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语言朴实无华,却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谈花生”等一系列活动,十分自然地揭示了主题思想:“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的道理。 2、学习作者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的道理。 2、学习作者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普普通通的花生引起了一家人的讨论,他们到底在讨论什么呢?作者借花生又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落花生》。 2.齐读课题 3.我们先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谁来读一读。二、质疑解疑,品读研析“种花生、收花生” 1.我们先和本课的生字朋友打声招呼,好吗?谁来领读生字。(1)学生领读生字词。(2)谁能从中选一个词说一句话呢? 2.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用开火车的方式读课文。读课文的同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同学回忆这篇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3.他们读的怎么样?(学生评价) 4.谁来说说这篇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5.请第一组同学齐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用笔用横线画出种花生经过的词,并思考,这些词的顺序能颠倒吗? (1).花生收获后,为什么说居然收获了? (2)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三、品读课文,感悟道理 1.默读课文第 3-15自然段,请大家按照学习要求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进行思考。谁来读学习要求? 2.谁来说一说.花生有哪些好处? 3.父亲的观点是什么呢? 4.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可贵之处的? 5.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6:谁能抓住关键词语来读。来读一读? 7.谁能有感情的再读一读。 8.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士,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的特点是什么? 9.外表不好看的花生却能默默地给人带来好处,真的是更可贵,更让人钦佩。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花生的这份可贵。 10.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你们也想想:父亲说花生就说花生吧,扯上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呀? 11.对比啊!对比的结果就是让我们更加体会到花生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不图虚名。像这种写作方法我们称之为对比衬托。 12.请同学们带着感受读读这段话。 13.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默读12自然段,思考:父亲希望我们做什么样的人?用——画出来。 14.谁来说一说父亲希望我们做什么样的人?你们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话的? 15.“我”是怎样理解父亲的话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用波浪线画出来。 16.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话?结合实际,说一说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这样的人或物? 17.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18.我们分角色朗读第3到14自然段,体会父亲对我们的良苦用心。 四、学习写作方法。 1.这篇课文写了四件事情,但是从种花生到收花生、尝花生,作者用了很小的篇幅去描写,而议花生用了大量的篇幅去描写,这样写能分清主次,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这种写作方法叫详略得当。 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的方法,我们称为( 借 物 喻人 )。 2.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请同学们回家完成课后的小练笔,要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总结升华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