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六年级语文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美丽与光明的渴望与追求。3.体会本文蕴含的情感和哲理。重难点1.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和学习作者使用想象手法的精妙。2.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和哲理。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花,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最美好的礼物。人们在不同的花朵身上,寄托了不同的意义和情感。梅花象征坚贞,荷花象征高洁,玫瑰象征热烈的情感,康乃馨象征着对母亲的爱……让我们走进黎巴嫩散文家纪伯伦的作品,看看他在《花之歌》中是怎样赞美花的呢?2.作者简介: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这位诗人是谁呢?纪伯伦,是美籍黎巴嫩阿拉伯诗人、画家、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纪伯伦、鲁迅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者。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1.有感情地阅读课文,读出韵味,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词语认读:苍穹(qióng) 孕育(yùn)冠冕(miǎn)摇曳(yè) 旖旎(yǐ nǐ) 馥郁(fù)硕大(shuò) 琼浆(qióng) 鸣啭(zhuàn)婆娑(suō) 赠予(yǔ)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课文共7个自然段,从内容及语言表达上来看,可分为两部分。第1至4段为第一部分。这部分以“我是……”的句式对花的形象展开描画。第1段写“我是大自然的话语”,第2段写“我是星星,从苍穹附坠落在绿茵中”,以星喻花,突出花的高洁夺目。第3段写“我是诸元素之女”,诸元素指春夏秋冬,写出了花孕育、生长的过程。第4段写“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写出了花对人类无私的奉献。学生默读第5至7自然段部分内容。这部分主要围绕“我在做什么”,继续描写花的形象。分别写了“我”的一天如何度过,我怎样和周遭世界和谐相处,以及我在享受世界无私给予是同时坚持追求光明的决心与行动。四、精读课文,重点感悟。思考:1.课文中的第一人称“我”是指谁?(文中的“我”是指花,整篇文章用花的语言来展开叙述)2.作者把花分别比作了什么?找出相关句子,说一说。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这句中把“我”比作大自然的话语,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这句中把“我”比作星星,绿茵中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把“我”比作诸元素(春夏秋冬)的女儿,写出了花从孕育、成长、芬芳到凋谢的过程。3.作者哪些地方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花?找出相关句子,说一说。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马一起为它送行。“欢迎、送行”光明,采用拟人手法,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花儿迎接和送别白天的情形。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摇曳、呼吸”采用拟人手法,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花朵的动态美和清香。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转、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饮着、听着、起舞”采用拟人手法,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花儿沐浴着朝露,与小鸟为伴,同小草起舞的美丽姿态。小结:这些比喻和拟人句,写出了花的成长过程、生活习性和美丽的姿态。体现了作者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在写作中也要多运用这样的修辞手法,就会使文章有更多的亮点。五、品读课文,突破难点。1.读第4自然段,说说花寄托了人类什么样的感情?(纯洁、神圣)2.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花的精神和形象是什么?从“渴饮朝露,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这些语句可以看出:花具有热爱自然,无私奉献,追求光明的情操,是一个天使的形象。3.“而这些哲理,人类并未完全领悟。”这句话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态度?(与花进行对比,对人类中有些没有高尚情操、自私狭隘思想的人的批判。)六、总结全文。《花之歌》是《纪伯伦诗选》中的一首,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文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这首散文诗表意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借花写出一种神韵和品格,为我们树立了高尚的人格理想。七、布置作业。课外阅读《啊!风》,与本文对比,体会丰富的想象手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