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历史的回声 必修二第三专题 永志不忘 必修二第三专题第三模块练习 一、双基提要 1、下面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翘首(qiǎo)        亚裔(yì)         投掷(zhì) B、拾级(shí)         厥功(jué)        气氛(fēn) C、湔雪(qián)        藩国(fān)        强迫(qiáng) D、舷梯(xuán)    殉难(xùn)        装载(zǎi) 2、下面成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永志不忘:志,记住。永远记住而不忘记。 ②奇耻大辱:奇,奇怪的。形容极其奇怪的耻辱。 ③目不暇接:暇,空闲。接,接触。眼睛来不及看,形容吸引人的事物很多。 ④天网恢恢:天网,天道之网。恢恢,严密的样子。天道像严密的网,作恶者逃不出天道的惩罚。 ⑤天理昭彰:天理,天道。昭彰,明显,显著。指上天能主持公道,惩恶扬善,善恶报应分明。 ⑥问心无愧:扪心自问,没有什么惭愧的。 A、①③⑥     B、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 3、下列词语中有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凛冽       归咎 连带责任      B、赎罪       桅杆 矢志不逾 C、撰写       应酬 一愁莫展      D、虔诚       勋授 不可一世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____,永志不忘。 ②入口处那一小队水兵向美国军官敬礼后,即放下手立正。乐队____。 ③____我很早就离开德国,但对希特勒上台搞法西斯主义,我也感到有连带责任。 A、肃静       寂然 虽然          B、肃穆       寂然 尽管 C、肃静       戛然 尽管          D、肃穆       戛然 虽然 5、以下句子标点符号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猛然一震,“九一八”!1931年9月18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1933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9点18分。 B、我站在一座在20毫米口径的机关枪上临时搭起的木台上,离开签字桌约两、三丈远。 C、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突然双腿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 D、这套由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教育厅推荐的历史教材名为《1931—1945亚太地区的人权:社会责任与全球公民权责》。 6、下列各项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勃兰特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人赎罪、认罪。 B、这套推荐教材的出版,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主席列国远表示欣慰。 C、一时间,中国话、英国话、发音语调略有不同的美国英语以及法国话、荷兰话、俄国话,起伏交流,笑声不绝。 D、这套与抗日战争史实有关的教材,将供11年级、12年级以及社会学研究和法律课教学的教师使用。 7、填入下面横线上的正确句序是(      ) 成立于1997年1月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致力      。在该会的推动下,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曾将去年8月15日定为“亚太地区和平日”。 ①帮助公众认识二战期间日军所犯暴行的史实 ②推动社区及国际活动 ③以抚平历史伤口,吸取历史教训 ④从而求得各族裔真正和平共存 ⑤以人道、社会公义、族裔和谐作为立足点 A、②③④⑤①      B、⑤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④      D、②①⑤③④   二、课堂反馈 阅读下文,回答8—10题 天刚破晓,大家便开始准备。我是在7点多钟随同记者团从另一艘军舰乘小艇登上“密苏里”号的。“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走动不开。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卡叽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有200多名。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16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注视着“密苏里”号舰。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马达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 8、这段文字对士兵的衣服、表情、动作描写细致,用以何在? 答:                                                                                                                                               9、在描写环境时,作者用笔细腻,运用比喻生动,在通讯中此手法有何巧妙之处? 答:                                                                                                                                               10、文中划线句子有何含义? 答:                                                                                                                                              阅读下文,回答11—15题 仪式开始 9时整,麦克阿瑟、尼米兹和海尔赛走出将领指挥室。麦克阿瑟走到扩音机前,尼米兹则站到徐永昌将军的右面,立于第一名代表的位置。海尔赛列入海军将领组,站在首位。麦克阿瑟执讲稿在手,极清晰、极庄严、一个字一个字对着扩音机宣读。日本代表团肃立静听。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签字。”他说完后,一个日本人走到桌前,审视那两份像大书夹一样白纸黑字的投降书,证明无误,然后又折回入队。①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斜身入椅,倚杖椅边,除手套,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支自来水笔,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梅津美治郎随即也签了字。他签字时没有入座,右手除手套,站着欠身执笔签字。这时是9时10分,军舰上层传来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正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在又说又笑。但是,在全舰庄严肃穆的气氛下,他们很快也不出声了。 麦克阿瑟继续宣布:“盟国最高统帅现在代表和日本作战各国签字。”接着回身邀请魏锐德将军和潘西藩将军陪同签字。魏是菲律宾失守前最后抗拒日军的美军将领,潘是新加坡沦陷时英军的指挥官。两人步出行列,向麦克阿瑟敬礼后站在他身后。麦克阿瑟坐在椅子上,掏出笔签字。才写一点,便转身把笔送给魏锐德。魏锐德掏出第二支笔给他,写了一点又送给潘西藩。他一共用了6支笔签字。签完字后,回到扩音器前说:“美利坚合众国代表现在签字。”这时,尼米兹步出行列,他请海尔赛将军和西门将军陪同签字。这两人是他的左右手。海、西两人出列后,尼米兹入座签字,签完字,就各归原位。麦克阿瑟接着又宣布:“现在,中华民国代表签字。”徐永昌步至桌前,由王之陪同签字。②这时我转眼看看日本代表,他们像木头人一样站立在那里。之后,英、苏、澳、加、法、荷等国代表在麦克阿瑟宣布到自己时,先后出列签字。各国代表在签字时的态度以美国最安闲,中国最严肃,英国最欢愉,苏联最威武。荷兰代表在签字前,曾和麦克阿瑟商量过。全体签字毕,麦克阿瑟和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9点18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1931年9月18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1933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9点18分。现在14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11、“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签字。’”作者为什么单记录了麦克阿瑟的这句话?这句话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答:                                                                                                                                              12、文中的两个划线句子分别描写了重光葵签字的动作和日本代表的表情,这样写有何意义? ①答:                                                                                                                                             ②答:                                                                                                                                             13、在签字过程中两次交代了时间——“9时整”“9时10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14、“军舰上层传来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正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在又说又笑。但是,在全舰庄严肃穆的气氛下,他们很快也不出声了。”他们的笑声是在表达什么?为什么会和全舰的气氛不融合? 答:                                                                                                                                              15、作者由“9点18分”联想到“九一八”,有什么意义,想表达什么? 答:                                                                                                                                                 三、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6—21题 回望昨日的感伤 ①茨威格是奥地利犹太人,在很大程度上,他视欧洲为自己的国家。然而,他所亲身经历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些岁月,实际上却是令他一日日失去祖国乃至失去欧洲的过程。他有一种体无完肤的沧桑之感。他在流亡的日子里怀着伤感和悲观创作这本回忆录《昨日的世界》,这无疑成了他生命的绝唱。不久,他在远离欧洲大陆的巴西自杀身亡,因为他无法承受时代加在他身上的重负,无法忍受没有祖国、没有文化温馨的现实。 ②茨威格正是以感伤的目光回望着过去的时光,并以这样的笔调为我们撰写了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 ③我读过作者的不少作品,如《人类的群星闪烁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总是为作者对人物心理的透彻描写和细腻的笔触而叹服。记得在一部中篇小说中,他描写过一个赌徒的手。在他的笔下,那只手就仿佛是一个生命,血管、指头的细微变化,被他赋予了强烈的生命动感。从那之后,那只手我再也不可能忘记。 ④在《昨日的世界》这样一部回忆录中,茨威格同样显示出他小说家的才华,但同时更增加了他所擅长的思辨性。这本书的副题为“一个欧洲人的回忆”,非常贴切地表明了他的特殊身份和这部作品的特点。他没有把回忆自己的生活作为主要内容,相反,他将对整个欧洲命运的思考,贯穿于对自己所经历的时代故事的描述之中。这样,读他的书,人们所了解的,不是一个享誉世界的作家如何成长、成功的文学生涯,而是作为一个著名文人,他眼中的传统欧洲文化的衰落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崩溃。 ⑤文化,自始至终萦绕在茨威格心中。他留恋生于斯长于斯的维也纳,那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圣地。它有着博采众长的愿望和接受外来影响的特殊敏感,它把那些最不一致的人才吸引到自己身边,使他们彼此逐渐融洽。对于犹太人来说,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宽容的文化环境之中,没有陌生感和排斥感,已经在情感上属于这里。正如茨威格所说:“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居民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培养成为一个超民族主义者,一个世界主义者,一个世界的公民。”在他看来,维也纳文化是西方一切文化的综合,对于一个犹太人来说,更是如此。然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昔日的文化辉煌已不复存在,而希特勒的出现,这个他心目中的文化圣地,从此就陷入了野蛮之中。 ⑥茨威格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业已爆发的时刻被迫远离祖国的。他所离开的,不仅仅是他所熟悉的街道、建筑,不仅仅是小提琴流淌出的旋律,而且是在他看来欧洲赖以存在的文化价值。难怪他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只是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忧患意识,更是一个文人的深沉忧虑和思考,而浓郁的感伤将这一切笼罩。 ⑦写完这部回忆录后不久,茨威格就告别了人间,那是1942年。他未能看见希特勒的覆灭,未能看到他的祖国重又恢复文化的创造。今天,当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通过现代化媒体手段向全世界现场直播时,亿万听众沉醉在文化的魅力之中,而他所亲身经历的苦难,似乎已成为遥远的回响。 ⑧然而,不管时间流逝如何匆匆,《昨日的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有着永恒的价值。它会使我们想得更多,更深。在二十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我正是以这样一种心情细细阅读茨威格的这部作品。他的忧虑,他的感伤,深深地触动着我。 ⑨当下个世纪人类回望这个世纪时,又该说些什么呢? 16、第①段里“体无完肤”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答:                                                                      17、茨威格将维也纳视为“他心目中的文化圣地”,原因是什么? 答:①                                                                                                                                             ②                                                                                                                                              18、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茨威格创作的《昨日的世界》是以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 B、茨威格怀着伤感创作《昨日的世界》,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他失去了祖国。 C、本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是一篇颇具感染力的人物传记。 D、本文标题与《昨日的世界》具有内在的呼应,寄寓了作者被往事深深触动的情怀。 19、第⑦段提及“今天”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为了抒发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20、《昨日的世界》“有着永恒的价值”,主要体现哪里? 答:                                                                                                                                               21、假如让你来回答文末“又该说些什么呢”,你会这样说?请用100字左右回答。 答:                                                                                                                                                                                                                                                                                                 22、请把下面一则消息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 5月2日,日本僧人岩田隆造在河南洛阳“万人坑”遗址跪拜诵经、祈祷忏悔。当年日寇侵占洛阳期间,日军在这里集中弃埋了无数中国劳工和抗日志士。当日,70岁高龄的日本僧人岩田隆造来到洛阳,前往“万人坑”遗址、日军血洗500村民的王山寨等地祈祷忏悔,对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罪行向中国人民谢罪。据了解,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期间,岩田隆造自费第一次来华,前往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地祈祷谢罪,此次是他第二次来华。 答: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