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学习导航【专题解读】政治制度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包括国家组织形式、政治关系、政治体制、政治组织形式及人们的政治参与等内容。它作为上层建筑的主要部分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其服务。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宗族是伴随着阶级社会而发展的父权制血缘性亲属集团。宗族不但是生产和其他社会活动最基本的单位,而且与国家行政系统相结合,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中国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古代政治制度较早地就开始了完备化、成熟化的过程。本单元以中央集权制度为主线,介绍了“家天下”制度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百家争鸣时代道家、儒家和法家的政治设计,秦朝及以后封建王朝的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以及与此紧密相连的选官制度和监察体制。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将有益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政治变局的关系,提高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课标要点】⒈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⒉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⒊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⒋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单元学习小结【信息整合】一、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⒈王位世袭制:夏启继承了父亲的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⒉分封制:形成于夏,发展于商,完备于西周,瓦解于春秋。⒊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政治制度。二、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度⒈建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该制度以皇权的至高无上为核心,并建立了一整套的中央官制和地方的行政制度。⒉发展演变⑴君权和相权关系演变:西汉时形成中外朝制度,东汉设立尚书台,隋唐创立三省六部制,宋代设立中书门下和参知政事,其目的都在于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明太祖废除丞相,皇权高度强化。⑵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一是随着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愈益严密;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二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行省制度,说明中国古代社会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智能检测】一、选择题⒈下列有关宗法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B.是分封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C.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D.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团结⒉我国历史上的郡县制最早出现于 A.商朝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⒊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①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②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③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④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⒋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是最重要的贡献在于 A.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 C.其全国推行郡县制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⒌中外朝制度形成于 A.汉高祖统治时期 B.汉武帝统治时期 C.汉哀帝统治时期 D.光武帝统治时期⒍汉朝的中外朝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A.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B.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C.王国和郡县的矛盾 D.皇帝和地方的矛盾⒎制度史是中国古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承秦制”,但不是对秦制的“拿来主义”,而是在秦制基础上的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汉朝实行的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是A.刺史制度 B.丞相制度 C.察觉制度 D.编户制度⒏两千多年前,中国之所以能够出现“秦昭王使李冰为蜀守,开成都两江,灌良田万顷”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最基本的政治前提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保障 B.农耕经济生产的需要 C.社会秩序的相对安定 D.自然水系分布不均匀⒐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分散了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B.调整了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C.提高了行政效能,完善了中央机构 D.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⒑隋唐时期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科举制与汉朝、魏晋以来的察举制度和九品中正制相比较,其进步作用除了更有利于“唯才是用”之外,对于当时社会的意义还在于A.有利于农民通过考试而入仕 B.有利于豪强地主巩固统治地位C.有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D.有利于限制军事集团操纵政权⒒元朝负责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 A.枢密院 B.中书省 C.宣政院 D.六部⒓自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趋势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⒔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A.决定清朝的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⒕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统治日趋稳固 B.封建统治日趋衰落 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封建国家日趋巩固⒖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适应了A.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权力相互制衡的需要 C.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D.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二、非选择题⒗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秘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庭,便于诏宣。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材料三 军机处:“直(值)庐初仅板屋数间……(属员)直舍仅屋一间半。”——《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材料四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天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思考:根据上述材料,结合军机处设置的原因、特点及职能演变过程,评述其实质及影响。⒘丞相的命运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它们各有特点。汉哀帝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但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回答:⑴秦汉时期,在中央机构的设置方面是如何体现其“家天下”特点的?⑵隋唐时期随着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的完善,权力体系又呈现出怎样的特点?⑶元明清时期长期以来在中央以丞相为首脑的权力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单元学习小结【智能检测】一、选择题⒈B⒉C⒊D⒋D⒌B⒍B⒎A⒏A⒐B⒑C⒒C⒓A⒔D⒕B⒖A二、非选择题⒗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特点: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演变:由一个暂设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设政务机构。实质:军机大臣只能是传达皇帝旨意给中央和地方机构去执行,是皇帝行政权力的机要部门。影响: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⒘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同时设九卿、负责各项具体事务。地方实行郡县制,地方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命。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⑵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的组织形式为三省六部制。中央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各省长官共同参决政事,均为宰相。尚书省为行政中枢,下设六部,分掌各类政务。⑶元代中央仅设中书省,明朝废除中书省、改设由皇帝直接控制的内阁。清代设立军机处以后,重大军政事务完全由皇帝通过军机处处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