皆有科学性和文学性。 〖例文二〗                   动物法庭 屠林峰 “带被告青蛙上庭!”狮子王一声大吼,满堂立刻肃静下来,小袋鼠吓得直奔向妈妈的鼠袋。 青蛙被两个老鹰卫士带上庭,但却面不改色,坦然自若。“青蛙,你可知罪?”狮子王冲着青蛙嚷道。青蛙摇了摇头。“那你可知是谁告你吗?”青蛙指着台下一帮幸灾乐祸的蝗虫答道:“必定是蝗虫!” “那你可知他们为何告你?” “我乃他们的天敌,他们是不会放过我的。” 此时,一群蝗虫叽叽喳喳:“就是他,就是他和其他青蛙想灭我家庭。” “烦死了,蝗虫王,你来讲!”狮子王敲着惊堂木喊道。 “大王,您可得为我们做主呀!”蝗虫王泪如雨下,“大王,一只青蛙白天约害死六十多个同胞,夜里则更多,能吞食三百多个。从春季到秋季,一只青蛙能吃掉我们一万多名同胞,在这样下去,我们蝗虫家族岂不绝种?”全场听众除了蝗虫都不以为然。 此时狮子王问道:“你们不是会飞吗?那难道你们就不会逃?” “大王,你有所不知。青蛙有敏锐的视觉,任何细小的飞虫飞过,它都能看清楚,更何况是像我们这么大的个儿。青蛙吃我们很有办法,遇到小的就一口吃掉;遇到大的,它会从虫子的后面或侧面突然跳到我们的正面,一瞬间将我们的头咬住,然后一点一点往下吞。有时,我们正在飞,青蛙的舌头就从口腔里突然翻出来,把我们黏住,卷入口中,被它活活吞死!不信,大王可看它的舌头。” 果然如此,青蛙的舌头很特殊,前端分叉,表面布满黏液。 狮子王大声讲道:“青蛙,现在证据确凿,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大王,请不要相信其一面之词。我的舌头生来就如此。就像我的脚,脚上有蹼是为了跳得更远,这一点我想袋鼠体会最深。我的舌头生来就是吃蝗虫等害虫,没有它们,我们就没有别的可吃。刚才蝗虫说:‘灭种'之事,更是无稽之谈,我们不会吃尽它们,也不可能吃尽它们,因为它们繁殖周期极短。而且蝗虫吃庄稼,本是一件坏事,我们这样做也是为了保护庄稼,因此我们还被农民称为‘庄稼卫士'。请大王明察秋毫!” 此时,蝗虫无言以对,狮子王也不停点头,台下更是掌声雷动。 结果?自然是蝗虫败诉。                                   点评:本文形式新颖,即通过动物法庭对青蛙的审判来由蝗虫介绍青蛙的相关内容(如青蛙的捕虫量,捕虫方法,舌头的特点),语言生动,富有趣味性。     〖例文三〗                   蜂的自述 石宇峰 蜂子螫人,谁都知道,可难道我们蜂子蜂孙门专门喜欢去螫人吗?为什么养蜂的不怕蜜蜂,连面罩和手套有时都不戴,就敢检查蜂箱,一群群的同胞围着他飞,甚至不时地停在他身上、手上,却不螫他?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生来不怕螫,也不是我们不敢,而是由于养蜂人了解我们的习性,不去有意或无意地惹恼我们的缘故。其实蜜蜂是我们蜂家族里面最和善的,这也许是人们经过几千年饲养的结果。工蜂整日忙碌于花间,采集花蜜花粉,筑巢、酿蜜、哺育幼蜂。过着勤劳的集体生活。蜜蜂既不去打扰别的昆虫,更不会去捕捉别的昆虫,所以它是不会主动去攻击的。当你触“犯”了他们,自卫本能就会毫不客气地给你一钩子,螫真像是暗藏着的一支毒箭。不过蜜蜂并不是都能螫人,因为螫刺是由产卵器变成的,所以只有“女性”才可能螫人。蜜蜂的工蜂全部是“女性”,所以这就是我们所遇到的蜜蜂都可能螫人的原因。蜜蜂兄弟其实也很爱护自己的武器,不到必要时不轻易使用,因为它的螫刺上有倒钩,插进人的皮肤里就难以自拔,而蜜蜂忍痛挣扎飞去,损伤了自己的器官,一般也活不成了。 非洲的我们经常遭到兽类袭击和人类挖蜜的骚扰,逐渐形成了易怒的性格,稍有惊动就群飞自卫,甚至见人就追,痛螫不放!后来为了改良养蜂业的蜂种被引到南美,不慎飞逃了些,在荒野筑巢繁殖起来,竟成了震惊世界的杀手,对比我感到十分抱歉,因为至今这一灾害仍未控制,并正在向北蔓延。 我是一只马蜂,也许听了我们的大名,你就心有余悸。不要怕,我来帮你分析一下我的秉性,或许下次出游郊外时遇上就会安全几分,我们性情“暴躁”,可没有我“表弟”蜜蜂如此斯文。当你稍微一靠近蜂窝,守在蜂窝上的马蜂立刻警惕地盯着你,扇动四翅作出准备攻击的姿态。如果你不立刻躲开,我们就会向你发动袭击,这时你就等着受苦吧。我们追人从不轻易放过,必须要“凯旋”。你们人类不是常把惹恼了性情暴躁的人比作“捅了马蜂窝”吗?因为在我们的围攻下,不挨“几板子”怕是很难。所以建议最好见我们就退避三舍,尽管我会念在朋友份上饶你一回。可兄弟们性子急,各各都是“鲁智深”。除了我们以外,还有细腰蜂、蜾嬴蜂等很多有类似武器。和蜜蜂“一次性”不同的是这些武器可以长期使用。 我介绍了许多,当然不是向人类提出警告,只为人类能了解我们。我们并不想用“武器”对付人类,只为能让我们有一片和平的天。如果你能谅解马蜂的脾气,喜爱蜜蜂的勤劳,那是给我最大的慰藉。                                  点评:这篇说明文先以“为什么养蜂的不怕蜜蜂”为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以蜜蜂和马蜂为对象,用形象、生动、诙谐的语言介绍了它们的习性特点。语言活泼不乏幽默感。 【题目参考】 23.下面两题任选一题。 A.我所熟悉的动物——         B.动物法庭 ●资料附录 ◎有人发现,音乐能够影响人们的感觉、思维、行动。最近的科学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即当音乐的声波传入人们的耳朵,耳鼓振动产生机械能,机械能随之转化为电能,电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抵达人们的大脑,刺激各神经系统,影响人们的心理和生理。由于不同的音乐产生的声波不同,各类神经系统受到的刺激也就不同,所以人们听音乐时,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受。音乐产生的声波是非常和谐、有规律的,正确地选择音乐来聆听,一般都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进行的一项试验发现,在对该校的大学生进行空间推理测验前,先让他们听莫扎特的D大调钢琴协奏曲,结果发现其智商平均提高了9分。这意味着,听好的音乐可以使人的“大脑软件”升级,重新编排人的思维方式,提高人的智力和体力。 影响人类精神状态的脑电波有4类:A波、B波、C波和D波。A波有助于人安静,精力集中;B波可促使人对外界事物迅速做出反应以尽快解决问题;C波有助于人减少紧张,提高创造力;D波可帮助人有个良好的睡眠。音乐通过刺激这4类脑电波,进而影响人的精神状态。 ◎习题答案参考 1.C 。C项中读音主要是声调不同,分别为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三声。 2.B。A项“洞萧”应作“洞箫”,“片断”应作“片段”;C项“模形”应作“模型”;D项“赋与”应作“赋予”。 3.A。 4.C。 5.A 。B “雨后春笋”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现;C “有口皆碑”与“都”语意重复; D喻事情中止或收场。 6.依据作者的观点,音乐并不负载某种特定信息,人类创作音乐,是出于一种生物性本能。是因为人作为一种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它受太阳辐射能量的影响,太阳能流到地球,势必把物质重新安排成有序的形式使之违反几率,反抗熵增加,从而出现一种偶然的有序状态。 7.“这个世界”是一个范围很广大的概念,它是指包括各种生物在内的广义的世界。标题中的“音乐”不仅包含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人类的音乐,也包括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所发生的声音。作者用“这个世界的音乐”为题,一反生物学家把人跟群居性动物截然分开的成见,提出了人和群居性动物的共同性,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生机勃勃、趣味横生的信息世界。 8.作者对动物“音乐”产生过程的解释是:“那有节奏的声音,也许是另外什么事的重现——是一种最最古老的记忆,是一支舞曲总谱,记载了混沌中杂乱无章的无生命的物质转化成违反几率的、有条有理的生命形式的过程。” 9.①动物的音乐是一种“奇妙的、美妙的、可爱的、让人飘然欲飞”的音乐,这说明动物声音中有情感存在。②动物的音乐是一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音乐,这是动物声音的外在特点。 所以,动物的音乐是一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表达情感的声音,而那些彼此交流信息如,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等事务性语言则不是音乐。 10.把动物与人类看作有某种质的类同,并没有抹杀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学生的个人认识可以丰富多彩,但应该能把握住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人类不过是地球生物的一分子,要善待其它生命,尊重整个世界。 11.C。 12.D。 13.C。 14.以人类现实生活“拥挤”、“噪声”引出话题:音乐是我们这个世界非常重要的东西。另外,从现实写起,能使读者近距离审视生活,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15.B。 16.C。 17.D。 18.D。 19.B。 20.A。 22. C。 23.略。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