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高中地理必修2《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课题
7.7动能与动能定理(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 标
(1) 理解什么是动能;
(2) 知道动能公式 ,会用动能公式进行计算;
(3) 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
2.能力目标
(1) 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重点
难点
重点:本节重点是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动能定理中总功的分析与计算的理解
教具
准备
多媒体
课时
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
一、引入:
1、通过展示海啸、龙卷风图片和子弹打击物体慢镜头视频认识物理在高速运动下具有的能量。
2、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获得一定的速度。[来源:学&科&网Z&X&X&K]
物体在外力F作用下再移动位移S,力对物体做了功,致使了物体速度的变化,这两者有何种关系?
二、新课教学:[来源:Z.Com]
(1)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质量和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物体对外做功的能力也越强。所以说动能表征了运动物体做功的一种能力。
探究:一架飞机在牵引力的作用 下(不计阻力),在起飞跑道上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问:
①飞机的动能如何变化?为什么?
②飞机的动能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③牵引力对飞机所做的功与飞机动能的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2.学生讨论并回答
①在起飞过程中,飞机的动能越来越大,因为飞机的速度在不断增大.
②由于牵引力对飞机做功,导致飞机的动能不断增大.
【结论】:外力做功改 变了物体的动能。
(2)、动能的计算:
如图所示,一个物体的质量为m,初速度为v1,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s,速度增大到v 2 ,则:
①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多大? (W=Fs)
②物体的初速、末速、位移之间有什么关系?
【结论】: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动能为“ ”
a.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质量与物体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的一半.
b.公式
c.动能是标量
d.动能的单位:焦(J)
(3)动能定理
由 可知:
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动能的增量。其中 F与物体运动同向,它做的功使物体动能增大;f与物体运动反向,它做的功使物体动能减少。它 们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了物体动能的变化。
【结论】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用 表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用 表示物体初态的动能,用 表示末态动能,则动能定理表示为:
a.对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的理解
有的力促进物体运动,而有的力则阻碍物体运动。因此它们做的功就有正、负之分,总功指的是 各 外 力做功的代数和;又因为 =W1+W2+…=F1·s+F2·s+…= ·s,所以总功也可理解为合外力的功。
b.对定理中“变化”一词的理解
由于外力做功可正、可负,因此物体在一运动过程中动能可增加,也可 能减少。因而定理中“变化”一词,它的 确切含义为未态与初态的动能差,或称为“改变量”。数值可正,可负。
d.对状态与过程关系的理解
功是伴随一个物理过程而产生的,是过程量;而动能是状态量。动能定理表示了过程量等于状 态量的改变量的关系。
引入情景
启发学生思考
导入说明
加深概念
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归纳总结
补充说明
总结说明
[来源:学|科|网Z|X|X|K]
[来源:学&科&网Z&X&X&K]
板
书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动能可用E k 来表示,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的一半( )
2.动能是标量,状态量.
3.动能定理:
教学
反思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