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1 《再别康桥》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仔细揣摩优美的诗句,品味诗歌语言之美。 2、合作探究,分析意象,品悟意境之美。 3、知人论世,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分析意象,品悟意境之美。 2、揣摩诗句,品味语言之美。 教学难点: 知人论世,体会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入学考试的时候,我们通过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徐志摩:是人没有不想飞 的》,对这位现代诗坛的“夜莺”、这位从头到脚都充满了浪漫气息的天才诗人已 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再别康桥》,领略诗人 笔下的离别之情。 一、徐志摩与他的“康桥情结” 1、1922 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康桥,再会吧》; 2、1926 年,第二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 3、1928 年,第三次去剑桥,告别剑桥, 留下佳作《再别康桥》。 1920 年,25 岁的徐志摩“摆脱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衔的引诱”,从美国动 身,横渡大西洋,来到英国留学。第二年,进入剑桥大学王家学院。1922 年学 成回国。这一段的留学生活,特别是剑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2 他说:“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 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入 了你的性灵。”(《我所知道的康桥》)为此,他在 1922 年 8 月 10 日启程回国前 夕,写下了《康桥再会罢》一诗,表达对康桥的眷恋。1928 年,徐志摩重游英 国。7 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 念逝去的美好岁月。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没有人认识他,满腔的热情和对母 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失。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 写下了这首诗。 二、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把握朗读的节奏。 2、朗读指导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 / 似的梦。 寻梦?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3、齐读,把握情感的起伏变化 明确:难舍难分——欢喜和眷恋——欢喜和眷恋——深深沉醉——激动不已—— 情绪低落——难舍难分 4、请 3~5 位同学情感朗读。 三、文本研读 1、本诗情感的起伏变化在诗中是怎样体现的? (1)“轻轻的”:第 1 节连用三个“轻轻的”,正见出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 康桥的情景,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母校,不愿打破她的宁静与和谐,只想悄悄 地与康桥作依依惜别。 (2)“金柳”:第 2 节写康河岸边的柳树在夕阳中倒映河中的景象,将柳树比喻 成“新娘”,独具匠心,表现了诗人极度迷恋的感情。 (3)“招摇”、“甘心”:第 3 节写康河里的水草随微波起伏,仿佛在向诗人点头 3 致意,“招摇”二字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态度。在这样的诗情画意里,诗人 醉了,他“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甘心”二字写出了他对康桥永久、 热烈的爱恋。 (4)“虹”、“梦”:第 4 节写潭水及由此引发的联想。这里的“榆阴下的一潭” 指拜伦潭,那里榆阴蔽日,非常清凉,诗人留学期间常去那里读书、乘凉、遐思。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虹与梦,奇异 的意象,写出了潭水的静美,表达了诗人对拜伦的仰慕与追怀。这里融情入景, 营造出难以言传的优美意境。 (5)“放歌”:第 5 节紧承上节诗意,对“梦”加以引申,向诗意纵深处开掘。 这里的“梦”,是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了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 留恋之情。 (6)“悄悄”、“沉默”:第 6 节,诗人的思路急转,把读者从梦境拉回到现实, 别情缕缕,离绪重重,现在哪有心思歌唱呢?诗情达到高潮。但这个高潮却以情 绪的低落和基调的抑郁作为标志。惟其如此,才表达了诗人对母校的离情。 (7)“悄悄的”:最后一节照应开头,写诗人悄悄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康桥却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 2、同样是现代新诗,本诗和《雨巷》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雨巷》:(1)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 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诗句的停顿很有规律。 (2)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而首尾两节,除 “逢着”换“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 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3)全诗每节第 3、6 行押韵,一韵到底,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至 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 《再别康桥》:这首诗体现了“新月派”提倡的“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音 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1)音乐美,表现为这首诗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每 行基本由二至三个音步构成,读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 (2)建筑美,表现为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 两两错落有致,每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八个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 (3)绘画美,表现为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彩运用和搭配,如“云 彩”“金柳”“艳影”“青荇”“彩虹”“斑斓”等词语充满色彩感,诗的每一节几 乎都可看做是一幅色彩鲜明、丰富的图画。 四、课堂小结 1、诗中情感的变化; 2、诗歌形式的“三美”。 4 六、课后练习 尝试创作一首现代新诗。 写作指导:1、巧用修辞;2、打破常规。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