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设计理念:
(一)深入文本。
1.老师深入文本内核解读文本,准确理解、把握文本的深层意蕴,对文本重点、难点和突破点加以预判,在此基础上设计教案。
2.学生深入文本,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理解文章、提出问题,进而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二)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1.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然后有所得,有所疑,老师再提供帮助。
2.老师在学生自学基础上给以引导。用资料补充的方式拓展学生思维,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文本,进而理解文章的主题。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明白时代背景对小说主题的把握有重要作用。
2.概括故事情节。了解情节的发展受人物性格影响,人物性格与环境有一定联系。
3.分析别里科夫的艺术形象。结合课文掌握描写人物的常见方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
4.了解作者及本文讽刺的艺术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学习,得出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和收获。
2.学生提出疑问,老师结合学生的疑问和教学重难点设计问题,进一步引导。
3.生生自主探究+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结合时代背景对文本深入研读,领悟小说主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会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看待问题。
2.明白十九世纪末俄国的黑暗社会现实以及沙皇专制制度的罪恶。
3.敢于打破生活中的“套子”,乐于接受新事物。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一个最晴朗的日子里,你在大街上走着,如果对面走过来这样一个人:他穿着雨鞋,带着雨伞,穿着暖和的棉大衣,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还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目不斜视,不与任何人交流…… 你有什么感想?(生:神经病。疯人院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几乎很难见到这样奇怪的人。然而,在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的笔下,就有这样的一个人。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怪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去看看。(投影或板书:装在套子里的人)
二、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 19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著名的剧作家 。他一生致力于短篇小说创作 ,共创作470多部中 、短篇小说和十几个剧本 ,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体裁登上世界文学高峰的人 。他与美国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品: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苦恼》《万卡》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剧本《樱桃园》《万尼亚舅舅》《伊万诺夫》等。
三、初读感知。
(一) 初读课文,圈点勾画。
默读课文,要求勾画:1)与套子有关的内容。2)有深层含义的句子。3)不懂的句子。
(二) 抽生交流勾画内容的第2)3)两项。生勾画的可能会有以下内容:
1、 “受过屠格涅夫和谢德林的陶冶”:屠格涅夫和谢德林是怎样的作家?(由课下谢德林注释可以推测)
2、“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呢!”:作为一个中学老师,别里科夫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这个“他”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代表一类人,沙皇专制的维护者)
3、“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于是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为什么要用“可是”?要说“他昏了头”?难道他不该结婚吗? (学生可能会回答:他惧怕与人交流和相处,结婚更是要和一个本来陌生的人一起生活,这是不符合他一贯的性格特点的)
4、“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也许我的眼睛骗了我?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 ”为什么我们现在看来很正常的骑自行车,在别里科夫看来,却是“不成体统”?(结合当时的历史来看,自行车是新事物;而别里科夫是反对一切新事物的,“只有政府……才能去做”)
5、“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华连卡的笑声为什么能结束别里科夫的生命?(别里科夫之死的原因是什么呢?)
6、别里科夫死了, “埋葬别里科夫”本是“大快人心的事”,可我们却为什么“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可能有生会说:人长大后就戴上了面具,失去了童真)
7、……
抽生就这些有深意的或不懂的句子谈自己的感想,言之成理即可。老师不做正确与错误的点评,可以适时做更深入的追问。
(三)抽生交流初读此文后的感想。
有得即可。对深入不做要求。
四、老师引导。
(一)写作背景。
提示:要深入理解本文,一定要弄清楚本小说的创作背景,也就是时代环境。老师提示看练习册紫本。也可投影以下内容。
创作背景:
“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像我们俄罗斯这样,人们受到权威的如此压制,俄罗斯人受到世世代代奴性的贬损,害怕自由……我们被奴颜婢膝和虚伪折磨得太惨了。”
—— 摘自《契诃夫日记》
这篇小说反映了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当时担任宗教院检察总长的波贝多诺斯采夫给沙皇的奏章中说:“在当前这个艰苦的时代,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平息那种头脑不清、濒于疯狂的社会舆论;必须禁止那种人人饶舌的不可名状的街头巷议,以期尽量减少流言蜚语……”(转引自《契诃夫传》)在此之前,受欧洲进步文明潮流的影响,俄国也兴起变革之风,尤其在进步的知识分子和贵族中间,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制度的呼声日益强烈,并付诸行动。面对汹涌的变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进行镇压,逮捕流放革命者,查封进步刊物,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对抗进步的潮流,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
提示:环境、人物、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读小说,一定要把人物和故事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来看。
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作家要反映社会现实也不能是完全写实的手法。那么,这个“套子”,作者赋于他什么特殊的意义呢?请大家再次速读课文1-5自然段,数数这部分写了多少个套子。
(二)小说内容。
1、 “套子”含义。
交流“套子”的意义。
1)数出文章中有多少个套子——看得见的套子(穿着、用具、出行、住处等)
2)还有古代语言、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政府的告示、报纸上的文章……对他来说,都是套子;“千万别出什么乱子”——思想上的套子:无形的套子。
提问: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希腊文也就是雨鞋雨伞呢?
明确:这是用了一个暗喻,“雨鞋”“雨伞”对他来说是与现实隔开的一个“套子”,他教古代语言也是把它当做一个“套子”,借此躲避现实。
3)由这些套子你可以看出别里科夫是个怎样的人?
保守,与世隔绝,胆小,害怕一切变革,是当时政府的顺民和极力维护者。
4)这些套子对别里科夫而言是好是坏?对旁人而言是好是坏?
在原文找出相关语句,勾画。明确:对他自己而言,身心都有害处,对旁人而言也有极大的坏处,从文章第三段最末一句大家不敢这样不敢那样可以看出来,因为这些不敢做的事恰恰是对大家身心有益的事情。套子让别里科夫过得很紧张,很害怕,不利于他的身体和思想。对别人而言是种禁锢,阻碍着一切新事物。
板书:
别里科夫的套子: 有形的套子(穿着、用具、出行、住处)
无形的套子(思想)
于己于人——有害
这部分疑问句子:.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他怕的是什么呢?而他只不过是中学里的一位普通的希腊文教师,为什么能“辖制全城整整十五年”呢?
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会变革,害怕动摇了旧秩序。“全城人战战兢生活了10年到15年”,是因为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周围的人还没有勇气敢与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别里科夫的可恨在于,他不但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还想把周围的一切也装进“套子”里。这两种“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们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就会发现总根源都是沙皇专制制度。别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统治,一方面是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在全国造成了沉重压抑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将灭亡,摇摇欲坠。革命的风暴还未到来,革命力量还很弱小,大多数人还感到迷茫,不敢起来斗争,所以别里科夫还能“辖制”全城。
2、 写别里科夫的恋爱的作用。
我们的课文的第1-5自然段就已经交待了别里科夫是个怎样的人。可是作者为什么要安排别里科夫的恋爱呢?而且还要花这么多笔墨来写他的恋爱?
生可能回答:
生一: 增强小说的故事性。
生二: 小说必须得有情节啊。前面只是简单概括而已。
生三:恋爱和他的死密切相关。
3.别里科夫的恋爱历程。
老师:恋爱是一个人一生中多么美妙的事情啊,为什么他的恋爱却和他的死密切相关呢?请大家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一下他的恋爱历程。(理清故事情节)
板书:见练习册课文思路(可有些微不同)
别里科夫的恋爱过程: 结识华连卡 (开端)
漫画事件 骑车事件 (发展)
争吵事件 (高潮)
婚事失败 病死 (结局)
概括后再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串讲。注意以下问题或地方:
1)围绕别里科夫的婚事讨论:从始至终,作者只讲别里科夫的“婚事”,而不提他有什么爱情,为什么?
先看别里科夫准备结婚的原因:别人的撮合游说;华连卡表示出的好感;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华连卡出身较高,有田产;华连卡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以上种种,都是外人施加的因素,或是一种外在的诱惑,而别里科夫内心并未萌发一种真正的爱意,他准备结婚,是因为“昏了头”,不是因为“爱”。
再比较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的性格:一个孤僻、古怪、保守,惧怕任何新事物;而另一个则美丽、活泼、爱热闹,爱新事物,爱新生活。两个人性格截然不同,甚至于完全对立,能发展成真正的爱情吗?
最后请看婚事的结局:通常“结婚”是件使人高兴的事,但在别里科夫却成了一场大灾难,一次仅仅是可能的喜事,结果却成了真正的丧事。他的套子使他感受不到爱的温馨和幸福,他的套子使他对“恋爱”充满气愤,以至于看到那漫画便气得脸色发青、嘴唇发抖。作家只讲其“婚事”,而不提他有什么爱情是意味深长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是多么深入细致,对人物的刻画是多么准确真实。
2) “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于是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为什么要用“可是”?要说“他昏了头”?难道他不该结婚吗?
要在课文中深入分析后总结:一他惧怕与人交流和相处,结婚更是要和一个本来陌生的人一起生活,这是不符合他一贯的性格特点的;二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讲,结合上下文来看,华联卡是第一个待他热情而真诚的人,说明他也需要热情真诚和温暖;三是可能暗示着以华联卡为代表的、有着新思想的人对别里科夫这类保守的反对一切变革的人其实也有着吸引力,暗示着社会新思想必将战胜反动势力。
3) 分角色朗读9-17自然段,从语言和行为中分析别里科夫和华连卡姐弟的不同形象。
“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也许我的眼睛骗了我?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 ”为什么我们现在看来很正常的骑自行车,在别里科夫看来,却是“不成体统”?
结合当时的历史来看,自行车是新事物,华联卡姐弟乐于接受新事物,生活愉快而幸福。别里科夫是反对一切新事物的,(“只有政府……才能去做”),生活战战兢兢。
4)抽读18自然段别里科夫的话,分析别里科夫的内心世界。
想讨好科瓦连科,“画的事我和另一个跟您和我都有密切关系的人”。又为了保身而撇清关系,体现他的自私,“我认为我有责任向您保证我跟这事没一点关系……”。
5) 32自然别里科夫从楼梯上摔下去,身体安然无恙,但是是什么导致了他的死亡?
自己把自己吓死的:
A. 这里写到了消息传的速度之快和“出乱子”,结合前文的“怕出乱子”24自然段的话和30自然段“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可以看出当时打小报告的人很多(包括别里科夫自己),间接印证了政府镇压手段很残酷,别里科夫害怕自己的事情被沙皇政府知道后对他采取措施。
B. 科瓦连科和华连卡的言行冲撞了他赖以维护的沙皇专制,动摇了他的思想根基,让他无所适从。
综上,别里科夫是任何一方都无法融入的人,他在夹缝中无法生存,被逼死了。
(练习册师生互动第10题提到了三种死因。结束预想中的婚事,让他丢了面子,想挣脱套子而结婚,结果变成这样,让他对社会生活感到无比绝望,最终死去)
另外,有夸张的手法,暗示了:
A. 沙皇专制的罪恶。像别里科夫这样一个“遵纪守法”的知识分子最后的结局都是死亡,那么其他的知识分子的结局可想而知。
B. 如果知识分子不起来反抗,走象别里科夫一样的道路,最后必将灭亡。
4. 思考并探讨文章最后两段话的意义。
别里科夫死了, “埋葬别里科夫”本是“大快人心的事”,可我们却为什么“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别里科夫之死大快人心,表明人们对他的厌恶、憎恨,表明人们对完全自由的无比向往。但像他这样的爱打小报告的沙皇政府的鹰犬还大有人在,所以,“一个礼拜还没过完,生活又恢复了旧样子”。人们惧怕的不是别里科夫本人,而是别里科夫深受其毒害而又为之效忠尽力的沙皇专制统治。虽然,别里科夫一笑即死的脆弱,预示着专制统治的一触即溃,但只要反动政府没有被推翻,它就会作垂死挣扎,甚至于变本加厉地镇压革命,残酷地杀害有进步思想的民众。小说的结尾,使人触目惊心,发人深思,启迪人们起来和反动势力做斗争。
(三)本文的写作技巧。
文章刻画别里科夫的形象采用了哪些手法?为了突出主题用了怎样的方式?
1、人物描写的五种方式在本文中都有体现。
请学生举例说明。
2、讽刺手法的使用。
讽刺是用漫画或嘲讽的语言描绘刻画对象,以达到否定和贬斥的效果。课文中的讽刺有以下一些特色:①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②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③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这些描绘和刻画真是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同学们读这类文章,笑过以后要将目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认真进行思考,才会有所悟,有所得。
总结:小说主人公别里科夫是一个典型的“套中人”形象:他不光用一切陈规陋习“套”自己,而且还去约束别人。他是沙皇专制统治的产物,又是沙皇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既是令人畏惧的人物,又是弱不禁风的可怜虫。作品问世以来,别里科夫已经成为那些害怕新事物、保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者的代名词。作者用夸张变形的漫画手法和强烈的对比手法,造成的幽默讽刺的效果,有力地鞭挞了反动势力的可厌可憎,无情地嘲笑了他们的极端虚弱。
3、可以提及:不同人物的不同代表意义,结合他们的结局,分析作者对对当时俄国现状的写实、对沙皇专制的批判。
(四) 延伸探讨。
小说的翻译有两个版本《套中人》和《装在套子中的人》,二者有何区别?别里科夫的套子究竟是谁装上去的?是不是别里科夫死了,套子就消失了呢?现代生活里,有没有类似的套子?
明确:后者比前者更强调“装”这个动作。别里科夫的套子既是自己装上去的,也是沙皇专制统治者装上去的。因为别里科夫的装在套子里的行为既是自己性格使然,更是当时沙皇专制统治对知识分子的压制和毒害使然。可见,作者的矛头不是指向别里科夫,而是指向——沙皇专制。
别里科夫死了,套子还并没有消失。因为像别里科夫一类的人还大有人在。当时社会环境恶劣,要去掉那些人身上的套子,是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
现代生活里,有类似的套子。首先要弄明白套中人的特点:保守反动 反对进步 扼杀新生事物。而顽固、保守,不仅仅是别里科夫反对新事物、反对进步的套子,也可能成为生活在新社会的我们反对新事物、反对进步的套子。人是很容易满足的,满足于已经取得的小小成绩、满足于眼下比较舒适的生活,于是不再努力奋斗、不再积极进取,“满足”便成了一种套子。不仅自己身受其害,而且还无情地嘲笑、甚至阻止其他人的进步,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除此之外,“骄傲”是一种套子,“虚荣”也是一种套子,“嫉妒”是套子,“自私”也是套子。我们只有根除自身的陋习、驱除心中的邪念,才可能摆脱“套子”的束缚,大步向前。
补充资料
伊凡8226;谢尔盖耶维奇8226;屠格涅夫
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的小说不仅迅速及时地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现实,而且善于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恰当的言语、行动,通过对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语言简洁、朴质、精确、优美,为俄罗斯语言的规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1847~1852年发表《猎人笔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在长篇小说《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后期长篇小说《烟》(1867年)和《处女地》(1877年),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此外还写有剧本《村居一月》和散文诗《傻瓜》等。
小故事
俄罗斯文豪屠格涅夫遇见一个乞丐,他很想有所施舍,但他翻遍所有的口袋却没找到一分钱。见乞丐的手高高地举着,他握着乞丐的手说:“兄弟,实在对不起,我忘了带钱出来。”乞丐流着泪说:“您能叫我兄弟,让我和您站在同一条线上就已经让我感激不尽了。”
谢德林
萨尔蒂科夫8226;谢德林于1826年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他自幼目睹了地主阶级的专横暴虐及他们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10岁时他进入莫斯科贵族学校,两年后因成绩优异被保送进皇村学校。(lssdjt.cn)当时别林斯基、
赫尔岑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文学理想,彼特拉舍夫斯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对谢德林影响很深。后来,他加入彼特拉舍夫斯基小组,研究空想社会主义著作。
谢德林在学生时代就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他于1841年发表第一首诗《竖琴》,1847年他发表了第一个中篇小说《矛盾》,次年,他的另一部中篇小说《错综复杂的事件》问世。这两部作品反映了理想与实现的矛盾,大胆地提出了社会不平等的尖锐问题。作品由于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而被政府查禁,谢德林也被逮捕,流放到维亚特卡。[历史上的今天.com]
在流放期间谢德林接触了统治阶级的各种代表人物,也对人民的苦难有了更深刻的了解。1856年,谢德林获释返回彼得堡,不久发表了以流放期间的见闻为素材的特写集《外省散记》,并在《俄国导报》上连载。《外省散记》包括三十多篇特写,深刻揭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腐败。
从1860年到1884年,谢德林先后任当时俄国进步文学杂志《现代人》和《祖国纪事》的编辑。这两个杂志及时地刊载了反映当时重大政治事件的文章,与反动派及自由主义的刊物进行激烈的论战,它们虽屡遭反动当局的刁难和迫害,但始终是当时俄国进步力量的中心。
在杂志社工作的时期,也是谢德林创作的丰收年代,他写了许多讽刺作品,其中最为突出的作品是讽刺小说《一个城市的历史》和长篇小说《戈洛夫廖夫一家》。
1884年《祖国纪事》被查封,这对谢德林是个沉重的打击,但他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虽已年高多病,但他仍然写出了既有政治讽刺内容又有艺术魅力的名作《童话集》,《童话集》可以说是他一生创作的结晶。
谢德林爱憎分明的创作帮助了人民寻找马克思主义与革命斗争的道路,推动了俄国解放运动。1889年5月10日,谢德林不幸病逝。但他塑造的艺术典型却成为人民与敌人斗争时经常使用的犀利武器。列宁对谢德林的评价很高,认为他“曾经教导俄国社会要透过农奴制地主所谓有教养的乔装打扮的外表,识别他的强取豪夺的利益,教导人们憎恨诸如此类的虚伪和冷酷无情”。
补充说明。
1、关于问题,虽然给了明确的思路或参考答案。但是在教法上,还是要综合运用学生自己思考+讨论+争鸣等多种方式。有些时候,学生的回答会超越预设的答案。有时候学生理解相对困难,此时需要老师引导,逐步达到目标。
2、本设计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根据学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可能产生的问题而预设(已在学生中做过调查);二是紧密联系文本,深入理解文本。有疑而学有疑而教。我所教的是平行班,学生底子较差,基本上是基于读懂的基础上再深入理解,因此问题的设计较琐碎。各位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底子情况有选择地使用问题。如好点的班可以参考以下问题:别里科夫为什么要装在套子里?套子和他的恋爱以及死亡有什么关系?作者写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有何用意? 这样要宏观一些,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
3、练习册上有很多思考题,比较全面,可做老师备课时参考,个人认为有些问题的理解可以有出入。学生可以自学这些问题,但是如果没经过老师讲解,普通班的学生理解起来仍然有相当的难度。
查看更多