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历史 / 教学同步 / 人教版 / 必修2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一课一练

还剩 8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一课一练第一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 选择题1、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工业2、牛耕普及全国是在A秦朝     B汉代     C唐代    D宋朝 3、便于牛耕普及的耕作形式是A刀耕火种     B二牛抬杠     C火耕水耨    D一牛挽犁4、古代中国农业经营的主要方式是A集体耕作      B简单协作      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庄园经济5、牛耕和铁铧犁在淮河地区逐渐推广是在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       D东汉6、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古代中国经济形态的主要影响是导致A庄园经济的产生       B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C市场经济产生         D集体耕作方式的出现7、汉代,农耕生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①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②曲柄锄和大镰出现   ③一牛挽犁耕作方式出现   ④牛耕和铁铧犁在淮河地区推广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8、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人口中,两个最基本的阶级是①地主   ②农民   ③奴隶主   ④奴隶   ⑤平民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③⑤9、古代中国土地过于集中①导致耕者无其田        ②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  ③容易激起民众暴动      ④其根本原因是贵族、官僚、豪强霸占良田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10、在封建社会的各朝代中经常出现土地兼并的现象,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时,受损害的是①农民   ②官僚地主   ③封建国家    ④大商人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④二、主观题11、阅读下列材料  (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自《史记•货殖列传》根据分析汉朝时江南的经济状况怎样?     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简公七年(公元前408年),初租禾(根据田地产量征收赋税)。——《史记.六国年表》材料二: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    材料三: 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令黔首自实田(自报土地实数)。——《史记•秦本纪》    回答:结合上述材料,以秦为例,概述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过程。       1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有何特点?       11、人烟稀少,耕作技术落后,商品交换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低。12、①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田的不断扩大,各诸侯国先后用国家赋税制度和法律条文,将土地私有制度法定下来。秦国的“租禾”是根据田地产量征收赋税,实质上是开始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定私有制度。②经过战国时期的变法,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秦统一后,令农民自报土地实数,按亩纳税,是在全国范围统一实行封建土地制度。13、(1)长期使用铁农具和牛耕,使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的农业经营模式;(2)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土地制度中占主导地位;土地高度集中;农民赋税、徭役沉重;(3)成熟的农业技术和完备的农业管理;水利兴修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第二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一、 选择题1、 要想全面了解汉代田庄里的生产、生活方式,可以查阅A《颜氏家训》     B《四民月令》     C《周礼•考工记》     D《说文解字》2、“工官”主办的皇家工场生产的物品A专供平民使用              B官家专用和皇帝私用C官家、皇帝和平民使用      D专供皇帝私用3、关于“匠户”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便利统治者征调各类工匠     ②严重束缚劳动者的创造性③该制度下,匠户无人身自由   ④该制度下,匠户子孙可以脱籍改业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4、古代中国的纺织技术萌芽于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5、古代中国纺织原料最初使用的是①麻   ②葛  ③丝   ④棉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不属于宋代纺织业发展表现的是A棉花种植推广到闽粤地区     B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C丝织工艺水平有新的提高     D纺织业中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7、现在已知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是哪一时期的遗物?A春秋早期       B春秋中期      C春秋晚期     D战国时期9、纺织业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此叙述错误的是A 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B唐代中期以后,私营纺织作坊兴起C宋代棉花种植推广到闽粤地区         D清代纺织业中开始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9、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A丝棉麻     B棉麻丝    C丝麻棉     D麻丝棉10、明代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A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B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 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D促成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11、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旨习机业。……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不能反映当时A工匠技术水平高                 B出现劳动力市场C实行计时工资                   D存在失业现象12、我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始于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代13、下列关于冶铁业的供风形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自然通风    ②以水力作动力鼓风      ③蓄力马排鼓风    ④人力皮囊鼓风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14、古代中国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是A从原始社会到商代中期     B从商代中期到西汉晚期C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D从西汉时期到东汉晚期15、唐代晚期,首创釉下彩绘的是A河北定窑     B河南钧窑     C长沙铜官窑     D浙江龙泉窑16、清代康熙年间,推进瓷生产技术提高的工艺发明是A青瓷工艺     B白瓷工艺     C釉下彩绘工艺     D粉彩瓷器工艺二、 主观题17、阅读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朱陈村》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领。死才不远葬,坟墓多绕村。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请回答:(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景象?     (2)“朱家村”的婚姻状态有什么局限性?     (3)如何评价“朱家村”的生产结构?       18、阅读下列关于对豪强地主庄园的材料(樊宏)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经商)。重(指樊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管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役使、征用)童吏,各得其宜,固能上下戮力,财力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借)焉。资至巨万。---------------------摘自《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根据材料概括庄园经济有什么特点?         19、结合史实说明“工官”制度对手工业经济发展的利弊。         20、根据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概述其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18、(1)描写了以男耕女织为基础的农村景象,即“朱家村”在自然经济环境中恬静、安适的情趣。(2)近亲结婚,不利于人种的优化(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3)“朱家村”的生产结构,是我国古代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然生产结构,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的干扰下,农民可以吃饱穿暖,在盐铁之外,不必外求,有利于小生产者的生活安定。但这种小的生产规模,在封建制度的社会条件下,很难扩大再生产。它的自给自足的性质,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多种经济;自给自足;剥削农民;占有广大土地,财力雄厚。20、利:“工官”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弊:使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容易失传。21、特点:(1)历史悠久,源源流长;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发展;如纺织技术萌芽于新石器时代。(2)多种经营模式并存;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长期并存。(3)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行业众多、分工细致、组织形式严密、管理制度完备,长期占据统治地位;(4)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5)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 第三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一、 选择题1、《四民月令》中四民的主体是A士     B农      C工     D商2、关于会馆的描述,不确切的是A形成于明代                 B是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场所C主要出现于京城             D其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3、宋元时期,我国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商品远销①南亚     ②西亚     ③东欧     ④西非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4、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A公平合理     B明码标价     C利于流通      D不夺农时5、草市形成于A六朝     B唐代     C宋代     D明代6、草市的特征包括①远离城镇    ②交通便利     ③政府管理    ④规划形成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7、宋代的“市”,突破了以前的限制,表现在①封闭在政府规定的范围内                 ②分散于宅屋之间     ③不允许设“市”的城郊和乡村出现了“市” 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8、陆游《杂赋》诗写到:“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宋代A开始出现草市                   B夜市比较繁荣      C草市已具备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D草市交易只在早上进行9、王莽时期曾设置“五均官”,其主要职能是A调节商品流通    B控制市场物价    C规范市场管理     D限制商人盘剥10、王莽时期的五都不包括A洛阳     B邯郸     C成都     D开封二、客观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王世贞《四部稿》    材料二  徽郡商业,盐、茶、木、质铺(典当业)四者为大宗。茶叶六县皆产,木则婺源(地名)为盛,店铺几遍郡国,而盐商咸萃于淮、浙。——陈去病《五石脂》    材料三  江南各地的徽杭大贾,不仅贩布,而且染布、踹布(将布踹压平整使其紧薄有光),不仅贸丝,而且开车缫丝。——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请回答:① 据材料指出徽商的主要特点。       ②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徽商兴盛的原因。       ③ 徽商的兴盛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哪些主要影响?       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唐高宗时,富商邹凤炽“邸店园宅,遍满海内,四方物尽力所有。”──《太平广记》材料2:至(开元)十三年……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撰丰溢。……南至荆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州(今成都)、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杜佑《通典》材料3:唐玄宗曾问巨豪王元宝有家私多少,回答说:臣请以绢一匹,系陛下南山树,南山树尽,臣绢未穷。材料4:史料记载,邹凤炽“常与朝贵游”,王元宝、郭万金等商贾“各以延纳四方多士,竞于供选,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开元天宝遗事》回答:①材料1和材料2反映了哪些现象?     ②材料2和材料3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③材料3和材料4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情况是何种社会实质的反映?     ④材料1和材料4说明这种商业活动是否能迅速促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中后期有人作《醒世词》描绘世态人情:“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趁意,没了他寸步也难。……人为铜钱,游遍世间。求人一文,跟后擦前。”材料二 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林居漫录》     材料三 明中后期上海人陆楫反对“财节则民可与富”的禁奢主张,认为“吴越之易为生者,其大要在俗奢、市易之利,……使其相率而为俭,则逐末者归农矣。”                                                     ——《蒹葭党杂著摘抄》     材料四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                                                        ——王夫之:《黄书》 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怎样一种社会风气与观念?结合当时历史背景指出这种风气与观念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14、结合史实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第三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1、参考答案:①人数众多;积累的钱财多用于投资;经营品种多样;打入生产领域。②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出经商的习俗;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采用产销结合的方式。③进一步促进农业、手工业生产商品化和商业的繁荣,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12、①唐朝前期,商业出现繁荣景象,经商活动频繁,道路畅通,旅行安全,出现大富商。②唐朝前期,商贾中一些富商的资本非常雄厚。③拥有巨资的富商与贵族官僚相互勾结,互相利用。说明商人低贱的社会地位在唐朝正在起着微妙的变化。④不能。因为邹凤炽不仅是富商,还是拥有许多庄园的大地主。他结交贵族、官僚,是为了保护封建经济。13、拜金、重商和倡奢。冲击传统等级概念,刺激商品经济发展;助长统治阶级的腐朽倾向(或激化阶级矛盾)14、(1)商业起源早,并且不断发展;(2)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西欧发达;(3)古代中国发达的市场交换,没能动摇封建经济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4)古代中国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抑和控制之下,大官僚、大商人、大地主三位一体,独立的大商人无法立足。           第四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程标准】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一、 选择题1、古代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A重农抑商     B区域经济管理     C严密控制经济     D禁奢侈2、古代中国王朝推行的经济政策一般包括①重农抑商     ②区域经济管理      ③严密控制经济     ④禁奢侈    ⑤海禁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④⑤ 3、“重农抑商”政策之所以得到封建统治者重视的根本原因是A商鞅等人的大力宣传               B封建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C政策推动了封建社会的持续进步     D政策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要求4、《齐民要术•序》(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  A目的是为发展商品经济  B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思想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5、秦、西汉时期,关中地方都享有特殊的地位,体现了古代中国哪一经济政策?A重农抑商     B区域经济管理     C严密控制经济     D禁奢侈6、秦统一货币,通行A五铢钱     B半量钱      C大刀币      D蚁鼻钱7、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严密控制经济生活,其表现有①秦统一度量衡              ②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      ③王莽时期设“五均”官      ④王莽时期办理官营贷款业务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8、王莽时期推行的加强工商业管理的经济政策,不包括A设“五均”官控制市场物价        B统一度量衡C盐、铁、酒专卖                  D政府铸钱9、明清政府实行的海禁政策的含义是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一概排斥西方事物C禁止国人出海、限制外人来华贸易     D封闭边界固守疆土10、明清时期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不包括A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实行海禁政策C对商品征收重税               D商品经济活跃11、禁奢侈①是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   ②是抑商政策的辅助政策  ③是抑商政策的具体步骤                   ④在每个朝代基本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主观题12、材料1  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  自愿放弃本业(农业),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耕田之利十倍,珠玉(经商)之利百倍”……周围(东周)人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  (秦国)大商人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    材料2  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税,去关市之征。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夫下各都市,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用高利贷、价买、掳掠等方式,压迫穷人作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吕不韦为秦相国,封河南洛阳十万户……并不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租,他占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们从事各种劳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    ——以上材料均摘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  请回答: (1)归纳指出材料1中所揭示的社会现象,并扼要分析其原因。     (2)材料2中的大商人采用的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逐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材料二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                                 --------------------《海防纂要》卷七请回答:(1) 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两朝对海外贸易的相似政策。 (2) 明朝采取上述政策出于何种目的?这种目的是否达到?为什么?   (3) 清朝采取上述政策出于何种目的?依据是什么?   (4) 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明清的对外政策。       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光绪《大清会典事例材料2: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略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盘货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材料3:(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回答:(1)从材料1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的?他的根据是什么?  (2)材料2和材料3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诏曰:“……方今世俗奢僭罔极,靡有厌足。公卿列侯亲属近臣,……乃奢侈逸豫,务广第宅,治园地,多畜奴婢,被服绮彀,设钟鼓,备女乐,车服嫁娶葬埋过制。吏民慕效,寝以成俗,而欲望百姓俭节,家给人足,岂不难哉!”——《汉书•成帝纪》    材料二:(西汉末年哀帝)下诏曰:“惟世俗奢泰文巧,而郑卫之声兴。夫奢泰则下不孙而国贫,文巧则趋末背本者众,郑卫之声兴则淫辟之化流,而欲黎庶敦朴家给,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岂不难哉!”——《汉书•礼乐志》    材料三:(东汉)王符在《潜夫论•浮侈》中说:浮侈之风兴起,本末不足相供,则民饥寒,“饥寒并至,则安得不为非?为非则奸宄,奸宄繁多,则吏安能无严酷?严酷数加,则下安能无愁怨?”愁怨者多,“下民无聊,而上天降灾,则国危矣。”——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两汉时期的一些帝王和有识之士对当时浮侈之风的认识。     16、结合史实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第四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2、(1)现象: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商人力量增强,并影响人们的生活观念和国家的政治。原因:一是诸侯割据时期,劳动者人身较为自由,统治者无法加强控制;  二是商业发展,工商业获利较丰,人们纷纷经商谋利。  (2)特点:以伙计为代表的较自由的生产方式与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的野蛮生产方式并存。  (3)影响了劳动力的流向;加强了各地的联系;对当时的思想观念、生活观念甚至国家政治也产生了影响。 13、(1)禁海令,不许民船出海贸易。(2)防止沿海居民与外敌联系,形成倭患。没有达到。因为东南沿海的奸商与倭寇勾结,倭患愈演愈烈。(3)阻止沿海居民与东南抗清势力相联系。依据:清初东南沿海人民坚持抗清,如郑成功。(4)明清的闭关政策只能暂时防止外来敌患或人民的反抗斗争,但不能从根本上维护其统治,且严重阻碍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导致中国近代落伍的原因之一。14、(1)重本抑末。他认为,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民富国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2)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苛征重税;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对农业发展也是不利的。15、认识:①认为浮侈之风是贵族豪门腐化所造成(原因),呈自上而下蔓延之势(发展趋势);②浮侈之风腐化人心、摧伤道德;③浮侈之风可以导致国家败亡。(影响)    评价:①西汉时期的一些帝王和有识之士比较清醒地注意到浮侈世风的社会危害,并提醒社会上下警惕这种危害,表现出值得称许的政治识见和历史责任心。②其对浮侈之风成因的认识尽管未能揭示出真正的根源,但其中所含纠治浮侈之风应先自“上行”而后求“下效”的识见和勇气还是值得肯定的。16、缓慢发展的原因:①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市场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②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特别是受到封建王朝“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阻碍。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