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九年级历史下册《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学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与本课相关的内容要求为:了解《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下面,我试着从这样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做一个简单的分享。  一、挖掘课魂、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课贵有魂。历史课的灵魂,应该是在浩如烟海的史实中,在历史的长河中去挖掘和寻找。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的协约国为了处置战败国德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召开了巴黎和会。经过5个多月的争吵,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从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方面对德国进行削弱和限制。在这之后,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它们与《凡尔赛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为了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9个国家又在华盛顿举行了会议,签署了《九国公约》等条约。《九国公约》是专门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它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本课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为主线,通过讲述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和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通过对《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中对中国主权的侵害内容的叙述,激发学生的爱国之义和强国之志。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从历史发展的线索来看,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承上”:一战后,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迫切需要按实力变化重新分割世界,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必然出现。“启下”: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英法主宰世界,美日争夺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新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实力对比变化的结果,确立了新的国际秩序。但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在《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中,都有对中国的安排。中国也是一战的战胜国,但是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却遭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这是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素材。  在教学设计时,在厘清“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之后,以中国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客观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  二、设计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历史理解力。  历史理解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指的是运用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来认识或解释历史事物,包括阅读、推敲各种解释性和分析性的历史叙述,分析、综合各种问题并形成富有见地的历史叙述,最终实现对历史的理解。历史理解力是历史学科能力中的一个关键能力,它是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内涵,实现历史课程教育价值的重要一环。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一教学理念已经越来越被老师所接受。怎么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那就是设计有价值的活动。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历史理解力。  比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能不能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  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这一教学难点的突破,需要有价值的教学活动。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两年多有意识的培养,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假如你是战败国尤其是德国人;假如你是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战胜国的人;假如你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如中国人等,讨论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看法和认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当时世界大国实力对比变化的结果,它只是起到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矛盾的作用,并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还造成了新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充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体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快乐,体会获得的幸福感。  三、史料实证,建构历史学习的方法。  史料,通常指的是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能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它有着多种呈现方式,包括文献、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恰当运用,能起到帮助学生学会历史探究的目的。  在本课的设计中,使用了大量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引导学生解读这些资料,获取有效的信息,进而在解读这些资料的过程中,渗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比如:准确认识“巴黎和会的实质”。  准确理解巴黎和会的实质,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  在设计这一教学内容时,采用了史料研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解读提供的材料《巴黎和会上的六位风云人物》,概括提炼劳合·乔治、克里孟梭、威尔逊等人参加巴黎和会的目的,进而引导学生从各国的目的出发思考巴黎和会的实质。在课堂实践中,用这样的方法,学生能比较顺利地分析并认识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一次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  在学生解读史料的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解读材料的方法,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精选素材,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兴趣,他们才会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时,围绕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进行了一些尝试,比如通过精心选择的教学素材,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课的导入阶段,有意识地选择了一段视频资料——《我的1919》中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代表中国陈述意见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播放视频,能起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毕竟我们面对的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感性的认识还在他们的认知体系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五、中外结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中,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有“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分。这样的分类有其好的地方,但也人为地割裂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中外历史的结合,帮助学生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课在中外结合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如导入新课部分,选取的视频资料,既能起到导入新课的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将中国历史的知识和世界历史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聚焦中国。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但无论是巴黎和会还是华盛顿会议上,中国的主权都受到了侵犯,引导学生思考其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启示。这样的做法,一是落实教学目标的需要,一是中外结合,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的需要,更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需要。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