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2016) / 七年级下册 / 第六单元 / 阅读 / 群文阅读《我眼中的父爱》教案

还剩 1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我眼中的父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具体事例中的细节描写,通过对比、环境描写、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 突出父爱。 2.指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小事中感受父爱、发现父爱,激发感恩父母的情 感。 教学重难点: 利用具体事例中的细节描写,通过对比、环境描写、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 突出父爱。 教学准备: 选文、课件、板书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父亲》,从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生 交流。 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歌曲中藏着父爱,文字中也藏着父爱,齐读课题《我 眼中的父爱》。 如果说:母爱如水,那么,父爱是山。如果说:母爱是涓涓小溪,那么, 父爱就是滚滚流云。父亲的爱,就像大山一样,高大而坚定。父亲的爱,每一点、 每一滴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去敬仰。今天“群文阅读课”我们要欣赏三篇文章。 第一是美国作家马克·汉林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是《感悟亲情》,第三 是《拐弯处的回头》。看这三篇文章怎样表现父爱的。 (设计意图:通过经典歌曲《父亲》,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出主 题。) 二、读文,感受父爱。 (一)读《地震中的父与子》 1.作者简介。 2.自主默读文本,用双色笔标注。你读出一个( )的父亲。 (1)通过哪些事例表现父爱的? (2)用横线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父爱的句子,在最能表现父爱的关键词下 打上三角号,并做批注。 (3)解读我被父爱感动的关键句(儿子在等着我) 3.阅读展示 (1)“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 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 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从这段话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父亲的动作和语言中,你能体会 到他当时的心情吗?(从绝望到决心找到儿子) 朗读指导这句话。 (2)“他挖了 8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 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反复朗读这句话。 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不停地挖,不顾一切地挖。) 挖了 8 小时,父亲满脸灰尘,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 和你在一起! 挖了 12 小时,父亲双眼布满血丝,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挖了 24 小时,父亲衣服破烂不堪,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挖了 36 小时,父亲到处都是血迹,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无论怎样,父亲都不会放弃对儿子 的爱。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自于——“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4.朗读展示中梳理 篇名 命题特点 选材特点 写作特点 《地震中的父与 直接以“事件”命 地震中的父子都 通过人物的外貌、 子》 题 抱有一个坚定的 信念。 动作、语言描写; 对比手法。 5.迁移训练 情景设置—— 挖到第 38 小时,他终于看到了瓦砾堆下的孩子。然而孩子血肉模糊,永远 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指名朗读以上文字,这个结果,父亲想到了没有?请补充句子: 如果( ),我会( )。 即使( ),我也会( )。 无论( ),我总会( )。 6.总结学习方法:在这个故事中,父亲用自己的行动、语言传递了这份坚毅 的父爱,而作者也抓住了这些细节,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向我们 刻画了伟大的父爱! 板书填写表格: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 (设计意图:《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作者在表达父爱时,运用了外 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把这篇文章作为师生共读文章,使学生对各种细 节描写有了系统的认识,为后面两篇文章的自学打下来基础。) (二)读《感悟亲情》《转弯处的回头》 读懂父爱的又何止马克·汉林一人,用同样的方法再读《感悟亲情》《转 弯处的回头》,你又读出一个( )的父亲。 (1)通过哪些事例表现父爱的? (2)表现父爱的关键句子,简单批注。 (3)解读我被父爱感动的关键词 (三)群文共读,交流展示。 1.课件展示:《感悟亲情》《拐弯处的回头》 2.默读两篇文章,想一想故事中作者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来表现父爱的? (1)“他左手捂着鼓鼓的胸膛,右手拎着我的厚衣服,头上、肩上落满了雪 花,裤子上还有斑斑的泥印。他正在问我的教室在哪儿。”——《感悟亲情》 不善言辞的父亲“捂着鼓鼓的胸膛”是因为怕天冷,把给“我”准备的早饭 凉了,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下课后,吃上热乎乎的早饭。 (2)“可是,当爸爸走到拐弯处的刹那间,却不经意似的回过头来,很快的 瞟了弟弟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处。”——《转弯处的回头》 看似不经意的一“瞟”的这一瞬间,父亲心里可能想些什么? 虽然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却足以表达父亲对儿子的关心,有时候,父 爱仅仅是一个无言的动作。 (四)列表格,梳理三篇文章异同。 1.相同点:三篇文章都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父爱。 2.三篇文章不同之处 三篇文章不同之处 篇名 命题特点 选材特点 写作特点 《地震中的父与子》 直接以“事件”命 题 地震中的父子都 抱有一个坚定的 信念。 通过人物的外貌、 动作、语言描写; 对比手法。 《感悟亲情》 直接以“情”命题 父亲在漫天飞雪 中给我送饭。 通过人物的外貌、 动作、语言描写 《转弯处的回头》 直接以“事件”命 题 抓住爸爸回头的 瞬间动作。 通过父亲的动作 描写,及同学们的 侧面描写 4.回归生活:交流你心目中的父爱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表格比较异同,在小组合作中达成共识,以读促思, 回归语文,回归现实生活。) 三、总结升华 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懂事的你们不仅能够理解文中的父亲,你还 会想起自己的父亲,甚至普天下的父亲,此刻,就让我们一起为普天下的父亲献 上一首《父亲》。播放音乐加幻灯片。 父爱是温暖的,是风雨中那份暖暖的依靠; 父爱是深沉的,是不言不语、却实实在在的付出; 父爱是琐碎的,是一天一天、长长久久的相伴; 父爱是永固的,是足以撑起一个家的担当与责任! 我们会永远铭记, 有一个人,默默无闻的为我们保驾护航,这个人是父亲; 有一种爱,是无声的陪伴,这就是父爱。 现在,让我们大声喊出这四个字:感恩父爱! (设计意图:以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歌曲《父亲》,唤起学生内心对父亲的理解, 学生对父爱的理解) 四、推荐阅读。 课后推荐大家阅读《父与子》、《背影》、《沉重的父爱》。 五、附:板书设计 群文阅读: 我眼中的爱 《地震中的父与子》 《感悟亲情》 《转弯处的回头》 承诺的爱 不言不语的爱 回眸的爱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