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案例本节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构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理解生态系统所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概念的精髓是生物与环境的整体性。学生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至少已经认识到生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但是,上一节的内容还不足以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怎样才能让学生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呢?本节的:“想一想,议一议”提供了很有说服力的情境:有人在做人工种草试验时,为了防止鸟吃草籽儿,实验区用大网罩起来,结果却适得其反,草长得并不好。鸟吃不到草籽儿,牧草应该长得很茂盛,为什么反而不如在任由鸟类活动的草地上长得好呢?这样的问题情境对于习惯于线性思维、缺少整体性思维的中学生来说,能够引发认知冲突,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人类从自身利益出发人为地分割,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里应当指出,对一种生物来说,所谓环境既包括它周围的无机环境,也包括影响它生存的其他生物。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教学,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等丰富的资源,在学生充分思考与讨论的基础上实现对概念的理解。首先,可继续利用教材中图1-16,引导学生列出由于吃与被吃关系形成的生物之间的链状顺序,结合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等谚语的分析,得出食物链的定义。为了强化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是彼此关联的、各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这一重要概念,可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观察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动手连线,确定食物链及其条数,讨论问题。1、 你能找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吗?并正确连接吗?图中涉及的消费者种类较多,学生一次性连接完整难度较大,可采用先简化的处理方法,由学生根据食物链的定义试着连接出一条食物链。教师巡视过程中发现错误,不要急于提示,可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其他同学讨论他们书写是否正确并指出问题,进一步加深对食物链概念的理解,尤其注意起始端是生产者,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2、 以兔作为初级消费者的食物链有哪几条?以鼠呢?其余呢?这样的问题设计注意了由浅入深,难度的层层递进,便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在上述题目掌握的基础上,再进行课本中的讨论活动,自然水到渠成。 人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成员,与生态系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每天既有物质和能量的吸收过程,又有废物的排出过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