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唢呐配喇叭》教学设计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针对本课课程标准相关陈述领域一:感受与欣赏---音乐表现要素内容标准:能对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领域二:表现---演唱内容标准:能够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领域三:表现---综合性艺术表演内容标准: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二、 教材分析《唢呐配喇叭》是一首短小的五声羽调式湖南民歌,曲调、节奏均采用了模进、重复的创作手法(如:第1与第3小节,第2与第4小节,第5与第6小节。)小三度级进的旋律与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的巧妙运用,形成了秧歌舞特有的韵味。“里乐拉”衬词一问一答,模拟了大喇叭、小唢呐竞相吹奏的乐声,使歌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农家的欢乐气氛。这首湖南民歌耐人寻味。三、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生活范围和认知进一步提高,体验感受与探索音乐的能力增强。但由于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自控能力、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同,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我将以活泼的教学方式和音乐独特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同时,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基础和拓展教学,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四、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够从外形和音色上分辨喇叭和唢呐。2、通过聆听、模唱和跟唱的方式来学习歌曲。通过打击乐伴奏来表演唱歌曲。3、通过学习歌曲,了解民族乐器,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五、评价任务:1、分段演唱,身体随音乐晃动——检测学习目标1评价标准:音准、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表现准确,情绪饱满。2、师生对唱、展示歌曲——检测学习目标1、2。评价标准:音准、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表现准确,情绪饱满。3、学生创编,与音乐匹配——检测学习目标3六、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习活动 环节一、课前准备  环节二、导入       师生问好!(双响筒伴奏) 图片导入:1、你认识下面的这两个乐器吗?  2、“喇叭”和“唢呐”,你知道它俩有什么区别吗?接下来跟随老师一起去歌曲中找找答案吧!   跟随节奏同老师问好(同学们上午好!牛老师上午好!......) 1、生:唢呐、喇叭。    2、生:喇叭长、唢呐短。     环节三、新授 1、再听歌曲:这首歌的旋律是怎样的?它给你带来了什么感觉?  2、小声跟随音乐演唱歌曲。找出你认为不好演唱的乐句。 3、跟随老师的琴声尝试演唱歌曲。(师唱旋律,生填歌词)  4、跟歌曲完整演唱歌曲。  5、同学们唱的真棒,通过这首歌,我们认识了喇叭、唢呐这两种乐器,接下来,老师这还有一个小乐器要和大家见面呢!听听它能发出怎样的声音吧!    1、这首歌曲的旋律是轻快的 、活泼的,它让我们感受到歌曲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农家的欢乐气氛。             5、生:铃鼓。刚刚音频里的铃鼓发出了两种声音,为什么呢?是因为演奏的方式不同,所以发出的声响也不同。     环节四、拓展 1、用铃鼓为歌曲进行伴奏。2、小组尝试创编其他伴奏方式。 1、启发学生参与,进行创编。  环节五、结束语 师: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吧! 生:聆听歌曲《最美的光》结束音乐课,音乐书有序收回。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