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小学语文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 / 六年级下册 / 第二单元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还剩 13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5.《鲁滨逊漂流记》 教材分析: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长篇小说,本课内容由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 《鲁滨逊漂流记》叙述 17 世纪有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在航海中遇险,孤身 一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为了战胜死亡,他依靠破船上剩下的一点 生产和生活资料,同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每做一件事,都要遇到很大 的困难,但他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凭着艰苦的劳动,成功地在荒岛上建起了 房舍,开垦了农田,营造了羊圈,使荒岛面貌有了改变,他的生活也有了改 变。经过二十八年的孤苦生活,他终于脱险,返回故乡。 梗概按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岛上”“建房定居”“养 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突出了鲁滨逊恶劣的生存环境,表现 了他不畏艰险机智坚强 聪明能干的特点。 精彩片段写的是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片段可 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写鲁滨逊在岛上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初到岛上, 鲁滨逊由于缺乏纸笔,就用刀子刻柱留痕记录时间;从船上虽得到了不少东 西,但缺少的东西还不少;工具的缺乏使他建木栅栏围墙的工作非常吃力; 每天要为自己寻找食物。后半部分,是鲁滨逊对自己目前的情形和环境的理 性思考:他把自己的幸与不幸好处和坏处公正地排列出来,找到了值得感谢 的东西,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好感,然后开始知足安命,一心一意安排自 己今后的生活。鲁滨逊在严酷环境中心里的斗争,是这个片段的重点,这也 是他身处绝境能知足安命勇敢地生活下去的力量所在。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外国名著的内容,了 解人物遇到的困难及战胜困难的办法,关注人物的命运,体会人物积极向上 的人生态度;二是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了解名著大意,体会人物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 的欲望。 教学目标: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逊不怕困难 顽强生存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先让学生阅读梗概,整 体把握梗概内容,简单讲述一些梗概中鲁滨逊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在此基 础上,引导学生浏览精彩片段,交流精彩片段的精彩之处,以及自己对鲁滨 逊的评价或读后的感受。激起学生读整本书的欲望。 评价设计: 1.概括一下鲁滨逊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2.你喜欢鲁滨逊吗?请你用合适的词语来概括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文学宝库里,有许多中国的经典作品,还有许多外国名篇名著。这 些名篇名著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同学们,谁能说一说你读过的外国名篇名著。 学生交流。 同学们,今天老师也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18 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 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 (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 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 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 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 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 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 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这是一部怎样的奇书呢?我们的课文第 5 课给大家做了一些介绍。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课文是用几种来给我们介绍这部小说的? 2.分成了梗概和精彩片段两种方式。那什么是梗概呢? 课件出示: 梗概是一种应用文体,常用来简要介绍电影、电视和小说的情节。翻开 一本书,一般能在封面、扉页或封底上见到它。如果你想选一本自己喜欢的 书,可以在编者推荐或内容介绍栏目中,先找到梗概了解一下。当你在网上 浏览喜欢的影视剧,梗概又会帮你介绍剧情和演员,当我们制作一份好书推 荐手抄报时,也会用到梗概。 3.文中的梗概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故事呢?大家先快速的浏览一下。 (学生浏览课文梗概中……) 师:谁来简要地介绍一下? 4.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 。 (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逊与自然斗争,他在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 植,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 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 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概括能力) 三、浅显探讨小说 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逊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 样解决的。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插下杨柳庄子防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2.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设计意图 从中体会:鲁滨逊有智慧、很勇敢、不怕困难,有顽强斗争 求生存的精神。) 四、阅读精彩片段 刚才我们读了小说的梗概。让我们对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有了一定的了 解,对人物形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原著中,有很多地方写得引人入 胜。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个精彩片段。 1.先请大家浏览“片段”,想一想这个片段大致在小说中的哪个部分呢? (学生浏览精彩片段),班内交流。 2.速读“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 (学生浏览片段)班内交流。 3.对照鲁滨逊列出的“好处”和“坏处”,一起来读一读。请男同学来读 “坏处”,女同学读“好处”。 边读边想一想:这样一个表格,给鲁滨逊带来了什么? 读完交流 4.在这种情况下,能知足安命是很重要的,能让自己冷静理智下来。鲁 滨逊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 出示齐读: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从我最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个经验教训, 这教训就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 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5.师小结: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往往是其中一些语言给人们 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 6.读这个片段,你还觉得哪方面很精彩? 7.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的人” 来说一句话。 8.师小结:《鲁滨逊漂流记》之“精彩片段”,叙述的是鲁滨逊初到岛上 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表现了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 观的人生态度。 五、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我们阅读了梗概部分,又浏览了精彩片段,请大家对照读一读,你猜想 在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你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交流 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疑问,我们还是去看看原著吧。我相信,你一定会被 小说精彩的情节所吸引。能解开心中的疑问,还能发现值得珍藏的精彩语言。 六、课堂检测 鲁滨逊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困难时,你是 怎样做的?应该怎样做?(启发联系实际谈) 七、布置作业 课下读全书 6.《骑鹅旅行记》 一、介绍这本书和作者。 1.老师介绍: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儿童文学作品。 这是一本在瑞典乃至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图书,一本和作者同时印在纸币上的 图书,作者瑞典女作家拉格洛芙因为这本书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尼尔斯 骑鹅旅行记》是她唯一为儿童写的长篇童话。现在已被译成 50 多种文字,还 曾被改编为动画片。这部作品生动讲述了小男孩尼尔斯骑鹅旅行的有趣经历, 描绘了作者的祖国瑞典的美丽河山,书中还穿插介绍了大量瑞典的民间传说, 让小读者在阅读中懂得了真诚、勇敢、友爱和爱国,并获得了丰富的地理和 历史知识。 2.学生找找书上介绍做好则和这本书的地方读一读。 二、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个不爱学习,喜欢恶作剧的顽皮小孩“尼尔斯”,因为一次捉弄了小妖 精,而被小妖精用魔法变成一个只有拇指大小的人。他骑在他家的大白鹅背 上,跟着一群大雁出发作长途旅行。尼尔斯被雄鹅带进了雁群,原以为会受 到大家热情的欢迎,却因为自己臭名远扬而遭到雁头领阿卡的厌恶,尼尔斯 决心痛改前非,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渐渐的,尼尔斯成了雁群中的一分子与 拯救雁群的英雄,得到了阿卡及雁群的信任,他的性格与脾气也慢慢地改变 了…… 通过了这一次奇妙的旅行,尼尔斯增长了许多见识,结识了许多朋友, 也碰到过好几个凶恶阴险的敌人。他在种种困难和危险中坚强的克服,受到 了锻炼,改掉了原先调皮捣蛋的毛病,成了一个品德高尚,乐于助人的好孩 子。最后终于回到家中,恢复原形,变成了一个好孩子。 三、书中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1.书中有哪些人物?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她们各自的特点吗?(尼尔斯、 莫顿、阿卡、狐狸斯密莱等等) 2.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一个是被小精灵变成了小精灵的尼尔斯,一个是莫顿,是一只会飞的鹅。 莫顿带着尼尔斯跟着大雁飞。没想到家鹅竟神奇地飞上天和大雁们一起旅行。 于是尼尔斯开始了漫长而又危险的骑鹅旅行。一路上,他们破坏了狐狸斯密 莱的许多诡计,从强盗山逃出来,尼尔斯差点被国王铜像踩扁,幸亏木偶帮 助了他,还有打败了灰田鼠兵团,救了小松鼠……他们经历了很多事情,克 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到了拉伯兰。 (1)说说尼尔斯:尼尔斯由一个不懂事的小孩,他出生在农民家庭,起 初家里有些贫穷,后来经过父母的努力慢慢的开始宽裕起来,可是他整天捉 弄动物,后来惹火了住在牛棚里的小精灵,被变成了与小精灵一样大小,甚 至还能听懂各种动物的语言。在跟随莫顿和雁群飞行的过程中,学会了帮助 别人、遵守诺言、为朋友能牺牲自己的大男孩。 (2)说说莫顿:莫顿是尼尔斯家的鹅,是不愿服输的代表,一开始饱受 大雁的歧视,但为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在挫折中成长,还遇到了自己心爱 的一半——邓芬,它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赢得了大雁的尊重,赢得了爱情, 也创造了自己幸福生活。 (3)说说阿卡:阿卡是慈爱、智慧长者的化身,是雁群的领头人,它和 养子老鹰“高歌”之间的母子亲情是那样的高尚和伟大。 四、文中哪件事让你最感动?找出来仔细读一读。 五、读了这本书你有什么感想? 1.动物不仅是人类的好朋友,更是人类的好帮手。鸽子可以送信,能在 茫茫大海里搜寻遇难的飞行员,昆虫传授花粉,花草树木才会成长,我们才 能吃上香甜的瓜果,喝上牛奶和蜂蜜…… 2.人们应该保护好环境,不要伤害动物,动物是我们真挚的好朋友,让 我们放下手中的猎枪,不要残杀、驱逐它们,给动物一个安身之处。否则, 当地球没有了飞禽走兽,没有了花草树木、河流,那将是个多么冷清,可怕、 毫无生机的世界啊! 3.动物的情感和人的情感一样,丰富而感性。真的!有时人类自以为很 强大,看不起渺小的其他生物。熟不知,它们却以另外一种方式报复人类的 无知,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人,既然是万物之灵,就应该和大自然中 的一切生物和谐共处,一起珍惜地球提供我们的宝贵资源。 4.尼尔斯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变成一个勇敢、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帮 助别人是最快乐的,我也要做这样的孩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永远比 拿愉快” 5.读完这篇故事,我学会了不能捉弄别人,要互相帮助。 6.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知道尊重他人,要热心帮助别人,更 让我领略了瑞典的高山大河,森林草原,聆听了许多动人的古老传说。 六、读了这本书后你有什么愿望? 1.希望能有人让我变小,我会十分高兴地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 我们人类和动物互相帮助,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2.还希望有我们的作家把祖国的美丽山川和动听传说也写下来,让我们 领略祖国的奇山异水,秀美风光;让我们在动听的神话传说中感受祖国博大 深厚的传统文化。 7.《汤姆·索亚历险记》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讲述汤姆索亚历险的故事,说明了他是一 个调皮、喜欢冒险,而又十分勇敢、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学习本课的目的:一是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复述课文;二是体会汤姆是一个 怎样的孩子,教育学生做一个勇敢、富有正义感的人;三是学会欣赏生动曲折 的故事情节。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复述课文。 3.体会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教育学生做一个勇敢、富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汤姆索亚是一个调皮、喜欢冒险,而又十分勇 敢、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难点:复述课文。 教具准备 1.收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资料。 2.教师自制简单的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 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同名长篇小说。故事情节生动 曲折,语言通俗易懂,人物特点鲜明。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 世界,有利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本课的设计围绕课文的重难点,引导学 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用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去读书,让学生自行探 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生的主 人。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现、质疑,从 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理清课文条理,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 容。 一、谈话导入、激起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冒险吗?你有过冒险的经历吗?试着讲一讲。 2.贪玩、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今天,我们要 学习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美国同名长篇小说中的节选内容,(板书课 题:《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书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板书: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 3.(出示汤姆索亚的插图)这个小男孩叫汤姆索亚他惊心动魄的历险连大 人都称羡不已,今天,我们一同来认识他。 讲一讲。 生齐读。 介绍课前收集马克吐温的相关资料,简介作者,缩短了孩子与作者的距 离,也缩短了与文本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或工具书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 1)读词语:恐怖 吱声 发誓 轻蔑 津津有味 蔚蓝本 无所谓 凄惨 (提示 学生注意:读准“吱、蔑、津”3 个字的读音。“怖、吱、蔚、凄” 等字,可以让学生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津”字要与形近字“律” 比较。“蔑”字比较复杂,书写是要写正确。) 2)理解词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不寒而栗:不寒冷而发抖。 轻蔑:轻视,看不起。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凄惨:凄凉,悲惨。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在坟场探险时目睹了一起凶杀案,汤 姆勇敢地站出来指出真正的凶手。还讲同学蓓姬过生日时,汤姆又和大家一 起去山洞探险,汤姆和蓓姬迷了路,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在山洞里发现了凶犯 乔。脱险后,汤姆告诉人们乔在山洞里,应把他救出来,接受审判。当人们 打开山洞时,发现乔已经饿死了。) (2)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文中哪部分内容直接写出了这一 特点? (汤姆索亚是个聪明、调皮而又富有正义感的男孩,而且喜欢冒险。课文 的第一自然段直接写出了这一特点。) (3)你又是通过哪些事情体会到的呢? (汤姆索亚的调皮、喜欢冒险主要体现在两件事上,一是他和哈克贝利半 夜到坟场去练胆,二是他不顾同学的劝阻,到山洞探险。) (汤姆索亚的正义感主要体现在他勇敢地站出来,在法庭上指证杀死大夫 的不是波特,而是乔。当知道人们已用大铁门把山洞锁死时,又告诉人们乔 还在山洞里,他犯了罪应判刑,但不能让他憋死在山洞里。) 动笔把课文中的生字圈画出来。借助注音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办法 记忆字形。同桌间互读互认。 不理解的词语互相交流。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读后交流。 培养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回答问题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同学们自己的阅读,我们知道了汤姆索亚这个男孩的特点,那么他 的聪明、调皮、正义感、冒险,课文又是如何具体来写的呢?下节课,我们再 来仔细研究。 作业: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汤姆索亚是一个调皮、喜欢冒险,而又十 分勇敢、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还记得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的那个小男孩吗?他有什么特点 呢? 2.这节课,我们就来仔细地学习课文,相信这位小男孩就会留在你的记 忆里。 说一说。 自然地引出对本节课的学习。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汤姆索亚的聪明、调皮、正义感、冒险,在文中又是如何具体的描述 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你认为哪些情节写得精彩或者哪个地方最能打动 你,多读几遍,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3)汇报小组学习所得,教师点拨指导。 调皮、冒险: (1)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半夜到坟场去练胆,目睹了一起凶杀案。 (2)山洞“谁也不知道里面有多深”,通道“黑乎乎的”说明山洞很危险。 但汤姆索亚和蓓姬“走在最前面”“津津有味地欣赏洞里的景观”“不顾同学 们的劝阻,一直往前走”,从这里可以体会到汤姆索亚喜欢冒险。 正义感: (1)汤姆索亚开始出庭时,看到乔铁青的脸,“心里害怕得要命”,说话“有 点吞吞吐吐”后来他“话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越来越自然了”,他讲 出了事情的经过。汤姆索亚觉得不去作证,波特就会受到冤枉,他良心不安。 最后他打定主意决定出庭作证。从这里可以看出汤姆索亚富有正义感。 (2)当汤姆索亚从山洞中脱险后,他告诉撒切尔法官,乔还在山洞里,应 该把他救出来审判他。这进一步说明了汤姆索亚是一个有爱心、富有正义感 的孩子。 坚强: 汤姆索亚和蓓姬在迷路后,没有找到回去的路,带的食物已经吃完了, 蜡烛也快用光了,两人又累又恶,蓓姬越来越觉得没有希望了,但汤姆索亚 知道不能泄气,安慰蓓姬一定会找到出口回到父母的身边,这些说明了汤姆 索亚是个坚强、关心他人的好孩子。 (1)自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交流,学生可能认为事件精彩,可能认为语 言精彩,只要有所体会就可。教师根据学生的感悟,相机引导,对于表现人 物特点的重要情节,要让学生多读几遍,来进一步体会,并增强记忆,为复 述打下基础。 三、练习复述课文 1.说说你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后有什么感想。 2.简要复述课文 先自己简要说说汤姆索亚的故事,再在小组里说说,最后面向全班说。 四、总结全文 1.学习了本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把汤姆索亚历险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人听。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 2.表达观点时要以内容为依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3.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4.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准确理解他人的想法。对于不同想法,思考他们 的理由。 5.交流之后,说说自己的新想法。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会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 2.表达观点时要以内容为依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3.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教学过程 一、 名言导入,议论“好书” 1.出示名人名言 (1)好书是伟大心灵之宝贵血脉。 (2)书籍乃世人累积智慧之明灯。 (3)读一切的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4)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 2.读名人名言,学生自由说说读后的感受。 3.全班讨论:什么样的书才能算好书?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联系自己实际 谈看法。依据学生回答顺势概括如下:(1)内容健康、生动、有趣的书;(2)语 言优美的书;(3)图文并茂、给人美感的书;(4)启迪智慧、教人做人的书;(5) 使人获得有益知识的书。…… 小结:阅读往往能唤起读者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即使读同一本书,尤其 是一本好书,不同的读者,心得体会也可能不一样。让我们一起开展班级读 书会,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的收获,分享读书带来的快乐 与幸福。 (板书:同读一本书)  二、探究“说”法,尝试表达 1.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我准备分享哪一本好书?怎样去围绕这本书 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的收获,使大家想读、爱读? 2.播放多媒体动画,启发示范。 “大家好,我是爱读书的小灵通。最近,我看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名 字叫《童年真好》,作者是我省作家陈章汉。这本书用儿童化的语言、形象风 趣的插图,写了作者小时候的不少蠢事、羞事和趣事。但无论什么事,都充 满了天真无邪的儿童情趣。读着读着,我常常忍不住捧腹大笑,并为文中蕴 含的浓厚情感所感染,也使我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些事情来。这样的好 书,你不想一睹为快吗?” 3.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概括出围绕引导学生可 以围绕以下话题交流读书心得与感受。 (1)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你怎样评价主人公?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3)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困惑,或是感到奇怪?有没有完全出乎意 料、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情节? (4)读这本书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相似的书,或是想到了生活中的哪 些人? (5)故事的结局你喜欢吗?如果你来写这个故事,你会怎么写? 2.交流之前,指导如何围绕话题展开交流。 (1)交流前思考围绕话题谈论哪些具体内容。学会借助批注梳理思路, 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板书:梳理思路) (2)表达观点时要以内容为依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板书:勇于表达) (3)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板书:认真倾听) (4)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准确理解他人的想法。对于不同想法,思考 他们的理由是什么。(板书:交流表达) 三、小组练说,人人参与 1.导言:看来,推荐好书还真得讲究方法。下面我们就从读过的书中挑选 自己认为好的书介绍给同学。 小组合作:从上面选择一两个大家感兴趣的,值得讨论的话题展开深入 交流。最后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讨论的观点最有创意,获得最佳创意奖。 2.学生四人一组或自找交际伙伴,互相介绍、推荐,确定每一组的共同阅 读的书。每小组由一名同学当小组长负责主持,鼓励学生用不同于别人的方 式推荐,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交流后相互评价、修正,再推举出代表准 备参加全班交流。 教师巡回检查,进行个别指导,特别是对那些在语言表达、交流上有困 难或障碍的学生,教师自己或指定优秀学生加以帮助,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 效地参与交际。 四、和谐互动,反馈评价 1.汇报展示。各小组的代表以各自不同的形式推荐好书,表达自己小组对 于同读一本书的观点,教师协调各小组的衔接。 形式一:好书自述。学生头戴饰物,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表白”自己, 推荐自己,还邀请看过这本书的同学作补充。 形式二:讲故事表演。学生选取书中的一个精彩片断,边讲故事边表演。 可一个人独立表演,也可请同学合作。 形式三:小记者采访。两学生分别扮演小记者和新书的作者,“小作者” 在回答小记者问题的过程中,适时插入配乐朗读书的精彩片断、展示书的装 帧等内容,以引发学生对书的好感和兴趣。 2.和同学分享交流之后,说说你对这本书是否有了新的想法。引导学生勇 敢表达自己的新的想法。 提示方法: (1)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2)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 3.小组汇报后,学生自由评价:重点看是否把好书的主要内容或把自己对 这本书的看法说清楚、说明白;另外再看仪态是否大方,声音是否响亮,是 否富有情感;看对这本书是否有了新的想法。不足的地方该如何矫正、补充? 4.组织全班学生评出自己最喜欢读的好书,以及最佳推荐人、最佳创意, 予以表扬、奖励。 五、扩展延伸,巩固提高 口语交际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然而,任何一种能力和习惯都不可 能一蹴而就,需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进行适 当的扩展延伸是很有必要的。 阅读往往能唤起读者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即使读同一本书,不同的读者, 心得体会也可能不一样。读了一本好书, 跟同学交流分享阅读的收获,那是 多么快乐! 学生课后向同学、父母或邻居小朋友推荐一本好书。 板书: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 梳理思路--勇于表达--认真倾听--交流表达 习作:写作品梗概 教学目标 1.能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 2.能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能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教学重点 1.能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能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教学难点 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提问:当我们遇到以下情况时,需要我们怎么办? (1)学校征集最受欢迎的少儿读物,要求高年级每个同学推荐一本最喜 爱的书。 (2)班里每周请一位同学简要介绍一本书。 (3)你的好伙伴看到你最近读一本书很入迷,很想知道你读的这本书讲 了什么。 2.学生自由选择情境,说说自己将如何向他人介绍书的内容。 3.这个单元让我们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 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这些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中,篇幅都 比较长,要想简要说说主要内容,就需要学会概括内容。也就是《鲁滨逊漂 流记》中的梗概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写作品梗概。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1.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本书?你想介绍它哪些方面的内容?你喜欢的这本 书最难忘的内容是什么?通过这本书,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那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匪浅的书籍,说说自己喜欢的 原因,以及想要推荐它哪方面的内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谁来告诉大家,你喜欢的这本书最难忘的内容是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 3.通过这本书,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总结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梗概的写作方法: 小组讨论:怎么样才能写好一本书的梗概? 2.小组交流,并派代表进行汇报。 3. 怎么样才能写好一本书的梗概?师生总结学写作品梗概的方法: (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 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2.谈谈你准备用哪些写作方法。 3.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你最喜欢的作品梗概,相信大家都能够写得很精 彩。 四、指导学生自由习作 1.选择你最近读的一本书写梗概。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 式,与同学交流讨论,并进行修改。 2.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评改作文 1.自我修改: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注意字、 词、句和标点等,同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边重新写。 2.同学互改:与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互相用修改符号改一改细节 地方,对文章整体可以在后面写一写修改建议或简单的评价。 二、全班评议 1.教师选择自己在巡视中发现的典型作文或由学生推荐,作为讲评作文。 可以请学生把整篇作文读完,也可以读到关键地方停下来,就某一点请同学 们评议。 2.评议的重点 (1)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是否理清,要点是否把握。 (2)是否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语言是否简练,语意是否清晰,表达是否清楚连贯。 (4)书的大意是否清楚明白。 (5)哪些部分写得最精彩。 3.根据同学们的反馈,接受同学们的合理化建议,适当补充内容,自然 过渡,再次修改完善习作。 4.范文展示。 三、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写作品梗概,学习了写书梗概的几个要点, 当我们以后再遇见长篇的作品时,也能清晰地说出文章的大致内容了。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 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 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4. 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 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5. 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 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6. 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 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第一课时 一、回忆人物形象 1.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本 组课文让我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 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短篇和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某一类人物的典范代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鲁滨孙、汤姆•索亚、尼尔斯。 二.探究人物的评价方法 (一)从作品情节评价人物 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 一个怎样性格的汤姆索亚? 出示段落:“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直到风筝线不够用了为止。” 2.学生归纳反馈:充满虚荣心的汤姆。 3.你还能从课文的那些情节中的找出不一样汤姆? 学生从课本内容中,找出具体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 4.师总结归纳: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从具体的情节中,学会对书里的 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板书:作品情节) (二)从人物描写评价人物 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 一个怎样的桑娜? 出示段落: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让他们同 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2.学生归纳反馈。 3.你还能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人物描写吗 ? 学生从课本内容中,找出具体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 5.总结归纳: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 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板书:人物描写) (三)多方位评价人物。 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 一个怎样的尼尔斯? 出示段落:“尼尔斯心里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 们会伤心的。” 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尼尔斯?跟我们平时认识的尼尔斯一样吗? 2.学生归纳反馈。 3.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人物吗? 4.总结归纳: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多 面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板书:多方位、多角度) 三、拓展研析 1. 首先,我们来个小测验,测测大家的观察力如何?请大家欣赏下面的图 画,认真观察,猜猜图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学生自由归纳,教师解答。 同学们如何通过几幅静态的图片来确定人物的呢? 明确概念:通过人物具有独特个性的外貌。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面容、 神态、表情、衣着、姿势等的描写。下面就请大家根据静态的文字来猜猜人 物吧! 2. 猜猜他是谁。学生归纳猜测。 这段文字中的鲁迅和前段文字所描写的鲁迅有何不同之处? 学生归纳。 明确概念: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多 面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3.看文猜人,请同学看下列例文,分析人物的性格和作者描写中侧重的部 分。学生归纳、分析。 归纳知识点:抓住特点,描写重点,体现个性。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从 具体的情节中,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4.讨论阅读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可以更好地评价人物,感知 人物形象,能够让我们走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3)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总结: A.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 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B.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 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C.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多面性,我们 不能以偏概全。 D.选择后要尽可能读完整作品,可采取见缝插针式的阅读方式,有时间 就读,连续几天读完一部,能够感知人物形象的全面性。 E.在开始阅读一部作品前,可以先浏览作家生平简介、译者的话、序言、 后记和内容简介等,把握主要内容后再开始阅读。这样能够更好的把握人物 的性格特征。 四、课堂小结 叶圣陶先生说过:描写人物,假若只就人的共通之点来写,则只能保存人的 类型,不能表现出某一个人。要表现出某一个人,须抓住他给予我们特殊的印象。 我们可以多联系曾经学过的外国名著,运用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感知 人物形象,发现人物的闪光点,交流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第二课时 词句段的运用 一.读一读, 你发现了什么 富得(流油) 气得(火冒三丈) 思念(一日三秋) 穷得(揭不开锅) 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例句,重点读读括号里的词语。 2.想一想, 你明白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或语言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括号里的词语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括号里的词语部分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板书:1.修辞手法: 夸张) 二.再读一读, 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教师简单介绍”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 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读下面的例句, 感受三句话表达的意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又什么 不同的地方,并提出疑问。 (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别使用扩大夸张.第二句也使用了缩小夸张,让我们知 道了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时间的紧迫性。) 3.学生品句子,请说一说夸张的作用是什么? 夸张的作用: A.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B.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C.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教师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 A.夸张不是浮夸, 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 B.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 C.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 如科技说明文, 说理文章就很少使用夸张手法, 以免歪曲事实. 4.学生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仿 写句子。 盼望 饿 安静 喜欢 厚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看其是否正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三、品味句子,探究研析 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三组例句,重点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汤姆索亚历 险记》中表达意思一致的句子。 2.想一想, 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或语言解释自己喜欢的原因。 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课文中采用的是哪一种语言,与你的有 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好?好在哪里? 小结: 语言表达是否连贯,语意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精炼。 (板书:2.锤炼语言:连贯,清晰,精炼) 四、日积月累 1.小组交流合作:古人不同年龄称呼的有何由来?(板书:3.古人年龄称 谓) 2.小组进行汇报,全班交流。 13 岁:豆蔻年华。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 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5 岁:及笄[jī]之年。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 15 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 15 岁的女子。 20 岁:弱冠之年。年满 20 岁的男子。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 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30 岁:而立(而立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 所以后代称 30 岁为“而立之年”。” 40 岁:不惑(不惑之年)。指男子 40 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论语•为政》) 50 岁:知天命之年,指五十岁。 60 岁:花甲之年。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 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 甲之年”来指人到 60 岁了。 70 岁:古稀之年。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后人就多依此诗,称 70 岁为“古稀之年”。 80-90 岁:耄[mào]耋[dié]之年。 100 岁:期颐之年:指百岁高寿。《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 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 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 颐”。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及作用,学习了不同语言的表 达的巧妙之处,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语文是不断积累的, 在我们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多对比、多运用,才能够灵活巧 妙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世界名著,了解作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2.通过交流学习阅读世界名著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世界文学名著,了解作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交流学习阅读文学名著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每一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你触摸到它的那一刻,便是奇遇的开 始。(板书课题)正如泰戈尔的诗句:“当我们漫步在阳光下,若能不期而遇, 我想我会无限惊讶地停下步履。” 2.《鲁滨逊漂流记》就是这样一本令人无限惊讶的书。同学们,《鲁滨逊 漂流记》这部小说一定深深地打动了你。鲁滨逊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 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英雄的象征。 (板书:《鲁滨逊漂流记》) 二、了解作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1.鲁滨逊给你留下的怎样的印象?为什么? 用自己的话,结合故事内容,简要说说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2.这本书吸引了不少读者对其进行评论。 阅读往往能唤起读者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即使读同一本书,不同的读者, 心得体会也可能不一样。    三、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一)了解课外阅读情况 1.你还阅读哪些外国文学作品,哪些作品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 2.谈谈你是在什么时间、怎样进行阅读的。 3.你有什么好的阅读方法,能够让我们走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一起 和大家分享。 (二)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1.充分表达自己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中所遇到的困难。 如,有些名著读起来有些难,不像流行读物那样通俗易懂;不熟悉作品 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不了解人物思想和行动的原因;对外国民族文化知 之甚少;时空跨度大,内容上感到生疏;作品太长,需要较多阅读时间等。 2.讨论阅读方法 (1)激发持续的阅读兴趣 外国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几千年来各国民族创作的艺术 瑰宝。优秀的作品其实就是生动形象的教科书,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 会风貌、风土人情等的综合反映。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更是我们与文学 大师对话的阶梯,是精神的享受。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 能够让我们走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 (2)小组讨论 A 分小组,推选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B.明确讨论要求:小组成员要结合课内外阅读经验,探讨阅读外国文学 作品的方法。 C.最好能结合自己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 (3)全班交流 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总结阅读方法: A.对于有些难懂的名著,要认为能成为经典的书不简单,是人类智慧的 结晶,就让自己沉下心来,越读越有味。 B.在开始阅读一部作品前,先大致了解它的写作背景,能帮助理解作品 的内容和价值。读的时候如果能做一些读书笔记,收获会更大。 C.阅读中可以在书上页面空白处作一些批注,随时写下自己的感触,阅 读后通过写阅读卡或读书笔记留下读书思考的轨迹。并可以与读过这本书的 同学、家长、老师进行交流。 D.看到特别喜欢的段落或精彩的语句,可以摘抄在笔记本中,并把页码 标注下来。 E.如果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画一个人物图谱,以便在后 面的阅读中随时查阅。 F.读完整本书以后,还可以写下全书的结构,以及作者在书中想要表达的 一些想法。 四、拓展延伸 1.相信你可以读更多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接触了好几本世界名著,它们不仅情节引人入胜, 更有复杂的内涵,正因为如此,阅读才更有乐趣。 《鲁滨逊漂流记》背后鲜明的时代烙印,《骑鹅旅行记》字里行间的怀乡 之情,《汤姆•索亚历险记》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社会的讽刺,都需要我们慢慢 去品味。 出示书名《爱丽丝漫游奇境》及图片,出示精彩的段落。正如刘易斯.卡 罗尔创作的《爱丽丝漫游奇境》也是如此。 介绍《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主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五、课堂小结 1.同学们,翻开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我们会置身一个异彩纷呈的历史画 廊,进入奇情异闻的异域他乡,那跌宕起伏的精彩情节、血肉丰满的风云人 物,将使我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 2.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夏洛的网》《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王 子与贫儿》《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