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古对今》教学设计目标制定的依据1.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由此,本课设计依据文本特点,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教学中,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2.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从识字方法与识字能力看,一年级上册教材没有明确提出要学生主动发现什么识字方法,但是,它已经在教材在做了识字方法引导和铺垫,可是一年级学生受其心理特征所限,往往不会主动注意,也一般不会主动去发现和思考识字方法,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在专门识字方法引导的我的发现栏目中加以注意。3.教材分析《古对今》是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识字教材。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1. 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生字。2. 会写“古、夕”。3.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对韵歌,理解:严寒、酷暑、和风细雨、朝霞、夕阳、莺歌燕舞、鸟语花香。评价任务1.通过借助拼音、整体识字,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生字。2.通过观察、师范写、生练写等形式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古、夕”。3.通过教师范读、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对韵歌理解:严寒、酷暑、和风细雨、朝霞、夕阳、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揭示课题,书写“古”
1. 我们上个学期学过一首对韵歌,哪位同学愿意背给大家听?2.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对韵歌,题目是“古对今”。3. 学习写“古”。指导书写“古”:看老师范写,交流: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环节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 想一想,说一说:课文里介绍了四季的哪些特点?描绘了哪些景物?2.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注意对韵歌的节奏。3.老师发现刚才大家读得特别认真,这么多的生字宝宝,我们怎样记住它呢?4.通过多种形式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生字。
环节三送字回文,诵读韵文
1. 学习第一小节理解:严寒、酷暑2. 学习第二小节理解:和风细雨、朝霞、夕阳指导书写:“夕”3. 学习第三小节理解: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板书设计: 古对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