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教材解析: 《曹冲称象》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讲述了曹操得到了一头大象,大家都在想办法怎么才能知道大象有多重,最后是曹冲想出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在课文中,主要呈现了两种称象的办法:一种是官员们的砍树做大秤,另一种是曹冲的借助船和石头。在文本当中,有很多知识性的东西,比如大秤的结构,怎么用秤称东西,还有船身、船舷具体指船的哪一部分等。除了关注本课的生字词,最关键的就是两种称象方法的教学,尤其是第二种称象方法,逻辑性比较强,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复现。另外就是课后习题中两组句子的对比,体会“到底”和“才”的含义,并能用这些词说句子。其实,除了“到底”和“才”,这篇课文中,还有很多言语训练点,如“像……像……”“一边……一边……”“果然”等,那为什么只选这两处呢?或许,用意有二:一,指向文本内容的理解,“到底”突显了大家对大象体重的好奇,为后续称象的展开提供了心理条件,“才”暗含了曹冲的年龄非常小,更加衬托出主人公的聪颖;二,“像……像……”“一边……一边……”“果然”在很多文本里都有出现,曝光率比较高,而“到底”和“才”相对来说是属于这一个文本的,而且这两个词都带有表示程度的含义,具有一定的共性。教学目标: 1.能用“才”说一句连贯的话。 2.会用“首先、然后、最后”连接词说清楚曹冲称象的过程。 3.从三种角度夸赞曹冲。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读生字。2.读大象的句子: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二、学习第一种方法这么大的象,怎么才能知道到底有多重呢?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1.出示: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板书,指导书写:做秤杆)2.呈现秤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秤杆、秤钩、秤砣、秤提,并明白如何用秤来称象。这种办法可以吗?出示: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指导读好反问语气,师生合作读。)三、学习第二种方法1.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第二种称象的办法。(指名读)出示: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2.学习第一步: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1)指名读。 (2)填空读。(逐步减少内容)(3)借助图片和提示词说方法。3.学习第二步和第三步。(方法同上)4.齐读曹冲称象的办法。5.用“首先、然后、最后”讲述办法。四、拓展感知1.这种办法称出来大象的重量了吗?想出这个办法的是谁?2.出示: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体会“才”的意思,并用“才”说句子。3.曹冲才七岁,就想到了这么好的办法,如果让你夸夸他,你怎么说?(从三个角度:词语、年龄和官员)回家后,把曹冲称象的方法说给爸爸妈妈听。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