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狱中杂记 一组承办
第 1 页 共 4 页
狱中杂记
方苞
作者简介:
方苞(1668 一 1749) ,字凤九,又字灵皋,号望溪,清朝桐城(现在安徽省
桐城县)人,清初著名散文家。
文学常识:
“杂记”,是古代散文中一种杂文体,因事立义,记述见闻。本文以“杂记”名
篇,材料繁富,错综复杂,人物众多,作者善于选择典型事例重点描写,“杂”而有
序,散中见整,中心突出。如用方苞提出的古文“义法”来衡量,繁富的材料就是
“义”,即“言之有物”;井然有序的记叙就是“法”,即“言之有序”。
桐城派,即桐城文派,又称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戴名世、
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徽桐城人,故名。桐城文派是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
流派,其作家多、播布地域广、绵延时间久,文学史所罕见。“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
是清朝乾隆年间世人对桐城文章的赞誉。
①京兆狱:京城的监狱,即当时顺天府监狱。京兆,指清朝包括国都在内的顺天府。②
五城御史司坊:即五城御史衙门的监狱。清朝时京城设巡查御史,分管东、西、南、
北、中五个地区,所以叫五城御史。
③九门提督:全名是提督九门步兵统领。掌管京城九门督查职务的武官。九门,指
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城门。
所访缉纠诘:所访查缉捕来受审讯的人。
④十四司正副郎:清初刑部设十四司,每司正职为郎中,副职为员外郎。
写作背景:
《南山集》是方苞的好友戴名世所著的散文集。戴名世在《南山集》中引用了同
乡方孝标在《滇黔纪闻》中记叙的有关桂王抗清的史料。方苞曾为《南山集》作序,
刻书的木板又藏在他家。后来有人告发《南山集》中有攻击清廷的话,戴名世被杀,
方苞也因牵连,于康熙五十年(公元 1711 年)被逮捕。开始下江宁狱,不久解往京
师,下刑部狱,初定绞刑,后经大学士李光地多方营救,又因他当时已有文名,才
在康熙五十二年三月被释放。
《狱中杂记》这篇文章,是他在刑部狱中所见所闻的记录。
一、词语释义
①钩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导以取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罹其毒: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拔本塞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质其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痼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不羁晷刻:____________________⑧口呿舌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矜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枉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⑪援赦减等:____________________⑫具状求在狱: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通假字
①少有连,必多方钩致___________②傥仁人君子为上昌言 ______________
三、一词多义
①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______________
(1)作 ②此疫作也 ___________
③舍瑟而作 __________
④日出而作 ___________
①出居于外 ________
(2)于 ②其伤于缚者 _______
③渫恶吏忍于鬻狱 ____________
④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功 ________
沿线剪下可粘贴至笔记本狱中杂记 一组承办
第 2 页 共 4 页
①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 __________
(3)要 ②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___________
③张良出,要项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_________
①与饮食之气相薄________________
②但以祖母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
(4)薄 ③知行浅薄___________________
④薄田五十顷___________________
⑤厚古薄今___________________
①然犹质其首________________
②质明启钥________________
(5)质 ③厚币委质事楚________________
④形者神之质________________
⑤黑质而白章________________
四、词类活用
①贫者席地而卧 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皆利系者之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牖其前以通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凡死刑狱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贫则面语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法应立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予吾千金,吾生若__________________
五、古今异义
①余叩所以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②吾辈无生理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机体的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官的功能。
③留者十六七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约数。
④为标准以警其余
古义:_________
今义:衡量事物的准则。
六、特殊句式
①富者就其戚属,贫则面语之 _______②众言同,于是乎书 _______
③予我千金,吾生若 _______ ④行刑者先俟于门外 _______
⑤或叩以往事 _______ ⑥此疫作也 _______
⑦狱旧有室五 _______
《狱中杂记》课堂练习
【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窦(dòu)穴 遐迩(ěr)老胥(xū) B.户牖(yǒǔ) 违(wéi)背 矜(jīn)疑
C.骈(pián)文 俾(bǐ)使 大辟(pì) D.罹(lí)难 绞缢(yì) 日晷(guǐ)
沿线剪下可粘贴至笔记本
沿线剪下可粘贴至笔记本狱中杂记 一组承办
第 3 页 共 4 页
2.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是(这)疾易传染 与饮食之气相薄(迫)
B.俾(使)困苦不可忍 而轻者、无罪者罹(遭受)其毒
C.行刑者先俟(等候)于门外 富者就(于是,就)其戚属
D.贫亦罄(尽)衣装 有郭四者,凡(总共)四杀人
3.下列各组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①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馀②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
B.①主缚者亦然②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
C.①牖其前以通明②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
D.①余叩所以②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
4.下列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天时顺正 B.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
C.吾辈无生理矣 D.唯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馀
5.下列加线词语发生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B.贫者则面语之
C.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 D.夜缒而出,见秦伯
【基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 题。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有洪洞①令杜君者,作而言曰:“迩年狱讼,(刑部)十
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苟之狱,不问
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
而官与吏剖分焉。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惟极贫无依,
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积忧愤,
寝食违节,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余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同官②僧某,遘疫死,皆
不应重罚。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
言同,于是乎书。
部中老胥,家藏伪章,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其上闻及移
关诸部,犹未敢然。功令: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止主谋一二人立决;余经秋审,皆
减等发配。狱词上,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有某姓兄弟,
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叩其术,曰:“是无难,
别具本章,狱词无易,但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其同事者曰:
“是可欺死者,而不能欺主谳③者;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胥某笑曰:“复请之,吾辈无
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则吾辈终无死道也。”竟行也,案末二人
立决。主者口呿(qū)舌挢(jiǎo),终不敢诘。余在狱,犹见某姓,狱中人群指曰:“是以某
某易其首者。”
(取材于方苞《狱中杂记》)
[注释]①洪洞:洪洞县,在山西。 ②同官:同官县,在陕西。③谳(yàn):审判定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利系者之多 利:获利
B.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 剂:(财产的)等差
C.遂缚以出,不羁晷刻 羁:捆绑
D.情罪重者反出在外 情:案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 B.①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
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①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 D.①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
②其孰能讥之乎 ②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言同,(余)于是乎书 B.(胥)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
C.狱具矣,胥某谓(某姓兄弟)曰 D.(某姓兄弟)复请之,吾辈无生理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写胥吏贪赃枉法的一组是( )
①少有连,必多方钩致 ②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
③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 ④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
⑤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 ⑥但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②③④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掌管刑狱的官员枉法作恶的现象,不仅普遍见于下级官吏,还涉及许多“部”级官员。可见
在“康熙盛世”时,吏治腐败的问题已很严重。
沿线剪下可粘贴至笔记本狱中杂记 一组承办
第 4 页 共 4 页
B.封建家长以“不孝”的罪名对子女提起诉讼,左右邻居也帮着把“忤逆”之人捆入牢房。为
这样的事都能坐牢受罪,作者为此感慨不已。
C.胥吏之所以胆敢篡改判决书的内容,就是因为他摸准了上级的心理:主审官宁可让案子错下
去,也不愿因为事后追究错案的责任而丢官。
D.作者在狱中了解到许多黑幕,对于那些从他人口中听来的事实,作者也向同牢的犯人一一印
证,体现了桐城派作家注重考据的行文特点。
6.将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
②苟之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
③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
【拓展探究】
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 1—4 题。
凡死刑狱上,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党入索财物,名曰“斯罗”。富者就其戚属,贫则面
语之。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其绞缢,曰:“顺我,始
缢即气绝;否则三缢加别械,然后得死。”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用此,富其赂数十百金,
贫亦罄衣装;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主缚者亦然,不如所欲,缚时即先折筋骨。每岁大决,
勾者十三四,留者十六七,皆缚至西市待命。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余
尝就老胥而问焉:“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仇也,期有得耳;果无有,终亦稍宽之,非仁术
乎?”曰:“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不如此,则人有幸心。”主梏扑者亦然。余同逮以木
讯者三人: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病间月;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
平常。或叩之曰:“罪人有无不均,既各有得,何必更以多寡为差?”曰:“无差,谁为多与
者?”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
1.下列加线词语词类活用情况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②贫者席地而卧
③予我千金,吾生若④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A.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也不同
2.下列句中“易”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 B.别具本章,狱词无易
C.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 D.行法令,明白易知
3.下列对选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先后记述了行刑者、主缚者、主梏扑者对“囚犯”的层层盘剥,揭示了刑部监狱
的腐朽黑暗。
B.作者引用了孟子“术不可不慎”的话,是想说明刑部衙门的胥吏、禁卒不一定生下来就是坏
人,可是他们的职业使他们只能做坏事。所以说选择职业要慎重。
C.部中老胥家里有许多假的印章,任何案宗他都敢改动,甚至一些已经定案为死刑的案件。
D.选文第二段侧重记述了刑部老胥用作伪的手段贪污枉法的事情,从而揭示清朝监狱的腐化是
从上到下的。
4.对选文写作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比较好地体现了清代以姚鼐为宗祖的"桐城派"提倡的"义理"、"考据"、"词
章"三者并重和相互为用的主张,体现了"桐城派"散文的特点。
B.在"义理"(即文章的中心)来看,作者大胆地揭露了清朝司法制度的黑暗和腐朽,令人发指,
不失为有胆有识之作。
C.在"考据"上,本文内容详实而有说服力,使人惊心动魄。文章列举了许多由作者目见耳闻和
亲身经历的事实:狱官与禁卒相互勾结,贪赃枉法,草营人命,等等。
D.在"词章"上,本文借助于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不在文字上过分的雕琢、
修饰。作者以确凿的事实为线索,将材料编排井井有条,环环相接。全文以对话的方式叙事,语
言简洁有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