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化学 / 教学同步 / 人教版 / 必修1 /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

还剩 1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分析课程标准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教和学生为什么要学。通过解读《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2》主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内容标准,认识到必修《化学2》“化学反应限度”的教学价值是:化学反应是有一定限度的;化学反应是可以调控的。二.教材分析本节探讨的“化学反应限度”属于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前面两节中,教学着重探讨化学能向其他能量的转化,并指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及伴随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两大基本特征,本节教材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化学反应,是对前两节内容的延伸和完善。它探讨人们在面对具体的化学反应时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影响。人类要利用和控制化学反应,必须了解这些问题。通过学习,学生会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化学反应的特征,能够建立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同时为《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中化学平衡的建立、化学平衡常数、外界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相关进行知识储备。人教版化学2(必修)中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包括三节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化学反应和能量、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三.学生分析    学生前概念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接触过了一些具体可逆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二氧化硫和水的反应、氯气和水的反应、工业上合成氨反应等等。但仍没形成可逆反应这个概念,学生的这些已有的感性认识能促进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等概念的获得。但是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  核心概念 学生已有认识 可逆反应 所有化学反应都进行到底,总有一种反应物被消耗完,即总有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达到百分之百 化学平衡的概念 反应物被消耗完,反应也就结束了 化学平衡的状态 反应进行完就停止了  学生认知障碍:教材上没有呈现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这一微观过程的教学素材,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使学生在建立平衡的观念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四.教学目标    依据对课标、教材及学生的分析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认识可逆反应及其特征;2.知道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状态和特征;3.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与交流】及数据分析认识可逆反应并理解可逆反应的特征;2.通过【小组讨论】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特征,并初步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模型;3.在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即反应达到了一定的限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研究化学反应限度可以通过改变外界条件来调控化学反应。五.教学重难点    依据对课标、教材及学生的分析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教学重点:可逆反应的概念和特征,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和本质。教学难点:可逆反应特征的理解,化学反应限度和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和标志。六.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设计,引导学生迁移类比学习可逆反应;通过设计问题,基于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逐个突破重点,理解难点。七.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 导入 【科学史话】用空气制造面包的圣人    德国化学家哈伯对合成氨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两年间进行了6500多次的实验,终于在1909年取得了鼓舞人心的成果,在600的高温、200个大气压和锇为催化剂的条件下,产率仅为6%。这说明什么呢?产率为什么如此之低,你有什么猜测?      聆听,思考   以化学史导入课题,来激发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             认识可逆反应         【创设情境】   香蕉腐烂的过程 【引导启发】 婴儿长大变成科学家地铁中间站的人流      喷泉 【聆听·思考】把图片所展示的内容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并且认真思考。【思考·回答】上述过程可分为两类:香蕉的变化、婴儿变成科学家都是不可逆的过程;地铁中间站的人流、公园里的喷泉都是可逆过程。    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与认识作为生长点引出不可逆过程与可逆过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又有利于深化对这些变化过程的认识。  【迁移类比】化学反应中的可逆现象,即可逆反应。SO2+H2O        H2SO32SO2+O22SO3N2+3H2 2NH3【概念获得】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朝正反应方向进行,又可朝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通过对在某温度和压强下的密闭容器中,2SO2+O2   2SO3,通过实验测得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分析。得出可逆反应的特征。同一条件,正、逆反应同时进行;‚正、逆反应都不能进行到底,故反应方程式中用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        【迁移类比,获得认识】通过类比学习,认识到可逆反应。【数据分析】深入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并获得可逆反应的特征。      应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有利于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提供数据,让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可逆反应,逐步培养学生科学解释数据的能力,以及从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练习】1.2H2+O2==2H2O和2H2O==2H2 +O2 的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2.2SO2+18O22SO3此化学反应进行到最后,混合物中含18O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   独立思考完成 通过练习检验、巩固对可逆反应的认识和理解。         认识化学平衡状态和反应的限度 【小组探究可逆反应过程】开始时在密闭容器中只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      2SO2+O22SO3,请分析:(1)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大小如何?(2)反应刚开始时,v(正)与v(逆)大小如何?为什么?(3)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如何变化?为什么?(4)随着反应的进行,v(正)与v(逆)如何变化?为什么?(5)反应进行到什么时候会“停止”呢?即达到反应最大限度?依据学生的反馈,绘制v-t图,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状态。【获得概念】1.化学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2.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在给定条件下,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即该反应达到或完成的最大程度。   引导学生理解并说出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和判断依据。      【小组讨论】先个人独自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和探讨,得出一致的认识。在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形成正确、完整的认知,即对化学平衡状态和化学反应限度的认识。        通过模型建构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并掌握认识、分析化学问题的思维方式。    【理解应用】再次解读科学史话“用空气制造面包的圣人”     独自思考并表达。 由学生自己总结,说明时真正的所感所获,才说明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  小结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所感进行小结。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