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作者:顾秀玲 (小学综合实践 山东枣庄) 争论的故事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争论) 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争论的文章。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 3、过渡: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故事中谁和谁争论?他们为什么事而争论?争论的结果又怎样?) 二、初读指导 1、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 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烤鸭 评理 剖开 可惜 真笨 浪费 关键 原谅 烟熏火燎 (2)指名逐行读,“开火车读”,齐读。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学生评议读的是否正确。 4、 理解课文的脉络。思考: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听了故事后的感想? 5、 告诉学生:第2~5自然段是盛老师讲的故事内容,因此第2~4自然段的末尾,不加下引号,只在故事结束的第5自然段末尾加下引号。 三、 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第1~5自然段。 明确要求:联系上下文,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中带点的字,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2、 讨论交流 (1) 故事中谁和谁为了什么是争论起来了?他们是怎样争论的?(请两位同学读读兄弟俩的对话)(2) 理解“不以为然”。(出示:不以为然1、对2、如此这样3、然而)谁能找到“然”字的解释? (3) 指导朗读兄弟俩的对话。看插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气。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 出示:“再好吃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 “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指导要领:第二句要突出哥哥不以为然的语气,第三局要突出弟弟不服气的语气) 指名读、分角色读) (4)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齐读) 3、过渡:兄弟俩谁说服不了谁,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争论不休)你能找准“休’的解释吗? (出示:争论不休:1停止2休息3表示禁止或劝阻) 4、 引读第4、5自然段。 他们找谁评理,老人建议说——(生)“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当他们俩都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生)“大雁早已飞的无影无踪了。” 5、 师讲盛老师讲的故事。 学生看课件: 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 )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 ),并跑到村里找人( )。结果是他俩找到了一个( )的办法,可大雁( )。 (指学生填写。) 2、齐读这段话。 四、继续精读课文 1、听了这样一个“争论的故事”,大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同桌互相讨论。 2、指名谈谈自己的感想。 老师适当评价,并引出书中同学们的想法。(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好的想法,编书的叔叔已经把这些想法录到书上了) (出示:“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3、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4、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四句话 把这四句话不改变原意,换一种说法。 5、总结同学们的回答情况,得出结论。 出示并引导齐读:无论做什么都要抓住时机,关键在于先做起来。 6:读最后一段,联系上下文说说"聚精会神“与“赞许”的意思。指导朗读。过渡: 是啊,不管做什么事,关键要板书:(抓住时机,先做起来)他们说的都有道理,“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她的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今天,因为你们争论很精彩,讲故事很生动,理解很透彻!顾老师对你们的表现也很满意!(赞赏的微笑) 老师想送你们两句名言,希望你们深深记得: 出示名言: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的利用。 —巴尔扎克 (齐读) 五、总结升华。 是啊,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把握时机,就会与成功擦肩而过。孩子们,虽然你们的年龄很小,但人生的道路还很长,以后将会面临无数的机会。让我们牢记《争论的故事》,把握瞬间,成就梦想;把握机会,创造辉煌! 讲 兄弟俩 争论不休 盛老师 问 同学们 各抒己见 听 赞许 评论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