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要从小就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二、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8个词语。2.了解课文内容,弄清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习,正确理解动词并能运用动词。重点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难点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二年级的学生已初步了解了识字的方法,懂得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当学生朗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定会受到感染,在有声有色的朗读中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情,读准相应语气,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课前准备:1.有条件的到河边观察一下蝌蚪和青蛙。2.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以图片或文字的形式展示)。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谜语:“大眼睛,绿衣裳,四条腿,宽嘴巴,呱呱呱,捉害虫,顶呱呱。”你知道它是谁吗?2.小蝌蚪和青蛙是不是一家人呀?那它们怎么相差那么大?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寻找答案吧。3.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导读课题。(1)谁找妈妈?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重读)。(2)小蝌蚪干什么?小蝌蚪找妈妈(“找”重读)。(3)小蝌蚪找谁?小蝌蚪找妈妈(“妈妈”重读)。2.课题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生: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小蝌蚪的妈妈哪儿去了?……)3.初读课文解疑。你们读懂了什么?生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弄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4.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纠正错误读音。5.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6.看课件:动画演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练习说话:先遇见鲤鱼——然后看见乌龟——最后看见青蛙妈妈。三、抓住重点段落,品读感悟1.看图: 课文写小蝌蚪是什么样儿的?2.指导朗读,注意引导学生读出小蝌蚪天真活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态。3.有一天,小蝌蚪忽然发出“寻人启事”:各位小朋友,你们好!你们都有自己的妈妈。可我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你们能帮帮我吗?4.你们怎么知道我想妈妈呢?噢,我看见鲤鱼阿姨了,我去问问她。(指导读第2自然段)小蝌蚪怎么做的?噢,“迎上去”是怎么上去的?(面对面)用什么语气读?(急切)看谁读得最好,老师扮鲤鱼妈妈,同学们扮小蝌蚪读一下。5.遇到鲤鱼的部分,指导朗读的语气。(1)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这部分要用急切的语气读。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2)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3)学生表演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迎”的意思。(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阿姨能发现自己。五、教学策略选择(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出谜题猜谜语增加趣味性,从谜语中了解青蛙特点。设计“寻人启事”环节学生思考,小蝌蚪没有妈妈会做什么。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迫切心情。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表(时间以一节课为单位)评价内容我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都主动举手了。发言时声音响亮我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人合作?善于思考,并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我会指出同学错误的解答我能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赏。我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