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 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说明: 对于普通人来说,伟人似乎总是高高在上,令人不可触及。但实际上, 伟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本文作者通过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 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 亲可敬的个性品质。无怪乎,有人说: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 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 怀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献于鲁迅灵前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说明: 语文学习需要沉浸,要给学生思考活动的时空、让他们在对具体文字段 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表达各自见解,不断提升能力。 作者笔下的鲁迅先生对妻子敬重与依赖,对小辈的体恤关怀,乐观幽默, 宽容别人,严格要求自己,支持革命进程等,所有这些是需要在阅读中需要细心 体会的。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谈你熟悉的鲁迅。(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 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2、请同学课前收集萧红的生平事迹,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1、找准话题能使学生更快进入课堂。越是反差大的东西,越是能引起学生 的注意。 2、介绍萧红的生平事迹,有利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理清思路 体会情感 1、提问: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描写鲁迅先生? 2、思考,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3、如果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倒置,你觉得是否可以? 思考,交流。1、有以下生活场景:(1)笑声明朗;(2)、走路轻捷; (3)、品评衣着;(4)、待人饮食;(5)、调侃玩笑;(6)、感染快乐; (7)、接待商人;(8)、回复来信等,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 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2、这篇怀人散文内容设计多个方面,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有时会形成某 种断裂。这表明:这是一篇情绪化的文章,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 面。1、既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使学生从吃、穿、住、行多侧面了解鲁迅, 感受鲁迅的平易近人。 2、因为萧红这篇文章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是真实情感的表现,所以 文中的鲁迅先生才更显得真实而有个性。所以写文章必须有真情实感受。 深入文本 体悟有血有肉、平凡中见伟大的真鲁迅。 提问:大家通过初步探讨课文,都感到鲁迅是非常平凡可亲的。但这篇文章 不仅写出了鲁迅的平凡可亲,也通过捕捉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 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试从文中找出这些细微处加以分析。请同学 讨论有关句子的含义。 1、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2 、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合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 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者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 个吗? 3、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4、鲁迅先生很有意思的在地板上走几步,而后向我说:“他是贩卖私货的 商人,是贩卖精神上的……” 5、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 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讨论、交流。 1、鲁迅不太注意人的穿着,但并不缺乏审美观,那些美学的诊断足见他独 到的眼光。而这一句简单的语句,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人情练达。 2、鲁迅先生虽然胃不好,但对萧红亲手做的点心,就算做的不好,鲁迅先生 还是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言辞间自然流露出对妻子敬 重与依赖,还有对小辈的体恤。 3、萧红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学会用好心情回报鲁迅,这一句充满 着温馨和谐和其乐融融。 4、鲁迅戏称冯雪峰先生是贩卖精神武器的“商人”,显得诙谐幽默,自然 和谐,对青年人的爱护,对革命的支持在文中进一步体现。 5、他严格约束自己,却能宽容对待别人,对青年人的爱体现无遗。 使学生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而是要让他们在阅读、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去感受 的鲁迅先生睿智的头脑,开阔的胸襟、乐观的精神等个性品质。让学生感受到平 凡中的伟大更显伟大。 对比研究 感受通过描写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而表现的鲁迅更为真实伟大。 提问:阅读唐弢的《琐忆》,谈谈这两篇文章的异同,说说哪篇文章里的鲁 迅,你感到更真实?为什么? 讨论,交流。同:都是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 风趣的性格;对青年的提携关爱之情;以及对革命的支持。 异:相对《回忆鲁迅先生》而言,《琐忆》采撷的生活场景比较单调,而《回忆 鲁迅先生》却从“吃、住,待人接物”等各方面描写鲁迅先生,显得比较充实。 而且《回忆鲁迅先生》的生活细节尤其具体生动,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 鲁迅先生。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感到萧红通过采撷生活细节而描写的鲁迅更可亲可敬, 更具有生活的气息。因此有人说;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 迅先生》是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 散文的楷模,是敬献于鲁迅灵前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揭示主旨 1、为什么要把这篇文章选入教材,而不是其他篇目?文章表现了鲁迅先生 怎样的个性特点? 2、请学生朗读本文中比较精彩的生活细节。 探讨,交流,朗读。因为这篇文章通过捕捉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 表现了鲁迅幽默、睿智、热情、宽容等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人物刻画充满人性, 使鲁迅的形象栩栩如生。 通过朗读,更使学生体会,感悟鲁迅先生独特的魅力和个性特征。 布置作业 1、观察和自己比较亲近的人的行为举止,采撷具有个性的生活细节,体 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2、上网浏览,增进对鲁迅的了解。 练习举隅 1、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充分展现人物性格个性,请选择一 处进行作简单评析。 2、阅读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的全文,说说读后的感受。 教后记: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