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评说  一、研读课程内容,认知历史时代  (一)依据课程内容,精准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是教学定位和设计的根本依据。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所以,依据课标制定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它们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3.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好的文学艺术史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文学艺术作品的“历史感”,探究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发掘作品所承载的历史信息,通过把文学艺术作品当作特殊的史料,进行学习和探究来感悟作品所反映的时代风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课程标准要求,还可以感受文学艺术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理解进而创造美。  (二)品味文学艺术,认知历史时代  文学艺术史的历史感是目标定位的重要依据。历史课学习的文学艺术不是单纯的文学艺术,它的存在也不是孤立的。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一个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所决定的,作为意识形态表现形式的文学艺术同样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联系和迁移。引导学生探究文学艺术形式的特点和产生原因,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其政治经济与文学艺术的关系以及文学艺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本课中,对《红楼梦》赏析时采用的文字材料是书中的《护官符》。《红楼梦》一书以爱情故事为中心,实质是要反映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护官符是一张直接揭露红楼梦故事所在社会的封建政治腐败和整个社会黑暗与残酷的名单。这张护官符也揭示了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封建官僚的锦绣富贵是来源于吞噬无数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血汗和生命所换来的。  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就向读者展示了封建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子孙薛蟠,是怎样仗势欺人欺男霸女打死人命,却靠着护官符,没有伏法,扬长而去的一幕。  要讲出文学艺术作品的历史韵味,就要从历史的角度发掘其蕴涵的价值,这是历史课区别于语文课的主要学科特点。文学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每个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在展现作家内心世界的同时,都会不可避免地被打上它出现及存在的历史烙印,成为研究那段历史的重要资料,这是文学艺术史的历史价值,也是学习文学艺术史最重要的着力点。通过将《红楼梦》的内容解读和理解放在当时广泛而深刻的历史背景下去看,学生就能够发现这部伟大作品中传达出来的丰富的历史信息。  小说不是历史,没有出自史家手笔,但是却蕴含着丰富且生动的历史信息,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正如梁启超认为的那样,“诸子皆史,诗文集皆史,小说皆史……一字一句都藏有极可宝贵的史料。”这是历史课看《红楼梦》的巨大价值所在。  二、开发典型材料,精巧教学设计  (一)深入挖掘,寻找设计亮点  对于文艺作品来说,其重要价值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包括文艺作品的历史、艺术价值。而要真正发掘出文艺作品的历史韵味,就要设置情境,让学生获得切身的体验。  昆曲被誉为世界三大戏曲的源头,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戏之祖”。昆曲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完整表演体系的剧中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和符号。但是由于昆曲艺术的日渐衰微,昆曲在目前是比较小众的艺术形式,了解、熟悉的人不多,学生就更少。  所以在设计昆曲知识点时,选取了昆曲《牡丹亭》的经典唱段视频资料。“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唱段,文字清新秀美。学生通过视频片段的赏析,还会感受到昆曲在唱词念白、唱腔风格和表演动作上的特点,这都是语言表达达不到的效果。学生通过视频片段可以感受到昆曲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舞合一、唱做并重的特点。  学生通过经典片段赏析,体味到杜丽娘的百转千回,认识到昆曲鲜明的民族和文化特色,也对昆曲有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对于与学生现实生活距离较远的艺术形式来说,找寻文学艺术本身的价值所在,带领学生体会其巨大的魅力,也是历史学科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  同时,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资源,能让我们的历史课堂,特别是文学艺术课的学习生动而精彩。  (二)仔细斟酌,应用典型材料  文学艺术专业性极强,很多学生普遍缺乏知识背景铺垫。精选典型材料,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将最能体现艺术特色的地方进行展示和介绍,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的认知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文学艺术课对教师的个人素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就课前准备来说,教师需要就专门方向的历史开展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进一步储备知识,拓宽眼界,提升素质。在讲到文学艺术史专业方面的知识时,教师需要有相关的知识背景,才能保证对文学艺术史的正确认识和解读。  在介绍京剧时,选用了京剧中“生、旦、净、末、丑”的典型形象图片,通过“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京剧中的角色分工。在猜角色行当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对京剧常识的理解和普及。京剧表演的角色行当,是京剧程序化审美特征的一个重要体现。它既是剧中人物分类的系统,又是表演程序分类的系统。人物形象在服饰装扮、面容化妆上的形象程序,区分鲜明。  在猜的过程中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学效果很好。而在学生猜出之后或者是有争议的时候,教师对角色行当判断依据的说明,其实就是在普及京剧的基本知识。  历史教学中的艺术史教学在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审美能力、增长见识、提高人文素养方面都有独到的作用。  在一节课中,带着学生细细品读了解文学艺术作品,获得精神和艺术的滋养,同时也找到文学艺术史教学的着力点,提升学生的文学艺术和历史素养。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文学艺术史,既是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探究历史,也是从历史的角度欣赏文学艺术。所以讲好文学艺术史,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历史韵味和艺术魅力相映生辉。  本人的分享就到此结束,谢谢。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