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相关要求1)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中的描述:(1)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2)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掌握知识系统化,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2)内容目标中的描述:(1)通过采用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独立解决问题,分析概括的能力。(2)发展观察推理能力,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应用价值。2.教材分析教学用书中有关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2)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分这样几个步骤。(1)介绍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项——内项、外项。(2)分别计算出上例中的两个内项之积和两个外项之积,从而发现两个乘积的关系。(3)把比例改写为分数形式,把等号两边的分子与分母交叉相乘,发现积的关系。(4)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3.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掌握了比例的意义,会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掌握了独立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本节课学生应会说出比例的基本性质,通过自主发现、讨论交流能说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运用比例的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会说出比例各部分名称。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评价方案:一、通过课堂观察、提问,检测目标一、二的达成。二、通过以下样题形式检测目标三的达成。学习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做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0.5:0.25和0.2:0.4 :和5:2:和: 0.2:和1:4二、探索新知1.学生自学比例各部分名称。(1)教师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例如:2.4:1.6 = 60:40 内项 外项(2)学生认练习,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如:: =: 外 内 内 外项 项 项 项2.比例的基本性质。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举例说明,检验发现。如::0.5=1.2:两个外项的积是×=0.6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如:=2.4×40=1.6×60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3、归纳。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4、填一填。(1)=( )×( )=( )×( )(2)0.8:1.2=4:6( )×( )=( )×( )(3)4×5=2×104:( )=( ):( )5、做一做。完成课本41页的“做一做”。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八第5~7题。四、课堂小结1、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2、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