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平年和闰年》微课设计与教学反思一、复习引新,揭示概念。1. 我们调查了2008 年至2013年的每月天数。回想一下:这些年份的每月天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除了2月以外,其余各月的天数都是相同的。有的年份2月是28天,有的年份2月是29天。2. 引新:根据二月份的天数,这些年份可以分成几类?怎么分?生:2013年、2009年、2011年、2010年分一类,这些年份二月都有28天;2008年、2012年分一类,它们的二月都是29天。3. 揭示平年和闰年概念:像上述年份中,二月只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二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板书)4. 说一说:我们调查的这些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教学反思:自然地引出了“平年”“闰年”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学生经历了一次分类思考的活动过程;积累了思维活动经验。】 二、自主判断,探寻规律。 1. 出示1997年至2012年的2月份月历卡。 根据每年二月的天数,找一找:哪些年份是平年,哪些年份是闰年?并用“平”或“闰”字样在旁边标出来。 2. 指名汇报。板书如下: 平 平 平 闰 平 平 平 闰 平 平 平 闰 平 平 平 闰 3. 找规律。从1997年开始,大家读一读平年和闰年的排列,有没有规律?能否读出来?生(读):平平平闰 平平平闰 平平平闰 平平平闰。谁能说一说,从1997年开始观察,平年和闰年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平平平闰”一组一组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教师同时圈出:平平平闰) 像这样每4年为一组,从1997年依次向后第50组的第1年是什么年?(平年) 那如果从1997年向前数第100组的最后一年呢?【教学反思:要求学生以“读”助“找”,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不断试读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探索规律的过程。当学生能够按照“平平平闰 平平平闰……”每四字一停顿、有节奏地读出来时,就充分说明学生已经发现了平年和闰年排列的一般规律。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引导学生适当地向前、向后联想延伸:“像这样每4年为一组,从1997年依次向后第50组的第1年是什么年?你是怎么知道的?”“那如果向前数第100组的最后一年呢?”这样,不仅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平年和闰年“排列规律”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判断闰年的一般方法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三、应用规律,构建算法。经过努力,我们已经找到了平年和闰年排列的一般规律,那就是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应用规律,就能判断某一年份是不是闰年。比如,要判断2016年是不是闰年,怎么想呢?方法1:从2013 年开始依次向后写,平平平闰。方法2: 2016年按照每4年分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列式计算:2016÷4=504(组)。师:通过计算,我们知道2016年按照每4年分成一组,可以分成504组。但第504组里平年和闰年的排列方法是看不到的,怎么办呢? 因为第504组里平年和闰年的排列方法跟黑板上的“第一组”排列方法是一样的。“第一组”里最后一年是闰年,所以2016年也应该是闰年。你认为以上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接下来,判断:2008 年、1971年、1988年、2019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观察这些竖式,你有什么发现?(结果有余数的都是平年,而结果没有余数的都是闰年。)(出示“你知道吗?”材料)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也就是365.2422天。为了方便,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这样每过四年差不多就要多出一天来,把这一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就有366天,叫做闰年。通常,每四年里有三个平年一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这样经过四百年就会多算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所以规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的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就是平年。指出:通常公历年份是4 的倍数的是闰年。并说明,如果是整百年份,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教学反思:以判断2016年是不是闰年为例,鼓励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认知水平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学生或“写”、或“算”,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但无论学生选择“写一写”“数一数”,还是“算一算”,都是基于对平年和闰年排列一般规律的充分理解和把握基础上的自主建构。 对比优化“ 计算法”作为判断闰年的一般性方法。接下来,学生在继续判断“2008年、1971年、1988年、2019年是平年或闰年”的过程中,不断地感知、思考和体验,进而发现“结果有余数的都是平年,而结果没有余数的都是闰年”。最后,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材料,整合经历探索发现的深切感受和丰富体验,不仅理解了平年与闰年“规定”的合理性,而且实现了判断“方法”的有效建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