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和作用,承接了第二章大气环境,水循环和洋流和地球表面形态,以及本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并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学习做了准备。也是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2、 了解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理解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关系。3、 能运用地图分析、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辨证关系,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归纳能力。(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土壤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其他要素间联系的分析,会从整体的角度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间相互作用的探究,树立辨证观,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地理环境整体性含义的理解。教学难点 各种因素与土壤相互作用的关系。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图表分析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以生物和人类活动为例,分析说明了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对整体环境演变的影响,以及整体环境演变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影响。从中我们可以初步认识到,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整体系统。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样导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板书】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探究、小组合作讨论】读教材图3-3和3-4,分析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有怎样的相互关系?学生分组讨论并选代表回答(略)。【小结】 板图(总结分析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略,并举身边事例加以判断。【板书】 1、各自然地理要素并不孤立存在,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案例探究】 多媒体演示黄土高原“沙为患”。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什么?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什么?植被破坏对其他的自然要素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讨论分析后回答,并指导学生完成教材图3-5中的内容。教师总结:【板书】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环境的变化。【引导分析】河流上中游的水土流失对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积极讨论并选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板书】 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小结】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要求人类活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整体环境的影响。作为中学生,也应从我做起,如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都是对自然地理要素的保护,从而保护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过渡】 指导学生读教材图3-3,分析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位置如何?——土壤处于联系四大圈层的过渡地带,跟其他的要素都相互联系,一定的土壤,就可以反映一定的气候、水文、生物等,因此,可以说,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下面我们以土壤的形成为例,来分析说明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板书】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是土壤?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 土壤是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强调土壤的本质属性就是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它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并补充有机质的来源(这对理解后面的难点有助)。【引导分析】读教材图3-6,分析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的关系。(略)【板书】1、成土母质与土壤【探究】什么是成土母质?成土母质与土壤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后思考回答。【板书小结】(1)、成土母质的概念(2)、成土母质对土壤的影响 ①物理性状 ②化学成分【过渡】多媒体展示图片:海南岛热带雨林中砖红壤剖面和大兴安岭北部寒温带针叶林中灰化土剖面。分析:同样位于森林环境下,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土壤?(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板书】2、气候与土壤 (1)、气候直接影响土壤 (2)、气候间接影响土壤【探究】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壳的深度有何差别?完成教材67页活动2。温暖湿润的气候下,岩石的风化作用强,生物有机体归还快,风化壳厚,形成的土壤层厚;相反,寒冷的气候条件下,风化壳薄。说明:其他因素与土壤的相互作用留到下节课再来学习。【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直在围绕一个核心学习,即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每一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到这个整体环境甚至其他地区。【课堂练习】《世纪金榜》第62页1、4、7题。板书提纲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1、成土母质与土壤2、气候与土壤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